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活多久》教案讲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教案
迟子建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童话式散文的阅读与欣赏,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审美意境。
2、通过文章的循环结构与叙事结构,理解当代散文家的独特生命观,珍爱生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散文语言的意境美
难点:以一滴水为线索的回归式结构以及相应的暗喻
教学方法与时间: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2课时
教学内容:
一、背景介绍
(一)作者介绍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万余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等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之舞》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较高,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迟子建写小说有20年,出版了30多部书。她是一个功力扎实又稳步前进的青年女作家。她在审美上并不守旧,也不时髦。她有较稳定的创作要求,逐渐形成一方独特的艺术天地。她的小说除了有充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外,还有引人向往的浓郁的北国风情,和令人陶醉的深厚的人间温情。
迟子建不但是一位高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所写散文的题材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她的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共分六辑,由173篇美文组成。自序是一首别致的诗《致爱人》:“你离去了/从此环绕我的河流/就是两条了/一条仍静静流淌在,我们故乡的窗外,夏天为云裁剪衣裳/秋天拥着一轮明月/听两岸的风声入禅,另一条在你现在居住的地方/那银河之水,已悄悄注入我的双眼……”。迟子建以别出心裁的让人动容的语言,为全书唱出了凄美的序曲。
迟子建在《一股清流消逝》中说:“世界上没有不可放弃的东西。”可她自己在38岁因车祸失去了自己至爱的丈夫后,面对残酷的事实却放弃不下,连续写出了《春天深切的怀念》、《雪山的长夜》、《尼亚加拉的彩虹》、《一条狗的涅盘》等一组怀念爱人的散文。这组散文写了与爱人在一起的温馨、甜蜜;也写了痛失爱人后的孤独、苍凉。这组散文的明显特色是语言具有一种简约美、悲壮美;情调具有一种真挚美、哀婉美;意境具有一种空灵美、伤残美。笔到之处,就连客观存在的诗意的风景也荡然无存了。使人感到人在生死面前是那样的单薄和无奈。尤其是《尼亚加拉的彩虹》写得美到极致,更是如泣如诉,如歌如哭。
评论家们认为,迟子建小说早期纯净,后期浑厚。她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追问,对大自然的酷爱的独特文字,是其他作家所不能替代的.
(二)文本及时代背景介绍
《北方的盐》是著名女作家迟子建近两三年来所创作的最新散文集。作为一名蜚声文坛的小说家,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的迟子建,在这本最新散文集里,她以女性那种特有的细腻而敏锐的触觉,以一颗清净的禅心,真诚地思考过去,感悟人生,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最纯粹、最自然、最亲切、最温存的女人情怀。
打开迟子建的散文集《北方的盐》,一股苍凉之气便扑面而来。也许北方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苍凉,白山黑水,天地茫茫,以及书里收录的那些物和事:冰灯、泥泞、土豆、雪爬犁、木刻楞房屋、菜园、晚霞,仅仅看着这些字眼,便感到一种冰冷的凉意。迟子建是这样写盐的:“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盐是“北方土地上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里”。体现了典型的迟子建笔法:朴素,干净,温情,伤感。北方的盐跟南方的盐相比,并没有任何不同,可是和雪和大地联系在一起,便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气息—仿佛尝尽千般滋味后的沧桑,既温暖又美好。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简单的咸也可以是有温度的。
