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时常不可避免。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质量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及早了解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保障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茶树病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由茶树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株,同时,合理施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2. 茶树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茶叶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方法包括合理管理茶园,保持适宜的株行间距和株距,以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及时采摘病斑患病部位,及时处理有病株、病果以及残留的茶树垃圾,还可以使用特定的炭疽病药剂进行喷洒。
3. 茶树红脚病茶树红脚病是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症状表现为根部和茎部出现红色病斑,受感染的植株生长矮小,严重会导致茶树死亡。
防治茶树红脚病需要定期检查茶树的根系和茎部,发现病害及时处理感染部位,使用专业的病害防治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茶树的抵抗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茶树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毛虫茶毛虫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会食用茶树的嫩叶,导致茶树枝条憔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茶叶减产。
防治茶毛虫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茶园,发现虫害即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
此外,保持茶园的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害虫共生的植株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
2. 茶丝螟茶丝螟是另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
它以茶芽和嫩叶为食,导致同样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预防和控制茶丝螟的方法包括设置黄板诱捕器、频繁播放捕食昆虫、合理施肥以增强茶树免疫力等。
在严重感染时,可以使用低毒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茶树病害防治技术:(1)灭菌处理:在园地准备阶段,通过翻地、煮沸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式,对耕地进行灭菌处理,杀灭茶树病菌。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对茶树的危害。
(2)清除枯叶:茶树枯萎病是茶叶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及时清除茶树上的枯叶,尤其是枯黄的叶片,可以减少病菌的繁殖,防止病害的蔓延。
(3)喷洒药剂:茶树具有一定的自我抗病能力,但有时需要喷洒药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剂喷洒液,如杀菌剂、抗生素和免疫增效剂等,来防治茶树病害。
2.茶树虫害防治技术:(1)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茶树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监测可以通过人工观察、黄板监测和诱虫灯监测等方法进行。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方式防治茶树害虫。
例如,利用茶蟾蜍吃掉茶树上的昆虫,或者利用苦苣菜和一些寄生虫来控制茶白腹潜蝇等害虫。
(3)化学防治:采用化学药剂来喷洒或熏蒸茶园,可以有效地控制茶树害虫。
然而,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进行喷洒,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综合防治技术:(1)合理耕作:茶树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做好茶树的合理耕作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合理的施肥、修剪和灌溉等措施,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病虫轮作:茶树连作易导致土壤病虫害的积累,因此应该进行适时的病虫轮作。
可以在茶园周边种植一些病虫害发生周期相对茶树较长的作物,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3)防治措施集成:根据茶树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不同的防治措施可以相互配合,形成综合防治网络,增强茶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病虫害防治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1、茶病害防治1.1 茶霜霉病茶霜霉病是茶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霜霉孢子传播。
为防治茶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修剪树枝和茶树叶子,以增加空气流通和降低霜霉病的传播。
b) 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硫酸铜溶液或多菌灵等,按指导说明进行喷洒。
c) 种植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如“雪片”茶。
1.2 茶黑胫病茶黑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通过土壤传播。
茶黑胫病的防治方法如下:a) 在茶园里进行翻土操作,以减少病原真菌的数量。
b)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例如甲基托布津。
c) 控制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密植。
2、茶虫害防治2.1 茶毛虫茶毛虫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主要通过食用茶树叶片而导致茶树受损。
为了控制茶毛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进行茶园清理,清除杂草和落叶等潜在的茶毛虫孳生地。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或氯氰菊酯等。
2.2 茶蚜虫茶蚜虫是茶叶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通过吸食茶树的汁液造成植株受害。
为了控制茶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检查茶园,及时发现茶蚜虫的存在。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噻虫嗪或拟除虫菊酯等。
c) 引入天敌,如瓢虫和蚂蚁等,对茶蚜虫进行控制。
3、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茶病虫害防治操作记录表- 杀菌剂使用指导说明-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害的化学药剂,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4.2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虫害防治控制方案是指针对特定虫害制定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的组合。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生规律
