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点实验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重要考点精练一】***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图1(1)如图1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
2.(2021·肇庆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图2(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图3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 R=5Ω)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电压 U(伏)电流 I(安)电压/电流1 1 0.22 2 0.43 4 0.8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忽然变为0,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或。
(4)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 2 电路最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
3.某同学利用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的5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1.5A”。
图3(1)如果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有示数,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断路B.定值电阻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D.滑动变阻器短路E.定值电阻处接触不良(2)电路连接完好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滑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功率(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功率【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佛山模拟)小海和小珠结合所学电学知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究。
图1(1)小海利用图1-1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故障可能是(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更换元件后,小海改变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某次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A;多次实验,根据所得数据得到如图3的I﹣R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小海实验时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V,可得出结论:。
(2)小珠连接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仅用一个电压表测出了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R0为已知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步骤:①请在虚框内填入电压表和开关S2的元件符号。
②只闭合开关S和S1,调节R1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③只闭合开关S和S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U额、U1、R0表示)2.小华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Ω 1A”和R2“3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图2(1)小华设计了图2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的滑动变祖器规格为(R1/R2)。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此时小华(能/不能)确定电路一定存在故障。
(3)如果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断路)。
图3(4)确定电路正确后。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 ﹣I 图象如图乙所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5)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了△R 1,同时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 2,则△R 1 (大于/小于/等于)△R 2。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物体内部的热现象及其规律。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中,有一些重要的实验是需要掌握的,下面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1. 热胀冷缩实验热胀冷缩实验是学习热学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现象,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金属丝在火焰中加热后变长、利用玻璃试管中的水受热膨胀而上升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热胀冷缩现象,并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和规律。
2.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是学习热传导过程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了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用不同材料的棒传热、观察火柴燃烧时木棒上的热传导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热传导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不同,以及热传导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3. 热辐射实验热辐射实验是学习热辐射现象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辐射的热量、观察黑体与非黑体的辐射能力等,了解热辐射的规律和性质。
常见的实验有用红外线仪观察物体的热辐射、利用黑色和白色小瓶子的辐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热辐射是由物体的温度决定的,黑体是一种完全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4. 热容量实验热容量实验是学习热容量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变化,计算物体的热容量。
常见的实验有通过利用比热容杯和加热器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物体的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不同物体的热容量不同。
5. 比热容实验比热容实验是学习比热容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比热容值,了解材料的热特性。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热水浴和电流表测量不同材料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其中涉及到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性质。
总结起来,初中物理热学实验包括热胀冷缩实验、热传导实验、热辐射实验、热容量实验和比热容实验。
十二个物理化学中考实验
十二个物理化学中考实验
中考物理化学实验包括多个不同的实验,以下是12个常见中考物理化学实验:
1. 物质密度的测量
2. 测量物体的温度
3. 测量电流和电压
4. 欧姆定律的实验
5. 测量功率和电能
6. 物质燃烧实验
7. 物质溶解实验
8.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9. 物质氧化还原实验
10. 物质电解实验
11. 物质表面张力实验
12. 物质光的折射实验
请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具体考试中涉及的实验会根据地区和考试要求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所在地区的中考大纲或咨询相关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基础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电学基础实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而电学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会重点讲解电学相关的知识,而电学基础实验则是巩固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的重要一环。
一、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当前电路中最基本的电学定律之一。
进行欧姆定律实验的方法,可以借助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试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首先准备一根电阻丝,接上电流表,然后通过电阻丝来调整电流的大小。
然后再通过电压表,测试电阻丝两端的电压,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电路中的电阻值。
二、基本电路实验基本电路实验是学习电学的基本操作之一,主要是通过实验来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学生需要先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等,然后就可以进行电路的组装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电路中电流的流向、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组合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三、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是学习电路的进阶知识之一,也是初学者需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这种实验的方法,需要用到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在一个电路中加入多个元器件,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通过实验来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路的原理,了解不同位置上的电阻,并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进一步理解。
四、测量电池电动势实验测量电池电动势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池中电动势的原理和内部构成。
学生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电器学知识,包括电池的组成和结构等。
然后通过操作电路和测量电压等方法,来了解电池电动势的大小,进一步了解电池电动势的内部构成。
五、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磁场及其对电流的影响也是电学基础中重要的实验之一,开展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磁场和电场的理解,并更好地理解“电”和“磁”的基本规律。
学生需要准备如:磁体、电流表、导体等实验器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并评估各种状态下的磁场的强度,深入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物理重点实验中的易错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温度计中测温物质应用水银---与酒精的凝固点不同2.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3.温度计不能触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液泡要完全浸没于水中。
4.在水沸腾后,应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几分钟并观察温度计实数,记录数据,而不应立刻熄灭酒精灯。
5.气压低,沸点低;气压高,沸点高。
6.多次收集数据是为了使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7.在烧杯上加盖密闭是为了:加快水沸腾的速度;在纸盖上打孔是为了:保持烧杯内外大气压相同。
8.水沸腾前气泡:上小下大;沸腾时气泡:上大下小。
9.熄灭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石棉网上有余热。
10.水温升高至沸腾和水温降低至室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观察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运用到了转换法2.选择海绵作为实验器材的主要原因是能使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若无海绵时,还可选用细沙。