事实上,迟子建把北方的风物都写出了温度。所谓北方,其实就是她的故乡: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甚至范围更小。因为多年来,迟子建孜孜不倦地做着一件事情—书写童年: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景,童年的情。写童年,怀念和讴歌田园风光总是难免的,迟子建却持洞察和悲悯的态度。那些养育她的土豆、白菜、萝卜、豆腐、油茶面儿、菜园子,以及山峦、河流、草滩、花草,陪她成长的虫子、冰灯、火炉、露天电影,那些在她生命中留下烙印的人们:父亲、三姨父、老毛子、外祖母……这些都是北方大地一些业已消失的事物和景象,均在迟子建笔下复活过来:不是诗意的美丽的暂时的再现,而是长久的耐心的踏实的贮存。迟子建就像一个朴素的北方农妇,以隐忍的热爱为盐,记忆为料,一句话,一束光,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情节,一幅画面,一种味道,都被她一一掐取腌制发酵保鲜,使它们在故乡的大地美学上熠熠生辉。迟子建在做这些的时候说: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的文字也是粗糙荒凉的。
但是迟子建又是细腻温暖的。她几乎不写闲愁闺怨,更别提风骚艳情,她的笔下,都是平常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吃饭、穿衣、写作、旅行。迟子建用丰沛的情感和朴素的思想拥抱生活,甚至用它们来包裹冰冷的死亡。书中有很多文章是写死的—这是她作品中挥之不去的主题。
这部散文集,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可分为五辑,《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伤怀之美》、《迟子建随笔自选》、《女人的手》和《我的世界下雪了》。每辑分别为“木器时代”(状物篇)、“伤怀之美”(状行篇)、“素面朝天”(状人篇)、“花束纷纷”( 状心篇)、“雪天音乐”(状事篇)。在这五辑里,我们可以与迟子建目光产生一种对视的效果;这种目光,是朝外的,同时也是朝内的,有距离,有交集,有默契,也有感动。
收入本书第三辑的《一滴水能活多久》就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美文。按迟子建有关写文章应该有“气味”的说法去品味,这篇散文构思奇特,以小见大,写得传神。把“一滴水”这一生命最小的元素的轮回不息,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二、作品讲析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式的散文,从一个小女孩在一片草茎上发现一滴露珠起笔,为全文确立了一个诗意的语调,而小女孩在凝望水滴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这一情景的安排别具匠心,很巧妙地暗示了二者之间的隐喻关系。文章多次提到一滴水,但其中有五次最为关键。第一次是那滴水落入泥土,滋养稻谷,它隐喻了小女孩的成长发育;第二次是那滴水变为小女孩体内的第一滴血,它暗喻了小女孩的婚嫁;第三次是那滴水在“作怪”,使小女孩有了旺盛的奶水,它暗喻了小女孩的生儿育女,哺育后代,第四次是那滴水变成了小女孩的泪水,这里暗喻了小女孩的衰老,体现了她经历人生风雨之后,迟暮之年时的孤独与哀伤。第五次提到那滴水已经是小女孩走完人生之旅,面对死亡之时,她仍然确信那滴水还活着,并活在她的意识里、周身的血液里、眼帘里,在她生命所能感受到的一切中。那滴水从一开始就不仅是映照出小女孩黑亮眼睛的镜子,它已经与小女孩的生命融为一体,她的成长、婚嫁,甚至衰老死亡,始终与这滴水相连结。
文章的另一特点就是用六个设问句来提起下文。通过反复询问“这滴水哪里去了”?“死了吗”?最终道出了“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这个值得生命永恒探讨的话题。第一次询问是从那滴水从草叶上滑落进泥土开始,它引出了小女孩对那滴水的寻找,当她看到指间的稻谷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那滴水活着;第二次询问是小女孩的婚嫁及生儿育女,她确信这些都是那滴水在作怪。第三次询问源于小女孩的衰老,她发现她失去了青春、力量和柔情,她以为那滴水已经永远消失了,但当她看见了手心里那滴伤心的眼泪时,她又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因为她确信那滴水还活着,并且莹白圆润,经久不衰;第四次询问是她衰老不堪,处于弥留之际时,她确信那滴水活在她的意识里,直至她合上眼帘,水滴再次滑落,又一次活在了泥土里。
六个设问,四次询问,代表了水滴经历了从露珠到露珠的循环,自然界生命与女人的生命相伴随,它已经成为母性生命生生不息、人类藉此生命的力量不断繁衍的美丽象征。
(二)思想性艺术性分析
1、“原生态”的语言,朴素动人、结实有力
“原生态”的语言是迟子建散文的特质。这种“原生态”特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她那基本上未被所谓“流派”、所谓“实验”、所谓“技巧”矫正修改过的写作方式,二是她的文章有一种根本意义上的朴素动人,很“笨”,很结实,很有分量;
2、文笔清新,语言隽永, 自然流畅,富有诗情画意,充满魅力。
她的散文透着大自然与人物和谐之美的气息,气息中那些个忧郁的灵魂,宛如唱着一首首凄伤优美的歌。迟建有很好的艺术感觉。诗思中的宁静,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北国雪天的风情画,冷色调中有着融融的暖意。
3、独特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