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思考与尝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必须以被教育者的完善和发展为根本,即必须以学生为根本,为此,我在实践中尝试让学生自主管理。以下从为什么(即背景描述)——是什么(即概念阐述)——做什么(即探索尝试)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背景描述
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到目前的班级管理现状,我国班级管理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经历了“行政管理”、“外控管理(操作管理)”两个阶段。行政管理是班主任凭自己的经验,行使学校赋予的班主任权力,班主任说了算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压制型管理,班级好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个人经验和学生被“驯化”的程度。外控型管理是目前热闹不衰的班级管理模式,用强加的制度,目标去控制学生,这种管理虽有利于规范化、程序化,但制度一旦形成,使强调统一、集中,缺乏弹性,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动性。而我们的学生面临的时代将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人看作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以事就人,人适其所,人尽其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我从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到启发,在班级管理上,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模式。
再来关注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进入初中,可以说是孩子告别儿童时代陆续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这个阶段人们称为“心理断乳期”或者叫“心理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要求从儿童时代那种父母的保护、监督、依赖的关系中摆脱出来,总希望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他们正处于“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的特殊时期,这个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这种能力又弱。如不及时巩固、加强,已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可能被自我放纵所征服。所以,初中阶段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好契机。
二、概念阐述
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就是指班主任首先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
通过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活动和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效益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在到完善学生的意志的品格,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使学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的哲学涵人和理想境界。
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主体”本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概念,指一切实践着、认识着的人,必须通过其本身的“心智”活动达到,班级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人本管理的途径是学生全员参与,为班级由全员参与
管理(而不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管理)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主体的管理网络。每个“管理者”都会树立主体意识,学会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把完成自己担当的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尽其所能为实现追求而奋斗,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学生从传统的管理客体变为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全员参与达成,管理目的不是使学生主范,而是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三、探索尝试
针对以上观点我作了如下探索
1.目标与责任
在管理心理学中目标被视作激励活动动机的诱因手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V.H.Vroom)的期望理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激发一人个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该公式可以说明,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该目标所能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
因而一开始就要将学生置于管理中心位置,采用民主决策的方法,自己给自己制定目标。这目标有别于外控型管理中强加给学生的制度、目标。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独立作出的选择,才可能真正对它负责,由于要负责,才会勇敢的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否则就会怨天尤人,随随便便。学生最了解自己,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自己管理自己最有发言权,所以班级管理的目标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我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要求学生自行制定岗位执行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定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不断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能力迅速得以提高,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品德。我又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自我约束计划》《学习纪律军令状》等。这是自主的开始,自我教育的起点。我曾采用誓约法,对既定目标进行了全体宣誓,在班长的带领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然后郑重写上自己的名字,庄严神圣的气氛,凝重有力的誓言,能使学生心灵震撼造成难以忘怀的定势效应,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自律意识,为实现自主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活动与激励
教育学认为激励就是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满足积极心理需求,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由潜在发展主体变成现实
发展主体。激励的过程就是尊重学生主体价值,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充分实现学生潜能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它是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激励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有三个理论支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激励教育的前提(“目标与责任”这一条阐述中已具备);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是激励教育的动因;实现学生自我激励是激励教育的关键(这两点将在“活动与激励”中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愿望是期望被赞美。”目标虽然是自己制的,有时也会麻木,这就需要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荡起心中的涟漪,增加学生生活的调味剂。于是我试着开展“人人争标兵”的竞赛活动,每周评一次,先进个人可以获得“红五星”一枚印在自己的名字下,同时又开展“合作标兵”竞赛活动,要求每两个结成对子,共同发展,如果比以前都有了发展和进步,就是“合作标兵”,奖励“红旗”一面,以此激发斗志,培养既竞争又合作的意识。
十三、四岁的孩子有其独特的思想和见解,既然是放手让学生实施自己的管理,还要比一比,谁组织活动的能力佳、效果好。形式多样的班会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每位同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班级工作要求,学生近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自行设计班会,形式不拘,场所不限,班会设计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过程。如“你心中的美”的主题班会,设计用了两个星期,学生忙着找资料,做调查,采访。开班会仅用了一节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去感受、去深化,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主体意识,得到升华。黑板报的评比也是如此。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
3.反思与评价
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主体意识形式过程中常出现不自觉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坚持写《道德长跑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进行行为矫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生自我评价表》。
A.自我意识(1)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2)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3)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较清晰
(4)客观评价自我
B.自我要求(1)充满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