3.2个试验结论:(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不可以说压强越大!!!!!4.用木板的形变不明显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物体材料无关5.将物体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时,无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6.使重物斜放在海绵上,与正放的凹陷程度相比较小。
(海绵受到的压力小于小桌与砝码的重力之和)7.将重物向右边平移,得到的结论是: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1.压强计中的U型管不是连通器。
2.除了图中的各种器材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当压强计在空气中静止,玻璃管中液面不相平时,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4.通过U型管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的大小。
用到了转换法。
5.液体具有流动性体现在: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对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6.2个试验结论:(1)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2)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实验说明(一)学生必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不能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平均值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第二部分力学一、基本仪器使用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天平;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测力计。
(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1、认识刻度尺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8cm 、分度值为1mm 。
2、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
即: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会放: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紧贴,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值、估计值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还不会的抓紧掌握
一、测定小灯泡的功率1、原理:P=U I2、器材:电池组(电源电压应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小灯泡(观察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观察铭牌,电路中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电流)、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3、能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
4、步骤:a、实验前:电键要断开,连好后滑动变阻器要放在阻值最大端。
(作用:保护电路)b、实验中:闭合电键(操作步骤正确,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最大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为略低于、等于、略高于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电表数为额定值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记录:c、实验后:(1)对数据分析,对同一小灯泡,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2)对数据进一步分析:U/I的比值并不完全相同,说明:小灯泡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外,可能还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中考的热点之一,是电学的动态分析和故障分析,以下问题的分析对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大帮助。
1、连线不正确,元件无故障(电键闭合)2、连接正确,元件有故障(电键闭合)三、灵活多变,设计实验在“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如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再选用部分器材(如定值电阻等)也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例如:某同学有一只标有“3.8V”字样的灯泡,他想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只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电流表和标有“1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和标有“50Ω、1A”字样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请你帮他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复习建议: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复习中要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
每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知道它涉及到什么物理概念,应用了什么规律、采用了什么方法。
难、偏、怪的题不应是复习的重点(内容)而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的训练,要通过这样的基础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 沪科版中考二轮专题九年级重点实验梳理
九年级重点实验实验十八: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考点梳理】1.实验装置: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4.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物体均匀受热5.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6.选用碎冰:使物体均匀受热7.烧杯口的“白气”,试管、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珠8.图像处理:a.该物质是晶体b.该晶体的熔点:t0c.AB段状态:固态BC段状态:固液共存状态CD段状态:液态9.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0.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实验十九: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考点梳理】1.测量工具:停表、温度计2.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a.用初温较高的水b.减小水的质量c.加盖子(避免热量散失)4.气泡的变化情况:甲沸腾前,乙沸腾后5.烧杯口出现“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珠6.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会继续向烧杯底部提供一段时间的热量7.水的沸点和大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8.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原因:a.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b.杯口的盖子封闭比较严,烧杯内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水的沸点高于100℃。
9.相关图像处理:a.水的沸点:98℃10.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11.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实验二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考点梳理】实验器材:天平、温度计、秒表1.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煤油)2.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4.搅拌器的作用:使物体均匀受热5.转换法的应用:a.通过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b.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物质的初温、质量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本学期的实验题知识点。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某种介质传播。
在室内,声音的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要考虑声音的反射、衍射、绕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光电门或者超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来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对流是流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红外线热像仪等器材来测量热的传递。
三、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制作简单电路来演示各种现象。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基础的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使用反射镜或者玻璃棱镜等器材来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
并且
需要注意光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工作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小工具来组装机械产品。
同时,
也需要了解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知识点,并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湖北模拟)(1)如图1甲,把杠杆放在支架上并置于水平桌面,静止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图1(2)如图乙,在已经调节好的杠杆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离支点4格的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3)如图丙,在杠杆左边离支点4格的C处,用弹簧测力计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也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每个钩码重0.5N)。
2.(2021·广东模拟)如图2所示,小梦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小梦观察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两端同时去掉一个钩码,杠杆(选填“仍然平衡”“沿顺时针旋转”或“沿逆时针旋转”)。
(3)如图乙所示,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3甲所示的位置,(1)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填“左”或“右”)移动。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阻(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阻【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高州模拟)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他设计的电路如图1甲所示。
图1(1)此实验的原理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最端(选填“左”或“右”)使其阻值最大。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为零,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因为电阻R x出现了。
(选填“断路”或“短路”)(3)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待测电阻R x的阻值为Ω。
(4)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利用其它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 x的阻值。
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②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③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 x=。
(用R0、I1、I2表示)2.(2021•广东模拟)小明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图乙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
