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单片机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片机作为数据通信和控制的重要载体,其在数据串口通信方面的应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展开探讨,深入剖析其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单片机及其工作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其内部包含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等核心部件,可以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控制任务。

在数据串口通信中,单片机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对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读取外部输入信号,经过内部处理后,再输出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在数据串口通信中,单片机通过串口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三、数据串口通信技术数据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单片机、微处理器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它通过串行数据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数据串口通信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是串口通信中的重要参数。

2. 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等,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正确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四、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串口与需要通信的设备进行连接,确保信号传输的畅通。

2. 配置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单片机的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3. 数据发送:单片机将需要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帧格式进行打包,并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4. 数据接收:单片机通过串口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并按照协议进行解析和处理。

5. 错误处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或异常情况,单片机需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和恢复操作。

五、应用注意事项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确保单片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数据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分析其原理、应用及优化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其内部集成了CPU、存储器等元件。

数据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方式。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以字节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字节包含8位数据位和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等控制位。

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可以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双向通信。

三、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硬件基础单片机的串口通信需要硬件支持,通常包括串口接口电路、串口驱动器等。

其中,串口接口电路负责将单片机的串口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串口驱动器则负责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和格式等。

此外,还需要配置相应的寄存器来控制串口通信的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等。

四、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应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与PLC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等。

此外,在医疗、交通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了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

五、优化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了提高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性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 优化硬件设计:合理设计电路布局和信号传输路径,减小信号干扰和损耗。

2. 配置合适的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波特率、数据位等参数,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3. 编写高效的代码:采用高效的编程语言和算法,减少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延迟。

4. 采取抗干扰措施:在干扰较大的环境中,采取屏蔽、滤波等措施来减小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在应用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通信协议: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通信协议,应遵循相应的协议进行通信。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片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串口通信作为单片机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和应用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分析其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原理数据串口通信是指数据以位(bit)为单位,按一定的时序依次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单片机上的串口通常采用异步传输方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以及停止位等部分。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波特率设置、起始和停止位的判断、数据位的收发等。

在单片机中,串口通信是通过内部的串行通信接口(SCI)或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等模块实现的。

这些模块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对串口进行管理,使得单片机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三、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实现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实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串口: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使得串口处于工作状态。

2. 数据发送:将需要发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如ASCII 码)组织好,通过串口模块发送出去。

3. 数据接收:单片机通过检测起始位来判断是否有数据到来,然后按照设定的波特率和数据格式接收数据。

4. 数据处理: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解析、存储或转发等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串口通信中的噪声干扰、数据丢失等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四、应用场景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在医疗设备中,单片机可以通过串口与医疗仪器进行通信,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等。

五、结论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了解其原理和实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单片机技术,实现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数据交换。

单片机与PC之间的串行通讯 毕业论文

单片机与PC之间的串行通讯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单片机与PC之间的串行通讯系(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单片机与PC之间的串行通讯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工业控制系统。

单片机拥有占有空间小,价格低廉,开发应用程序容易的优势,可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现场控制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中。

但因为单片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而且用它也很难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往往在具有繁多功能的控制系统中采用上,下位机系统,单片机被使用为下位机系统采集数据和控制设备,而使用PC机为上位机系统处理复杂数据和控制单片机。

当今,在大量解决通信系统通信受阻的常用方案中,通过PC机自带的RS-232串行通讯端口与外设实现通讯这一方案备受人们的青睐。

故由上知,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设计详细介绍了使单片机与PC机之间能够进行串行通讯的软件和硬件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中,通过RS-232串行通讯端口将单片机与PC机相互连接,PC机把数据传输至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会将这一传输数据显示在LED数码管上;在软件设计中,利用Visual Basic6.0中的MSComm串行通讯控件来编写PC机的串口通讯程序。

