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血管
![人体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血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5eeb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6.png)
24
目标测试
1.关于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分布于大脑皮质
B.又称豆纹动脉 C.供应大脑的基底核、内囊
D.几乎以垂直方向进入脑实质 E.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容易破裂
2.不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是( B )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的末端 E.后交通动脉
颈内静脉
12
第四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三、脑的血管(一)脑的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13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人体解剖学》
脑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
第四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知识目标 1.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终池,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窦,脑 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2.熟悉:蛛网膜粒的位置与作用;软膜的特点,脉络丛的形成和作用;小脑幕 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 3.了解:齿状韧带的位置与作用;脊髓动脉的动脉来源。
3. 不属于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D ) A.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筛窦 E.上矢状窦
4. 对第四脑室的描述,错误的是( E ) A.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B.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C.向下通脊髓中
央管 D.借正中孔、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E.向上借中脑水管和侧脑室直接相通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脑脊液、脊神经根丝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de6579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5.png)
04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 统中的重要性。
下一步学习建议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 管及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统中
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
的表现和意义。
学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与其他神经系统结
构的相互关系。
脑的硬膜
硬膜外腔
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有脂肪组织、结缔组 织和静脉丛。
硬膜下腔
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有脑脊液。
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
硬脑膜上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行,供应脑和脊髓的血液和神经。
脑的软膜
脑蛛网膜
覆盖在脑表面的软膜,与硬脑膜相连接,形成蛛网膜下腔。
脑软膜的血管和神经
通过实践操作或实验进一步加 深对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 脑脊液循环的理解和掌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系统解剖学课件:8.脑和脊髓的被 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脑和脊髓的被膜 • 脑和脊髓的血管 • 脑脊液循环 • 总结
01 引括 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对脑 和脊髓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脊液循环
软脑膜上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行,供应脑的血液和神经。
脊髓的被膜
01
02
03
脊髓硬脊膜
包裹脊髓的硬膜,形成脊 髓硬膜下腔和脊髓硬膜外 腔。
脊髓蛛网膜
覆盖脊髓表面的软膜,与 硬脊膜相连接,形成蛛网 膜下腔。
脊髓软膜
覆盖脊髓表面的软膜,内 有神经根穿行。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8d6e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5.png)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来调节脑脊液的成分和循环,以治疗神经系 统疾病。
新技术、新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显微成像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显微成像技术来观 察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 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计算模拟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计算模拟技术来模 拟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以便更 好地预测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的功能与作用
1 2
3
缓冲和保护
脑脊液可以缓冲脑组织和脊髓免受外力冲击,同时为脑和脊 髓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颅内压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颅内压,保持颅内压的稳定,防止颅内 压过高或过低。
维持温度稳定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体温,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维持体温 的稳定。
03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循环的疾病与治疗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功能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取 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脑脊液循环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包括脑脊液的生成、流动和吸收机制,以 更好地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脑脊液循环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等。研 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脊液循环来治疗这些疾病。
脑脊液循环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脑被膜血管包括硬脑膜血管பைடு நூலகம் 蛛网膜血管和软脑膜血管。
新技术、新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显微成像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显微成像技术来观 察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 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计算模拟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计算模拟技术来模 拟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以便更 好地预测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的功能与作用
1 2
3
缓冲和保护
脑脊液可以缓冲脑组织和脊髓免受外力冲击,同时为脑和脊 髓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颅内压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颅内压,保持颅内压的稳定,防止颅内 压过高或过低。
维持温度稳定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体温,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维持体温 的稳定。