茶树轮斑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多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此外,茶树品种不同,对轮斑病的抗性也有差异。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修剪、除草、排水等措施,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茶树云纹叶枯病
症状识别
茶树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时,首先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之后迅速扩展 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 粒点。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
发生规律
茶树云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多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此外 ,茶树品种不同,对云纹叶枯病的抗性也有差异。
茶树虫害类型
茶树虫害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钻蛀性害虫等,如茶 叶虫、假眼小绿叶蝉等。
03
病虫害特点
茶树病虫害具有种类多、传播快、危害重等特点,其中某些病虫害可导
致茶树生长缓慢、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
病虫害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茶树长势受阻
病虫害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使茶树生长缓慢、枝叶枯萎甚
茶树日灼病
症状识别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茶树日灼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叶 片受害时,首先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 点,之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 形的黄褐色或白色病斑,后期病斑上 出现黑色小粒点。枝条受害时,皮层 组织呈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日灼伤状, 后期皮层组织坏死脱落。
茶树日灼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 关。高温、干燥、强日照的条件下容 易发生。此外,茶树品种不同,对日 灼病的抗性也有差异。
茶树病虫害防治(2024)
引言概述: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茶树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产质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是茶叶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茶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包括病虫害监测与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监测1.病虫害监测的重要性:监测茶树病虫害是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监测方法:通过设置益虫监测板和病虫害监测器等工具,统计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主要观察指标如虫卵数量、虫食损伤程度等。
二、病虫害防控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天敌虫类和寄生菌等天敌,通过它们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使用细小蜂、食蚜瓢虫等对茶圃中的蚜虫进行生物防治。
2.防治药剂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但要注意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规范,合理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茶园病虫害区域化防治:根据不同地区茶园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例如建立健全的防治网络、设置病虫害监测点等。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1.茶树病害防治:灰霉病、茶多果病等是茶树常见的病害,采用早期预防与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如清除病株、修剪优化、科学灌溉等。
2.茶树虫害防治:茶小绿叶蜂、红火蚁等常见的虫害对茶树叶片和花果造成危害,防治措施包括喷施杀虫剂、清除树株周围杂草等。
四、病虫害防治管理1.建立病虫害监测台账:对茶园的病虫害监测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茶园卫生管理:定期清除茶园中的枯枝败叶、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3.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前景1.完善病虫害监测技术:借助新一代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提高病虫害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2.开发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和天敌保护等的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的病虫害,如茶叶虫害,可以采取人工 捕杀的方法。
阻隔法
利用物理阻隔手段,如防虫网等,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和繁殖。
04
茶树病虫害防治案例
案例一:茶树黑斑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
茶树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呈暗褐色,中 央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
茶树轮斑病
症状识别
茶树轮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圆形 或近圆形,边缘褐色或深褐色,中央灰 白色或浅褐色。
VS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喷洒 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病
症状识别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病是由一种小绿叶蝉引起的病害,病斑呈黄绿色或绿色,有黄色边缘,中央有一小黑点。
案例三:茶尺蠖的防治
症状识别
茶尺蠖是一种常见的茎部害虫,以幼虫取食茶树幼嫩芽叶为生,严重时可将整片 茶园吃成光秃秃的景象。
防治方法
加强预测预报、人工捕杀、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茶尺蠖的危害。
THANK YOU
防治方法
定期修剪、增施有机肥、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摘病叶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 减轻病情。
案例二: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症状识别
