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一种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政府监管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它的宗旨是让社会能够更好地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必须提交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该报告应详细说明项目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环境管理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还必须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环境影响的原因和程度、详细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环境管理建议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还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必须由一家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该具备资质,有能力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还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强调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更好地实施环境保护政策而设定的。

任何项目建设都必须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确保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
两者的统一,以维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建设、改造、拆除或停止使用某一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 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内容。

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2. 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标准和限值要求,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限制、环境影响预警值等内容。

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能够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信息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规定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要求,包括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环境信息公开等内容。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 项目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项目范围的划定和界定要求,包括项目边界、影响范围、敏感区域等内容。

项目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项目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环境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评价指标和监测要求,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内容和标准限值。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3.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要求,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

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

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环境质量现状调查B.工程总投资情况C.项目所处地理位置D.工程挖填土石方平衡情况【答案】 D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B.10C.12D.15【答案】 B3、(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情景组合中,应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

A.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B.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C.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D.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答案】 B4、(2017年)下列炉窑中,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电石炉B.炼钢电炉C.生活垃圾焚烧炉D.铅冶炼焙烧炉【答案】 A5、下列噪声源环境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学校变配电房B.城市垃圾转运站C.医院制冷机房D.居民区超市【答案】 D6、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答案】 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

A.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成熟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B.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C.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D.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科学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答案】 B8、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 )。

A.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B.污染源和环境敏感目标调查C.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果检查D.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运行及其效果检查【答案】 B2、(2016年)下列废物中,哪类废物不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A.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C.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D.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尾矿【答案】 D3、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A.建设阶段B.施工阶段C.进展阶段D.运行阶段4、(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内容的是()A.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所覆盖的面积B.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声源分布状况C.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数D.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级范围内主要建筑物类型、名称和数量【答案】 B5、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阶段。

A.四个B.五个C.三个D.六个【答案】 B6、(2013年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B.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以确保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外的污染物贡献浓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C.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D.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B.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D.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无关【答案】 A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2017年_真题-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2017年_真题-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2017年(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b>单项选择题</b>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______。

A. 依法评价B. 早期介入C. 科学评价D. 突出重点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是______。

A. 工程分析B. 环境现状监测C. 环境影响预测D.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______。

A. 评价工作等级B. 环境保护目标C. 环境制约因素D. 评价标准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包括______。

A. 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B. 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C. 事故状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D. 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5.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______。

A. 区域污染源调查B.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C.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大气污染源中,属于体源的是______。

A. 锅炉烟囱B. 化学品储罐C. 车间屋顶天窗D. 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源7. 某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2.1km,经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5.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B. 评级工作等级应为三级C. 评级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D. 评价工作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

6 信息公开
6.1 信息公开次数、时间和形式 信息公开次数、时间和形式的具体要求见表 2。
表 2 信息公开的次数、时间和形式
HJ□□-20□□
目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公众的范围.................................................................................................................................3 5 公众参与计划.............................................................................................................................4 6 信息公开.....................................................................................................................................5 7 公众意见调查的内容.................................................................................................................6 8 公众意见调查方法.....................................................................................................................6 9 公众意见的汇总分析和信息反馈.............................................................................................9 10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篇章的编制要求.........................................................................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公众参与调查问卷 ..................................................................................14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

2017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谮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一、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含义;(2)掌握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3)了解环境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有关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术语和定义熟悉玮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定义。

2.总则(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原则;(2)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3)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4)熟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要求;(5)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6)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7)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8)掌握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原则;(9)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10)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11)了解建设方案环境比选的原则。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建设项目概况的基本内容晏求;(2)掌握影响因素分析的内容;(3)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要求。

4.环境现状调鲞与评价(1)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掌撮常用的环境影岣预测评价方法;(3)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纤性论证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的要求。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熟悉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掌握环境管理与监测的要求。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训练试卷含答案讲解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训练试卷含答案讲解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训练试卷含答案讲解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可用景观生态学法开展生态现状评价的是()。

A.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B.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C.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D.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答案】 C2. 下列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正确的标准限制值是()。

A.二氧化硫年平均0.05mg/mB.TSP年均值0.3mg/mC.PMD.二氧化氮年均值0.05mg/m【答案】 C3.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近岸海域,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段为()。

A.春季和夏季B.秋季和冬季C.春季和冬季D.至少春季和秋季【答案】 D4. 大气评价范围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6~20kmB.二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0~14kmC.三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4~6kmD.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答案】 D5. (2016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是()A.COB.NOxC.TSPD.Pb【答案】 A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B.二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与评价C.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D.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答案】 B7.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可不列入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的内容是()。

A.开发区各企业污染控制工艺合理性论证B.开发区内各功能区环境影响分析C.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D.识别开发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答案】 A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A.年平均浓度限值B.日平均浓度限值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2倍值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答案】 D9. 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并覆盖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的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过关必做习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圣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过关必做习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圣才】

第三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某建设项目用地长800m、宽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P max为87%,对应的D10%为2.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2018年真题]A.一级B.二级C.三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A【考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评价等级按下表(见题1解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 i按相关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 max。

