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 超全总结
罗伯特议事规则_百度百科
![罗伯特议事规则_百度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0aa8f2daad51f01dc281f1d7.png)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说到开会的规矩,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了。他们有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RulesofOrder)。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由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具体原则:
168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一本手册叫做《议会》(Lex
Parliamentaria),罗列了三十五部当时的议学著,已经开始呈现我们今天的很多原则和规则的端倪。比如:
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开放分类:
组织管理,议事规则,公司治理,集体决策,程序法
合作编辑者:
solsilver、鼎立、56478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译,世纪出版集团格致出版社,2008年1月,/subject/2382433/,/cache/books/view/56/view-0202010000967556.htm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b5524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4.png)
主持人:角色化、功能化
“专心〞维护规那么, 规那么才能真正执行, 人们才会对规那么有“信心〞。
动议:是指与会者在会议上提出的,需要会议给 予处理的建议。
原动议提出的条件:没有在议的动议,动议人向 主持人或主席申请并取得发言权后可以提出新动 议。〔保护多数人的权利〕 发言权的取得:没有在议的动议,且没有其他人 发言,任何人可以发言,主持人或主席不得拒绝。 〔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主持人是“裁判员〞 主持人就不应是“运发动〞
主持人有“主持权〞 主持人就应放弃“发言权〞
没办法,认为规则失灵了, 寄希望于主持人自己高度自律……
泛泛地说大家一起监督, 实际又回到没有监督者的混乱状态
陷入“监督者无法被监督”的悖论
主持中立规那么: 主持人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发言,
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请正方表决,然后请反方表决。 赞成票多于反对票该动议通过。
何时发起表决?
〔A〕任何人觉得适合,就可以发起表决 〔B〕主持人觉得适合,就可以发起表决 〔C〕每个人都尽情发表意见直到没有人再要求发 言了 什〔么D〕叫在“充既分充但分又但不又是不没是有没限有制限〞制?的表达之后,主 持人发起表决
充分辩论规那么: 只 或在能者既等虽充分到然但约没又定有不的用是发尽没言,有次但限数没制都人的已再表用要达尽求之,发后言, 才能由主持人发起表决。
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 发言表示倾向。〔主持人假设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 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 时机均等原那么: 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前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 于已发过言者。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 方轮流得到发言时机,以保持平衡。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f8a1229453610661ed9f4b5.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会议要讨论,讨论难免有争执,所以要“循一定之规则”,这一定的规则就叫“议事规则”或“会议规范”。
最有名的议事规则是罗伯特规则,是由美国著名的议学家罗伯特撰写的一本书名“罗伯特规则”而来。
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撰写过一本叫做“民权初步”的小册子,收录在“建国方略”里。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有关议事规则的法律法规,比如台湾就有“会议规范”法规,各种会议都得照着规定议事。
“会议规范”总共有一百条,包括“会议的流程”、“主席的职权”、“纪录的形式”、“各种的动议”、“表决的方式”与“选举的方式和流程”等。
勿需讳言,遵守议事规则,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一个组织或机构的民主性质,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它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的参与一个具体议题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投票。
明确而公允的规则在保障它健康、有效的运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成员的权利,并认真的对待每个成员的意见。
英语民族在搞政治方面的优越性就在于他们懂得开会,结论就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程式正义即结果正义。
其实说到底,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就是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
通常人们认为,在欧美民主史上,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是一种激进革命的历史,他们满怀理想地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社会公正等目标;而英美模式是保守的缓进改良的历史。
