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B00272004--2015--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合集下载

YBB00272004 -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YBB00272004 -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YBB00272004-2015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Baozhuangcailiao Burongxingweili CedingfaTest for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ckaging Materials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应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度范围为2~100µ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 000个/ml。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1)药用胶塞除另有规定外,取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约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毫升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

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弃去第一次数据,读取后两次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2)输液瓶和输液袋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后,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溶液均匀(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脱气后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依法测定3次以上,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
5、外观检验:
(1)膜 按每卷膜取2米进行检验;
(2)袋 按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抽样计划(GB/T2828.1-2003)规定进行。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Ⅱ,接受质量限(AQL)为6.5。
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一、概况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下发2005年药包材标准制(修)定工作计划的函"[食药监注函[2005] 3号],制定该标准。
(2)密度取本品约2g,浸渍液选用无水乙醇,照密度测定法(YBB00132003)测定,
本品的密度应为0.910~0.935g/cm3。
【阻隔性能】水蒸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第一法 杯式法测定,试验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不得过15g/(m224h)。
7、异常毒性 采用中国药典的方法,应符合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
(试行)
YBB00082005
注射剂瓶用铝盖
Zhushejipingyong Lügai
Caps made of aluminium for Injection
本标准适用于注射剂瓶用铝盖。
【外观】 取铝盖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目测,应清洁,无残留润滑剂、毛刺和损伤。
YBB00142005
药用聚酯/铝/聚酯封口垫片
YBB00152005
药用聚酯/铝/聚乙烯封口垫片
YBB00162005
药用口服固体陶瓷瓶
YBB00032005
钠钙玻璃输液瓶(代替YBB00032002)
YBB00292005-1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所有标准目录2015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所有标准目录2015