图2(1)请你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已知两电表都正常,则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使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即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A,小灯泡的阻值是(保留一位小数)。
(4)小明又想测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电路(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并写出R x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A.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B.断开S2、闭合S1,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C.。
表达式:R x=。
(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小明想利用小红的实验器材测量一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图19V F 2 VF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一、力学:基础性:1、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4、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
1. 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这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容器和水,将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量,即可得到物体的体积。
然后再通过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最终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 测量光的折射角。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光源、一个直尺和一个半圆形的透明介质,将光源放在一端,直尺放在另一端,然后通过调整透明介质的位置,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从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3. 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规律。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弹簧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悬挂在弹簧上,然后给小球一个初速度,观察小球的振动情况,测量振动的周期,从而验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小球的质量有关。
4. 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阻特性。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直流电源、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压表,将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调节电压表的量程,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从而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5. 测量热传导系数。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传导特性。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热传导实验装置和一个温度计,将热传导实验装置加热,然后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的热传导系数。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物理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凸透镜成像规律
图3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凸透镜成像规律【重要考点精炼一】***1.(2021•南海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若图1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位置上应放 。
(2)如图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 移动,光屏应向 移动。
(均选填“左”或“右”)2.(2021•安徽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1)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时,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和光屏位置,将凸透镜向右移到刻度线60cm 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3.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3的图甲和图乙所示:(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①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原因是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2图1①所成的像在光屏上方,应向方调整蜡烛,才能使成像在光屏中央。
(填“上”或“下”)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⑤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一、力和运动:1、温度计测温度。
【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寒暑计,实验温度计,体温计),烧杯等【实验步骤】:(1)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量程、分度值)(2) 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3)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靠边,不靠底)(4)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液柱稳定后)(5) 取出温度计(体温计)(6)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读数(视线与液柱面相平)【实验记录】:温度+单位2、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被测物。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3、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直尺、秒表【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的时间长,如图所示;2、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直尺测出小车到斜面底端金属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3、用秒表测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C所用的时间;4、再将小车从A运动到B时,测出路程和时间;5、将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处,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数据的竖直填入表中;6、根据测出的S、T,用S=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S1、S2、S3的平均速度.5、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摩擦力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实验器材】:测力计、粗糙程度不同木板3块、木块、砝码。
【实验步骤】:把木块放在不同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注意】:改进实验6、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小车、表面粗糙程度一致的木板,楔形坡面、棉布等【实验步骤】:使小车在坡面同一高度处下滑,分别通过铺棉布的的木板和去掉棉布木板,观察小车在表面粗糙程度不一样的木板上滑行的距离,记录并总结。
【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滑行的越远,推理如果接触面对小车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远动。
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实验器材】:钩码、小车、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滑轮、支架等。
【实验步骤】: 1. 如图乙,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
这样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
观察小车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2.用手按住小车,改变两端钩码数量,使两个拉力大小不等。
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4.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5.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拉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大小相等(等大);②方向相反(反向);③同一直线(共线);④同一物体(同物)【注意】:该实验中的小车在水平方向还要受到摩擦阻力,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实际是三个。
如果阻力比两个拉力小得多,可以忽略的话,可以近似认为小车水平方向只受到两个拉力。
这就要求桌面尽可能光滑;小车的轮子滚动自如;选取质量较大的钩码,使两个拉力尽量大些,以削弱摩擦阻力的影响。
所用的两个托盘也要相同实验装置改进:也可以用一张方形卡片纸(注意重量轻些的好)代替小车作为受力物体,卡纸的两个对角分别用线穿过并栓牢,线的另两端绕过铁架台上的滑轮并挂上钩码。
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下图是其中的两个步骤,8、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目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实验器材】:凳子、海绵、砝码2个【实验步骤】:(1)将海绵铺在桌子上,将木桌正方放使桌脚与海绵接触,记下桌脚陷入海绵的深度;(2)然后在桌上添加钩码,发现桌子明显下弦.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3)将海绵铺在桌子上,将木桌正方放使桌脚与海绵接触在桌上添加2个钩码,记下记下桌脚陷入海绵的深度h1;图19(4)然后将木桌反过来使桌面与海绵接触,在桌上添加2个钩码,记下记下桌脚陷入海绵的深度h2.比较发现h1大于h2,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接触面大小有关.【实验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成立。
9、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 方向,观察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①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②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10、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 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1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
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
3.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
4.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
5.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公式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7.钩码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注意:1竖直匀速拉动2钩码要重一些二、光与物态变化: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 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置。
(4). 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 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 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注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4、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