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叶部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吸取茶树 汁液为生,被害茶叶会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全叶苍白,影 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合理施肥、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 ,可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繁殖和危害。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茶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 茶树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 茶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 茶树病虫害防治案例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茶树病害防治措施1.茶树褐斑病防治措施●种植前要选用健康的苗木,并采取嫁接技术培育苗木。
●秋季清理茶园时要清除感染褐斑病的残茶枯枝,进行病株的淘汰和清除。
●施用有效的杀菌剂,如去甲硫菌灵等,进行药剂喷洒防治。
2.茶树炭疽病防治措施●在种植茶树前,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防治过程中要保证茶树树冠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
●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病情要及时切除病叶和枯叶,并施用适量的病害防治剂。
3.茶树霜霉病防治措施●防治霜霉病的关键是做好茶园的管理,保持通风、保湿和防止高温日照。
●发病初期,采用硫磺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定期清理茶园中的病残病叶,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二、茶树虫害防治措施1.茶小绿叶蝉防治措施●在成虫爬行和飞行时采用黄板陷阱进行诱捕。
●结合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蝉的天敌壁虎等。
●对有虫害的茶园进行早期发现和及时的喷洒农药防治。
2.茶毛虫防治措施●翻耕茶园土壤,以破坏毛虫的生活环境。
●使用杀虫剂喷洒,如敌百虫等,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和喷洒均匀性。
●定期进行查虫,及时发现并清除毛虫。
3.茶螟防治措施●使用度尼松等合成杀虫剂进行喷洒。
●根据发病规律和种类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如使用黏虫球、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自行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一种能够杀灭病菌的化学药剂。
2.病害防治剂:一种能够防害的化学药剂。
3.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或病原体等自然界的生物来防虫害的方法。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四种防治技术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四种防治技术茶叶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然而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茶叶病虫害成为茶叶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无公害茶叶,农业专家们提出了许多防治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四种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文化防治技术文化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茶树品种,这样可以减少茶树受病虫害的可能性。
合理施肥,保持茶园的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适时修剪和整枝茶树,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加强茶园卫生管理,及时清理落叶、杂草和枯枝,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通过这些文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茶园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茶叶。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和对病虫害具有保护作用的微生物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在茶叶生产中,可以引入一些对病虫害有天敌作用的昆虫,例如瓢虫、蚜茧蜂等,通过建立天敌库,建立自然的生物平衡,控制茶叶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一些对病虫害具有保护作用的微生物,例如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喷施在茶树上,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生产出更加健康的无公害茶叶。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在茶园中可以采用覆盖网来阻隔害虫,通过覆盖网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还可以采用粘虫板、黄板等粘贴物来捕捉病虫害,降低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雷达、红外线等技术对茶园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这些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生产出更加安全的茶叶。
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茶叶生产中较为常见的防治技术,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来控制茶叶病虫害。
化学防治技术长期以来受到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担忧。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化学农药,合理选择种类和喷洒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茶树病害防治措施1:茶褐斑病的防治措施茶褐斑病是茶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温湿度管理:保持茶园的通风良好,控制湿度,避免温湿度过高。
- 枯枝清理:定期清理枯萎落叶,减少茶褐斑病菌的繁殖源。
- 病株及时处理:发现感染茶褐斑病的病株要及时移除,减少病菌的传播。
2:茶霉病的防治措施茶霉病是茶芽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治措施包括:- 病株清除:发现感染茶霉病的病株要及时移除,减少病菌的传播。
- 疏枝通风:适当疏枝,保持茶树通风良好。
- 长效除霉剂:可以使用长效除霉剂进行喷雾,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有效。
3:茶树红蜘蛛的防治措施茶树红蜘蛛是茶树常见的害虫之一,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杀虫剂喷洒:定期喷洒杀虫剂,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数量。
- 天敌引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草蛉、瓢虫等,来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数量。
- 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合理施肥、灌溉和管理,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茶树红蜘蛛的滋生。
二、茶树病虫害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虫剂:指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常用于茶树病虫害的防治。