附件1YBB00032005-2015《钠钙玻璃输液瓶》等130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国家标准编号、名称1. YBB00032005-2015 钠钙玻璃输液瓶2. YBB00012004-2015低硼硅玻璃输液瓶3. YBB00022005-2-2015中硼硅玻璃输液瓶4. YBB00332002-2015低硼硅玻璃安瓿5. YBB00322005-2-2015中硼硅玻璃安瓿6. YBB0033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7. YBB00302002-2015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8. YBB00292005-2-2015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9. YBB00292005-1-2015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10. YBB0031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11. YBB00322003-2015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12. YBB00062005-2-2015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13. YBB00032004-2015 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14. YBB00282002-2015低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15. YBB00022004-2015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16. YBB0027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药瓶17. YBB00302003-2015低硼硅玻璃模制药瓶18. YBB00052004-2015硼硅玻璃模制药瓶19. YBB0036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药瓶20. YBB00352003-2015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21. YBB00042004-2015硼硅玻璃管制药瓶22. YBB00282003-2015 药用钠钙玻璃管23. YBB00272003-2015 药用低硼硅玻璃管24. YBB00012005-2-2015 药用中硼硅玻璃管25. YBB00012005-1-2015 药用高硼硅玻璃管26. YBB00162005-2015口服固体药用陶瓷瓶27. YBB00152002-2015 药用铝箔28. YBB00162002-2015 铝质药用软膏管29. YBB00082005-2015 注射剂瓶用铝盖30. YBB00092005-2015 输液瓶用铝盖31. YBB00382003-2015 口服液瓶用撕拉铝盖32. YBB00012002-2015 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33. YBB00022002-2015 聚丙烯输液瓶34. YBB00242004-2015 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35. YBB00342002-2015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36. YBB00102005-2015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37. YBB00112005-2015 五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38. YBB00062002-2015 低密度聚乙烯药用滴眼剂瓶39. YBB00072002-2015 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40. YBB00082002-2015 口服液体药用聚丙烯瓶41. YBB00092002-2015 口服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42. YBB00102002-2015 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43. YBB00392003-2015 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44. YBB00112002-2015 口服固体药用聚丙烯瓶45. YBB00122002-2015 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46. YBB00262002-2015 口服固体药用聚酯瓶47. YBB00172004-2015 口服固体药用低密度聚乙烯防潮组合瓶盖48. YBB00132002-2015 药用复合膜、袋通则49. YBB00172002-2015 聚酯/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50. YBB00182002-2015 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51. YBB00192002-2015 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52. YBB00192004-2015双向拉伸聚丙烯/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药用复合膜、袋53. YBB00202004-2015 玻璃纸/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54. YBB00212005-2015 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55. YBB00232005-2015 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56. YBB00222005-2015 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57. YBB00182004-2015 铝/聚乙烯冷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58. YBB00202005-2015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59. YBB00242002-2015 聚酰胺/铝/聚氯乙烯冷冲压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60. YBB00372003-2015 抗生素瓶用铝塑组合盖61. YBB00402003-2015 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62. YBB00212004-2015 药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63. YBB00132005-2015 药用聚酯/铝/聚丙烯封口垫片64. YBB00142005-2015 药用聚酯/铝/聚酯封口垫片65. YBB00152005-2015 药用聚酯/铝/聚乙烯封口垫片66. YBB00252005-2015聚乙烯/铝/聚乙烯复合药用软膏管67. YBB00072005-2015 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68. YBB00042005-2015 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69. YBB00052005-2015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70. YBB00232004-2015 药用合成聚异戊二烯垫片71. YBB00222004-2015 口服制剂用硅橡胶胶塞、垫片72. YBB0011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注射针)73. YBB0006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用硼硅玻璃针管74. YBB0009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用不锈钢注射针75. YBB0007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用氯化丁基橡胶活塞76. YBB0008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用溴化丁基橡胶活塞77. YBB00102004-2015预灌封注射器用聚异戊二烯橡胶针头护帽78. YBB00122004-2015 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珠79. YBB00132004-2015 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套筒80. YBB00142004-2015 笔式注射器用铝盖81. YBB00152004-2015 笔式注射器用氯化丁基橡胶活塞和垫片82. YBB00162004-2015 笔式注射器用溴化丁基橡胶活塞和垫片83. YBB00122005-2015固体药用纸袋装硅胶干燥剂84. YBB00262004-2015 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85. YBB00272004-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86. YBB00282004-2015 乙醛测定法87. YBB00292004-2015 加热伸缩率测定法88. YBB00302004-2015 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89. YBB00312004-2015 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测定法90. YBB00322004-2015 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91. YBB00332004-2015 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92. YBB00342004-2015 玻璃耐沸腾盐酸侵蚀性测定法93. YBB00352004-2015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侵蚀性测定法94. YBB00362004-2015 玻璃颗粒在98℃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95. YBB00372004-2015 砷、锑、铅、镉浸出量测定法96. YBB00382004-2015 抗机械冲击测定法97. YBB00392004-2015 直线度测定法98. YBB00402004-2015 药用陶瓷吸水率测定法99. YBB00412004-2015 药品包装材料生产厂房洁净室(区)的测试方法100. YBB00172005-2015 药用玻璃砷、锑、铅、镉浸出量限度101. YBB00182005-2015 药用陶瓷容器铅、镉浸出量限度102. YBB00192005-2015 药用陶瓷容器铅、镉浸出量测定法103. YBB00242005-2015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法104. YBB00262005-2015 橡胶灰分测定法105. YBB00012003-2015 细胞毒性检查法106. YBB00022003-2015 热原检查法107. YBB00032003-2015 溶血检查法108. YBB00042003-2015 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109. YBB00052003-2015 皮肤致敏检查法110. YBB00062003-2015 皮内刺激检查法111. YBB00072003-2015 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查法112. YBB00082003-2015 气体透过量测定法113. YBB00092003-2015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114. YBB00102003-2015 剥离强度测定法115. YBB00112003-2015 拉伸性能测定法116. YBB00122003-2015 热合强度测定法117. YBB00132003-2015 密度测定法118. YBB00142003-2015 氯乙烯单体测定法119. YBB00152003-2015 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120. YBB00162003-2015 内应力测定法121. YBB00172003-2015 耐内压力测定法122. YBB00182003-2015 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测定法123. YBB00192003-2015 垂直轴偏差测定法124. YBB00202003-2015 平均线热膨胀系数测定法125. YBB00212003-2015 线热膨胀系数测定法126. YBB00232003-2015 三氧化二硼测定法127. YBB00242003-2015 121℃内表面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128. YBB00252003-2015 玻璃颗粒在121℃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129. YBB00342003-2015 药用玻璃成分分类及理化参数130. YBB00142002-2015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是中国药包材料的国
家标准,于2004年制定,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

