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d0d906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1.png)
沂蒙文化红色故事《沂蒙文化中的红色故事》我姥姥就是沂蒙山的,打小就听她讲那些沂蒙红色故事,可有意思啦。
我记得有一次,姥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纳鞋底呢,我就缠着她讲故事。
姥姥放下手中的活计,眼睛眯成了缝,就开始讲起了她小时候听来的那些事儿。
姥姥说,在沂蒙山那片土地上啊,有个小村子。
村子里有个叫二牛的小伙子,长得壮实,心眼儿又好。
那时候,共产党的队伍在沂蒙山区打游击呢。
二牛可佩服那些战士了,觉得他们都是大英雄,一心就想跟着队伍走,去打日本鬼子。
有一回,部队要路过他们村子,二牛那叫一个兴奋啊。
他就跟村里的几个小伙子商量着,要给战士们准备点吃的。
可是那时候,家家都穷得叮当响,哪有什么好东西呢。
二牛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地瓜干都拿了出来,还跑到山上挖了些野菜。
村里有个叫翠花的姑娘,她心灵手巧,平时就爱给大家帮忙。
翠花知道二牛的打算后,就把自己攒了好久的一点白面拿了出来,说要给战士们烙饼。
二牛看着白面,眼睛都放光了,他说:“翠花,你可真是个好人啊。
这白面,战士们吃了肯定有力气打鬼子。
”翠花白了他一眼,笑着说:“就你会说,这都是咱应该做的。
”于是,二牛、翠花还有几个村民就在村子里的空地上支起了锅灶。
二牛负责烧火,那火被他烧得旺旺的,映得他的脸通红。
翠花就开始揉面,她一边揉一边哼着沂蒙山的小曲儿。
旁边还有几个大妈在帮忙洗菜切菜呢。
这时候,战士们到了村子。
带头的连长看到村民们忙活着给他们准备吃的,赶忙上前阻拦:“乡亲们,我们不能拿你们的东西,这是纪律。
”二牛急了,他把手里的地瓜干往连长手里塞,说道:“连长啊,你们为了咱老百姓去打鬼子,这点东西算啥。
你们不吃饱,哪有力气打仗啊。
”翠花也在旁边帮腔:“是啊,连长,你们就收下吧。
这都是我们的心意。
”连长看着这些朴实的乡亲,眼眶都湿润了,他说:“那我们就收下了,乡亲们的情谊,我们一定记在心里,好好打鬼子,报答大家。
”战士们吃着饼,喝着野菜汤,那叫一个香啊。
二牛就在旁边看着,还不停地说:“战士们,多吃点,多吃点。
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450636d9b6648d7c1c7468c.png)
山东省战工会在沂蒙
山东省战工会基本简介1940年7月底,山东省联合大会制定了《山东省战 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全省 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 员会(简称山东省战工会),下设政治、军事、 财政经济、教育、民众动员5个组。先后辖鲁南、 鲁西、胶东、清河、滨海5个主任公署以及鲁中行 政联合办事处、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首席 组长黎玉,副首席组长李澄之,秘书长陈明。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 育
建立时间:1941年1月,目的:培养抗战急用人 才
滨海学院目前的发展
沂蒙地区的其他高等教育:华东白求恩 医学院、山东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抗战时期 现在
大众日报作用及关注的转变
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 而且对广泛反动人民 群众参军参战,指导 战争走向胜利发挥了 重要作用
– 从战争形式、沂蒙区内 重大事件,指导方针等 专门报刊到目前国计民 生及生活各个方面全方 位报刊的转变。
沂蒙红色报刊
• 115师:《战士报》、 《时事通讯》、《战画 刊》。 • 山东省文协:《山东文 化》、《农村生活》、 《大众歌声》、《教师 之友》、《山东画报》 • 山东工会:《山东民主 导报》 • 山东战邮总局:《山东 邮报战 • 华东军政大学:《军大 报》、《学习》。 • 鲁东区党委:《鲁南时 报》、《先进》。 • 滨海党区委:《滨海农 村》 • 鲁中南区党委:《鲁中 南报》
沂蒙红色文化
第三节战火催生的红色文化
学习本章目的:
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增进对 沂蒙老区的热爱。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二、抗大第一分校与沂蒙干部教育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育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五、战士剧社与沂蒙红色文艺团体 六、《沂蒙山小调》与沂蒙红色歌 曲
沂蒙红色文化 (1)
![沂蒙红色文化 (1)](https://img.taocdn.com/s3/m/7c5c92fdf90f76c661371a92.png)
沂蒙红色文化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响当当名字“沂蒙”,它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历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和风雨的吹打,是红色文化的产物。
沂蒙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继承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沂蒙精神,无数的临沂人把它当成一种信仰,作为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也许就不会有“沂蒙”。
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践行了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高尚品质。
正是经过了这血与火的历练,使以“忠诚”、“大爱”、“正义”和“实干”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山区,既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滋润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
在临沂的孟良崮,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蒙阴县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山地运动战役,也是一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扭转华东地区战局的关键战役。
沂蒙人,用小米加步枪支撑起中国革命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自己幸福,他们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
但,再多的泪也不怕,再多的血也无所畏惧。
这就是沂蒙人,这就是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都是沂蒙精神的内涵,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
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考验,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充实,达到新高度,进入新境界。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开辟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人民饱受日寇残酷的扫荡,也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0560c6efa6c30c2258019e6e.png)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以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
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
主要有: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徐向前旧居,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
这里有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
1945年10月28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15间。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
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沂蒙精神伴我心红色文化随我行
![沂蒙精神伴我心红色文化随我行](https://img.taocdn.com/s3/m/4aed1dd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9.png)
6
践行沂蒙精神,弘扬红 色文化
践行沂蒙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 年,我们应该积极践 行沂蒙精神,弘扬红 色文化。在实际行动 中,我们可以从以下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未来的征程中,让我们始终保持沂蒙人民 的坚毅不屈、忠诚担当的精神风貌,让红色 文化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让我们 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
2
传承沂蒙精神,共筑美 好明天
传承沂蒙精神,共筑美好明天