可是,如果考察两百多年来欧美各国的政治变迁,考察自由、平等、民主、社会公正等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前后对比,就会发现,英美模式导致的变化程度,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也是天翻地覆的变迁。
之所以给人保守缓进的印象,无非是因为反复小,血流得少。
这正是英美模式成功的地方。
而这种成功,至少有一半得归功于人们对程式、对规则的尊重。
人们常常会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到开会就头大了。
原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开会,最后却往往会议还没开就打破头了,或者是开会引起的问题比开会前更多。
比如,过去民主运动中出现过一加一等于三的怪事。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7065e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a.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精华篇通过会议来处理事务的逻辑实质是:以动议、报告或传达讯息的⽅式将事务提交给会众,通过讨论使各⽅⾯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然后以表决的⽅式来体现⼤多数成员的意愿。
让我们先来介绍议事规则的⼀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看似平淡,似乎是不⾔⾃明的常识,却是会议规范乃⾄整个民主体制的基⽯。
由于议事规则中的规定⼤多由这些基本原则推演⽽来,深⼊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精神领会越透彻,对议事规则的细节和技术性的规定就越能够融会贯通。
⼀、组织的权利先于个体的权利组织有权制定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成员的权利与组织的权利发⽣冲突时,组织的权利优先。
如下例所⽰:⼀次会议正在讨论某项动议。
王⼥⼠经主席许可得到发⾔权。
这时,不赞成动议内容的李先⽣与王⼥⼠争执起来。
主席要求成员遵守会议秩序。
李声称作为成员他有发⾔的“权利”。
主席冷静地指出,组织有权以有秩序的⽅式处理事务,这⼀权利⾼于成员个⼈的发⾔权,并且告诉李先⽣,组织有权驱逐任何妨碍组织⾏使这⼀权利的成员。
⼆、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会议的决定权⼒归属组织成员所有。
每位成员都平等地享有参加会议、提出动议、在辩论中发⾔、提问、提名候选⼈、参加表决和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负有遵守议事规则、维持会场秩序、服从会议决定和保密等义务。
如下例所⽰:李先⽣认为他有权就某项动议提出某反对意见。
但要在辩论中发⾔,李必须⾸先取得主席的同意,由主席将发⾔权分派给他后⽅能发⾔。
因为李先⽣与他⼈的发⾔权平等,所以不能以⾃⼰有发⾔权为由打断别⼈的发⾔。
主席分派发⾔权的⽅式,正是保障所有成员平等发⾔权的制约机制。
三、必须达到法定⼈数才能处理事务法定⼈数是合法处理事务必须出席的最少⼈数。
这⼀数⽬往往在组织的章程中有明⽂规定。
在委员会会议或⼩型会议,法定⼈数通常为过半数。
法定⼈数的⽬的在于防⽌⼀个不具有代表性的⼦团体以组织的名义采取措施。
如下例所⽰:社区家庭协会的⼀次会议已经进⾏了很长时间,由于天⾊已晚,许多会员陆续离开了会场。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683185cbe23482fb4da4c67.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述第一,制订议事规则目的一、保护多数人的决策权二、保护少数人的发言权三、保护每个成员的权力四、保护未出席会议的成员的权力第二,基本规则一、组织的权力超越单个成员的权力组织有权制定规则,其成员必须遵守。
如果某个成员的权力与组织进行工作的权力相抵触,组织的权力总是优先。
举例:在业主大会的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提案:“在小区里修建一个儿童游乐场”。
征得会议主持人允许,甲女士正在发言表示支持该提案。
反对该提案的乙先生大声反对并与发言人争辩。
主持人要求该业主遵守程序,但乙先生继续他的干扰行为,并称作为业主他有发言权。
主持人平静地声明业主大会有权有秩序地进行工作,这个权力超越单个业主的发言权。
主持人进一步告诉乙先生业主大会有权力将妨碍该权力的业主请出会场。
二、所有成员平等,所有成员的权力平等这些权力是:• 参加会议权• 提案权• 在讨论提案时的发言权• 提名权• 投票权• 任职权举例,乙先生有权发表他对修建儿童游乐场的提案的反对意见。
但是,他必须征得主持人的允许,得到了发言权才能在讨论中发言。
三、法定人数到场才能议事法定人数是必须到场的最少成员人数,会议才能合法行事。
这个数目通常写在章程里。
在在人数较少的组织如业主委员中,法定人数是其成员的大多数。
设立法定人数的目的是防止一个没有代表性的群体以组织的名义采取行动。
举例:时间已经很晚了,业主们逐渐离开业主大会的会议。
一个业主提议“在公园里修建一个儿童游乐场”。
一个业主注意到有小孩子的年轻夫妇成员离开了会议,他要求主持人确定法定人数是否还在会上。
(主持人可以不经要求采取这个行动。
)法定人数不在会上了,业主大会不能在儿童游乐场问题上采取行动。
四、多数人决策这条规定是基本的民主程序。
少数人有权发表意见,但一旦参加会议并参加表决的人中大多数作出一个决定,少数人必须尊重和遵守这个决定。
举例:多数人表决通过一个提案将修建儿童游乐场的提案推迟到下一次会议上作决定。
?高效开会的法宝:罗伯特议事规则
![?高效开会的法宝: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d4f9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b.png)
高效开会的法宝:罗伯特议事规则2017.06.17职场人士总是免不了开会,那么如何开一次成功的会议呢?开会《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版于1876年,由作者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编写,出版至今已经迭代十一版,不断丰富完善关于如何高效开会讨论问题的规则。
今天咱们学习一下如何通过罗伯特议事规则提高开会的效率。
一、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作用避免独断一言堂避免沉默的螺旋避免不礼貌的打断和人身攻击提高开会时的民主提高会议效率二、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今天学习其中最核心的12条基本原则。