该标准规定了药包材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该标准适用于制药工业中使用的药包材料,如药品容器、胶塞、胶膜等。

药包材料必须符合标准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要求,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药包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2. 物理要求,如外观、尺寸、容量等;
3. 化学要求,如药物溶出、溶剂残留、重金属等;
4. 生物学要求,如细胞毒性、内毒素等;
5. 检验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微生物检验等;
6. 检验规则和判定规则。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提
高药包材料的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药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Jübingxi/Jübingxi/Jübingxi 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 DaiPP/PP/PP 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纳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亮、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不】*(1)显微特点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看,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看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不与对比图谱差不多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纳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担67KPa的内压,坚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不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标示容量(ml)跌落高度(m)50~749 1.00750~1499 0.751500~2499 0.50≥25000.25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检验规程及案例分析

不溶性微粒检验规程及案例分析

文件编号:版本号:A/0不溶性微粒检验规程编制: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批准:1、目的对本公司产品和初包装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控制做出指导,明确微粒污染的控制水平和检测方法,保证公司产品和初包装满足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无菌产品和初包装的不溶性微粒的检验。

(如产品标准有关于微粒检测的要求,请参照相关标准。

)输注泵输注泵的包装袋检测可以参照成品的检测方法过滤器的包装可以参照YY0770.1-2009普通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袋检测可以参照药包材或药典的要求3、术语、缩略语无4、职责4.1质检部负责制定相关的检验作业文件;4.2质检部负责人负责审核,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4.3质检部检验员负责实施,并收集、归档相关记录。

5、工作程序5.1检验周期a,初包装:按采购批检测,每批一次;b,无菌医疗器械产品:1)同品种连续生产,每月至少检测一次;2)间隔半年再生产时、工艺(含设备)或材料重大变动时、生产环境变化时,连续检测三批。

5.2参考依据《中国药典第四部》(2015版)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第二法(显微计数法)YBB00042005-201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YBB00272004-2015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5.3显微计数法5.3.1原理:将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富集于滤膜上,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用测微尺对粒子粒径进行判断,并对粒子的数量进行计数。

5.3.2试验环境、仪器和用具a.试验环境:不得引入外来微粒,在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它所需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使用前须经不大于LOum的微孔滤膜过滤。

(应符合:取50ml用显微计数法测定,含10um及10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5及25 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b.仪器和用具1)洁净工作台:高效空气过滤器孔径为0.45u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2)显微镜: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5〜105).坐标轴前后、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投射角度、光强度可调节的照明装置。