1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内
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树立远大理 想。我们要坚定共 产主义信仰,将个 人理想融入到国家 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中
其次,勇于担当责任。 再次,开拓创新思维。
在工作中,我们要发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
扬沂蒙人民"党让干 代,我们要敢于突破
啥就干啥"的奉献精 传统思维定势,积极
神,勇于担当责任, 开拓创新,为实现中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 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
在当今时代,沂蒙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它引导我们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 保持忠诚、担当有为
红色文化:传承历史, 引领未来
红色文化:传承历史,引领未来
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它 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 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沂蒙文化第一章第一节ppt
![沂蒙文化第一章第一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47e5320912a2161479292a.png)
❖ 战争年代,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刘 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 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 生活过,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 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 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 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 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一、东夷文化源远流长
❖ 中国大陆东部,从东岳泰山周围到东海沿岸 的这块土地上,自古便有人类生息繁衍。如 果不计阶段性的群体构成差异,权且按习惯 上的上古族系称谓浑言之,这些古人类可统 称之为东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亦即近时 大家习称的东夷文化或海岱文化。
❖ 鲁南古城秀 琅琊圣贤多。临沂市,古代分别为齐 国、鲁国、莒国所辖。为东夷文化重要发源地。
匡衡
❖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 稚圭,东海丞(今苍山 县)人。西汉大臣,官 至丞相。家贫,当过雇 工。少年勤学,“凿壁 偷光”的故事,成为家 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 学,善说《诗》。终成 为经学家。
鲍照
❖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 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 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关系
❖ 1、沂蒙文化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就是东夷文 化。
❖ 2、沂蒙山区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3、中华文化由东夷文化、炎帝西羌文化、黄
帝北狄文化及南蛮文化四大群族文化构成。
二、汉竹简石画像闻名遐迩
(一)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二)沂南北寨汉墓石画像
Hale Waihona Puke 三、古圣先贤光耀千秋(二)荀子
❖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时人尊而号为 “卿”。战国思想家、 教育家。赵国人,游学 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 酒(学长)。继赴楚国, 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 令。著书终老其地。著 有《荀子》。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c858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e.png)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左谦【摘要】为保证临沂文化软实力,帮助临沂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沂蒙精神,本文结合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从创新沂蒙红色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外交流与合作沂蒙红色文化、保护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沂蒙精神这一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传承|发扬在临沂优秀传承文化中,沂蒙红色文化是核心部分,具有沂蒙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1]。
因此,为促使沂蒙红色文化繁荣兴盛,强化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以及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共产党参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目标所形成的一种强大影响力。
而国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国家形成较高的文化软实力[2]。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丰富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自觉的思想结晶。
这表明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
如抗日根据建立、沂蒙红嫂等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事迹的出现,说明临沂人民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地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
(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在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件建设工作期间,通常离不开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该红色文化具有内容丰富特点,除了涉及红色精神文化外,还涉及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优秀非物质文化以及临沂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沂蒙红色文化精神等,这为后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沂蒙红色文化是临沂人民新时代文化产物,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精神面貌,还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均突显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为壮大和发展民族实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3aaa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7.png)
沂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沂蒙老区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的四大革命老区之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沂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本文旨在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标签:沂蒙老区;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概况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国家的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面积约大32.6平方公里。
这里是由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构成。