题1解表评价等级判别表2.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真题]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答案】D【考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原则为:①对于项目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但厂界外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的,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区域,以确保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外的污染物贡献浓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

②对于项目厂界浓度超过大气污染物厂界浓度限值的,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或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4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影响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2 直接生态影响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3.3 间接生态影响In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3.4 累积生态影响Cumulative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3.5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目录一、总则 (2)1.1 目的和意义 (3)1.2 适用范围 (3)1.3 术语和定义 (4)1.4 评价原则 (6)1.5 评价内容 (7)二、环境影响后评价基本程序 (9)2.1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0)2.2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 (11)2.3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审查 (12)2.4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公示 (13)2.5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备案 (14)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 (15)3.1 建设项目概况分析 (16)3.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17)3.3 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 (19)3.4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20)3.5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审查要点 (21)3.6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公示要求 (23)3.7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备案要求 (24)四、环境影响后评价案例分析 (25)4.1 建设项目概况介绍 (26)4.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过程 (27)4.3 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及建议 (28)4.4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与审查过程 (29)4.5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公示及备案过程 (30)一、总则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技术导则所称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后,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环境影响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科学性:采用现代环境科学技术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技术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建设项目。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应纳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发布日期】2017.08.29【实施日期】2017.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我部制定了《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予发布。

该《指南》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境保护部2017年8月29日附件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特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指南》规定了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技术要求。

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指南》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

相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划环评工作也可参照《指南》试行。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令第39号)《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176)《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7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环发〔2015〕4号)《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5〕99号)三、基本原则(一)重点评价,科学估算。

押题宝典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押题宝典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押题宝典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A.5dB.10dBC.15dBD.20dB【答案】 C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B.10C.12D.15【答案】 B3、(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B.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C.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D.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时,重点关注不利影响,并简要分析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答案】 D4、下列环境噪声监测点布设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A.一般户外测点距任何反射面1m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上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C.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D.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内、户外测点均需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 以上【答案】 C5、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离高速路中心线280m的敏感目标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

A.35±5mB.200mC.260mD.280m【答案】 C6、(2011年)拫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査主要内容的是()A.声环境敏感目标B.拟建项目声源C.声环境功能区D.主要现状声源【答案】 B7、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最小容量是()。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 964—2018),关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A.涉及地面漫流影响的,占地范围内应采取绿化措施B.涉及盐化影响的,可采取排水排盐等措施C.涉及盐化影响的,可采取提供地下水位等措施D.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采取设置地面硬化、围堪或围墙等措施【答案】 B2、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高度处。

A.1.0mB.1.5mC.0.8mD.1.2m【答案】 D3、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工作阶段划分为()。

A.初步调查、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3个阶段B.初步调查、调查因子识别与筛选、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4个阶段C.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5个阶段D.确定项目来源、准备、初步调查、调查因子识别与筛选、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6个阶段【答案】 C4、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的方式,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A.定性B.定量C.定性与定量结合D.定性与半定量结合【答案】 C5、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A.含重金属的废活性炭B.含硝酸铵的废活性炭C.有机氯农药残液D.石化污水处理厂污泥【答案】 B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某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为25,河段弯曲系数为0.8,该河段可概化为()。

(2007年改)A.矩形弯曲河流B.矩形平直河流C.非矩形平直河流D.非矩形弯曲河流【答案】 B7、关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 引用标准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3.2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3.3 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对新选厂址的评价应按3.1的规定重新进行。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4.1 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4.1.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第一节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的定义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一)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三)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四)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五)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六)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分三类: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第二节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结构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2.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 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 2.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2-93大气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e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 符号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见表1。