YBB药包材标准目录

YBB药包材标准目录

YBB药包材标准(1~6辑)目录第一辑YBB00012002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试行)YBB00022002聚丙烯输液瓶(试行)YBB00032002钠钙玻璃输液瓶(试行)废止,新标准号YBB00032005YBB00042002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试行)YBB00052002药用溴化丁基橡胶塞(试行)YBB00062002低密度聚乙烯药用滴眼剂瓶(试行)YBB00072002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试行)YBB00082002口服液体药用聚丙烯瓶(试行)YBB00092002口服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试行)YBB00102002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试行)YBB00112002口服固体药用聚丙烯瓶(试行)YBB00122002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试行)YBB0013200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YBB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试行)第二辑YBB00152002药品包装用铝箔YBB00162002铝质药用软膏管YBB00172002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82002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192002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202002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12002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YBB00222002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32002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42002聚酰胺/铝/聚氯乙烯冷冲压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52002聚乙烯/铝/聚乙烯复合药用软膏管废止,新标准号YBB00252005YBB00262002口服固体药用聚酯瓶YBB00272002钠钙玻璃药瓶YBB00282002低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YBB00292002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废止,新标准号YBB00292005-1、YBB00292005-2YBB00302002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YBB00312002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YBB00322002硼硅玻璃安瓿废止,新标准号YBB00322005-2YBB00332002低硼硅玻璃安瓿YBB0034200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第三辑YBB00012003细胞毒性检查法YBB00022003热原检查法YBB00032003溶血检查法YBB00042003急性全身毒性检查法YBB00052003皮肤致敏检查法YBB00062003皮内刺激检查法YBB00072003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查法YBB00082003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102003剥离强度测定法YBB00112003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22003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32003密度测定法YBB00142003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52003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62003内应力测定法YBB00172003耐内压力测定法YBB00182003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测定法YBB00192003垂直轴偏差测定法YBB00202003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法YBB00212003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法YBB00222003砷、锑、铅浸出量的测定法YBB00232003三氧化二硼测定法YBB00242003121℃内表面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第四辑YBB00262003硼硅玻璃药用管废止,新标准号YBB00012005-1、YBB00012005-2 YBB00272003低硼硅玻璃药用管YBB00282003钠钙玻璃药用管YBB00292003硼硅玻璃输液瓶废止,新标准号YBB00022005-2YBB00302003低硼硅玻璃模制药瓶YBB00312003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废止,新标准号YBB00062005-2YBB00322003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YBB00332003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YBB00342003药用玻璃成份分类及其试验方法YBB00352003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YBB00362003钠钙玻璃管制药瓶YBB00372003抗生素瓶用铝塑组合盖YBB00382003口服液瓶撕拉铝盖YBB00392003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YBB00402003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第五辑YBB00072003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查法YBB00082003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102003剥离强度测定法YBB00112003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22003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32003密度测定法YBB00142003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52003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62003内应力测定法YBB00172003耐内压力测定法YBB00182003热冲击和热冲击强度测定法YBB00192003垂直轴偏差测定法YBB00202003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法YBB00212003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法YBB00222003砷、锑、铅浸出量的测定法YBB00232003三氧化二硼测定法YBB00242003121℃内表面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YBB00262003硼硅玻璃药用管YBB00272003低硼硅玻璃药用管YBB00282003钠钙玻璃药用管YBB00292003硼硅玻璃输液瓶YBB00302003低硼硅玻璃模制药瓶YBB00312003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YBB00322003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YBB00332003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YBB00342003药用玻璃成份分类及其试验方法YBB00352003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YBB00362003钠钙玻璃管制药瓶YBB00372003抗生素瓶用铝塑组合盖YBB00382003口服液瓶撕拉铝盖YBB00392003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YBB00402003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YBB00012004低硼硅玻璃输液瓶YBB00022004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YBB00032004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YBB00042004硼硅玻璃管制药瓶YBB00052004硼硅玻璃模制药瓶YBB0006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硼硅玻璃针管YBB0007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氯化丁基橡胶活塞YBB0008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溴化丁基橡胶活塞YBB0009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不锈钢注射针YBB0010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聚异戊二烯橡胶针头护帽YBB00112004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注射针)YBB00122004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珠YBB00132004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套筒YBB00142004笔式注射器用铝盖YBB00152004笔式注射器用氯化丁基橡胶活塞和垫片YBB00162004笔式注射器用溴化丁基橡胶活塞和垫片YBB00172004口服固体药用低密度聚乙烯防潮组合瓶盖YBB00182004铝/聚乙烯冷成型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192004双向拉伸聚丙烯/真空镀铝流延聚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202004玻璃纸/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YBB00212004药品包装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YBB00222004口服制剂用硅橡胶胶塞、垫片YBB00232004药用合成聚异戊二烯垫片YBB00242004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YBB00252004胶囊用明胶YBB00262004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72004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82004乙醛测定法YBB00292004加热伸缩率测定法YBB00302004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YBB00312004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测定法YBB00322004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YBB00332004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YBB00342004玻璃耐沸腾盐酸浸蚀性的测定法和分级YBB00352004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浸蚀性的测定法和分级YBB00362004玻璃颗粒在98℃耐水性测定法和分级YBB00372004砷、锑、铅、镉浸出量测定法YBB00382004抗机械冲击测定法YBB00392004直线度测定法YBB00402004药用陶瓷吸水率测定法YBB00412004药品包装材料生产厂房洁净室(区)的测试方法YBB00202005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12005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YBB00222005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232005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YBB00042005注射液用卤化丁基橡胶塞YBB00052005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第六辑YBB00072005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YBB00082005注射剂瓶用铝盖YBB00092005输液瓶用铝盖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YBB00122005药用固体纸袋装硅胶干燥剂YBB00132005药用聚酯/铝/聚丙烯封口垫片YBB00142005药用聚酯/铝/聚酯封口垫片YBB00152005药用聚酯/铝/聚乙烯封口垫片YBB00162005药用口服固体陶瓷瓶YBB00032005钠钙玻璃输液瓶替换YBB00032002YBB00292005-1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替换YBB00292002YBB00292005-2中性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替换YBB00292002 YBB00322005-2中性硼硅玻璃安瓿替换YBB00322002YBB00012005-1药用高硼硅玻璃管替换YBB00262003YBB00012005-2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替换YBB00262003YBB00022005-2中性硼硅玻璃输液瓶替换YBB00292003YBB00062005-2中性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替换YBB00312003 YBB00252005药用聚乙烯/铝/聚乙烯复合软膏管替换YBB00252002 YBB00172005药用玻璃铅、镉、砷、锑浸出量限度YBB00182005药用陶瓷容器铅、镉浸出量限度YBB00192005药用陶瓷容器铅、镉浸出量测定法YBB00242005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法YBB00262005橡胶灰分的测定法。