景区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这里是山东省省委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旧址、是大众日报的创刊地、还是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
这里不仅是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还是百家红色旅游区。
在景区内,不仅可以开展红色之旅,感受在沂蒙山区先辈们战争时期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沂蒙精神,还可以欣赏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人文景观。
是国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夏令营接待中心,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
二、红色旅游文化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2.1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主要是把已有的红色历史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红和绿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参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主题景点,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加深学习革命精神的印象,提升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促使其成为一种文化趋势。
2.2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沂蒙山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曾经诞生过很多的名家,这里曾经是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名将蒙恬等一些伟人的故乡。
现在沂蒙山区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26年的时候沂蒙就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八路军115师挺近沂蒙山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
沂蒙红色历史文化-WORD文档
![沂蒙红色历史文化-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5ffc57c168884868762d6e9.png)
孟良崮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 ,对国 民 党军进行的山地进攻战役。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设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
其中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为17个师43个旅约20万人;以其精锐的整编第11、第74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编成 3 个兵团,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其决战或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曾多次定下歼灭国民党军的决心,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外,均因其密集靠拢行动谨慎而未能实现。
针对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遵照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把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蒋介石、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3个兵团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担负右翼进攻任务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
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七军及整编第48师北犯沂水,策应整编第74师作战;以整编第65师担任蒙阴防御。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集中主力5个纵队东移,歼灭整编第 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区。
经过13、14日的猛烈攻击,15日形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四面包围。
激战至16日上午,全歼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此役,在国民党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给以迎头痛击,歼灭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 3.2万余人,震惊了国民党军内部,鼓舞了解放军军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沂蒙红嫂沂蒙红嫂是千千万万沂蒙山区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群体形象。
100个沂蒙红色经典故事
![100个沂蒙红色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4f921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d.png)
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概述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是沂蒙地区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概述》,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概述》篇1沂蒙地区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近年来,为了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地区整理和传承了 100 个红色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沂蒙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奉献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中,有《红嫂》、《孟良崮战役》、《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沂蒙山小调》等著名故事,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它们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得以传承,成为了沂蒙地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支柱。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沂蒙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和威胁,坚定地信仰革命理想,毫不动摇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士,有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战斗英雄,有默默无闻的支前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内涵。
这些故事不仅是沂蒙地区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传递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概述》篇2沂蒙红色经典故事是指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沂蒙山区的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与解放军之间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包括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并肩上战场的感人事迹,以及妇女们为部队后方工作、搭建木板桥等支援前线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孟良崮战役是沂蒙山区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沂蒙红色经典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与当地人民群众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内容简介
![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内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7747f4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1.png)
