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孝为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孝为根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课选了《论语》中三则与“孝”有关的言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第一则讲孝悌和仁的关系,提出了“为仁之本”的思想;第二则论述子女与父母交流时“几谏”的原则,强调子女对待父母要保持“敬”的态度;第三则分析了子女对父母年龄既欣喜又惧怕的复杂心态。

【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创设趣味化的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方法,使用分角色、赛读等多种诵读方式,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诵读,听故事,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论语》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整堂课实现诵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优化组合,让《论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犯”“劳”等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

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形成初步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单衣顺母》的故事

听故事,谈感受

2、人物、作品介绍:孔子、有若、《论语》简介

二、说文解意

孝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小面是一个小孩。老人的手按在小孩头上,小孩用手扶着老人行走,这不就是“孝”吗?所以,孝本来的意思就是孝顺老人。

三、比比谁读得好

(1)老师领读

(2)同桌练读:同桌一人一句地读,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

(3)指名朗读。

(4)把课文改成竖版方式再次诵读。(古代的书是竹卷,字是竖起来的,你敢挑战吗?)开火车读,读正确的全班跟读,男女生接力读。

四、小组探究,读中感悟

1、小小翻译家

(1)小组合作,翻译自己小组喜欢的一则论语,请代表与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补充,解释重点字词

2、背诵课文我最棒

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小组竞赛

五、故事展示

1、《百里负米》《扇枕温席》《啮指心痛》

2、你还听过哪些关于“孝”的故事?

3、结合学习过的《弟子规》的内容,谈谈感受

六、爱的天平

把你为父母做的和父母为你做的事情列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的太厉害?如果你的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谈谈你将会怎么做?

七、总结

八、诵读《孝为根本》

《第2课无违为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设计理念】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创设趣味化的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思导行的方法,使用多种诵读方式,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诵读,听故事,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把学《论语》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整堂课实现诵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优化组合,让《论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

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

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

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引号外面的,女生读引号里面的)

5.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2遍)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6.小组比赛读。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选一则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则: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1—2人)

指导:

鲁国大夫孟懿子向孔子问孝。孔子答以“无违”。意思是“无违于礼”。古人所说的“礼”是怎么一回事呢?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生前、死后之事,子女都能以礼行之,这样就可称得上孝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违于礼”是孝的观点,但还寓有深刻的褒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鲁国孟孙、仲孙、季孙三家势力强大,经常有僭越违礼的事情发生,所以孔子这样说是有他的深刻用意的。学生理解后,再读一读。(结合日积月累“古代的丧礼”进行理解)

第二则:先读几遍,尝试谈自己的理解。(1—2人)

指导:

孟武伯问孝。朱熹《论语集注》引用程颐说:“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意思是说,武伯有很多地方令人担忧。结合实际说说父母还有可能担忧子女哪一方面的问题。小结:如果子女能理解“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用心,就不会让父母对自己身体之外的其他东西(如道德、行为)感到担心了。

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第三则:指名说。生先读一遍,再向大家谈自己的想法。(1—2人)

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