YBB0027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YBB0027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最新)

YBB00272004-2015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Baozhuangcailiao Burongxingweili CedingfaTest for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ckaging Materials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应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度范围为2~100µ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 000个/ml。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1)药用胶塞除另有规定外,取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约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毫升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

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弃去第一次数据,读取后两次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2)输液瓶和输液袋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后,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溶液均匀(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脱气后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依法测定3次以上,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24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24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24不溶性微粒是指在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起泡、碎屑、沉淀等原因而引入的固体颗粒物,这些微粒可能会对包装物和包装产品产生污染和损害。

测定方法简述为:首先将包装材料样品取出一定量,然后用一定体积的溶剂进行超声处理,将不溶性微粒从材料中溶解出来,形成悬浮液。

接下来,用一定的流速将悬浮液通过膜过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在预称量的滤纸上。

最后,将滤纸置于干燥器中进行烘干,使滤纸中的微粒完全干燥。

然后根据滤纸的重量和局部不能清除的颗粒(如起泡物)的重量,计算出包装材料中的不溶性微粒含量。

这个测定方法的主要步骤分为样品准备、超声处理、过滤和烘干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规范,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包装材料中的不溶性微粒含量,能够提供价值和权威性的数据支持,以供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通过这种测定方法,可以评估包装材料的纯净度和质量,并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材料的老化、微粒的变化等),以确保包装材料不会对包装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包装材料检测方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测定方法的详细操作步骤和具体参数可以参考相关的标准文档,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通过这种测定方法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以促进包装材料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五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检验标准