在对此设计正确测试后,证明我们的设计能够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关键词:单片机;串行通讯;RS-232;Visual Basic6.0;MsComm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M and PC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M technology, SC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The SCM has the advantage of possession of a small space, low price, easy to develop applications that can be used in harsh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data acquisition and site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the microcontroller is widely used in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Single-chip computing power is limit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use it for complex data processing, so this is often used in the control system has a range of functions, the controller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is used for the next bit machine sys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equipment, using a PC as the host computer system to handle complex data and control SCM. Today, a large number of commonly used programs addr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comes via a RS-232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with peripherals, communication of this program much people of all ages. Therefore, by the Sound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CM and PC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 design details of this paper between the SCM and PC serial communications software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s. SCM and PC through the RS-232 serial communications port in the hardware design of interconnected PC machine data transfer to the SCM system, SCM system will transmit data is displayed on the LED digital tube; in software design, MSComm communication control in Visual Basic 6.0 to write the PC's serial port communication program. This design the right tests to demonstrate that our design can achieve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M and PC.Key words:SCM;Serial Communication;RS-232;VB6.0;MSComm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此次设计的工作内容 (2)第二章串行通讯基础知识 (3)2.1串口通讯的理论基础 (3)2.1.1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 (3)2.2 RS-232串行通讯接口标准 (3)2.3MSCOMM串行通讯控件 (4)2.3.1 MSComm串行通讯控件处理通讯的方式 (4)2.3.2 MSComm串行通讯控件的属性 (5)第三章课题总体设计与分析 (6)3.1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6)3.2 课题指标设计 (6)3.2.1 通讯协议的设计 (6)3.3 课题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分析 (6)3.4课题功能分析 (7)第四章串行通讯的硬件电路设计 (8)4.1 单片机的选型及其简介 (8)4.2 串行接口的基本结构的认识 (8)4.3 电平转换芯片MAX232 (10)4.4 电路原理图 (11)第五章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14)5.1 PC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14)5.2单片机的串行通讯程序 (17)第六章仿真调试与结果分析 (19)6.1 PROTUES仿真软件简介 (19)6.2 仿真结果分析 (19)结语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附录 (24)第一章绪论1.1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所有的设备在工业控制系统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在中央软件管理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串行通信毕业论文3

串行通信毕业论文3

第一章绪论1.1 数据通信基础本设计完成的是以微机为上位机,以AT89C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下位机的主从式多机通信技术,基于分布式控制结构的多机通信网络,并能实时的动态显示通信数据。

在微机测控技术领域,要构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测控系统,都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多机系统。

由于微机与微机间的距离可能是近程的几米之内),也可能是远程的(几百米甚至上千米),那么信息交换的方式可能采取并行通信,也可能采取串行通信。

而一般的远程通信须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现在单片机及PC 机在结构,性能和经济上为实现远程串行通信特别是多机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CPU 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台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之间也往往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均可称为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有两种方式,即并行数据通信和串行数据通信,通常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采用哪种通信方式,本设计完成的是远程通信,所以采用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方式。

串行通信有两种基本通信方式,即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本设计选用异步通信。

在异步通信中,数据是一帧一帧传送的。

串行数据通信指数据是一位一位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它的突出优点是只需一对传送线,这样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其缺点是传送速度较低。

1.2 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选择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为单向(或单工)配置,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另一种是半双向(或半双工)配置,允 许数据向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 但每次只有一个站发送,第三 种传送方式是全双向(全双工)配置,允许同时双向传送数据。

本设计主要选择半双工配置传送数据。

其图示为1-1所示。

1.3通信协议的制定要想保证通讯成功,通讯双方必须有一系列的约定,即通讯协议, 通讯双方必须遵从统一的通讯协议,在编程之前就应制定通信协议, 并根据协议分别编制主、从站的通信程序。

本文介绍的多机通信方法 其通信协议可规定如下:1. PC 机与单片机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其通信波特率均为 9600b ps ;通信采用偶校验;2. 通信帧格式如图3所示,共11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 1位奇偶图1-1半双工方式接收器校验位,1位停止位;3. 通信过程中,PC 机为主动方(称为主站),各单片机为被动 方(称为从站),各从站地址为00H 〜25H ;各从站初始化时均将SM2 和寻址标志位清“ 0”;主站发送的控制命令、从站发送的应答信息格式:主站给从站发送的控制命令格式:XXH (开始符),XXH (站 号),XXH (控制命令),XXH (结束符); 从站对主站的控制命令的应答信息格式: XXH (开始符 ) , XXH (站号),XXH (应答信息特征符:表示当前从站有无数 据组可发送, 若有数据组要马上传送, 主站接收到本条响应 后应立即准备接收数据, 在此期间不需要再向从站发送其他 命令),XXH XXH (这两字节是马上要发送的数据组的字节 数),XXH (结束符); 从站延时一定时间后,立即发送下面的上网数据组:XXH 开始符),XXH (站号),数据组(数据组各字节的意义由从 站定义),XXH (结束符);(3). 主站对从站发送的数据组的响应信息格式:XXH ( 开始符 ) , XXH (站号),XXH (对接收到的数据组正确性检查的响应, 接收数据出错,则要求从站重发),XXH (结束符)。

毕业设计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行通行的设计

毕业设计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行通行的设计

毕业设计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行通行的设计毕业设计题目: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案摘要:本篇设计旨在研究并实现一种基于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案。