2:疏枝:茶树上的枝条过密时,通过修剪或揭莽等方法,使茶树的枝条呈现疏松状态,促进通风和避免病虫害。
3:农田生态平衡:指农田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生态措施,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附件:-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图片示例- 防治措施实施记录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杀虫剂:指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 疏枝:通过修剪或揭莽等方法,使茶树的枝条呈现疏松状态。
- 农田生态平衡:指农田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1)、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
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
(2)、茶毛虫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下部拖地枝,夏季摘除卵块和虫群,盛蛹期在根际培土,减少虫源,抑制成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坠落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4)黑刺粉虱(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
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草,及时采茶,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田间管理:清篼亮脚,剪除虫枝,减少茶园虫量。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将修剪的虫枝在茶园附近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叶后再处理残枝.在湿度达85%以上时使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
药剂防治: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在卵孵化盛期发生严重时选用呲虫啉、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6)茶橙瘿螨生物防治:人工释放捕食螨(胡瓜钝螨),以螨治螨,压低害螨基数。
茶病虫害防治范文精简版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1. 引言2. 茶病害分类及防治2.1 茶灰斑病茶灰斑病是茶叶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大面积损害的病害之一。
茶灰斑病的防治主要包括:- 清除病残茶树枝叶,以减少病菌的存活环境;-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如苯醚甲环唑等;-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2.2 茶红蜘蛛茶红蜘蛛是常见的茶叶害虫之一,它以叶片为食,会导致茶叶色泽不佳和产量下降。
茶红蜘蛛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氧氟虫腈;- 保持茶园通风透光,防止虫害的滋生;-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或使用有益昆虫。
2.3 茶叶烟斑病茶叶烟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茶叶病害,其症状为茶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斑点。
茶叶烟斑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及时修剪茶树,减少受感染的茶叶数量;- 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如三唑鲜;- 加强茶树的营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3. 茶叶虫害分类及防治3.1 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其幼虫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会导致叶片凋萎和产量下降。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使用杀虫剂喷洒,如敌百虫;-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蜂;- 合理修剪茶树,增强通风透光。
3.2 茶蚜虫茶蚜虫是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吸食茶树的汁液,导致茶叶变黄、卷曲和枯萎。
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特效杀虫剂喷洒,如咪鲜胺;- 合理灭蚜周期,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 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保持茶树的生长健康。
3.3 茶青叶蜂茶青叶蜂是茶叶害虫中的一种,它以茶树嫩叶为食,会导致叶片卷曲和褪绿。
茶青叶蜂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百菌清;- 增加茶叶采摘频率,减少虫害的发生;- 使用黏虫板等工具监测茶园内害虫数量。
4. 结论。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
人工捕杀法
人工捕杀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捕捉或摘除有病虫害的茶叶或其 虫卵和病叶,以达到防治效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于大 规模的茶园来说,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优点:无污染、成本低、操作简单。
缺点:费时费力、效率低、难以处理大规模茶园。
灯光诱杀法
灯光诱杀是通过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光源诱杀害虫。在茶园中设置 杀虫灯、黑光灯等,可以吸引并消灭大量的害虫。这种方法在茶叶生长 过程中可以持续使用,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优点:操作简单、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缺点:可能会对茶叶产生光污染,影响茶叶品质。
色板诱杀法
色板诱杀是一种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 ,设置色板吸引并消灭害虫的方法。在 茶园中设置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可以 吸引并消灭大量的害虫。这种方法对环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 ,使用化学药剂如三唑 酮、苯醚甲环唑等对病 叶进行喷洒防治,以控 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实 施,该茶园的茶饼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茶叶产 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 升。
案例二
小绿叶蝉是另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该害虫 ,某茶园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物防治:利用小绿叶蝉的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控制其数量。同时,使用生物农 药如苦参碱等,对害虫进行防治。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该茶园的小绿叶蝉得到了有效控制,茶叶产量和品质得 到了保障。