1. 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议事的基本单元,无动议不讨论。
动议,行动建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要具体而明确。
所有的讨论围绕动议开展。
2. 主持中立原则会议设置专职主持人,主持人的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
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的责任,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3. 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这,优先已经发过言者。
同时,主持人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4. 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决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陈述自己的理由。
5. 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发言。
发言超时,主持人打断除外。
6. 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7. 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比如说约定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2分钟);每人对同一议题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8. 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得偏离当前待决议的问题。
只有在一个动议处理完毕后,才能引入或讨论另外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及时纠正跑题行为。
9. 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制止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这类行为者应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10. 文明表达原则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辩论应就事论事,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90f1cc5da50e2524d7fc4.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15条)为保证会议的公平、高效和文明,保护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权利,特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一章动议规则第1条动议可议原则: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第2条动议中心原则: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动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第二章发言规则第3条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依据规则裁判并执行程序,但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主持人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主持,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4条机会均等原则:发言前要举手,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发言请起立。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参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每人不得超过2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约定。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能偏离当前动议的议题。
一个动议表决之后才能讨论另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打断违法发言规则的人,被打断者应马上停止发言。
第10条正反轮流原则: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11条明确立场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说理由。
第12条文明表达原则:不能人身攻击、不能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
第三章表决规则第13条充分辩论原则: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虽然次数没有用尽,没人再想发言,才能提请表决。
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
第14条正反表决原则: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
如果主持人享有表决权,应该最后举手。
第15条过半通过原则:当“赞成方”票数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通过。
议事规则顺口溜:1.议题具体,得是动议;2.没有动议,讨论无的;3.有口难言,主持中立;4.举手发言,等待准许;5.耐心聆听,打断无礼;6.面对主持,免得生气;7.限时限次,公平合理;8.一时一件,不许跑题;9.主持叫停,得要服气;10.正反轮流,皆大欢喜;11.首先表态,再说道理;12.就事论事,不能攻击;13.话都说完,才能表决;14.先正后反,弃权没戏;15.多数通过,平局没过16.萝卜青菜,开会顺利。
罗伯特议事法则