通过串口通信,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与控制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首先介绍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然后设计了硬件电路及接口电路,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与算法。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80单片机;串口通信;计算机;设计方案一、引言单片机是一种专门用来控制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微型电脑,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计算机串口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接口,具有速度快、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本设计的目标是实现80单片机与计算机串口之间的通信与控制功能。

二、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有RS232和RS485等协议。

RS232是一种对称信息传输方式,具有传输距离短、速度快的特点;RS485则支持长距离传输和多点通信。

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将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流,并通过串行接口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再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进行处理。

三、硬件电路设计设计硬件电路包括单片机的选型与连接、串口接口电路的设计。

选取适当的单片机型号,使其具备串口通信的功能。

串口接口电路主要是将单片机的IO口与串口转换芯片连接,实现串口通信的转换与处理。

四、软件设计流程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串口初始化、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等功能。

通过编程实现串口的初始化操作,设置相关参数;然后实现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的功能函数,通过调用这些函数,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控制。

五、算法设计在本设计中,可以利用循环缓冲区来实现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采用校验位或CRC校验等方法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六、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可以通过搭建一套实验环境,进行相关实验。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单片机的使用已成为一项关键技术。

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与其他设备或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的常用方式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探讨其原理、实现方法及在现实应用中的价值。

二、单片机与串口通信概述单片机,即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内存、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等设备,是构成电子系统的核心部分。

而串口通信是一种基于数据序列传输的信息交互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接口电路。

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能够与PC或其他外设进行信息交互和指令传递。

三、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通过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双向传输来实现。

其原理基于串行通信协议,将信息编码为一位接一位的串行数据流进行传输。

串口通信主要包括RS-232、RS-485等标准,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等优点。

在单片机系统中,通过设置相应的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串行通信。

四、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主要涉及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及其外设的接口电路,如RS-232电平转换电路等。

软件部分则需要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对串口通信的初始化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在软件实现方面,主要涉及以下步骤:1. 初始化串口: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2. 发送数据:通过编写发送函数,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协议格式发送出去。

3. 接收数据:通过编写接收函数,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并按照协议格式进行解析。

4. 数据处理: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如存储到内存或输出到显示屏等。

五、应用实例及价值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我们可以通过单片机和串口通信技术实现对灯光、窗帘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在工业控制中,通过单片机与传感器或执行器的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控制等功能。

单片机多机通信实现 毕业论文.

单片机多机通信实现  毕业论文.

单片机多机通信实现1、设计要求三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9600bit/s。

串行口工作方式为方式1的单工串行通信。

2、设计方案一个主机和两个从机,主机通过按键选择要通信的从机,按键确认后通过矩阵键盘输入要传输的信息,从机接收主机发送的信息并发回长度校验码给主机,主机确认校验信息是否正确,若正确,主机液晶显示“send:信息”和从机数,从机液晶显示所接收的信息;若错误则主机从发信息,重复前面的步骤。

3、硬件电路设计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共用三块单片机,每块单片机均选用AT89S52,最小系统也都一样。

由于三块单片机的主要任务是通信,为了得到准确的波特率,采用振荡频率为11.0592MHz的晶振,再接两个30pF的瓷片电容即可构成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下:图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复位电路也可以换成看门狗电路实现,可使单片机可靠的复位。

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简单方法,可使单片机上电复位,此外可以通过按键手动复位。

单片机上电即可复位,R1与C3的充电时间大于两倍的机器周期,使RST引脚有足够长的时间保存高电平,使单片机可靠的复位。

正常工作时,按下按键SW1就可以使单片机复位。

3.2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图3-2 矩阵键盘电路P1口接4×4的矩阵键盘,共16个按键,分别为0~C及“开始通信”,“选择从机”和“输入信息”键。

P1.0~P1.3接矩阵键盘的行,P1.4~P1.7接矩阵键盘的列。

3.3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液晶显示电路如下图:图3-3 液晶LCD1602显示电路P0口上拉10K×8的排阻,自己画的排阻符号如下:图3-4 排阻符号排阻具有九个引脚,一个公共端,另外八个脚分别接到需要接上拉电阻的单片机的P0口。

排阻相当于8个大小均为10K的电阻,在电路中主要其电平转化作用,通过的电流很小,每只电阻的功耗也很小。

如接5V电源,每只电阻的电流约为0.5mA,很小,但是由于P0口是接液晶,不用接排阻也能实现,本着节约的原则在本设计中没有接排阻。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核心的微控制器,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而其中,数据串口通信技术更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及优化措施。

二、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将待传输的数据按位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都占据固定的时间长度。