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内容简介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内容简介沂蒙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域内的红色文化遗产和革命历史。
沂蒙山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伟大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
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通过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人们介绍沂蒙红色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卡片的正面呈现了沂蒙山区景色的插图,以及一些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标志,如红色五角星等。
背面则用简单的文字介绍了沂蒙红色文化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正文拓展:1. 沂蒙红色文化的由来:沂蒙红色文化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斗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成为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临沂特别是沂蒙山区域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战斗和事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些英雄事迹和红色文化标志成为了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沂蒙红色文化的特点:沂蒙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它以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为核心,弘扬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和坚定信仰。
沂蒙红色文化还注重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建设纪念馆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沂蒙红色文化。
3. 沂蒙红色文化的意义: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历程。
它激励着广大人民砥砺奋进、团结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沂蒙红色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参观和体验。
通过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卡片的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8559e56c783e0912a2162a7d.png)
1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①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目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沂蒙红色文化故事
![沂蒙红色文化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32df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1.png)
沂蒙红色文化故事在沂蒙那片红色的土地上啊,有好多好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我就给您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
话说那时候啊,战斗打得特别激烈。
咱们的战士们那可都是英雄,但英雄也会受伤啊。
有一个小战士,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迷迷糊糊地就跟战友们失散了,自己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这时候呢,有个大嫂出门干活儿,就发现了这个小战士。
这小战士那脸白得跟纸似的,气息微弱得很。
大嫂心疼得不行,想给他弄点吃的喝的,可是家里穷啊,哪有什么好东西呢。
这大嫂瞅着小战士干裂的嘴唇,那真是着急。
突然啊,她就想到了自己还有奶水呢。
这要是搁在平时,这可是多难为情的事儿啊。
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嫂啥也顾不上了,毫不犹豫地解开了衣裳,就用自己的乳汁喂给小战士喝。
您能想象那画面吗?那是多么伟大又充满温情的一幕啊。
在沂蒙,像这样的红嫂可不止一个呢。
她们没什么豪言壮语,就这么朴实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援着革命,保护着咱们的战士。
沂蒙的故事,就像那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再给您说个火线桥的事儿。
那时候啊,部队要过河,可是没有桥啊。
这可咋办呢?这时候,一群沂蒙的妇女站了出来。
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有年轻的小媳妇,也有上了年纪的大娘。
她们二话不说,就扛着自家的门板啊,还有床板啥的,就来到了河边。
然后呢,这些妇女就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肩膀扛着这些板子,一座人桥就这么搭起来了。
战士们都惊呆了,哪能让女同志这样啊。
可是这些妇女喊着:“快走啊,别耽误了打仗。
”战士们含着泪,从这座由妇女们搭成的“火线桥”上跑过。
那河水又冷又急,冲得这些妇女们直打哆嗦,可她们咬着牙,就是不松劲儿。
这就是沂蒙的女人们啊,她们就像那沂蒙山一样坚毅。
在战争年代,她们用自己的柔弱身躯,撑起了一片伟大的天空,给革命注入了无尽的力量。
鲁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单元 红色沂蒙 一、壮哉——沂蒙精神
![鲁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单元 红色沂蒙 一、壮哉——沂蒙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2f20d9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3.png)
一、沂蒙的地理环境
沂蒙的地貌特点
沂蒙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有山地、丘陵、河谷等多 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地貌是沂蒙地区的主要地 貌类型,山势陡峭,山脉起伏不平。同时,沂蒙地 区还有一些河谷,如沂河、潍河、济南河等,这些 河谷为沂蒙地区的水资源提供了保障。
一、沂蒙的地理环境
沂蒙的气候特点
沂蒙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春秋温和。由于地势的影响,沂蒙地区的气候在不同地 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沂蒙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 生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 以上是关于沂蒙的地理环境的三个要点。沂蒙地区位于 山东省西南部,地势复杂,包括山地、丘陵、河谷等地 貌类型。沂蒙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了解沂蒙的地理环境可 以更好地理解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红色革命传统的弘扬
沂蒙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沂蒙人民为了革 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要通过举办各种 形式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沂蒙的 革命历史,感受沂蒙人民的英雄气概,激发人们的 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传统。
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PART · 4
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