五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检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Wu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5-layer Co-extrusion Films(Ⅰ)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 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五层共挤膜系指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5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五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五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值≥8,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检验操作规程

不溶性微粒检验操作规程

【不溶性微粒检验操作规程】[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spection ]1 目的建立不溶性微粒测定的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规范化。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3 定义本法系用以检查无菌植入医疗器械及其内包装上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光阻法是当一定体积的供试液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供试液中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再根据通过检测区供试液的体积,计算出每1ml供试液中含10μm以上(≥10μm)及含25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数。

4 职责质量部负责本规程的制定、管理;检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规程有效执行的监督。

5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YBB 00272004-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6 程序6.1实验环境、仪器与用具6.1.1 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玻璃容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也可直接取用超纯水。

6.1.2 仪器装置:光阻法不溶性微粒测定仪通常包括定量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6.1.3 不溶性微粒测定仪器应定期校正与检定,并符合规定,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6.2 光阻法操作方法6.2.1 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6.2.1.1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50ml倒入取样杯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

按光阻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10ml中含10u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系指由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2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2 跌落高度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取上述样品数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04)中输液瓶和输液袋项下的方法测定,粒子直径≥5、10、25µm粒子数,分别不得过100、20、2个/ml。

YBB药包材标准

YBB药包材标准
YBB00012004低硼硅玻璃输液瓶
YBB00022004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YBB00032004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YBB00042004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YBB00052004硼硅玻璃模制药瓶
YBB0006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硼硅玻璃针管
YBB0007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氯化丁基橡胶活塞
YBB0008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溴化丁基橡胶活塞
YBB0009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不锈钢注射针
YBB00102004预灌封注射器用聚异戊二烯橡胶针头护帽
YBB00112004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带注射针)
YBB00122004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珠
YBB00132004笔式注射器用硼硅玻璃套筒
YBB0013200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
YBB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试行)
YBB00152002药品包装用铝箔
YBB00162002铝质药用软膏管
YBB00172002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YBB00182002聚酯/低密度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
YBB00332003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YBB00342003药用玻璃成份分类及其试验方法
YBB00352003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YBB00362003钠钙玻璃管制药瓶
YBB00372003抗生素瓶用铝塑组合盖
YBB00382003口服液瓶撕拉铝盖
YBB00392003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
YBB00402003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
YBB00302002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YBB00312002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注射用冷冻干燥无菌粉末用溴化丁基橡胶塞标准

注射用冷冻干燥无菌粉末用溴化丁基橡胶塞标准

注射用冷冻干燥无菌粉末用溴化丁基橡胶塞本标准适用于直接与注射用冷冻干燥无菌粉末接触的溴化丁基橡胶塞的检验。

【外观】取本品数个,照附表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鉴别】* (1)取本品适量剪成小颗粒,称取2.0g,置于30ml坩埚中,加碳酸氢钠2.0g均匀覆盖试样,置电炉上,缓缓加热至炭化,放冷,置高温炉300℃加热至完全灰化,取出,放冷,加水10ml使溶解,过滤,取滤液1.5ml,置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试液1滴,应产生淡黄色沉淀。

(2)除另有规定外,照包装材料红外分光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四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穿刺落屑】取本品10个,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YBB00332004)第二法对照法测定,落屑数应不得过5粒。

【穿刺力】取本品10个,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YBB00322004)第二法测定,穿刺瓶塞所需的力均不得过10N。

【胶塞与容器密合性】取本品10个,置烧杯中,加水5分钟,取出,在70℃干燥1小时,备用。

另取10个与之配套的注射液瓶,加水至标示容量,用上述胶塞、垫片塞紧或封紧,再加上与之配套的铝盖或铝塑盖,压盖。

放入高压灭菌器中,121℃±2℃,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放置24小时,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兰溶液的容器中,置于带抽气着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度为25kPa,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瓶外壁,观察,亚甲兰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自密封性】取胶塞与容器密合性项下样品,采用符合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YBB00322004)第二法中注射针,向胶塞不同穿刺部位垂直刺穿胶塞,每个胶塞穿刺3次,每穿刺10次后更换注射针。