案例三:某茶园的螨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螨类害虫是茶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害虫,某茶园采用了综 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常见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树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茶树病虫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的识别与预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方面。
1. 病虫害的识别与预防茶树病虫害的识别和预防是有效防治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树病虫害及其识别与预防方法:1.1 茶蚊(茶小灰蝇)防治茶蚊是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常寄生在茶树的嫩梢和嫩叶上,严重影响茶叶的发芽和生长。
茶蚊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黄板诱虫法:在茶园中设置黄色粘虫板,利用茶蚊对黄色的特殊感应来进行诱捕,减少其数量。
•适度疏光:保持茶树枝叶的通气和光照,减少茶蚊的适生环境。
•定期清理茶园: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落叶,减少茶蚊的滋生和藏匿地。
1.2 茶青虫防治茶青虫是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严重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茶青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轮作栽培:合理安排茶树的轮作,减少茶青虫在茶园中连续繁殖的机会。
•使用茶叶虫害检测工具:通过使用虫害检测工具,及时发现茶青虫的踪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和益虫,进行茶青虫的生物防治。
1.3 茶病害防治茶树的病害主要包括茶霜病、茶红蜘蛛、茶多孢菌病等。
茶病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施肥:根据茶树的具体需求,合理施肥,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如及时修剪茶树的枯枝败叶,疏松土壤等,减少茶病害发生的机会。
•药剂防治: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病害的防治,如喷洒杀菌剂、杀虫剂等。
但在使用药剂时,要按照相应的剂量和频次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剂残留。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茶树的天敌或者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2.1 引入寄生性天敌茶树的病虫害中常常存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蜘蛛等,并且这些天敌在自然环境中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古树茶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方法
古树茶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方法古树茶是指年龄较大、树势较为强壮的茶树,具有丰富的茶叶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然而,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与管理方法。
下面将从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茶树病虫害的种类1. 茶蟹螨:茶蟹螨又称为红蜘蛛,主要危害茶树的叶片,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脱落等现象。
2. 茶瘿蜂:茶瘿蜂危害茶叶的嫩梢,使其由癌状突起逐渐扩大形成肿瘤。
3. 茶蠹蛾:茶蠹蛾主要危害茶树的嫩梢和叶片,导致茶树的生长缓慢,茶叶产量减少。
4. 茶毛虫:茶毛虫危害茶树的叶片,使其变黄、脱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 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主要危害茶树的新梢和嫩叶,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
二、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性生物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各种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蜻蜓等,控制茶蟹螨的数量。
2. 生理防治:通过调整环境条件,增强茶树的抗病虫性。
例如,适时修剪茶树,保持适宜的树冠形态,增加茶树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等方式,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并遵守安全使用农药的规定。
4. 预防措施:加强茶园的管理和护理工作,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例如,定期清理茶园内的落叶杂草,消除虫蚀叶片等病源。
三、茶树病虫害的管理方法1. 定期巡查:每年定期巡查茶园,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茶园内的设施和工具,避免病菌和病虫的传播。
同时,对茶叶采摘工具进行高温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虫危害。
3. 适时修剪:对茶树进行适时修剪,保持树冠的透光性和通风性,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4. 合理施肥:根据茶树所需的营养元素和生长需求,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增强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同时,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茶树生长过旺,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保障茶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茶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茶树苗木、种子等进行严格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茶树品种和苗木,也要加强检疫,确保不带入潜在的病虫害。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茶树的抗逆性。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磷、钾肥,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
3、及时修剪:修剪可以去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修剪还可以使茶树通风透光,提高抗病能力。
4、清洁茶园:定期清除茶园内的落叶、枯枝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茶树,要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内设置杀虫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2、色板诱杀: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在茶园内设置色板,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3、人工捕捉: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生物防治措施:1、天敌保护: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例如,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