![罗伯特议事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792e27d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4.png)
罗伯特议事法则罗伯特议事法则罗伯特议事法则 (Robert's rules of order)摘自: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议事规则袖珍手册》(Pocket Manual of Rules of Order)第一章宗旨第1条本议事规则的宗旨,是在尊重每位参会者平等权利的前提下,使会议有效率地进行,形成有行动效力的会议决议。
第二章根本原则第2条每位参会者的意见都是宝贵的,不同意见的存在是正常的。
在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会议以“多数决定”的表决形式来形成会议决议。
第3条每位参会者都有权利努力将自己的个人意见转化为会议决议,但是个人意见的表达及会议决议的形成要遵循约定的会议规则和程序。
第4条会议授权主持人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并执行会议规则,但主持人在主持期间不得参与会议内容的讨论。
第5条参会者在发言之前必须首先举手向主持人申请发言权,不能打断其他人的发言。
第6条在辩论过程中,发言人表达意见的对象只能是会议主持人,不能直接与意见不同的人展开面对面辩论。
第7条“动议”是会议议事的基本单元,“动议”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行动建议。
会议遵循“先动议后讨论、没动议不讨论、讨论则只讨论当前动议”的原则。
第8条会议的每个议题应该在参会者充分表达、讨论和修改之后,才可以进行表决以形成会议决议。
第三章发言、辩论规则第9条会议发言权由主持人分配,但会议主持人除维护议事规则之外,不得就讨论内容发表评论,也不能对任何人的发言进行总结。
第10条如果主持人确实希望对当前动议发表评论或者因利害关系而需要回避,则主持人需要让出主持之位并授权一位临时主持人来主持,直到本动议表决结束。
第11条发言者必须首先举手向主持人申请发言权,先举手者获得发言权,主持人应宣布“请某某先生/女士发言”,并重申会议约定的发言时间限制。
第12条参会者在其他人的发言过程中可举手预约发言,主持人进行记录;如果有多人举手预约发言,则主持人按举手先后顺序依次记录;在发言人结束发言后,主持人依次请举手人发言。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57836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a.png)
• 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公众认知 • 通过培训,提高成员掌握程度
提高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应用效果
•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规则优势 • 通过经验分享,提高应用水平
灵活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避免僵化
根据组织特点,调整议事规则
• 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组织 • 适应不同议题和决策场景
保持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发展
• 20世纪初,约瑟夫·罗伯特将其系统化 • 亨利·罗伯特将其完善和推广 • 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有效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
公平性: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权, 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效率:通过明确的议程 和程序,提高会议效率
民主:尊重每个人的意 见,鼓励多样性和包容
性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现代会议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罗伯特议事规则:实现高效会议与决策的 指南
01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及其重要性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起源与发展
罗伯特议事规则起源于19世纪
• 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 • 为了解决联邦制国家中的决策问题 • 逐渐成为美国国会和其他组织的议事规则
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会议流程
01 提出议题:由会议主持人或成员提出议题 02 讨论议题:按照发言顺序,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03 投票表决: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投票表决 04 宣布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宣布决策结果
03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群体决策中的应用
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议题讨论
01 遵循公平性原则,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02 遵循效率原则,通过议程和程序控制讨论时间 03 遵循民主原则,尊重每个人的意见,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
罗伯特议事规则总结
![罗伯特议事规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1550d4ad51f01dc281f184.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超级精华版(15条)为保证会议的公平、高效和文明,保护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权利,特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一章动议规则第1条动议可议原则: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