序号符号意义单位1 c 地面浓度 mg/m32 c0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mg/m33 c m最大地面浓度 mg/m34 c L小风时地面浓度 mg/m35 C f熏烟时地面浓度 mg/m36 c p尘粒子的地面浓度 mg/m3或大气定压比热 J/(g·K)7 c s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 mg/m38 c a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mg/m3-9 c 长期平均浓度 mg/m310 D 排气筒出口内直径 m11 d 尘粒子直径μm12 f 地转参数13 f ijk有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14 f Lijk静风或小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15 g 重力加速度 m/s216 H 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 m17 Hc 逼近山体时烟羽的临界高度 m18 He 排气筒有效高度 m19 ΔH 烟气抬升或下沉高度 m20 H 面源的平均排放高度 m21 h 混合层高度 m22 h f熏烟时混合层高度 m23 h o太阳高度角 deg24 I i评价指数25 K ij第j类(个)源i种污染因子的污染分担率26 L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m27 L b试验站距评价项目主排气筒距离 Km28 L c排气筒距海岸线的上风方距离 m29 n o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30 n1烟气热释放指数31 n2烟气高度指数32 P 风速高度指数33 P i等标排放量m3/h34 P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35 P.S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36 Q 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7 Q i第i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8 Q j第j个网格内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m2)39 Q v实际排烟率m3/s40 Q h烟气热释放率 kJ/s41 S 面源面积 km242 T烟羽扩散时间 s或绝对温度 K43 t 烟羽或烟团扩散时间 s44 t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s45 T L拉格朗日时间积分尺度 s46 ΔT 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差 K47 ΔT L陆地上与水面上的气温差 K48 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m/s49 U10距地面10m高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m/s50 U* 摩擦速度51 X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52 X m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处距排气筒的距离 m53 X f熏烟时距排气筒的最近距离 m54 Y 在水平面上与X轴垂直的坐标轴55 Z 铅直方向的坐标轴56 Z0地表面粗糙度 m57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8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9 β拉格朗日和欧拉时间尺度比60 γ探空气温曲线斜率61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2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3 γd干绝热递减率64 σx 平均风向(X 方向)扩散参数 m 65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Y 方向)扩散参数 m66 σz 铅直方向(Z 方向)扩散参数 m67 σu 脉动速度标准差(X 方向) m/s68 σv 脉动速度标准差(Y 方向) m/s69 σW 脉动速度标准差(Z 方向) m/s70 σyf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m71 σy τ1 对应取样时间为τ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72 σy τ2 对应取样时间为τ2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 73 Φ(s), Φ(P)概率函数74 ρa 大气密度 g/m 375 Δθ/ΔZ 位温梯度 76 Г(η,τ)不完全伽马函数77 ϕ当地纬度 deg78 λ 当地经度 deg79δ太阳倾角 deg4 总则4.1 评价工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分级、分类)⑴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⑵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①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②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⑶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EIA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⑴《EIA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EIA项目。

⑵《EIA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EIA。

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⑶《EIA技术导则—石油化工CP》HJ/T89—2003:石油化工CP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CP。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EIA。

⑷《EIA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CP》HJ/T349—2007:适用于我国境内陆地石油天然气田勘探、开发、地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集输、储运、道路以及油气处理加工过程的CP。

⑸《EIA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适用于地铁、轻轨等轮轨导向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CPEIA,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直线电机轨道交通CPEIA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⑹《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EIA技术规范》HJ/T24—1998: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EIA。

也可参照本规范适用于100kV、220kV 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EI的评价。

⑺《火电厂CP EI报告书编制规范》(HJ/T13—1996)适用于全国火电厂CP,主要针对燃煤电厂,其它类型火电厂可以参照执行。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的火电厂CP,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执行我国已颁布的有关规定。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主要大气环境标准:⑴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汽油运输、储油库、水泥工业、火电厂、饮食业油烟、锅炉、炼焦炉、工业炉窑、恶臭污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主要水环境标准:⑴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电镀、合成革与人造革、制浆造纸、羽绒、发酵类制药、化学合成类制药、提取类制药、中药类制药、生物工程类制药、混装制剂类制药、制糖、杂环类农药、皂素、煤炭、啤酒、医疗机构、柠檬酸、味精、城镇污水处理厂、兵器工业、畜禽养殖业、合成氨、污水海洋处置工程、磷肥、烧碱与聚氯乙烯、航天推进剂、肉类加工、钢铁工业、纺织染整、海洋石油开发、船舶、船舶污染物等行业排放标准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主要环境噪声标准:⑴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⑵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社会生活、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建筑施工场界、铁路边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等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危险废物焚烧、贮存、填埋等5个污染控制标准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

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单个排放源与环境质量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个地方的环境质量受到诸如环境污染源数量、分布、种类、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环境背景及环境容量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1.总则1.1 熟悉EIA工作程序(新导则内容)EIA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工作为:⑴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EP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文件,确定EIA文件类型。

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同时开展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

识别CP的EIA因素,筛选主要的EIA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EP目标,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定工作方案。

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现状评价,各环境要素EI预测与评价、各专题EI分析与评价,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⑶EIA文件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给出评价结论,完成EI报告书(表)的编制。

1.2 掌握EI评价原则(2012新增内容)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开展EIA工作:⑴依法评价原则。

EIA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EP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CP与EP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⑵早期介入原则。

EIA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⑶完整性原则。

根据CP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EIA重点。

⑷广泛参与原则。

EIA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EP管理部门的意见。

1.3 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2012新增内容)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EIA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根据CP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CP 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

如CP 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需根据CP耗用新鲜水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水资源赋存情况,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态或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应分析CP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该CP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

1.4 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2012新增内容)调查CP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CP的关系,分析CP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EI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EP要求。

1.5 掌握EI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2012新增内容)⑴EI因素识别。

在了解和分析CP所在区域发展规划、EP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CP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影响识别应明确CP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CP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

对CP 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EIA的重点内容。

EI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⑵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EI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EP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

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EI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CP特点和排污特征。

1.6 掌握EIA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2012新增内容)⑴EIA工作等级的划分。

CP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

一级评价对EI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EI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EI分析。

CP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EIA技术导则、行业CPEIA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⑵依据。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CP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

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①CP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方式、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

②CP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及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③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⑶调整原则。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CP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1.7 熟悉EIA范围的确定原则(2012新增内容)按各专项EIA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EIA技术导则的,根据CP可能影响范围确定EIA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