03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循环的疾病与治疗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功能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取 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脑脊液循环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包括脑脊液的生成、流动和吸收机制,以 更好地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脑脊液循环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等。研 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脊液循环来治疗这些疾病。
脑脊液循环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脑被膜血管包括硬脑膜血管பைடு நூலகம் 蛛网膜血管和软脑膜血管。
脑和脊髓的血管、被膜、脑脊液循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血管、被膜、脑脊液循环ppt-系统解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14651a33687e21af45a9bc.png)
脑脊液存在的部位:脑室系统, 蛛网膜下隙,脊髓中央管。
脑脊液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 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 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2020年10月2日
海绵窦
岩上窦
2020年10月2日
岩下窦
18
二、脑蛛网膜 (cerebral part of arachnoid)
薄而透明,缺 乏血管和神经, 与软脑膜之间 有蛛网膜下隙。
2020年10月2日
19
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桥池 脚间池 上池
2020年10月2日
20
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供应端脑前2/3与 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2020年10月2日
23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
后动脉的起始处
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 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9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脊蛛网膜与 软脊膜之间 的间隙,两 层间有许多 结缔组织小 梁相连,充 满 脑脊液。
2020年10月2日
10
终池(terminal cistern)
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 脊髓下端至第二骶 椎水 平扩大。 腰椎穿刺:在第3、4或 第4、5腰椎间进行。
岩上窦
岩下窦
2020年10月2日
16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
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 (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医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
![【医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efe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f.png)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的产生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脉络 丛位于脑室内侧壁,由许多绒毛状突 起组成,其表面覆盖有单层立方上皮 。
脑脊液产生的量与个体年龄、性别、 体位等因素有关,一般成人每天产生 约500ml脑脊液。
脑脊液产生的主要机制是血液中的水 分通过脉络丛的渗透作用进入脑室, 并被脑室内的脉络丛分泌入脑脊液中 。
01
脑和脊髓的静脉系统是由浅静脉 和深静脉组成的。
02
浅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头皮和头部 的血液回流至颈部静脉,深静脉 则负责收集脑组织和脊髓的血液 回流至硬膜外腔。
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
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是血液与脑脊液 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有大量的内皮 细胞和紧密连接,这使得血液与脑脊 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够高效地进行。
增加。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脑脊液循环与疾病的关 系
脑脊液循环障碍与疾病
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脑积水、颅内压升高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大脑造成 严重损伤,影响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
脑脊液循环障碍还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 影响疾病的进展和恢复。
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如高分辨 率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 等,以更精确地研究脑和脊髓 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的结构 和功能。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学 、医学、物理学等多学科资源 ,共同推进对脑和脊髓被膜血 管及脑脊液循环的研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9807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e.png)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上行:
感受器 脊髓 脑
下行: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肌运动 大部分内脏运动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骨骼肌被牵引时, 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的增高。屈曲 反射: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 收缩,以逃避这种刺激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排便反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中间抑制神经元源自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C5 白质前联合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系统解剖学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课件
![系统解剖学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ab231453610661ed9f47d.png)
4. 试述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
5.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与海绵窦密切相关的结构有哪些? 6. 箭头示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7. 蛛网膜下池的概念,有哪些?
8. 简述脑的血液供应。 9. 大脑中动脉的来源、特点以及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一旦中央支破裂出血会引起什么症状? 10. 简述脑静脉的特点以及分布。
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和脊神经根等。软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
膜下隙,含脑脊液。 2. 硬脑膜由两层合成,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剥离,当硬脑膜血管损 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各骨紧 密结合,故在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
本章小结 3. 硬脑膜的内层褶叠形成若干突起(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
脑的被膜模式图
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1)大脑镰:呈镰刀状,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 脑纵裂内。
(2)小脑镰:位于两侧小脑半球之间。
(3)小脑幕:形似幕帐,伸入大脑和小脑之间的大脑 横裂内。其前内缘称幕切迹,与鞍背形成小脑幕裂孔, 有中脑等通过。当小脑幕以上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时,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形成小脑幕切
大脑半球的动脉(内侧面)
脑底的动脉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大脑动脉环 由两侧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段、两侧颈 内动脉的末端和前、后交通动脉相连而成。 在蝶鞍之上,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