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兰溶液的容器中,置于带抽气着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度为25kPa,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瓶外壁,观察,亚甲兰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

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全面解读导语药包材标准YBB00262004-2015是指我国药品包装材料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规定了药品包装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多方面全面解读这一标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一、 YBB00262004-2015的基本概况1.1 标准的制定背景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品的质量,我国药品包装材料标准YBB00262004-2015应运而生。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药品包装材料的选用与使用,促进药品包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标准的适用范围YBB00262004-2015标准主要适用于药品包装中所使用的各类包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玻璃、聚合物、金属、橡胶、纸张和纺织品等。

该标准覆盖了常见的药品包装材料,为其提供了技术规范和质量测试标准。

1.3 标准的主要内容YBB00262004-2015标准主要包括了对药品包装材料的一般要求、特殊要求、测试方法、标志和说明等内容。

其中,一般要求包括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规定;特殊要求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药品包装材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测试方法则为药品包装材料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 YBB00262004-2015的主要特点和亮点2.1 与老标准的对比分析YBB00262004-2015标准相较于之前的药包材标准在哪些方面有了更新和提升?在本章节,我们将对比新旧标准,分析出YBB00262004-2015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2.2 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情况作为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的标准,YBB00262004-2015在多大程度上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本章节,我们将分析该标准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探讨其对我国药品包装材料行业的影响。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3.1 对YBB00262004-2015的认识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YBB00262004-2015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接触药品第六辑

直接接触药品第六辑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汇编(第六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072005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Yaoyong DimiduJuyixi Mo、DaiLDPE films and pouches for medical Packaging 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为主要原料采用流涎法、吹制法生产的药用薄膜,及由此薄膜通过热封制成的袋。

本品适用于非无菌固体原料药的包装。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

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不得有穿孔、异物、异味、粘连。

袋的热封部位应平整、无虚封。

【鉴别】* (1)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四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2)密度取本品约2g,浸渍液选用无水乙醇,照密度测定法(YBB00132003)测定,本品的密度应为0.910~0.935g/cm3。

∙【阻隔性能】水蒸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第一法杯式法测定,试验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不得过15g/(m224h)。

∙氧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 第一法测定,试验温度(23±2)℃,不得过4000cm3/(m224h0.1Mpa)。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

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0MPa。

断裂伸长率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

厚度小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30%;厚度大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0%。

智能不溶性微粒检查仪

智能不溶性微粒检查仪

产品简介:PLD-601中国药典2020版不溶性微粒检查仪采用英国普洛帝核心技术创新型的第八代双激光窄光颗粒检测传感器,双精准流量控制-精密计量柱塞泵和超精密流量电磁控制系统,可以对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滴眼液、疫苗、注射用水、医药包材、输液器具等的大小及数量检测;输液终端过滤器滤除效果及其他微粒污染滤除率检测等;液体颗粒度、清洁度和污染物监测和分析;设备及其日常维护和保养;药机部件中的磨损试验;纯净溶液和超纯水中不溶性微粒测试。