串口通信的主要特点在于通信线路简单,传输距离较远,适合于分布式系统和多机通信。

在单片机中,串口通信通常由串口控制器实现。

串口控制器主要包括波特率产生器、数据发送器、数据接收器等部分。

其中,波特率产生器负责产生串口通信所需的波特率;数据发送器负责将待发送的数据按位逐一发送;数据接收器则负责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三、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应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中。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PC或其他设备上,实现数据的监控、分析和存储。

同时,串口通信还可用于单片机与其他单片机或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多机协同控制和信息共享。

四、优化措施为了确保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

首先,应合理设置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传输速率和准确性。

其次,应采用差错控制技术,如奇偶校验、帧头帧尾校验等,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此外,还应采取软件和硬件抗干扰措施,如滤波、去抖等,以降低外界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五、结论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具有线路简单、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

通过了解其原理、应用及优化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的通信需求。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通信技术和方法,以满足更高的通信需求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论文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

论文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摘要: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测试系统与PC机的通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串行通信的硬件设计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廉、传输距离远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实现测试系统与PC机的通信。

因此,本文研究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仿真。

本文采用专用的电平转换芯片MAX232来实现PC机与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同时在Proteus中对89C51通信的波特率进行设置和将单片机发送程序载入单片机中,并使用Keil C51和Proteus对其进行联机仿真。

最终本文通过51单片机AT89C51和单片集成的电平转换芯片MAX232设计了一种简洁的单片机串行通信,并且给出了主要的电路原理图及单片机发送程序。

通过对电路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分析,显示该电路的可行性。

关键词:串行通信;单片机;MAX232The Design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C and MCU-51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Abstract:MCU serial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C. In recent years, with 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tween testing system and PC.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hardware design simple, convenient control, low-cost, the advantages of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is widely used to achieve testing and PC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we focus on MCU seri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simulation.In this article, a method to achieve serial communication using special-purpose level-conversion chip MAX232 between PC and MCS-51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is introduced, while setting baud rate of 89C51 in the Proteus and senting procedures to MCU. To simulate synchronically with Proteus and Keil C51.Finally, a simple serial communication is to realize with AT89C51 and the single-integrated special-purpose level-conversion chip MAX232. And display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as well as this design main program. Th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of the circuit, its practicability is presented.Keywords: serial communicati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MAX232目录1绪论1.1测试系统与PC机通信的方式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PC机的处理速度、存储容量越来越强大,同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PC机作为测试系统的后台设备进行后期处理和存储。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毕业论文设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毕业论文设计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课题(设计)题目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设计指导教师陈玉宝院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班级电气自动化1201学号125802020120姓名吴科良二〇一五年六月二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课题(设计)任务书(2012届)题目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设计指导教师陈玉宝院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1201学号125802020120姓名吴科良2014年10月1日至2015 年6月3日论文(设计)方向:一、主要参考资料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06李华.MCS一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07 李朝青.PC机与单片机&DSP数据通信技术选编(1)[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2刘金伍.单片机应用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08二、课题的内容和任务要求:主要内容:该设计主要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与PC机的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来完成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原理.任务要求:具体可实现由AT89C51单片机发送数据(由LCD显示),PC做接收且屏幕显示;也可由PC发送数据,由8051接收并显示至LCD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注:1.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的学生均应签字。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下达给学生。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课题(设计)开题报告(2012届)题目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设计指导教师陈玉宝院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班级电气自动化1201学号125802020120姓名吴科良二〇一五年六月二日一、选题的意义目前,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加,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超微型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计算机工业自动控制和监测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集总分算系统。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据串口通信作为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原理、应用及优化方法。

二、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控制、计算、存储等功能。

数据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方式,其原理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协议,通过串行的方式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以位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位按照特定的时序进行传输。

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串口控制器:负责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包括波特率设置、数据帧格式等。

2. 发送缓冲区: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数据。

3. 接收缓冲区: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在串口通信过程中,单片机通过串口控制器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波特率和帧格式发送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

发送和接收的过程是双向的,可以同时进行。

三、数据串口通信的应用数据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在工业控制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控制和监控。

在智能家居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

在医疗设备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各种医疗仪器进行通信,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四、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数据串口通信的性能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 选择合适的波特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波特率,以保证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

2. 优化帧格式: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帧格式,减少数据的传输时间。

3. 抗干扰设计:采取抗干扰设计措施,如增加滤波电路、提高电源稳定性等,以减少外界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4. 软件优化:通过优化软件算法和程序代码,提高单片机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5. 硬件升级:根据实际需求升级硬件设备,如使用更高性能的单片机或增加内存等。