”第2条动议中心原则: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动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
第二章发言规则第3条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依据规则裁判并执行程序,但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主持人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主持,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4条机会均等原则:发言前要举手,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发言请起立。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参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每人不得超过2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约定。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能偏离当前动议的议题。
一个动议表决之后才能讨论另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打断违法发言规则的人,被打断者应马上停止发言。
第10条正反轮流原则: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11条明确立场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说理由。
第12条文明表达原则:不能人身攻击、不能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
第三章表决规则第13条充分辩论原则:只能等到发言次数都已用尽,或者虽然次数没有用尽,没人再想发言,才能提请表决。
只有主持人可以提请表决。
第14条正反表决原则:主持人应该先请赞成方举手,再请反对方举手,但不要请弃权方举手。
如果主持人享有表决权,应该最后举手。
第15条过半通过原则:当“赞成方”票数多于“反对方”,动议通过,平局等于没通过议事规则二、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1.保证参会的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
2.达到法定人数,做出的决定才是有效的。
罗伯特经典议事规则
![罗伯特经典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f73a140b4e767f5acfceb9.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有一些细节规则后面的逻辑原则是十分有意思的。
比如,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
原则上,现在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允许争执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呢?他首先必须想到的是,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他的发言时间以及是什么时候。
其次,当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要向会议主持者说话,而不能向意见不同的对手说话。
在不同意见的对手之间的你来我往的对话,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
说是辩论,不同意见的议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名义上是在向主持的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
自己发言的时候拖堂延时,或者强行要求发言,或者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插嘴打断,都是不允许的。
在美国的法庭上也是这样,当事双方的律师是不能直接对话的,因为一对话必吵无疑,法庭就会变成吵架的场所。
规则规定,律师只能和法官对话,向陪审团呈示证据;而陪审团按照规则自始至终是"哑巴"。
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之间的针锋相对,就是这样在规则的约束下,间接地实现的。
像议事规则这样的技术细节,对于美国这样的多元化而又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否则的话,如果发生分歧就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吵得不亦乐乎,很可能永远达不成统一的决议,什么事也办不成。
即使能够得出可行的结果,效率也将十分低下。
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一样,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求同存异,然后按照规则表决。
这种规则及所设计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
简介“罗伯特议事规则”
![简介“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5dfdaa5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8.png)
简介“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罗伯特议事规则”我昨天写了一篇题为“论世界文明与民族性的冲突”中说道:“在全球化的今天,凡是接受世界文明越快越多的国家,发展进步会越大;反之,死啃住民族的东西不放,视为传家镇宝的国家,或摆不正世界文明与民族性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国家,会越落后。
环顾全世界,欧洲、北美、澳洲这三个洲,基本上已没有后者这样的国家存在了,只剩下国家大小、资源多少、治理能力之间的差别。
后者也只有在亚洲和非洲最多,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穆斯林世界和专制及非民主的国家之中,至今都难以摆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在本文中第一次提到“世界文明”这个词,以替代被歪曲丑化了的“西方那些东西”。
