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影像叙事符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电影的影像叙事符号研究

作者:余贝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新世纪3D技术、电脑合成特效等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科幻片的产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如何在日益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讲好故事成为科幻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电影符号学角度探究科幻影片的叙事符号运用。

关键词:科幻电影;叙事;电影符号学

科幻电影一词最早出现在1926年,起初是雨果.根斯巴克在《惊奇故事》杂志中提出“科学幻想”一词,随后便被引用到电影界引申为“科幻电影”。但其实早在1926年之前,科幻电影就已经存在了,比如1902年由法国梅里埃导演拍摄的《月球旅行记》就可以被视为科幻电影的雏形。同一时期,欧洲各国也开始拍摄科幻类题材的电影,美国好莱坞也奋起直追,形成两派科幻电影风格。

直至20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才迎来发展高潮,西方世界对于二战后的新世界开始有了审视,电影界开始涌现一批科幻电影佳作。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主要以外星人和战争为题材,例如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成为了科幻电影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冷战思维丰富了人们对科幻电影创作的想象力,而好莱坞特技的探索则丰富了科幻电影的视觉效果。从1970到1980年代,好莱坞开启了一段科幻电影的视觉效果扩张之旅,《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终结者》等影片,让观众感受到了科幻电影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地高速发展和应用,又开创了科幻电影的新时代。通过电脑合成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幻想的未来世界和未知的太空领域,多种人工智能、外星生物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通过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每个时代的科幻电影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也恰好反映了时代需求,所以科幻电影的发展是科技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而它也以可以满足无限幻想和视觉享受的特点受到人们追捧,成为电影界重要的一种类型电影。

一、科幻电影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科幻电影随着3D技术的形成和应用转而产业化,以好莱坞为首的科幻电影制作工厂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根据Box Office Mojo的全球总票房显示,截止2019年,前TOP 10电影有7部为科幻电影,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以27.963亿票房超越了2009年27.897亿票房的《阿凡达》位居榜首。(见图1)

随着科幻电影如浪潮般大量生产,科幻电影的创作发展也迎来了困境。所谓困境主要是其叙事困境,当下的科幻电影大部分集中在展现炫酷的特效和动作场面,利用绿幕、电脑合成等技术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故事本身的精细雕琢。科幻电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些没有内涵只有用电脑技术堆积起来的科幻电影必将是转瞬即逝的泡沫。总体来说科幻片发展至今已经呈现一个饱和状态,在独立电影开始愈发闪耀的时候,科幻片的艺术性与独特性自然无法与其相比较。大量的投资与精美的制作已经不能在成为其优势,如何在众多艺术性优秀、风格独特的电影中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保持电影讲好一个故事的初衷成为了科幻电影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影符号学概要

既然要讲好故事,叙事符号这一“利器”自不可被忽视。不难看出现在的电影已不再可能仅仅用台词去交代故事情节,如果一部电影想要有内涵、有深度就必须刻画出自己的价值观。但

如何具有艺术性地将这种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就成为了难题,这时候电影符号学就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理论支撑。

电影符号学是从符号学衍生出来的应用分支,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他认为符号学应当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符号的科学。法国理论家克里斯丁便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符号学引入电影中,用于研究分析电影。直到1964年麦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发表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正式诞生。麦茨认为电影的奥秘就在于其通过影像表现出及其丰富的世界,却最后又回到影像。在电影符号学的“外延”和“内涵”一说中,电影画面和声音在其本身表达的意义上还具有潜藏的深层意义,运用这一理论可以使创作者在有限的时空中为观众呈现更多事物,观众也可以从中挖掘更多意义的解读。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是符号学的基础,引进电影中,这里的“能指”即画面和声音本身的意义,“所指”为镜头间的相关性。任何一部电影中的一个段落、一个场景都可以区分出能指与所指部分,这是创作者必须达到的水准,否则电影就失去了被理解、共情的功能,也变得毫无意义。

