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5.类比法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物体内部的热现象及其规律。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中,有一些重要的实验是需要掌握的,下面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1. 热胀冷缩实验热胀冷缩实验是学习热学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现象,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金属丝在火焰中加热后变长、利用玻璃试管中的水受热膨胀而上升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热胀冷缩现象,并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和规律。
2.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是学习热传导过程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了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用不同材料的棒传热、观察火柴燃烧时木棒上的热传导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热传导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不同,以及热传导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3. 热辐射实验热辐射实验是学习热辐射现象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辐射的热量、观察黑体与非黑体的辐射能力等,了解热辐射的规律和性质。
常见的实验有用红外线仪观察物体的热辐射、利用黑色和白色小瓶子的辐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热辐射是由物体的温度决定的,黑体是一种完全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4. 热容量实验热容量实验是学习热容量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变化,计算物体的热容量。
常见的实验有通过利用比热容杯和加热器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物体的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不同物体的热容量不同。
5. 比热容实验比热容实验是学习比热容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比热容值,了解材料的热特性。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热水浴和电流表测量不同材料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其中涉及到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性质。
总结起来,初中物理热学实验包括热胀冷缩实验、热传导实验、热辐射实验、热容量实验和比热容实验。
15个物理实验

有关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初中生必备!实验步骤、操作、结论实验方法大归纳一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初中物理的12种实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
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研究内容控 制 变 量 过 程结 论得 出 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控制电阻(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瑞电压增大而增大.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控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经过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夺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增大而减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导体材料、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长度导体的电阻随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②控制导体材料、温度、长度,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随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③控制导体长度、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材料导体的电阻随材料的改变而改变④控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温度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记而增大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一定,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有关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控制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改变表面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温度高②控制表面积、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有关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液体的蒸发快慢与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改变温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温度低、有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深度,改变受压方向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P=ρgh ②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改变液体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深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密度有关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F浮 =ρ液gv排②控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力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P=F/S②控制的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流、电压,改变通电时间电功的多少与通电时间成正比W = U I t ②控制电流、通电时间,改变电压电功的多少与电压成正比③控制通电时间、电压,改变电流电功的多少与电流成正比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磁铁线圈匝数,改变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线圈匝数有关②控制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磁铁线圈匝数成正比影响电流热效应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发热体两端电压、通过发热体的电流,改变导体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②控制发热体两端电阻、通电时间,改变通过发热体的电流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③控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通电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间,改变发热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端电压三、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将不能测量或者不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转换法