如果我们把“世界文明”删除掉,那将把中国打回到满清政府那种封建落后的状态。
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都是踩着世界文明之路走过来的,如若不信,可再举一例来证明这个问题。
这也是我今天要讲到的主题,它叫“罗伯特议事规则”。
过去人们常说“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而且每次中央开的重大会议都要加上“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之所以今天共产党能成功有效地执政,首先就是靠开会成功!凡是不能有效执政的政党,首先是不懂得开会的艺术。
正如当年乱世的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国人)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
”但是懂得开会这门窍门又是从那里来的呢?靠引进《罗伯特议事规则》,孙中山先生首先向国人介绍了这本书,他将翻译的书定名为“民权初步”。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中国五千年的老古董中从来没有这些内容,只有皇上说得算,官大说得算。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年轻的亨利·马丁·罗伯特上尉,接受了一项组织会议的任务。
会议开得很不成功。
读书笔记1-罗伯特议事规则(汇编)
![读书笔记1-罗伯特议事规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ccc84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e.png)
读书笔记1-罗伯特议事规则(汇编)第一篇:读书笔记1-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读读书笔记,罗伯特议事规则。
首先,罗伯特议事规则在构建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通用议事原则,作为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平衡组织和会议中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其中包括,1、意见占少数的多数方的权利,多数方的权利。
2,意见占少数的,也就是少数方的权力,特别是对于占总数小于二分之一但大于三分之一的所谓“强少数方”的权利。
3、每个成员的权利。
4、缺席者的权利。
5、所有上述人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通用议事原则的实质就是通过适当的措施保护上述各项的权利。
在这个原则中他的规则包括了新的老的议题、动议的辩论和处理、委员的创设和作用、以及官员的选举,具有普遍性。
该规则的根本意图在于使得一个会议尽可能的以一个有效的方式达到它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团体中个人的利益。
动议,是指与会者在会议上提出的需要会议给予处理的正式建议,任何事务都必须以“动议”的形式提交给会议讨论考虑。
在文章的开头介绍了有关动议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与会议员在提出新的建议的时候必须遵循的规则规定,这是一个会议的基本。
在提出一项动议时,查阅动议优先顺序,就能知道是否符合次序以上便是在罗伯特议事规则中前言当中介绍的有关于在本书中所用到的动议规则,在本书的导论中介绍到,议会法原先指的是英国议会中讨论议案的习惯和规则,后来便衍生出了各自的立法议会的习惯及规则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介绍了议事规则,第二篇介绍组织和议事第三篇则介绍了有关议事的其他东西,在第一篇中分为1、提出讨论事项,2、动议的分类等,这里首先着重介绍怎么提出议事,怎么取得发言权,首先开始先辩论什么,动议的分类在第一条中提出议事首先要先向议会以通信形式送交一份议事,这就是所谓的动议安排,然而在一处一项动议之前,必须取得发言权,取得发言权首先就取得主席的认可才能取得发言权,即起立,然后对主席称呼其官衔“主席先生”,主席既当宣布该会员的名字开始议论什么,则就要按照动议的规则来决定,提出议题然后对照动议规则决定怎么议,从什么开始议。
罗伯特议事规则小结
![罗伯特议事规则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4cd80603d8ce2f006623cc.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小结一百年前有个好小伙子,名叫享利.马丁.罗伯特,二十五岁,中国人叫愣头青。
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在南北战争期间奉命主持一个地方教会的会议。
结果呢——搞砸了。
人们争个不亦乐乎,什么结论都没有。
总之一塌糊涂。
这个会开了比不开还要糟糕。
这个小伙子呢,有点一根筋。
说我要研究一下,弄个规则,否则我就再也不开会了。
他研究上下几千年的开会讨论,有一个结论:人大概是特别爱争论的一个动物,最难被道理说服的动物,分歧一旦出现。
很难在短时间内靠语言交流说服对方。
否则吵个几天几夜都不会有结果。
而且越吵越觉得自己有道理,对方是个笨蛋。
所以双方找到共同点达成一个结论一定要有一个机制。
他把这个研究当作一个战争一样。
把人的争论本性当作敌人。
最后这个小伙子打赢了。
打赢的结果是1876年罗伯特议事规则。
他自费出版买了一千本到处送人。
1915 愣头青罗伯特成了将军,他修订了这规则。
一开始人家不重视,嘴上没毛说话不牢的小家伙行吗。
唉,没想到,真行,他们一实行这个规则,吵架没了,会开下去了。
墨水瓶,板凳也不乱飞了。
结果罗伯特议事规则成了世界上最通行的议事规则。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罗除了一根筋,智商也和我们差不多,他不过是吸收了议会与西方各种会议规则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他深刻地分析了人性的本质,认为人同时有“追求自由”与“追逐利益”的天性。
攻破了人性中或明或暗的一系列堡垒,所以他赢了。
赢还有一个原因: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制定的重要特点是实用,从实际中出发,最早的规则,其实是罗自己摸索出来的四五条他抄在一张纸上放在钱包里,开会随身带着,发现按这几条做会能开下去。
此后他与妻子积极参加民间组织,又根据实际情况扩充。
最后才慢慢写成书。
