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0)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46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646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 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社会运动2.社会互动3.城市化4.初级群体5.社会不平等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请简述现代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提示:可以从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分层、职业、家庭、宗教、文化等、政治以及心理层面进行描述,至少列举6个方面)2.简述导致社会变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因素)。
请结合社会学中关于社会越轨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关理论视角,并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外来人口犯罪问题的看法。
第二部分 西方社会学理论(75分)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有机整合(团结)2.法理型统治3.安全阀制度4.心理还原论5.场域五、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2.默顿是如何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假设的。
简述帕森斯行动体系理论关于AGIL分析模式的基本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当今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这一理论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社会运动答: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
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
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2.社会互动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26e4a5e7375a417866f8fc9.png)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论与实务介入(60分)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社工服务机构承担很多社区及家庭综合服务。
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具体服务去参与“社会建设”?请举例说明之。
二、社工实务角色(45分)
试选择下列其中三个情景,说明社工在实务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1.“家庭暴力”个案辅导工作过程中,如何体现“受害案主”的保密原则?
2.“初中学生成长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组员间的“小圈子”对立?
3.第一次家访过程中,如何与孤寡老人建立工作关系?
4.所谓“网络策略”在社区工作手法中是什么?
5.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关系?
三、实务方案设计(45分)
试针对亲子家庭服务中,年轻母亲和她们小学2-3年级孩子的需要,设计一个实务方案。
(包括需要假设、方案目的、服务内容、介入手法、评估指标等)。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7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印象管理2.内化3.结构性流动4.初级越轨5.文凭主义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三、论述题(24分)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三阶段规律(孔德)2.集体意识(涂尔干)3.镜中我(库利)4.理性命题(霍曼斯)5.解构主义(德里达)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简述马尔库塞关于资本主义“单向度”特征的基本观点。
2.简述福柯的系谱学特征。
三、论述题(24分)米尔斯是如何区分新老中产阶级以及新中产阶级的地位?你是如何认识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现象和发展。
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7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印象管理答: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2016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

2016一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社会工作原理:1、给的材料是对社会工作的全新定义,全英文的,如何理解Socialjustice和humanrights2、从社会工作伦理准则角度谈谈你是否支持对低保户信息公示的做法?3、弃婴体现的伦理冲突和困境,从社会工作原理知识,如何看待此事件,社会会工作如何介入?4、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研究设计。
社会工作实务:1、何为实证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和结束上有哪些具体要素?举例说明是如何整合三者关系的?2、增权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以此理论为视角,为家暴妇女的介入策略和方案。
3、任务中心模式的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如何运用到社工实务中?2018年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一、论述题1.请根据社会工作相关原理,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论证: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2.请根据社会工作相关原理,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你认为社会工作者所需的“专业能力”应包括哪些?原因是什么?3.近段时间以来,“公益市场化”的论调甚嚣尘上。
有人提出:“公益要去行政化、去道德化、不可去市场化”,“公益变革以市场化挑战行政化”、而且,“公益市场”可模仿商业运作,具有投资者、理事会、管理者、消费者、服务购买者等元素。
请根据社会工作相关原理,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你赞成还是反对“公益市场化”?原因是什么?二、研究设计题请简要地撰写一个社会工作研究的计划,内容包括:(1)题目;(2)研究的问题;(3)拟采的理论视角;(4)方法论;(5)该研究计划对理论和现实的贡献。
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真题1.请用“助人”、“互助”(生命影响生命)、“人在环境中”三个视角分析社会工作本质,并具体案例论证说明。
2.社工去社区探访时发现有一户人家,全靠67岁的父亲打工维持生计,27岁母亲身体残疾,高位截瘫卧病在床,靠父亲照顾,8岁女儿患有精神残疾,父亲平时把她关在有铁栏的黑屋里(怕有人伤害她),屋内有臭味,女儿已不会语言表达,会学狗叫。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考研备考指南

201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考研备考指南下载2014年中山大学653社会学理论和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考研复习指南.pdf (下载次数: 340)指定/推荐参考书目648社会学理论①《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②《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4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社会学(030301)专业:①《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②《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③《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拓展适用资料书目①《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②《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③《当代社会学理论:对古典理论的扩展》(第6版) 鲁思•华莱士、沃艾莉森•沃尔夫、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④《社会统计学》(第4版),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考试情况分析参考书目很多,但内容无非分为四大块: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研究方法,社会统计。
都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并且会灵活运用阶段复习规划8月份之前完成参考书目的第一遍通读,9、10两个月分析整理真题,抓考点,11、12两月反复背诵,1月份查漏补缺653高分辅导讲义中山大学社会学理论高分考研笔记(2014版)系中山大学优秀社会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社会学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
不可否认,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侯俊生教授编写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三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学生肯定能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但由于此书并不能迎合广大考生“应试”的功利心情。
中山大学考研社会学概论和理论真题整理(05至13缺09)

(个人)先赋性
表现性角色
第三部门【2006论述】
文化控制手段
(帕森斯)模式变项
2011
印象管理
内化
结构性流动
初级越轨
文凭主义
2012
社会运动
社会互动
城市化
初级群体
社会不平等
2013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不遵从越轨
失范(anomie)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布迪厄是如何论述惯习的。
2007
符号互动理论中依阿华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间的共同点。
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区分依据及其内容。
2008
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距离”的?
