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复习
(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1×10-3升1升=10-3m34、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的力。
(1)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受力的外表垂直(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4)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5)压强的计算公式:(6)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重难点知识讲解1、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2、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一样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那么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 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 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3-3-32. 密度的公式:ρ = m / v (公式变形: m =ρv v =m / ρ)ρ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 cm³) 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 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 或 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 ³=1000kg/m ³1kg/m ³=1×10 g/cm ³(3) 水的密度:1×10³kg/m ³或1g/cm ³ 610-610(4) 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 ³ = 1× :m ³1吨=1000千克=1×克1毫升 = 1×10 升1升=10m ³4. 密度的测量 (1) 测量原理:ρ=m/v(2) 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③计算5. 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的方法:A .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 .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 .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第五节水的浮力1. 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 方向:竖直向上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 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 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 咸水 ) ,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 陆地 -- 大气、海上内循环: 海洋 -- 大气大循环 :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 蒸腾、升华 ) 、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 :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 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XX成年人, 平均每天需 2.5 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 , 儿童身上 4/5 是水分。
8、每年的 3月 22日为“ 世界水日〞第 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阳极)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 2 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阴极)色火焰气实验结论 : 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 (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 。
说明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 水的分子式 :H 2O〕。
水的浮力第 3节1、液体( 气体 ) 对浸入 ( 包括完全浸没和局部浸入) 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 =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 浮 = G 排液 =ρ液 gV 排液注意(1)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 kg/m3, V 排取 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 F 浮的大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理解课程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物种灭绝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
-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意义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子构造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声与光
- 声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传播和性质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声光信号在通讯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测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单元:机械能与能量转换
- 功、机械能和能量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 能量的守恒定律
-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第六单元:生物的组成与发展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
- 进化与生物发展
- 遗传与遗传工程的基本原理
以上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请同学们认真复并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提高科学研究效果。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学习,请自行核实教材内容。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一、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2、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2:1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二、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⑷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三、压强㈠压力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⑴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⑵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⑶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3、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⑵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引言欢迎来到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的精彩世界!在本单元中,我们将探索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地球科学。
通过详细的学习,我们将逐步揭示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学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2、生物的分类与演化:生物可根据其分类学特征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生物的演化是指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新的特征和适应性。
3、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其中,细胞膜负责物质交换,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4、人体生理学:本主题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
我们将学习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原理。
三、物理学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普遍原理。
2、运动与力:我们将学习速度、加速度等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能量与波:能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而波则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我们将探讨能量转化、振动与波动、声波等知识点。
四、化学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和电解质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化学反应与化学能: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化学能则是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转化以及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五、地球科学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和磁场等组成,它的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科学是一门让人深感神奇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生活1.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如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支持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的吸收光能和CO2进行光合作用;花的结构、花粉和花的传粉方式等。
2. 植物的营养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等,可以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3. 植物的繁殖过程:通过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1.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组成部分和器官的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2. 动物的呼吸和循环:了解动物的呼吸和循环方式,如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等,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3.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如动物的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个体发育等,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了解原子的性质、组成成分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密度、比重、熔点、沸点等基本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特性。
3.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改变的一种方式,了解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化学反应的各种反应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
第四章物质的运动与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的三个要素,也就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减速度、匀变速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了解力的本质、种类和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如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等。
3. 动量与能量:了解物体的动量和动能、势能等能量,如牛顿三定律、机械能、热能等,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运动规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紧密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含完全浸没和局部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荡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 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 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 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 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水 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 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 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 通直流电 氢气 氧气+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完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 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4 •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P = m / v (公式变形:m =p v v= m / p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水银的密度为13.6 X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 X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3 或g/cm3,(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 3 1kg/m3=1 X1Q 3g/cm3(3)水的密度:1 X103kg/m 3或1g/cm 36 6(4)单位转化:1毫升=1cm 3 = 1 >10 m31吨=1000千克=1 X〔0克3 31毫升=1 X0升1升二10 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p= 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总复习水、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水的浮力(一)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气根、叶刺、骆驼)(三)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重难点知识讲解(一)水的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 (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注意条件)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通常情况下液体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1×10-3升1升=10-3m34、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1)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受力的表面垂直(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4)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5)压强的计算公式:(6)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重难点知识讲解1、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2、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2、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 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3、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 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溶液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二)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浑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
这就是乳浊液。
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物质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否透明不透明,浑浊透明久置是否分层久置分层久置不分层特点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混合物(三)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重难点知识讲解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3、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二)溶解度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若设溶解度为R,饱和溶液量为A,溶剂量为B,溶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三种类型是:(l)已知B、C求R(2)已知R、A求B或C(3)已知R、C求 B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20℃时的溶解度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
自然界没有绝对不溶。
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三)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说明: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的意义。
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l)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g,(2)代表60℃时,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10g。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不变不变增加减少溶剂的质量减少增加不变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增加增加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变小变大变小(1) 计算有四种类型:①已知溶质的合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②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合溶剂的质量③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④溶液稀释或浓缩合配制的计算(2)溶液通常是用量筒量取体积来计算的,要注意溶液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即密度的应用。
(3)对于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的计算,要抓住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体积分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①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②称量(称取或量取)③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水的利用和保护水的浮力(一)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各种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