罗和其它议事规则作者想法不同的地方是罗认为:每个社团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规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应当使用相同的议事规则。
从这种实际的需求出发,工程兵将军罗伯特才成功了。
但是这个规则在一百年中最终获得人们认可一致赞许最根本的原因则隐藏在他规则本身,下面我会慢慢谈到。
罗伯特议事规则(内部)课件
![罗伯特议事规则(内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6e47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c.png)
02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
平衡权利原则
平衡权利原则是指会议中的各方参与者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包括发言权、提 问权、表决权等。
在会议中,主持人应确保各方参与者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避免任何一方受到不公 平的限制或歧视。
平衡权利原则有助于促进公正、公平的议事环境,提高会议的效率和决策质量。
充分辩论原则
主持人的职责是维护会议秩序、引导讨论进程、确保各方参与者权利得 到保障,以及在必要时对争议进行裁决。
主持人应避免在讨论中发表个人观点,以确保会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多数取决原则
在表决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投票机制,确保各方参 与者的投票权得到平等对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根据投票结果决定动议是否通过 或被否决。
总结与闭幕
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宣布会议 闭幕。
04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实践应用
如何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会议组织
确定会议目的和议程
根据会议目的制定详细的议程,确保会议内容与目标相符。
确定主持人
选择具备组织能力和公正态度的人担任主持人,负责维护会议秩 序和规则。
03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议事流程
会前准备
确定会议目的和议题
明确会议的目标,确定需要讨 论的议题,确保议题与会议目
的相关。
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选择适当的会议时间和地点, 确保所有参会人员能够准时参 加。
通知与邀请
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通知和邀 请,提醒他们会议的时间、地 点和目的。
安排议事日程
简易罗伯特议事规则
![简易罗伯特议事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e799be72b84ae45c3b358cae.png)
简易罗伯特议事规则
1、法定人员原则。
参会决议的最低有效法定人数,参会的意义。
2、动议完整原则。
无动议不讨论,是会议的议题,程序或实体。
内容完整,意图明确,用词准确,不歧义。
五要素,时间,地点,任务,操作,资源。
提起通知。
3、主持人原则,主持会议,维持秩序,处理程序问题,
申请,许可,发言,询问,面向主持人,服从主持,
主持人不参与讨论,不总结发言。
4、充分辩论原则。
先立场,再理由,不人身攻击,不能跑题。
5、公平发言原则。
动议人优先,先申请先发言,未发言优先,相
反意见优先,限时限次,2次,10分钟,
6、程序动议原则。
主动议、附属动议、优先动议、偶发动议、再
议动议。
7、过半数表决原则。
表决,多数人意志,整体意志,合法;承认
尊重,自觉执行。
全体成员过半数,三分之二,
8、一事一议原则。
不更改,股否定,不辩论,不动议矛盾。
可以
撤销或修改。
9、权利独有原则,不可转让、出售、代理。
10、会议记录原则。
文字,录音,录像,日程表,项目表,费用清
单,会议记录,成员发言概要。
秘书记录。
罗伯特意识规则
![罗伯特意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e86e02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e.png)
罗伯特意识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美国广泛使用的一套会议规则,旨在确保在会议中进行有序、高效和公平的讨论。
以下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的一些核心原则:
1. 主持人中立:会议主持人负责维持会议秩序,确保议事规则得到遵守。
主持人的角色是中立的,不参与辩论或投票。
2. 优先发言权:在会议中,先到者优先发言。
如果两个人同时举手要求发言,主持人应根据座位顺序或其他预定规则决定谁先发言。
3. 有序讨论:发言者应按照主持人规定的顺序发言,每次发言前应先举手示意。
发言时应起立,以保持会议的有序性。
4. 限时限次: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和次数都有限制。
这有助于平衡不同观点,避免某些人长时间占用发言机会。
5. 对事不对人:在讨论中,应避免对个人的攻击或质疑。
所有的讨论和批评都应针对观点和政策,而不是个人身份、性格或动机。
6. 一事一议:每个议题或动议都应单独讨论,直到完全处理完毕。
在处理完一个动议之前,不应引入新的动议。
7. 多数决定:在投票决策时,多数人的意见应得到尊重和执行。
8. 充分辩论:除非会议另有规定,任何动议或决议都应在充分辩论之后才能进行投票表决。
9. 少数方权利:少数方应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有机会在表决前对动议进行总结性发言。
10. 表决方式:表决方式应事先确定,并尽量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确保投票的私密性和公正性。
这些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的一些核心原则,旨在确保会议的秩序、效率和公平性。