单片机串口通信毕业论文

单片机串口通信毕业论文

单片机串口通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 (1)1.1本课题选取的目的及意义 (1)1.2 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状况 (2)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3)2串行通信理论的有关概念 (5)2.1 通信 (5)2.2 通信参数 (6)2.3工作模式 (6)2.4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7)3 几种常用串行总线协议及方案选取 (8)3.1 IIC总线传输协议 (8)3.2 SPI总线传输协议 (11)3.3 串口通信传输协议 (13)3.3.1 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的结构 (13)3.3.2 80C51串行口的控制寄存器 (13)3.3.3 80C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14)3.4 方案选取 (17)4 主从通信系统设计 (18)4.1 硬件原理图设计 (18)4.2 软件的编写 (19)5主从式总线通信系统仿真 (22)6 论文总结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摘要在要监控的范围较大或监控点数较多的情况下,就需要把监控工作分散进行,而把监控结果集中管理。

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监控。

而分布式监控比较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就是主从式通信了。

本文介绍了一个单片机做主机,两个单片机做从机的小型主从式总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不仅实现了主从机之间的通信,而且实现了从机之间的通信。

本文以主从式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主线,首先了解串行通信理论的有关概念,由此引出了多台设备间的串行通信模式,并提出了一个按总线方式将多个RS-232的发送端并联的可行方案。

同时也介绍了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主从式通信的程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机的串行通信程序,别一部分是从机的串行通信程序。

因此要设计一个协议管理主从机之间的通信。

通信协议的设计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主从式通信系统的设计通过通信协议进行管理,可以对主从机之间的通信进行规范化管理,使整个系统不会陷入混乱通信之中。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出色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数据串口通信作为单片机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其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分析其原理、应用及优化方法。

二、单片机与串口通信概述单片机,即微控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处理数字信号的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

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通过数据线(TXD)和信号线(RXD)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其特点在于传输线少,成本低,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三、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主要依赖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UART)。

UART是一种异步通信协议,通过特定的波特率(baud rate)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UART中,数据以字节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字节包含起始位、数据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四、串口通信的实现过程1. 初始化:设置单片机的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2. 数据发送:单片机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UART协议打包成字节流,通过TXD线发送出去。

3. 数据接收:接收设备通过RXD线接收到数据后,按照UART协议解析出原始数据。

4. 错误处理:在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帧错误、奇偶校验错误等。

单片机需要具备检测和处理这些错误的能力。

五、应用领域及优化方法1. 应用领域: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

通过串口通信,不同设备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2. 优化方法:为了提高串口通信的稳定性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 选择合适的波特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波特率,以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和丢失。

(2) 优化硬件设计:合理设计电路布局和元件选型,以降低电磁干扰和噪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在现代电子系统中,单片机作为一种微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的控制与数据处理中。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串口通信以其简单、稳定、可靠的特点,成为了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应用领域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二、数据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又称为串行通信,是指按照位序(即比特)依次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依赖于单个的字节(即位序列)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在单片机系统中,串口通信通常由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实现。

UART的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供单片机处理;同时,也将单片机的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数据发送出去。

三、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设计1. 硬件设计: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硬件连接通常需要一根发送线(TX)和一根接收线(RX)。

在连接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型号和引脚分配来确定实际的接线方式。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涉及串口初始化的设置、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等。

在初始化阶段,需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中断或轮询的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四、串口通信的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设备的控制与监控。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智能控制与节能管理。

3.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如心电图机、血压计等。

4.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五、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智能家居中的温度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串口与其他温度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通信。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通信方案设计论文

单片机通信方案设计论文

单片机通信方案设计论文单片机通信方案设计论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各种智能设备也越来越多,这就促使单片机通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单片机通信方案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通信方案,它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处理,在工业网络、物联网、服务网络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单片机通信方案设计,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单片机通信方案的设计1.1 单片机通信的基本概念所谓单片机通信,指的是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单片机通信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

串行通行是指通过一个端口(数据总线和时钟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端口的数据总线和时钟线进行数据和通信,以提高传输速度。

1.2 单片机通信方案的选择设计单片机通信方案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RS-232、SPI、I2C、CAN等。

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接口较短的终端设备通信;SPI和I2C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小范围的局域网通信;CAN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1.3 单片机通信实现需求在设计单片机通信方案时,需要考虑实际需求。

为了实现实际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块。

常用的通信模块有蓝牙、WiFi、433MHz无线模块等。

不同的通信模块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单片机通信方案的应用2.1 工业网络单片机通信方案在工业网络监控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

通过单片机通信,可以实现各种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过单片机通信,可以使工业生产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2.2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互联网与物理世界的互联,本质上就是一种大型的智能化网络,单片机通信方案在物联网中应用颇多。