例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细菌性农药,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和病害。
茶树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
茶树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一、茶树病虫害概况茶树病虫害种类很多,常见的病害有30多种、害虫40多种,其中芽叶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轻者影响茶树生长,致使茶树衰退,重者引起茶叶减产,品质下降。
茶树病虫害一般使茶叶减产10%~20%,发生严重时,甚至无茶可采,而且茶叶品质下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防治茶树病虫害,不能单纯地农药防治,应加强茶园管理,协调好各种防治措施,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农药。
只有通过综合防治,才能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展。
二、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防治包括“防”和“治”,防就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或者虽已初步发生但尚未扩展蔓延,为抑制病虫成灾所采取的措施;治就是病虫害已经发生并且危害茶树,为避免危害加重而采取的直接杀死病原物和害虫的措施。
茶树病虫害防治必须考虑茶园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不能见虫就治,彻底消灭病虫害。
这样做既不经济,又会杀死天敌,或天敌因无食而死,影响生态平衡。
但也不能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后再采取“治”的措施,否则,即使收到效果,茶树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茶树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措施。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素,以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危害,达到保护茶树的目的,如修剪、除草松土、施肥等。
茶园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而且影响茶园中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有的还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
(1)松土除草:冬耕可以将在表土中越冬的病虫深埋入土,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夏季伏耕则可使土中的病虫在高温暴晒下死亡。
(2)修剪(采摘):修剪可以直接去除危害芽、梢、嫩叶的病虫,如茶饼病、白星病、芽枯病、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
(3)合理施肥:茶树在肥料不足的情况下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害,如感染白星病、茶枯病等病害。
偏施氮肥往往会加重叶部病害,因此幼龄茶园在施肥时,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增施农家肥。
2.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如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振落捕杀。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31
防治方法: ①利用初孵幼虫群集性人工捕杀; ②利用其假死性震落捕杀; ③结合中耕翻坦枯枝落叶,灭杀虫蛹; ④药剂防治,在1-2龄幼期喷施天霸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在其 他虫期也可喷洒50%杀螟硫磷或2.5%溴氰菊酯6000倍液。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12
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枝汁液,芽叶萎缩或
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 焦枯,严重的新叶脱落。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13
防治方法: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 达6头、秋茶达12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 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14
(2)茶蚜 症状: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常以芽 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 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致芽叶萎缩, 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 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 煤病。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15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2)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和蚜茧 蜂等寄生性天敌。
35
缺硼: 尖白生长难,新叶粗红有焦斑, 块根空心根尖死,“花而不实”最明显。 缺硼先看幼嫩尖,花而不实易常见。 植株尖端易发白,顶芽生长易枯萎。 生长点下易萌生,植株分枝成丛状。 新叶粗糙成淡绿,叶片皱缩变脆易。 柄茎粗短常开裂,水渍斑点环状节。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分享)
36
缺铁: 缺铁植株矮,失绿先顶端, 新叶肉黄枯,果树梢焦干。 缺铁先看枝顶心,叶脉叶肉要分清。 新叶缺绿黄白色,叶脉颜色仍显绿。 不同植物有区别,双单子叶要分开。 网纹花叶双子株先衰,幼叶边黄卷枯粘,根尖细脆腐 烂死,茄果烂脐株萎蔫。 缺钙先看幼嫩叶,植株未老就衰。 凋萎坏死生长点,叶片皱缩边卷。 叶尖弯钩缘枯焦,株倒蔟生结少。 根尖细脆易腐烂,幼叶曲卷叶尖枯。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防治
对茶叶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是小绿叶蝉、螨类、蚜虫、黑刺粉虱和尺蠖类等。
对这些害虫必须以农业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一是经常进行茶园松土除草,清除害虫的滋生场所;二是做好冬季修剪清园,清除阴、弱、病枝、枯枝落叶,并深埋作肥;三是及时采摘,带走芽梢中的虫卵,减少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2.药物防治
要抓适时喷药,对小绿叶蝉和蚜虫一般每轮茶新梢开始发芽生长后10-20天开始喷药,7-10天再喷一次,可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等均匀喷于叶背面。
对尺蠖类必须在三龄幼虫前喷药,黑刺粉虱须在卵盛孵期喷药,特别要根治第一代,可采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等药剂喷射。
防治螨类,可用80%代森锌1000倍液、75%克螨特4000倍夜喷射;冬季不采茶期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射。
3.特别提醒:施用农药应依照国家有关农药的使用规定及农药的使用说明,最好在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指导下使用。
- 1 -。
茶树病虫害防治办法
重度危害
对茶树生长和产量产生严 重影响,多数叶片或枝干 受损,甚至可能导致茶树 死亡。
03
茶树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法