三、具体符号研究

(一)人物符号

通过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我们了解到电影可以被结构成“能指”和“所指”。而在一些科幻电影中,演员的身份特征即为“能指”,身份的性格特点即为“所指”。当然通过演员的表演推动的故事是“外延”,通过不同身份造成的冲突让我们看到了“内涵”。所以人物在科幻影片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符号。

这里我们通过影片《星际穿越》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发挥人物符号的作用。影片的男主人公Cooper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即父亲和宇航员。在第一重身份中,父亲就是他的能指部分,而所指部分就是父亲伟大、无私、父爱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身份,所以当Cooper不得不和女儿分别时,他的不舍和承诺才让观众理解并可信。然而,到了第二重身份时,作为宇航员他必须是兢兢业业的、并且要刚毅勇敢。身份的转变也推动了剧情的变化,于是“外延”部分就被表现出来,而这双重身份的背后所要表达的主旨即为无私的爱和奉献,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内涵”部分。这样通过符号学的角度就完美诠释了人物的身份、特征、行为都是如何发挥着作用的。

(二)实物影像符号

在众多科幻电影中,人物服装以及生活道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符号。这些符号看似融入在角色生活中十分不起眼,但往往体现着支撑影片的一些科学理论、文化背景。例如在科幻片《同等族群》中,全片所有人物的服装都是白色,表面上它表示这个世界的宗旨是冷静、公正、和平,另一方面又表示這个世界的情感是一片空白。但是在最后女主问被强行治疗后的男主是否还爱着自己时,衣服变成了淡灰色,那一刻女主眼中有着隐忍、悲伤以及无奈。面对这

浩大的无感情白色空间,她作为有感情的异类只是这个世界里淡淡的一抹灰色。除了服装,生活道具也很重要。在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中,影片开始部分Neo拿出一本书,仔细看会发现这本书正是来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拟像与仿真》。这本书中鲍德里亚阐述了他认为的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被意义和表象,欲望和资本取代真实,也就是拟像淹没了真实,这恰恰就是对The Matrix最大的映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2018年上映的科幻片《湮灭》,片中Lina与丈夫坐在客厅时,她手中拿了一本名叫《永生的海拉》的书。海拉细胞是一种具有无限繁殖功能可以永生不死的细胞,这就像外星生物的生存原理,他们可以不断迅速地繁殖,从而产生了变异。诸如此类的设计我们在其他科幻影片中也可以看到,统一原则就是利用实物隐喻内涵。

四、科幻电影叙事符号的作用价值

科幻电影的叙事符号使用无疑为科幻片的叙事效果产生了重要作用,我认为它的价值主要可以被分成以下几点:

(1)将生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化为通俗艺术。科幻片是建立在科学知识体系下的影片,其中必然涉及到物理、数学、生物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但是科幻片不是教科书,它需要让观众明白简单科学道理后理解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所以叙事符号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具体化的人物、道具、声音、灯光等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氛围,从而让观众了解世界架构、科学原理,让科幻片更具艺术性。

(2)深化了科幻电影的人文价值。我们通过符号学的“能指”“所指”和“外延”“内涵”理论,知道电影是可以像语言一样被结构和分析的,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一书中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且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如此一来,众多的符号在电影中都是具有意义的,它们背后所延伸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正是导演想传达的价值观,从而给予社会更多人文价值意义。

(3)给予科学幻想空间。科幻片中许多叙事符号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非现实符号,如电子媒介、虚拟空间等,这些符号不具有现实性却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它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又超越现实科学技术,所以这类叙事符号是一种预测性符号,科学界和普通群众都被扩宽了想象空间。

五、总结

总而言之,科幻片作为电影产业中制作最复杂的类型,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内容的塑造,运用符号学思维解读科幻片,不仅为科幻片创作提供多一种可能,也更让观众更加深刻领略科幻电影的魅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