如何从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理解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实质?
为什么说迪尔凯姆对“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是社会学实证研究的范本?
2011
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2012
请简述现代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提示:可以从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分层、职业、家庭、宗教、文化等、政治以及心理层面进行描述,至少列举6个方面)
简述导致社会变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列出5种因素)。
2010
简述默顿的“中层理论”,并谈谈你对这一研究取向的看法。
简述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对社会学关于资本主义“单向度”特征的基本观点。
简述福柯的谱系学特征。
2012
如何理论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默顿是如何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假设的。
论述题
2005
社会学理论分析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立场的差别。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docx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653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1.科层制2.代际流动3.差序格局4.次等劳动力市场5.性别歧视6.模式变量7.剥夺—满足命题8.镜中我9.《货币哲学》10.结构参数二、论述题(合计100分,第1、2题各30分,第3题40分)1.社会学相关研究表明,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远远高出其他社会群体的自杀率。
请结合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对于“全球化”的现象及其后果的讨论存在着很多的争论,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社会学知识和概念,结合你对于全球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谈谈全球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选择两个你熟悉的西方社会学家或者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并谈谈你的理论评价。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1.科层制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是指法理型统治下组织机构的特殊形式,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
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
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他的业绩,统治者的统治权力都有合法的权限。
在韦伯看来,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代际流动答:代际流动,又称“异代流动”,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
一般以职业等作为地位特征,以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它地位作为比较的基点,考察第二代人(子女)与第一代人(父母)相比,看社会地位有无提高,从中找出引起或未引起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研究尤为重视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1)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1)考研真题及详解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每题7.5分,共30分)l.AGIL功能分析模型答:A-G-I-L框架是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A——适应(Adaptation),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
G——目标达到(Goal—attainment),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
I——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
L——潜在的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
2.生活世界答:“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是由胡塞尔提出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可以被定义为在自然态度中的世界,它的基本含义是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
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
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也是造成科学“危机”与人的“危机”的根源;后者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
3.性与性别答:传统上所说的性,只是性的生物存在;此外,还有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性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那些活动与过程。
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
4.社会工作实习答:把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在实践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服务。
2012~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8)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8)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48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文化滞后(cultural lag)答: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
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
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
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2.不遵从越轨答: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
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
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
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3.失范(anomie)答: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4.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答:社会设置又称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制度的普遍性;②制度的特殊性;③制度约束的集体性;④制度影响的稳定性。
5.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中山大学考研考博人类学历年真题

中山大学考研考博人类学历年真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系谱分类法2.民族共同语3.游群(band)4.参与观察5.交表婚6.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民族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萨满2.俚人3.瑶老制4.民族学5.女书6.姑爷种和丈人种二.论述(共70分)1.请分别说明人类六种生产类型的特点(15分)2.试述中国民族的主要丧葬形式。
(20分)3.试论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则和意义。
(35分)中山大学1999年试题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图腾崇拜 2.蛋民 3.瑶老制 4.民族区域自治 5.凿齿 6.家长奴隶制二.论述(共70分)1.试论述小乘佛教(12分)2.以汉民族的形成为例,评述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23分)分)30试论述我国民族婚姻家庭的发展(.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民族共同语2.语义3.文化区4.毕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山大学2000年试题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田野调查方法 2.死文字 3.萨满教 4.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5.百越6.图腾崇拜二.问答题(共64分)1.简述民族学研究婚姻家庭的意义(10分)2.以中国民族志资料来说明古代农业从刀耕火种、锄耕到犁耕的发展。
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2014 中山大学 社会学理论初试题回忆版
概论和理论两部分各 75 分,主要都是分名词解释和论述两大部分
社会学概论 名解: 就记得角色冲突什么的,其他忘了
论述: 有一题是分析群体事件 还有一题忘了
社会学理论 名解:这个真不记得
论述: 第一道是涂尔干和韦伯研究立场的差别 第二道是用哈贝马斯沟通理(回忆版)
中大社会学考两门: 专业课 1: 社会理论(社会学概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专业课 2: 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统计学
以下是 2013 年专业课 1 部分: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化滞后 不遵从越轨 失范 社会设置 社会角色 二、论述(题很长,我只记得大致内容) 1、关于社会不平等的理论,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并分析 2、科层制的特点,优势,弊端
2012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9f1162183d049649a665880.png)
2012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伦理守则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
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以及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2.助人自助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的困难的同时,增强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客体。
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3.接纳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4.社会认同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
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0)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50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
考试时间:1月8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7.5分,共30分)
1.青少年社会工作
2.家庭社会工作
3.有机团结
4.性别角色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你如何理解助人自助?