人工捕杀是一种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人工直接捕杀害虫,如茶毛虫、茶蚕等,以减少其种群 数量和危害。
人工捕杀适用于害虫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况。
黄板诱杀法
黄板诱杀是一种利用昆虫对黄色敏感的特性,将黄色板涂上机油或粘胶,放置在茶园中,诱使害虫停靠在黄板上并被粘住或被 杀死。
注意个人防护
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 手套、口罩等。
避免污染环境
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如不将 农药喷洒在河流、湖泊等水源地附近。
化学农药的合理选用与轮换使用
要点一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农药
要点二
轮换使用农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化学农药。
为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农药。
除虫菊酯是一种植物源农药,能 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 死亡。
06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 施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1 2
合理施肥
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茶树营养,提高抗 病能力。
科学灌溉
保持茶园水分适宜,防止过度湿润,减少病原 菌繁殖。
推广生物防治
3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发 生。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对于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防治茶树病虫害,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02
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茶树病虫害的症状识别
叶片症状
包括变色、枯斑、畸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西南茶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周灵爱陈银方包建丰松阳县农业局 323400李素华汪裕增松阳县新兴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浙西南是我省主要产茶区,占有浙江省内三大优势茶叶生产基地中的两大 (浙南、浙西)示范基地和浙江省三大茶叶市场中的两个。
茶叶已成为浙西南山区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
随着茶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及无性系良种连片种植,危害茶树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和发展,危害程度逐步加重,致使防治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就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浙西南茶树病虫害的种类和优势种群浙西南均有茶树种植。
茶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8°度左右的丘陵、山地和盆地。
由于地理、气候、茶树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导致了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1.1茶树害虫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据调查,茶园害虫有5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昆虫,少数为害螨。
昆虫类群中以鳞翅目蛾类和同翅目的蚧类较多。
在国内其他产茶区常发、专化性种类,如假眼小绿叶蝉等,浙西南茶区一般均有发生。
区内茶区常见的危害种类如下:1.1.1食叶类害虫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茶黑茸毒蛾(Dasyclfira baibarana)、扁刺蛾(Thosea sinensis)、茶蚕(Andraca bipunctata)、茶蓑蛾 (Clania minuscul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茶谷蛾 (Agriophara rhombata)、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等。
1.1.2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小绿叶蝉(Empoasca formosana)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茶蚜(Toxopteraaurantii)、绿盲蝽(Lygus eucorum)、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等。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茶牡蛎蚧(Lepidophes ume)、椰圆蚧(Temmnaspidiotus destruoctor)、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龟甲蚧(Ceroplastes japonicus)、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茶橙瘿螨(Acaplrylla theae)、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等。
1.1.3 钻蛀性害虫茶梢蛾(Parmnetriotes theae)、茶枝小蠹蛾(Xyleborus formicatus)等。
1.1.4 地下害虫大蟋蟀(Brachytrupes portentosus)、铜绿金龟甲(Anonmala corpulenta)、苗圃有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
1.2茶树病害目前, 全世界有记载的茶树病害有380种,中国己记载的为138种;在浙西南茶区发生的病害约40余种,其中大部分为真菌病害,其它还有线虫病害、细菌性病害、苔藓地衣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浙西南茶区常见的病害有如下种类:1.2.1 叶部病害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sinesis)、茶云纹叶枯病(Collectortichum cameliae)、茶轮斑病(Pestalotiopsis theae)、茶白星病(Elsinoeleucosplia)、茶园赤星病(Cercospora theae)、茶芽枯病(Phyllosticeta gemmiphliae)、茶煤病(Neocapnodium thheae)、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茶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等。
1.2.2 枝干病害茶膏药病(Septobasidium theae)、茶梢回枯病(Collectrichum camelliae、Pestalotiopsis spp)、苔藓地衣、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等。
1.2.3 根部病害茶苗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i ncognita、M.arenaria、Mavanica)、茶苗白绢病(Corticium rolfsii)、茶苗根癌病(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茶树根腐病类(Poria hypobrunnea)、茶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purpureum)等。
以上的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白星病等是浙西南茶区危害严重的病害。
其中茶苗根结线虫病苗圃发生流行,造成大量死苗。