这些规则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或团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f8a1229453610661ed9f4b5.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简介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会议要讨论,讨论难免有争执,所以要“循一定之规则”,这一定的规则就叫“议事规则”或“会议规范”。
最有名的议事规则是罗伯特规则,是由美国著名的议学家罗伯特撰写的一本书名“罗伯特规则”而来。
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撰写过一本叫做“民权初步”的小册子,收录在“建国方略”里。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有关议事规则的法律法规,比如台湾就有“会议规范”法规,各种会议都得照着规定议事。
“会议规范”总共有一百条,包括“会议的流程”、“主席的职权”、“纪录的形式”、“各种的动议”、“表决的方式”与“选举的方式和流程”等。
勿需讳言,遵守议事规则,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一个组织或机构的民主性质,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它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的参与一个具体议题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投票。
明确而公允的规则在保障它健康、有效的运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成员的权利,并认真的对待每个成员的意见。
英语民族在搞政治方面的优越性就在于他们懂得开会,结论就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程式正义即结果正义。
其实说到底,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就是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
通常人们认为,在欧美民主史上,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是一种激进革命的历史,他们满怀理想地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社会公正等目标;而英美模式是保守的缓进改良的历史。
可是,如果考察两百多年来欧美各国的政治变迁,考察自由、平等、民主、社会公正等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前后对比,就会发现,英美模式导致的变化程度,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也是天翻地覆的变迁。
之所以给人保守缓进的印象,无非是因为反复小,血流得少。
这正是英美模式成功的地方。
而这种成功,至少有一半得归功于人们对程式、对规则的尊重。
人们常常会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到开会就头大了。
原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开会,最后却往往会议还没开就打破头了,或者是开会引起的问题比开会前更多。
比如,过去民主运动中出现过一加一等于三的怪事。
罗伯特议事规则doc
![罗伯特议事规则doc](https://img.taocdn.com/s3/m/6aaa407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e.png)
《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是西方议会议事规则,不是党委决策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则是历经多年会议实践的议事规则范本。
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罗伯特将军于1876年编撰此书,而后风行各地。
罗氏规则源自议会传统,深谙人性之道,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地维护会议秩序,提高会议效率,促进会议和谐,维护全体会议成员的正当权利,保障会议决策的民主、科学和公正。
罗伯特规则设定:主持人中立,人人有机会发言,并且规定了每人的发言次数;它要求辩论双方发言前举手起立,向主持人陈述,而不得互相质疑。
规则还禁止延堂脱时、强行要求发言和在别人发言之时插嘴。
为避免野蛮讨论的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
为了防止议题分散导致会议效率低下,罗氏规则要求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审议一个问题,发言不得超出既定议题;为了避免会议的争吵无序,罗氏规则要求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人发言,任何人必须要征得主持人同意,取得发言权后才能发言;为了预防主持人利用其身份操纵会议,罗氏规则要求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如果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为了防止相互人身攻击,罗氏规则要求所有发言必须以主持人为发言对象等等。
安徽阜阳南塘村的“南塘十三条”第一条:会议主持人,专门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执行程序。
但主持人在主持期不得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第二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明确的动议:“动议,动议,就是行动的建议!”动议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第三条:发言前要举手,谁先举手谁优先,但要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才可以发言,发言要起立,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打断。
第四条: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的发言。
第五条: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二分钟,对同一动议发言每人不超过二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