2.论互动论与社会工作。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小王这几年一直往返于家乡(四川山区农村)和大都市(广州)之间,原因是在家种地
“养不活自己”,在外打工“不死不活”。
小王说:“想呆在家里,自由,有伴,但没有希望,出去打工有时候连路费都挣不到,也没有自由……”。
1.至少运用两个社会学理论分析小王面临的困境。
2.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50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
考试时间:1月8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7.5分,共30分)
1.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是指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
答: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三点:①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③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作为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3.有机团结
答: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它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
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4.性别角色
答: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中被大家公认的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具有的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是由行为限定的。
性别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它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文化认知架构中,从婚姻宗族法律制度、政治经济资源的继承分配,到个人生活方式、科学人文艺术神话的表达,无不对性别的表现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性别并不是简单的生物事实,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定的复杂系统,它规定了男女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规定进而塑造
着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你如何理解助人自助?
答:(1)“助人自助”是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无论是在个人、家庭,还是在社区层次上工作,社会工作者都应奉行此原则。
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应“同案主一道工作,而不是为了案主工作”。
对社会工作者来讲,如果案主不理解或不接受那些结论,那么对案主情境的复杂诊断很少是有益的。
相反,只有案主清楚地理解其情境并愿意和有能力行动时,有意义的改变才会发生。
(2)社会工作者应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协作者和促进者。
尽管情境开始于社会工作者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参与改变过程的案主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但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寻求使案主最大限度的投入。
(3)为了强化案主的力量,以更多地控制那些影响其生活的因素,社会工作者的活动应朝向几个目标:①帮助案主把他自己看作是解决其问题的非正式的代理者。
②帮助案主把社会工作者看作是为他所用的具有知识与技巧的人。
③帮助案主把社会工作者看作是解决问题努力中的协作者或合作者。
(4)助人自助,从整体发展角度讲,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
助人包括有助于社会、有助于他人的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这其中就有理想的实现、自身价值体现的需求。
一个人只有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能从中获得友谊、信赖,还能真正获得好评、尊重,并且从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5)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助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
社会工作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案主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
所以社会工作助人的过程也是对案主一种心灵支持的过程。
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用谚语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助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社会工作直接把人作为服务的对象,这种工作特征,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源泉。
在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的过程中社工的专业价值获得提升。
社会工作者自觉地站在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其应有权利,并唤醒民众意识,推进民主化进程;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内外资源帮助案主发挥潜能,适应社会,最终达至自我超越,使案主从“由人助”转向“自助”。
2.论互动论与社会工作。
答:(1)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社会互动理论是从人的行为的角度研究社会何以能够正常运行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相互联系着的社会成员的互动体系。
因此,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及规律是认识社会的基本课题。
社会互动理论关注于人们何以相互作用,借助何种中介进行相互作用和如何有效、成功地与他人共处、合作,进而达成对社会结构的认识。
社会互动理论对社会工作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这不但表现于社会工作者要经常去分析、理解受助人同其周围的人互动对他的影响,也表现于社会工作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互动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要想有效地助人,不能不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
(3)齐美尔的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
①齐美尔认为区分社会互动形式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把具有一般性的互动形式同具体互动内容分离开,才能清楚而真实地把握社会事件的基本特征。
齐美尔列举一些社会互动形式来说明他的意图:“统治与服从,竞争,劳动分工,党派的形成,代表制,与排外倾向相联系的内部团结,以及其他无数类似的特征……”这些形式可以在“国家、宗教社区、阴谋集团、经济联合体、艺术院校以及家庭”中有所表现。
尽管这些形式所包含的特殊内容是偶然易变的,但是这些形式本身却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把握其中的基本关系后,就可以用这些形式或范畴来理解和把握特殊社会事件的一般性。
②齐美尔论述各种社会互动形式时,同时努力揭示各种社会互动形式中的矛盾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竞争、分工、交往等社会互动形式,本身就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矛盾关系,只有对社会互动形式的内在矛盾做出明确的透析,才能对社会互动形式有比较具体的正确认识。
齐美尔认为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的社会互动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
③齐美尔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互动的问题,这也是社会本身存在的互动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把握社会互动的情况、社会互动环境,有助于展开社会工作。
(4)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社会的理论。
①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人们根据他们心灵之中所把握的外部世界的符号而行事。
他们通过解释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并利用语言而形成他们的符号。
他们的自我也被创造出来,因为为了与外部世界有互动,他们必须对正在进行互动的存在形成一定的看法。
为了思考这个世界,人们不得不跟自我互动。
②库利提出了“镜中我”思想,认为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及情境分析的思想,强调主观因素的作用,对后来的符号互动论有较大影响。
米德对符号互动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明确区分了“主体我”和“客体我”,并且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