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专题三题材突破题材七生活杂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材七生活杂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注]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

凄楚的基调。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

会悄然开放。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

信念之坚定。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

忙回诗相赠。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

的思想感情。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

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夏感事①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1163)夏,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②兼旬:二十来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谢尽而绿树成阴,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4.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

暂还吴兴,赋诗书怀

赵孟

多病相如已倦游,思归张翰[注]况逢秋。

鲈鱼莼菜俱无恙,鸿雁稻粱非所求。

空有丹心依魏阙,又携十口过齐州。

闲身却羡沙头鹭,飞去飞来百自由。

注张翰,字季鹰,西晋名士。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标题写明了时间和事件,其中“至元壬辰”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至元是帝王年号,壬辰表干支。

B.这首诗是诗人赵孟由集贤院调到济南做官,暂回老家吴兴,中途路过齐州时所作的一首感怀诗。

C.颔联巧用对比,前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特色菜肴的钟情向往,后句表达了对官场同僚和俸禄的淡漠。

D.“魏阙”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在这里代称朝廷;“空”字表现了诗人心系朝廷但壮志难酬的失落之情。

E.本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注重人物刻画,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壮阔,情感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些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精析

1.AD [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是说,诗人拭目以

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2.(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

基调。(大意对即可) (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穷日日”前面冠以“要须”,“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突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

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3.BC [B项作者并没有借此“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C项作者在立夏时才听见黄莺的啼叫,是因为作者借居之处是深山之中所藏古寺,山深林密,物候稍迟。] 4.(1)在新夏充满生机的一片新绿中透出日长无事的娴静之情。(2)深山四月听到莺啼的喜悦之情。(3)对“下诏通言路”可能带来天下太平的期待之情。(4)对高宗时秦桧当权误国的

不满。5.CE [C项“鲈鱼莼菜”是运用张翰的典故,“鸿雁”应指皇恩。E项本诗的主要内容是

感兴抒怀,“注重人物刻画”“意境深远壮阔”不当。] 6.(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由生活、渴望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

(2)诗人巧妙运用典故,借司马相如多病倦游和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莼菜而辞官回乡的典故,表达了归隐故乡的期望之情。即景抒怀,借在沙洲自由自在、任意飞翔的苍鹭,表达自

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