通过单片机通信,可以实现各种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物联网的发展将深刻影响物流、旅游、城市管理、医疗保健、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

2.3 服务网络服务网络是一种网络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2024年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范文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篇一一、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需要进行数据的收发传输。

尤其是在需要进行多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的情况下,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及实现方法。

二、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单片机串口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通过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串行数据线(TX/RX)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共享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并通过特定的协议(如波特率、停止位、校验位等)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基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主要依赖于单片机的串行接口(UART),通过该接口,单片机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双向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UART会根据约定的波特率、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应用单片机串口通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无线通信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方面的应用:1. 工业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联动和智能化控制。

3.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单片机通过串口与其他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四、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TX/RX引脚与需要通信的设备连接起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2. 初始化设置:根据需要设置波特率、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3. 数据发送与接收:通过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功能。

发送方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编码后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码并处理。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毕业论文设计说明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毕业论文设计说明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的毕业论文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一、设计目标和背景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通常是通过串口实现的,本设计旨在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通信。

串行通信可以使单片机与PC机之间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为数据监测、数据采集和控制等应用场景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串口电路和通信线路的设计。

(1)串口电路的设计:根据通信要求,选择适当的串口芯片,并与单片机相连,实现串口的输入和输出。

(2)通信线路的设计:选择合适的通信线路,将单片机与PC机相连,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和PC端程序的编写。

(1)单片机程序设计:通过单片机程序实现串口的初始化配置、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等功能,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PC端程序设计:通过PC端程序实现串口的初始化配置、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等功能,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三、功能实现1.单片机发送数据给PC机:单片机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PC机,PC机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

2.PC机发送数据给单片机:PC机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

3.实现数据的双向交互:单片机和PC机之间实现双向数据交互,在一方发送数据的同时,另一方可以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1.串口配置:在单片机和PC机端分别进行串口的初始化配置,包括波特率设置、数据位设置、校验位设置等,确保两端的串口通信参数一致。

2.数据传输机制:设计合适的数据传输机制,例如通过帧头和帧尾进行数据包的标识和校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中断处理:利用中断机制实现单片机的串口数据接收,在接收到数据时及时进行处理,提高单片机的响应速度。

4.编码和解码:设计合理的编码和解码算法,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五、预期结果和应用价值通过以上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的实现,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设计课程设计2--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设计课程设计2--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单片机串行接口的设计摘要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

80C51是通用型单片机,它不是为某种专用途设计的;专用型单片机是针对一类产品甚至某一个产品设计生产的,此次设计将采用通用80C51完成。

单片机的串行口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通信接口,单片机的串行口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进行接口扩展、串行通信等。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RS-232-C接口(又称E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是通信技术的基础,掌握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是通信原理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此次课程设计很有必要。

关键词:单片机,串口通信,RS232目录1 单片机简介 (1)2 硬件设计 (1)2.1 整体设计 (1)2.2 单片机选择 (2)2.2.1 AT89C51 (2)2.2.2 AT89C51功能特性描述 (3)2.2.3 AT89C51引脚功能说明 (3)2.2.4 AT89C51的串行接口 (4)2.2.5 串行口工作方式的选择 (5)2.3 RS-232简介 (6)2.3.1 RS-232电平转换器—MAX232 (6)2.3.2 RS-232的接口信号 (7)3 软件编程及调试 (7)3.1 单片机通讯软件 (7)3.3 调试 (9)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1 单片机简介如果将8位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那么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1978):单片机的控索阶段。

以Intel公司的MCS – 48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方案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1.2市场潜力………………………………………………………………第二章方案设计2.1 设计思路………………………………………………………………2.2 系统结构………………………………………………………………2.3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2.4 红外通信原理…………………………………………………………第三章器件介绍3.1 STC89C52介绍…………………………………………………………3.2 LCD1062介绍……………………………………………………………3.3 AT24C02介绍……………………………………………………………第四章硬件设计4.1 总体方案设计…………………………………………………………4.2 本机电路设计…………………………………………………………4.3 遥控器部分……………………………………………………………第五章软件设计5.1 本机部分锁程序的流程图………………………………………………5.2 红外遥控部分发射程序的流程图…………………………………………….5.3 仿真分析………………………………………………………………第六章实物焊接…………………………………………………………….第七章总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时代在进步,原先的安全锁有很多破解的方法被不法分子所掌握。

面对这一问题,人们迫切需要更加安全的手段。

好在,人们的科技水平发展迅速。

尤其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造就了各种高科技锁的诞生。

本设计的研究项目是利用红外原理来实现具有远程控制能力,电子类密码锁。

由于,此密码锁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可编码性,编码数量很大,使得其很难被随意破解,相较传统的密码锁安全性有了极大的改善。