红色革命传统的弘扬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四、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 色沂蒙的灵魂。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沂蒙精 神的传承和弘扬,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 义事业,发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它具有普 遍的时代价值。要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沂蒙精神的 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与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使沂蒙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激励广大人民 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关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ba9d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关于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前言沂蒙老区是指中国东部山区的山东省沂蒙地区,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带,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为主题,将军事、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要素融为一体,使游客感受到深厚的思想含义,提高了旅游的内在价值,是旅游的一种新趋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本文对沂蒙老区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红色旅游在沂蒙老区的现状1.旅游资源丰富沂蒙老区是中国红色旅游的著名景区,有着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烈士陵园、纪念馆、革命历史场所、革命史迹等等。
其中,又以沂蒙革命老区为代表,涵盖了信阳、商丘、周口等地,形成了一批重要红色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线路,如沂蒙红色旅游线路、产业旅游线路、生态旅游线路等。
2.政策保障有力为了发展红色旅游,沂蒙老区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红色旅游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如《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区标准》、《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区产业发展规划》等。
这些政策措施给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旅游产品种类多样沂蒙老区的红色旅游产品覆盖了多个方面,如革命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农业园区等。
旅游产品还具有多样性,包括自驾车游、徒步远足、拍摄摄影和观赏演出等。
这些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虽然沂蒙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仍存在资源整合不力的问题。
不同的旅游景点之间缺乏联动,缺乏全域限制,导致游客不便于进行规划和选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促进不同景点之间的沟通和整合,建立旅游联盟和旅游合作组织,共同规划并推出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2.红色旅游产品创新难度大目前沂蒙老区的红色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对游客的创新和差异化服务。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注重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升级,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建议通过多方合作,采用新的营销方法和渠道,提高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广旅游产品。
沂蒙红色文化
![沂蒙红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a3bab71a37f111f1855bd8.png)
——
沂蒙优秀红色文化记
两战胜地 红色沂蒙
• 沂蒙 ·印象 • 沂蒙 ·壮举 • 沂蒙 ·希望
红色沂蒙· 印象篇
红色沂蒙· 印象篇
八百里沂蒙红旗漫卷,红星闪耀。 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 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 的指挥枢纽,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刘少奇、徐 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 的革命遗迹。 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山与井冈山、 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 命老区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 奉献”的沂蒙精神,传遍全国。
红沂蒙· 希望篇
红色沂蒙· 希望篇
重上沂蒙山,追寻革命足迹,正在沂蒙大地踏响 慷慨激越的红色脉动。
一次红色之旅的激情相约; 一场红色精神的灵魂洗礼; 一幕红色文化开天辟地之作; 正在沂蒙热土高歌嘹亮、壮怀激烈 书写沂蒙红 色文化的最高礼赞,划亮中国首届红色文化节光辉 灿烂的第一页。
谢谢观赏
红色沂蒙· 壮举篇
红色沂蒙· 壮举篇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 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 沂蒙热土。“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 场”壮举载入史册。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 布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无数可歌可泣的 沂蒙英雄儿女,义无反顾为革命的胜利和理想献出 青春生命,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送 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 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 伟大的沂蒙母性群体“沂蒙红嫂”,谱写了一曲曲 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深情。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7e3df5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1.png)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什么是沂蒙红色文化沂蒙山区指的是山东省临沂市的沂山区、蒙阴县和平邑,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这个地区诞生了许多杰出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蕴含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址。
沂蒙红色文化是指这个地区所孕育的红色革命文化,它包括了红色历史、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这个地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特色。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宝库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虽然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落后,大部分的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很多红色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或者被遗忘,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
同时,由于游客数量较少,缺乏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这就导致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利用。
具体的方法如下: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工作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只有做好了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加强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设立专门保护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保护机构,负责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和研究。
2.设置保护区:应该根据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划定专门的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保证红色文化遗产不受到损害。
3.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