2 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成灾因素2.1 主要危害特点大多数茶园分布于气候温和的地带,干旱季节和雨湿季节区分明显,许多茶园病虫害也相应表现出季节性的种群数量变化和危害。
11月至次年5月前比较干旱,比较耐旱的害虫种类,如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尺蠖、茶毛虫、茶黑茸毒蛾、螨类等危害一般较为严重;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尺蠖、螨类等害虫种群数量又明显增大,危害也愈加严重。
而在山区和高海拔茶园发生普遍的一些真菌性病害,如茶白星病、茶园赤星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危害严重;随着气温升高,茶树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害则危害加大,严重时,引起茶园叶片枯黄和脱落,导致茶树势衰弱。
在高海拔山区茶园危害严重的茶饼病,则在秋季气温下降,湿度大时,严重危害茶树嫩梢,造成茶叶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下降。
2.2 病虫害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病虫害的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一化种植近些年来,茶叶种植面积发展较快,1995年茶叶面积仅为32万亩,而2005年已扩大到45万余亩。
茶园种植面积的扩大,且大面积连片单一化种植,使许多当地昆虫被迫食性转移,进入茶园,转化成茶树害虫,并且在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获得大量的繁衍;茶园面积的扩大,使许多病虫害的传播获得了便利和机会,由此增进了病虫害的侵害。
另外,垦荒毁林,茶树单一化种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遭破坏,茶园有益天敌减少,茶园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能力削弱,由此导致了病虫害的危害成灾。
2.2.2 茶园栽培管理措施的变化随着茶叶栽培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种植上从丛植到条植,茶园从零星到密植速成,由此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并加大了防治难度;为提高茶叶产量偏施氮肥,促进了芽叶的生长,却又助长了如假眼小绿叶蝉、螨类,叶部真菌病害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良种的大力推广种植,极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良种芽叶肥壮,养分含量高,吸汁性、趋嫩性害虫种类愈来愈多,危害也愈大,如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现已成为茶区危害成灾的主要害虫。
2.2.3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病虫害之所以能在茶园发生危害成灾,除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生存空间外,最不能忽视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农药使用。
农药的使用从有机氯、有机磷到拟除虫菊酯类等,多年的使用导致了茶园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天敌大量伤亡;其次是对靶标不明确,安全间隔期观念淡薄,随意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茶园病虫害猖獗危害成灾的因素之一。
据调查,一次施用乐果、敌敌畏的茶园,蜘蛛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茶园二、三十年来由于多年使用有机磷农药乐果、敌敌畏防治假眼小绿叶蝉,使用浓度逐年提高,大量杀伤了天敌,致使假眼小绿叶蝉危害愈来愈严重,并在害虫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灭害保收的作用,但也杀伤了天敌,促使病虫害种群的演变和危害加剧。
3防治技术研究3.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将有虫害和检疫性病害苗木带出圃外。
3.2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茶区孕育了丰富的天敌资源。
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表明,茶区有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天敌384种,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病原微生物22种,如蚧类上寄生小蜂、茶毛虫上寄生的茧蜂、捕食咖啡小爪螨,食螨瓢虫(Stethorusp)、寄生在假眼小绿叶蝉上的圆子虫霉等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控制作用;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具有—定的防治效果。
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无公害茶园生产和有机茶园生产,茶区发展以生态为主体,建立茶果、茶林、茶药等植物种群多样化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进一步维护了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促使茶园的生态平衡,增强了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为限制茶区病虫害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3.4物理机械防治近几年,松阳县大力推广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频振式为主的杀虫灯。
其中松阳县新兴乡上安村1500亩无公害名优茶基地为主的8000千余基地均安装杀虫灯,取得明显杀虫效果,为无公害有机茶叶创造新路子。
据调查,杀虫灯对茶细蛾、茶毛虫、茶尺蠖、黑毒蛾、斜纹夜蛾、盲蝽、金龟子、叶甲、灯蛾、蝼蛄等昆虫具有很好诱杀作用,其中大部分是茶树害虫,益、害虫之比为1﹕11.39。
3.5科学、安全、合理应用农药在茶区,在通过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的预测预报,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用药,是茶区病虫害防治的前提。
根据欧盟先后发布G/SPS/N/EEC/260和G/TBT/N/EEC/85通报,宣布取消硫丹授权,即硫丹允许残留量从原来30ppm降低到0.01ppm,降低3000倍,两项通报拟有效期均为2005年8月1日,WTO所有成员国6月内必须撤消在目前对硫丹的植物保护产品认可,根据新标准,我国茶园硫丹停止使用的情况,有针对性采取了措施。
在菊酯类农药中,根据药效、残留、经济和标准四方面考虑,可以联苯菊酯(天王星)作为首选品种,因为联苯菊酯对鳞翅目食叶幼虫类、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都有良好防效,而且对多种螨类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浓度较高情况下对茶丽纹象甲也有较好效果;其次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氯氰菊酯,欧盟对联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MRL标准分别为5、5、1、2、0.5mg/kg,在防效上次于联苯菊酯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可用吡虫啉、啶虫脒、百部·楝·烟(绿浪)、丁醚脲、氯噻啉;防治鳞翅目害虫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4000IU/微升苏·0.1亿个PIB/毫升油桐尺蠖病毒SC、0.4%蛇床子素EC、0.38%苦参碱AC和高效化学农药3.2%氯·苦EC、26%高氯氟氰·辛EC等;杀螨剂中可使用克螨特和矿物油(绿颖),在秋季封园后使用石硫合剂仍是一项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措施;严格掌握农药残留间格期;各种农药在同一块茶园中的使用次数一个茶季不宜超过两次,以延迟抗药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