在中国,电子密码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成本问题,按键式密码锁依然是市面上的主流产品。

但是红外遥控技术却可以在很多人们无法生存的高危环境中发挥总要作用,使得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必将成为未来很大一段时间,人们中意的密码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家庭防盗变得越来越来重要。

传统的机械锁由于其构造简单,容易被不法分子恶意破解。

单子锁由于其性高,使用灵活,安全系数高,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本设计以单片机STC89C52作为密码锁的核心部件,分为主机部分与遥控器部分。

根据51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原理,利用红外线来传输,便于对密码信息的随机加密和保护。

采用红外线相对机械锁和键盘输入的电子密码锁具有很多优势。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

本设计的红外遥控密码锁可以实现密码输入真确的解锁功能,密码输入错误报警功能,以及短距离遥控功能和密码修改功能等。

软件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各项功能均达到本设计的要求。

1.2 市场潜力密码锁的发展,从早期机械密码锁,到电子密码锁,再到高科技的红外遥控密码锁,经历了一段历程。

随着人们对自身安全越来越关注,更好的安全密码锁无疑会越来越成为大众的必须品。

本设计研究的这类红外电子密码锁,其涉及的技术有,电子光学,通行,计算机,机械等。

由于其各方面优秀的性能而逐渐成为当代人士的喜爱,可以说安全又可靠。

譬如,银行业,大型工厂企业,智能化社区,家庭等等地方。

近年来,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愿意为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付出。

红外密码锁正可以满足人们这种享受快捷生活方式的想法,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固其前景非常乐观。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课提主要通过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的研究来完成。

硬件方面除了解决应用51单片机为核心来实现电子密码锁解锁等功能,还要解决红外遥控系统的编码解码。

本设计的红外遥控发射器直接采用市场上有出售的成品遥控器,部芯片为WD6122。

采用这个芯片的遥控器非常普遍,容易买到且价格实惠。

所以在红外遥控系统的实现主要在了解红外遥控器的编码上。

在软件方面,需要使系统具备基本的密码修改,开锁功能,蜂鸣器报警,LCD显示等功能。

同时为了预防认为多次试探密码和增加破解难度,也有必要在程序上实现。

第二章方案设计2.1设计思路本设计要求研究制作的密码锁,用到了STC89C52单片机。

此款电子密码锁包括有本机部分与红外遥控部分。

单片机上通过c语言编程来实现主机和红外遥控开锁等功能。

本机部分,通过主板上面的按键来实现解锁,并在液晶显示器上面显示。

通过c语言编码控制按键后对单片机接口的操作来实现密码的输入,修改等功能,最后对比密码,来控制电磁锁的开关,以及报警器的操作。

红外遥控部分,当遥控器进行按键操作时,便会发出中断信号,中断信号被本机上的红外接收器所接收。

然后通过串行口将中断指令发送向单片机,随后,单片机对信号进行解码得到原始信号。

最后将信号同原来所设定的密码数字相互比较看看,如果能够相互吻合,就可以实现解锁,如果不能就无法解锁。

2.2系统结构此红外遥控密码锁共分主机部分和遥控器部分。

主机部分包括,核心部件STC89C52,矩阵键盘,液晶显示器,继电器(报警器),复位电路,红外接收器,峰鸣器,等其图如下2.3 单片机串行通行原理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被称之为“通信”。

通信的分类方式有两种:串行通行与并行通信。

而本设计所用的正是第一种通信原理,其图下所示:串行通信则能分为异步以及同步这两种,本设计将会用到的传送方式是异步传送。

其字符帧格式如下:由这字符帧格式的图能看明白,每个字符都包括4个部分:(1)起始位:即0信号,占一位。

(2)数据位:紧接起始位后。

因为是串行通信,所以与数据的位数成比例,因此随需要来决定数据的位数。

(3)奇偶校检位:数据之后,且就占一位。

在信息的发送过程中,其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检验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

(4)停止位:表示一个字符已经结束。

2.4 红外通信原理红外线,波长为0.76um——1.5um。

由于,当前红外发射和接收的器件所发光和受光的峰值位0.8um——0.94um,同红外线光谱可以匹配,因此能获得好的传输效率同时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因此,红外线经常被用以短距离通信载波,例如红外遥控器。