加强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红色文化遗产不仅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有旅游经济价值,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具体的措施如下: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比如交通、住宿、景点等。
2.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宣传和推广,将沂蒙红色文化打造成独特的红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来旅游。
沂蒙山红色宣言
![沂蒙山红色宣言](https://img.taocdn.com/s3/m/0f8d57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7.png)
沂蒙山红色宣言摘要:一、前言二、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三、沂蒙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四、沂蒙山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五、沂蒙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六、沂蒙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七、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沂蒙山地处山东省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山。
这里地形复杂,风光秀丽,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沂蒙山红色宣言旨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将沂蒙山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二、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沂蒙山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临沂、日照、枣庄、济宁、泰安等市,总面积约2.4 万平方公里。
沂蒙山区地势较高,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具有优良的革命根据地条件。
自抗日战争时期起,沂蒙山就是我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之一,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
三、沂蒙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沂蒙山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山人民解放军,沂蒙山红色文化见证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
红色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成为沂蒙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沂蒙山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沂蒙山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融合了沂蒙山地区的民间文化和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在这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了沂蒙山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沂蒙山红色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沂蒙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沂蒙山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包括革命纪念地、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等。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通过修复革命遗址、建设红色旅游专线、开展红色旅游宣传等措施,使沂蒙山红色旅游品牌逐步走向全国。
六、沂蒙山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了传承和弘扬沂蒙山红色文化,当地政府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研究。
同时,通过红色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沂蒙山红色文化的内涵,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战工会职权
• 1940年7月31日,大会制定了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组织大纲》,明确阐述了该会 职权;
• 一:领导与推动各省各级抗日 民族政权之行政工作
• 二:计划指导与推动全省地方 武装与群众武装之动员,组织, 训练等工作
• 三:指导与推动各省各级抗日 政府之一切财政,经济,建设 等工作
有八大剧团参加。为期10天的
文艺会演轰动了整个滨海解放
区。6月,在西岭泉村又举行了
11大剧团的文艺会演。这两次
会演推动了莒南县乃至整个沂
蒙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
庄户学
入日模而应地南有民庄 了根式创战全县的文户 大据。作争面出高化学 发地它的形推现潮运的 展的标一式广,。动出 的民志种和,继它进现 阶众着新生它而首入使 段教沂型产是在先前沂 。育蒙教劳为根在所蒙
• 沂蒙山的“识字班”最早从滨 海区的莒南县兴起,与解放区 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
•
素称“小延安”的莒南县,
1940年全境解放。1941年3月,
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等领
导机关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
由鲁中转移到莒南县的大店,
这一移驻长达近五年。是年春,
驻根据地各党政军机关所属专
业剧团举行联合观摩演出,共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 育
建立时间:1941年1月,目的:培养抗战急用人 才
滨海学院目前的发展
沂蒙地区的其他高等教育:华东白求恩 医学院、山东大学、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抗战时期
现在
大众日报作用及关注的转变
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 而且对广泛反动人民 群众参军参战,指导 战争走向胜利发挥了 重要作用
沂蒙红色文化
第三节战火催生的红色文化
学习本章目的:
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增进对 沂蒙老区的热爱。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二、抗大第一分校与沂蒙干部教育 三、滨海建国学院与沂蒙高等教育 四、《大众日报》与沂蒙红色报刊 五、战士剧社与沂蒙红色文艺团体
六、《沂蒙山小调》与沂蒙红色歌 曲
一、识字班、庄户学等沂蒙民众教 育
• 华东军政大学:《军大 报》、《学习》。
• 鲁东区党委:《鲁南时 报》、《先进》。
• 滨海党区委:《滨海农 村》
• 鲁中南区党委:《鲁中 南报》
山东省战工会在沂蒙
山东省战工会
基本简介
1940年7月底,山东省联合大会制定了《山东省战 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全省 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 员会(简称山东省战工会),下设政治、军事、 财政经济、教育、民众动员5个组。先后辖鲁南、 鲁西、胶东、清河、滨海5个主任公署以及鲁中行 政联合办事处、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首席 组长黎玉,副首席组长李澄之,秘书长陈明。
– 从战争形式、沂蒙区内 重大事件,指导方针等 专门报刊到目前国计民 生及生活各个方面全方 位报刊的转变。
沂蒙红色报刊
• 115师:《战士报》、 《时事通讯》、《战画 刊》。
• 山东省文协:《山东文 化》、《农村生活》、 《大众歌声》、《教师 之友》、《山东画报》
• 山东工会:《山东民主 导报》
• 山东战邮总局:《山东 邮报战
进抗学教育
• 抗大第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 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 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 沂蒙地区创办的其他干校有:八路军第一 纵队随营学校、山东战地服务团、山东鲁 迅艺术学校、山东公学、山东省财政经济 学校、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日 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和朝鲜革命军政学校 山东分校。
• 四:指导与推动各省国民教育 和群众战时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