功能意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脑底的动脉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脑的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收纳皮质及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 汇入邻近的硬脑膜窦。深静脉收纳基底核、内囊、间脑、脉络丛等静脉血, 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
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脑室和脑脊液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脑室和脑脊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d147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png)
3 提供养分
脑脊液为脑和脊髓提供了 氧
脑肿瘤是一种恶性或良性肿瘤,可能需要手术、放 疗或化疗进行治疗。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能需要康复治疗和外科手术来恢复功能。
和调节形成的清澈液体。
3
脑脊液的作用
脑脊液在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部冲击的 同时,还起到了营养供应和废物清除的 重要作用。
被膜的结构和功能
硬脑膜
最外层的硬脑膜为脑提供了坚硬的保护层。
蛛网膜
位于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有助于吸收和循环脑脊液。
软脑膜
软脑膜是最内层的膜,负责与脑组织紧密连接。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
动脉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脑和脊髓,提供给细胞。
2
毛细血管
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和养分输送给细胞,并清除废物。
3
静脉
静脉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脑和脊髓排出,送回到心脏。
脑室和脑脊液的作用
1 保护脑和脊髓
2 维持内部环境
脑脊液通过形成缓冲层, 起到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脑脊液通过调节温度和物 质的浓度,保持脑和脊髓 的稳定状态。
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 脑室和脑脊液
这个课件将带你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室和脑脊液的重要性。我们 将深入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脑和脊髓的被膜
1 结构保护
被膜是脑和脊髓的外部包裹,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保护。
2 维持稳定
它们保持了脑和脊髓的稳定性,防止受到外界冲击。
3 营养供应
被膜通过供应血液和氧气来滋养脑和脊髓的细胞。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供血
这些血管为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确保其正常功 能。
脊髓供血
脊髓的血管系统为其提供氧气和养分,支持其正常 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干
皮质支
幻觉、视觉失认等,优势侧病损可出现失读及命 名性失语,非优势侧受损出现体象障碍 • 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出现丘脑综合征;丘脑穿动
深穿支
脉闭塞出现红核丘脑综合征;中脑脚间支闭塞出 现Weber综合征
颈内动脉主干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可表现为同侧Horner征 对侧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 非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体象障碍 眼动脉受累,可出现一过性失明,偶可永久性视 力丧失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1
脑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 一) 脑的 动脉 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
1. 颈内动脉主要分5支 ① 眼动脉 ② 后交通动脉
③ 脉络膜前动脉
④ 大脑前动脉
⑤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椎动脉
(1)椎动脉主要分2支
①小脑下后动脉 ②脊髓前、后动脉。
(2)基底动脉主要分5支 ① 小脑下前动脉
综合征或大脑脚综合征)
基底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小脑上动脉 • 出现小脑、脑桥、中脑三组临床综合征
脑桥旁正中动脉
• Foville综合征(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小脑下前动脉
• 闭塞少见。梗死多发生在脑桥部,小脑
梗死少见
大脑后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
• 对侧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读 • 表现为对侧同向性偏盲,偶为象限盲,可伴有视
基底动脉尖部
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病灶对侧偏盲
或皮质盲、觉醒和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等,少 数人可出现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基底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内听动脉
• 严重眩晕,伴恶心、呕吐,同时或单独
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听力减退、耳鸣
脑桥支
• 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 合征)
• Benedikt 综合征或Weber综合征(红核 中脑支
脊髓血管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前动脉损害
• 表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病损平面以下上运动
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 表现为脊髓后动脉综合征,病损平面以下深感 脊髓后动脉损害 觉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痛温觉、肌力、括 约肌功能保留
•17
大脑前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前动脉
• 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感觉障碍、精神症 状、尿失禁等,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Broca失语
主干
皮质支
• 对侧下肢远端中枢性瘫,感觉障碍;对侧下肢短
暂性共济失调、精神症状及强握反射
中央支
• 出现对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
大脑中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中动脉
•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侧受累 主干 可出现失语,非优势侧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② 迷路动脉(内听动脉)
③ 脑桥动脉 ④ 小脑上动脉
⑤ 大脑后动脉
大脑的动脉
脑的侧支循环
1.一级侧支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2.二级侧支
大脑动脉环图
3.三级侧支
脑的静脉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1.浅静脉 ①大脑上静脉 ②大脑中静脉 ③大脑下静脉 2.深静脉 ①大脑内静脉 ②大脑大静脉
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 可引起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上肢及面部为重,
皮质支
下肢和足部受累相对较轻,优势半球受累时可有 失语。意识水平不受影响 • 为对侧偏瘫,面、舌及肢体受累程度相等,对侧 偏身感觉障碍,可出现偏盲及失语
中央支
脊髓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脊髓的动脉 1. 脊髓前动脉 2. 脊髓后动脉 3. 根动脉 (二)脊髓的静脉
椎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或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闭 塞时,可出现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 侧综合征)。
基底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 二 )基底动脉
主干
• 引起广泛脑干损伤,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四肢瘫痪、 昏迷、高热等,常可危及生命。 • 分出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中脑、丘 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