而接收部分,则是,利用光学的装置与红外探测器来接收。

由这两部分组成了红外线作用的通信系统。

红外通信的原理:先发射端将基带的二进制信号进行调制成脉冲串信号,然后由红外发射管发出。

调制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有通过脉冲宽度和通过脉冲串之间隔的。

本设计使用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调节的脉宽调制即PWM。

本设计用。

到了遥控器,当遥控器按。

键按下去时,就有遥控码发出,不同的按键所发射出的遥控编码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遥控码的作用就是用到了脉宽调制相关的串行码。

图如下:下面来看看如何来将二进制码完成调制,我们用到的单片机可以实现调制的功能。

通过编码可以生成新的二进制信号,然后因为这里需要用到间断的脉冲信号来实现发射,而且因该选择38khz的频率最为合适。

遥控器上面有一个可以向外面发射红外波的二极管,下面就是编码的二进制图:遥控器部采用的是32的二进制编码,由其置的单片机可以完成一系列的二进制的组。

未来识别不同的遥控器来接收不同的红外线波,需要为每一款遥控器设定一个识别码,并且同一定为16位的。

下面来看看遥控所发出的特定的数据的波形图:当按键被按下超过36ms时,振荡器使得芯片激活,于是发射出108ms编码脉冲。

其中包括引导码,结果码,高8位地址码和低8位地址码,8位数据码以及8位数据的反码。

当按下超过108ms,发射的代码有起始码和结果码。

其中引导码,结果码波形图如下:第三章器件介绍3.1 STC89C52介绍有本设计的题目是要求用STC89C51单片机,然而在本人编写的程序时,发现存可能会不够,所以改成用存更大的同一系列单片机的一种,也就是STC89C52。

当然这两者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对设计没有影响。

因为其带8k字节,可以满足编程容量的需求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款单片机,这个器件是本设计最为总要的。

此种单片机的引脚图如下:下面介绍各引脚的功能:GND:接地Vcc:电源电压P0 :这个端口有8个引脚,就是P0.0~P0.7。

P0口每一位包含了一个输出的锁存器,两个三态缓冲器,一个输出驱动电路以及一个输出控制电路。

在没有外扩存储器的时候,可以用来当作I/O应用。

他需要外接一个上拉电阻。

P1 :P1口为一个带。

着部上拉电。

阻且是8位的。

双向I/O接。

口,P1输出的缓。

冲级可以驱。

动4个 TTL 逻辑。

门电路。

在对端口。

写“1”的时候,由上拉电。

阻将端口拉至高电平,并且可以作。

为输入口。

在其作为输入口的时候,由于存在上拉电阻,导致某。

个引脚在被外部的。

信号拉低时会出现输出一个电流,并且在Flash。

编程以及程序校。

验的时候P1。

接收低8位地址。

P2 :P2口是带有。

部上拉电阻。

且8位的双向。

I/O接口,在P2输。

出的缓冲级。

可以驱动 4 TTL 。

逻辑门电路,在对端。

口写“1”时,部上拉电。

阻作用使得。

端口被拉到高。

电平,并且可以作为。

输入口使用。

在其当输入。

口使用的时候,由于部上。

来电阻,使得某个应交因。

外部的信号而拉低。

从而产生一个。

电流输出。

而且在访问外。

部的程序的存。

储器时或者16位。

地址外部数据的。

存储器的时候,P2的口线上的容,在这一整个访问的时候不会改变,:Flash的编。

程与校检的时候,P2也是接收高。

位的地址以及其。

他的控制信号。

P3:P3是一组。

部带有上拉电阻。

的且也是8。

位的双向I/O口,P3口的输出缓。

冲级可以驱动4。

TTL的逻辑门电路。

P3接口不仅可以。

当作一般I/O 口线以外,还有另一更。

重要的功能:接收一些用在。

Flash闪速存储器编程以。

及程序校验上的控制信号。

RST:也就是复位输入接口。

在振荡器开始。

工作的时候,RST的引脚会。

出现两个机器周期。

之上的高电平来使。

得单片机开始复位。

由于WDT的。

溢出会使得引脚有。

高电平输出,通过设置SFR AUXR 里面的DISRTO 位来实现打开和关闭等功能。

其中,当DISRTO位出现省缺时,RESET会输出高。

电平的打开状态。

ALE/PROG:在访问数据存。

储器和外部的。

程序存储器的时候,这里ALE会输出脉冲产生锁。

定地址低8位的作用。

就算不去访。

问外部的存储器,ALE 仍然会以时钟的震荡频率1/6来输出特定的正脉冲信号。

所以他可以对外面输出时钟和定时的作用。

PSEN:在STC89C5。

2通过外部的程。

序存储器取得。

指令的时候,每一个机器周期都会有。

两次PSEN发挥效用,也就是说会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