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
一、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对科学这门学科来说,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学生乐于观察和勤于观察事物变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我们应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观察。
1、观察自然:
教师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如观察液体凝固、固体液化现象;观察动、植物过冬现象;观察天气的变化,下雪天观察雪花的形状;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等等。
2、观察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如在煮饭时,热气上升现象;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等等。
3、观察荧屏:
荧屏是个特殊的窗口,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窗口,能了解那些直接观察不能了解的知识,丰富生活,拓宽视野。
二、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读而且要会说,充分的表达能掌握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
1、表达活动设计:
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验,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怎样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验证等等,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
2、表达见解: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尤其是碰到疑难问题卡壳时,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同桌的、四人小组、全班的、自由式)讨论,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使他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3、表达想象:
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果实与种子》一课后,学生就提出,人要是也象种子那样伟大,那该有多好,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开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静思、独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1、在课题上思考:
课题往往是课文的题眼,当教学中一出现课题,教师就应让学生思考,看了课题你想学习什么,有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课一开始,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不受各种因素制约,发言会滔滔不绝,十分踊跃。
2、在求异点思考:
求异即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教学《认识土壤》一课时,极大多数同学提出土壤能为植物作养料时,也有极少数学生提出土壤变成灰尘污染环境。这时教师如能抓住这一求异点,让学生讨论,思考、实验,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疑难点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教师可让学生
抓疑难点进行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会提问题,学生能在疑难处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疑惑之处,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教学《植物的花》时,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花都会结果?”
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加强观察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
2、参与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制作一个模型和同类作品等,既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和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动手制作的风车、风筝,小木船、小飞机,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探究还发现了哪些秘密。如风筝的制作,要求具有体轻,保持平衡,放飞时适当倾斜等等。
3、饲养种植:
饲养种植活动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材料。如饲养猫,能了解猫的食性,饲养中要注意卫生,气候和环境,使学生对猫作为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得更为深刻、完整。
五、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年龄小,好胜性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
其是这种表现的成功而受到教师夸奖,学生更是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因此,教师在课外要让学生暴露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在表现中创新。
1、在竞争中表现: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如开展小制作、科技小论文、金点子等活动,使他们在竞争中取长补短,获得成功的机会。
2、在活动中表现:
小学生好动,喜欢到野外去。通过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结合教学,在学校的农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如进行菜豆发芽试验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树叶标本,开展收集种子活动,集商标展示活动等,这样做,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有了更加充分的表现机会。
3、在结论中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要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鸟,最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鸟,实质就是要学生归纳、把握鸟的基本特征,表述他们在探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用口头表达,有的学生用书面表达,有的学生用图画表达,有的学生用实物模型……,所有这些方式都应受到表扬。
六、开放学生的教材,提供凭借的机会
叶老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如把教材看成“唯一”,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科学教学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教学观,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活动沟通,课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与火热的校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