初中物理的转换法篇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转)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2011-05-07 14:07:36)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方法。
1. 测量长度,使用尺子或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且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2. 测量时间,使用秒表或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
例如,通过测量摆锤的摆动周期来测量时间,或者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从而掌握时间测量的方法。
3.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或弹簧秤进行质量的测量。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掌握正确使用天平或弹簧秤的方法。
4. 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或者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5. 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使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6. 测量力和运动,使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器材,进行力和运动的实验。
例如,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和加速度,来了解牛顿定律和运动规律。
7. 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学仪器,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来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8. 声音的传播,使用共鸣管、音叉等器材,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
通过调节共鸣管的长度,或者改变音叉的频率,来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一、展示型实验法
1、示威向量法:是利用箭头来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用来说明分
析矢量间的关系。
它的示意图能显示出其中一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其运动方向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物理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知
识点。
2、建立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索物理问题,以便得
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出能够解释
实际现象的物理学原理。
3、操作型实验法:是以实际动手操作来研究一定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它能直接而快速地表达出物理问题的实质,是中学物理实验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4、对照实验法:是将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为验证其中一
假说的实验方法,是实验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
二、实验观测法
1、实验观测法:是以实验观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实验方法,能够通
过实验仪器的帮助,有效地收集实验数据,为科学分析和理解做准备。
2、记录实验结果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并将其以表格、图表等
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从而使物理实验更加清
晰有序地开展。
3、制图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将其以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初中物理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初中物理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①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③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④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⑤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⑥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⑦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⑧探究欧姆定律;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⑾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力学实验9个: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⒁探究牛顿第一定律;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⒃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⒅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⒇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一、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将纸板F 向前后转动,观察在纸板F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关系.(4)在蜡烛B 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凸透镜成像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1.示范实验法: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来探究物理规律。
2.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研究其规律性和差异性。
3.组合实验法:将多种实验装置和器材组合在一起进行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4.接力实验法:将一个实验现象分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小组或学生依次进行,以实现实验效果的连续性。
5.逐步逼近实验法:通过逐步加大或减小一些变量的值,逼近一些目标值,研究这个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自由探索实验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素材,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观测实验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研究物理规律和定律。
8.近似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简化或近似的方法,使实验过程更易进行和观察。
9.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一些现象和规律。
10.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实验结果相反的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11.计算实验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12.分析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物理规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1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
14.推理实验法:通过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和定律。
15.数量实验法:通过测量实验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参数,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15种实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各个方面。
1. 测量实验: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力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
2. 力学实验:
摩擦力的研究
重力的研究
弹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研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3. 电学实验: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
电功率的测量
简单电路的连接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光学实验: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
5. 热学实验:
温度计的使用
热膨胀的研究
比热容的测量
热传递的实验
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研究液体蒸发的研究
6. 声学实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声音的吸收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研究
7. 天气与气候实验:
气压计的使用
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测量
风的形成和作用
云和雨的生成原理
气候变化的初步了解
以上仅为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更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总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加深对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总结一些适合初中阶段的电学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电学知识。
1. 构建简单电路实验这是一项简单而经典的电学实验,通过构建简单的电路,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可以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进行实验。
首先,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底部导线相连,再将灯泡的底部导线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当电路连接完毕后,灯泡就会亮起来,说明电流通过电路。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电池的数量和连接方式,观察灯泡的明暗变化,从而理解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并联、串联的概念。
2. 测量电压实验通过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可以使用电池、灯泡和万用表进行实验。
首先,将万用表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将万用表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然后用导线将灯泡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两端相连。
学生可以在不同位置测量电压值,比较电池两端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差异,进而理解电路中电压的分布情况。
3. 测量电阻实验这是一种测量电阻值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测量电线、电阻器等导体的电阻。
学生可以使用万用表和一块已知电阻值的电阻器进行实验。
首先,将万用表的两个测试引线分别与电阻器的两端相连,并记录下电阻值。
然后,将已知电阻值的电阻器与待测导体串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阻值。
通过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学生可以得出待测导体的电阻值。
4. 制作简单电磁铁实验这是一项有趣的实验,通过简单的材料,可以制作一个可吸引铁物的电磁铁。
学生可以使用铁钉、绕线和电池进行实验。
首先,将绕线绕在铁钉上,并将两端连接到电池极端。
当电路连接完毕后,铁钉就会变成一个带有电磁效果的铁钉,可以吸引铁物。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电池的数量或改变绕线的圈数,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力变化,进一步理解电流和电磁之间的关系。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的20个实验汇总(齐全含解析考点方向)

初温/0C
末温 /0C
升高的温度 /0C
加热时间 /min
水
60
20
45 25
6
食用油
60
20
68 48
6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_食用油__的温度升高的 较大。
【考点方向】: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通过温度变化快慢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强 弱;) 2、实验液体的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释放的热量相同。 4、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 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7、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大 的升高的温度低。 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答:水的沸腾实验;焦耳定律(探究电流产 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异同点
不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同
发生
点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方向】: 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 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6、水沸点 98 度,原因: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 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初四物理复习学案实验方法和公式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2.等效替代法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5.类比法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法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平衡仪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先调整平衡仪使其保持水平状态,并将物体挂在平衡仪的一端。
然后,移动滑块或者加减砝码使得平衡仪达到平衡状态,记录滑块或砝码的位置或数量。
根据滑块或砝码的质量单位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
2. 实验方法二:测量摩擦力
将一个小物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
然后,逐渐增加弹簧测力计的力,使物块开始运动,并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再逐渐减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使物块停下,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分析示数的变化,得到物块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的摩擦力。
3. 实验方法三: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将一个小弹簧固定在垂直挂放的杆上,将重锤可以自由滑动地绕其中心点旋转的轴上。
使重锤下落一定高度,然后与弹簧发生碰撞,并再次上升一定高度。
利用重锤高度的变化和弹簧变形的程度来判断能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4. 实验方法四:测量电阻
将一个待测电阻连接在电路中,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测量范围,记录下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示数。
根据欧姆定律,将电源电压除以电流,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5. 实验方法五: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在一条直线上,选择一个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立一个发送声音的
源和一个接收声音的仪器。
通过控制发送声音源的时间来测量声音从发送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再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间隔,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初中物理中15个重要实验

初中物理中15个重要实验一.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
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R 1 R 2 IUVARxR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大归纳: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的应用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