产品优势:简约-普洛帝崇尚环保、降低能耗、突出核心的设计风格。

完美-普洛帝在中国力推的经济实用新型技术产品。

经典-普洛帝第八代颗粒检测技术的经典力作。

技术创新引用普洛帝核心技术创新型的第八代双激光窄光颗粒检测传感器;双精准流量控制-精密计量柱塞泵和超精密流量电磁控制系统;法规软件五级权限管理,数据可自由备份还原,断电保护,符合数据完整性;审计追踪,电子审计报告,电子签名,符合FDA21CFRPart11法规的要求;操作便捷中英文界面,检测时间短,结果准确稳定,符合国内外实验室操作习惯;标准定制内置阈值、粒径曲线和脉冲阻值,可任意设定通道粒径值;1000通道的0.01μm超多通道、超高分辨率满足全球510多个标准要求;贴心服务免费对所销售给客户的设备提供一年的“阳光客户服务”;免费提供“365×24小时服务专线软硬件即时服务”;免费提供“无忧100工作日”的无忧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特色计量多家第三方计量校准机构合作,让您仪器验证和校准无后顾之忧。

应用范围:医药行业: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滴眼液、疫苗、注射用水、医药包材、输液器具等的大小及数量检测;输液终端过滤器滤除效果及其他微粒污染滤除率检测等;水行业:水溶液、回注水、污水、自来水、纯净水、高纯水、电子级水、超纯水等液体进行固体颗粒污染度检测或不溶性微粒的检测;电子半导体行业:CMP Slurry,石墨、芯片,晶圆加工等微粒检测;特殊化工行业:墨水&喷墨、纳米材料、化工染料、润滑剂、清洗剂、有机液等微粒检测;其他行业:过滤产品,清洁度方面,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微粒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BB00272004-2015
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
Baozhuangcailiao Burongxingweili Cedingfa
Test for Insoluble Particulate Matter of Packaging Materials 本法适用于药用胶塞、输液瓶、输液袋和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的不溶性微粒大小及数量的测定。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应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
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度范围为2~100µ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 000个/ml。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仪器的校正与检定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
(1)药用胶塞除另有规定外,取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约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毫升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

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瓶后,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弃去第一次数据,读取后两次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2)输液瓶和输液袋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适当时间脱气后,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溶液均匀(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脱气后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依法测定3次以上,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

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3)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除另有规定外,取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5个,置500ml锥形瓶中,加入250ml微粒检查用水,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锥形瓶瓶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

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
口),先倒出部分供试液冲洗开启口,将供试液倒入取样瓶中(或直接置于取样器上),静置,在15~30分钟时间范围内连续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

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

结果表示按规定粒径分别提交每1ml中所含平均微粒数。

第二法:显微计数法
原理将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富集于滤膜上,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用测微尺对粒子粒径进行判断,并对粒子的数量进行计数。

显微计数法仅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固体不溶性微粒,因此对于凝胶样的非定型、半固体物质以及其它类似污点或脱色、形态不明确的膜状物质,应不进行粒径判断和计数。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
试验环境及检测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检查前的准备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0903 下规定进行。

测定法
(1)药用胶塞:取完整被测胶塞数个(总表面积尽量约100cm2),置250ml三角烧杯中,加入微粒检查用水适量(取用微粒检查用水的毫升数与被测胶塞总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之比为1:1),用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盖住三角烧杯杯口,置振荡器中(水平圆周转动,直径12±1mm,震荡频率300±10转/分钟)震荡20秒。

小心移开铝箔(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封口),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适量(不少于25ml)的供试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中,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如所取供试液的量大于过滤漏斗容积,则在抽滤时分批注入)。

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壁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保持抽滤状态下,移去过滤漏斗,关掉真空泵,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使滤膜格栅清洗可见后,移动坐标轴,分别测量有效过滤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 µm及25µm的微粒数。

平行试验两份,按规定粒径分别提交每1ml中所含平均微粒数。

(2)输液瓶和输液袋:除另有规定外,取装液供试品适量,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适量(不少于25ml)的供试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中(如所取供试液的量大于过滤漏斗容积,则在抽滤时分批注入),照上述(1)同法测定,并测量直径大于5um的微粒数。

(3)塑料输液容器用内盖: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中检查法的(3)制备供试品溶液,照上述(1)同法测定。

结果表示按规定粒径分别提交每1ml中所含平均微粒数,并测量直径大于5um的微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