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1)

合集下载

公开课酸碱中和滴定教案1

公开课酸碱中和滴定教案1

公开课教案授课内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 授课班级:高二(1)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11月19日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3)理解酸碱滴定实验的指示剂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从滴定过程中待测液的pH的变化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过程与方法。

(2)认识酸碱滴定中酸碱指示剂选取的过程与方法。

(3)通过测定液体体积仪器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定量实验中“准确性”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养成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未知酸或碱浓度的测定,养成全面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感受“准确性”在定量实验中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判断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酸碱指示剂的选取3.仪器的简介及操作2.教学难点:判断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实际运用四.课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一、酸碱反应原理:HCl + NaOH == NaCl + H2Oc(HCl) ×V(HCl) = c(NaOH) ×V(NaOH)二、中和滴定的操作1. 滴定管的构造特点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氧化性试剂。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玻璃珠-------量取或滴定碱溶液。

2、操作步骤:①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②滴定:移取待测液、加指示剂(2-3滴)、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③数据处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教案

浓度变化
溶液浓度不同 滴定消耗液体量不同
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滴定实验,可以 推断未知溶液浓度, 计算溶液化学量。实 验数据分析能够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 中和反应的原理。
感谢观看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 验的操作步骤,掌握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培养 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同时,讨论与结论部分可 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结果,反思误差来源, 提出改进建议。
● 04
第4章 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
实验数据图表展示
01 数据图表制作
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02 数据趋势分析
分析数据变化规律
操作细节
加液速度
控制滴定速度
终点判定
观察颜色转变
指示剂选择
视觉颜色变化
● 02
第2章 酸碱中和反应与滴定 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 基本概念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 的概念,酸具有酸性, 碱具有碱性。酸碱中 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 反应,其中酸的氢离 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 发生结合。在滴定过 程中,酸碱指示剂可 以帮助确定滴定终点。
探讨学生在实验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和 困惑
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惑,可以帮助教 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困扰。
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
参与度。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教 师角色和学生角色
通过总结教师和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 以检视教学中的互动情况 和角色定位是否合理。 合理的教师和学生角色分
总结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评价和建 03 议
评价和建议
教学总结
在教学总结中,教师应当对整个酸碱中和滴定实 验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通过总结取得的成 果和收获,进一步推动未来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 和目标。通过反思、改进和反馈,不断完善教学 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1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1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能力培养: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操作中有关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测定、记录、数据处理等实验方法,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有关计算。

附2. 投影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聚: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1)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检查滴定管;(3)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4)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5)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6)取待测定盐酸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

以上操作均要注意逐出气泡。

2.滴定
(1)量取待测盐酸溶液25mL 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振荡。

(2)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并在瓶子底垫一块白瓷砖,小心滴入碱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碱液后,溶液由元色变成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去为止;记录滴定前后液面刻度于下表。

(3)把锥形瓶子里的溶液倒掉,用蒸馏水把锥形瓶子洗干净,按上述操作重复一次。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的学习和操作,掌握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溶液滴定计算浓度的方法。

在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中,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直到滴定溶液和待测溶液中的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的终点。

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酸碱滴定管- 移液管- 分液漏斗- 烧杯- 白瓷坩埚- 量筒2. 实验试剂:-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待测酸碱溶液- 酸碱滴定液(如NaOH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洗净实验器材,确保干净无杂质;b. 使用试剂架固定酸碱滴定管,并调节仪器使其垂直于试管底部;c. 用移液管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干净烧杯中;d. 配制酸碱滴定液,并将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2. 实验操作:a. 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滴定管中,打开滴定管的活塞,控制溶液的滴加速度;b. 在滴加过程中,通过不断摇晃容器使反应更加均匀;c. 滴定溶液的颜色接近终点时,减慢滴加速度,直至颜色变化明显;d. 当颜色的变化可以保持20秒以上时,即可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3. 数据处理:a.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b. 若待测溶液和滴定溶液的反应为一比一反应,则滴定液的用量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若反应为一比二反应,滴定液的用量的一半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c. 计算结果应保留正确的数位,包括有效数字和单位。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护措施,避免酸碱溶液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摄入。

2. 倒液时要稳,避免溅洒。

3. 滴定过程要缓慢,尽量滴加到接近终点。

4. 使用滴定管时要注意控制滴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5. 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C(测)=
答: 等体积的待测NaOH溶液平均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为: V HCl= = 20.28(mL) C HCl VHCl = C NaOH V NaOH C NaOH = = 0.1268 mol/L
01
对盛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 在其它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02
a.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导致C待会
03
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导致C待
04
c.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导致C待
05
d.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C待。
06
偏高。
07
偏低。
08
偏低。
09
偏低。
含杂质 在配制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时,内含少量的氢氧化钾,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 ) 同上情况,若氢氧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结果如何( )
0.11mol/L
(待测液)
(标准液)
(未知)
2.滴定概念:
C(测)=
C(标)×V(标)
V(测)
已知
已知
读数
用已知浓度(C)的酸(或碱)测未知浓度(C)的碱(或酸)。
3、关键:
(1)准确测量两溶液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恰好完全
滴定管与量筒区别
量筒:粗量仪, 精确度0.1mL,无“0”刻度,从下往上读,
浅红
注:石蕊颜色突变不明显,不作指示剂.
[设问] 既然指示剂变色时溶液pH不是7, 能否用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完全反应?
例:以0.1mol·L-1 NaOH滴定20.00ml 1mol·L-1 HCl,滴定过程中pH的计算
【讲解】向盐酸中滴NaOH,由于盐酸中H+ 被滴入的NaOH中OH-逐渐中和,c H+逐渐减小,溶液pH逐渐增大,当H+与OH-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滴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3. 学会使用标准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滴定时的指示剂选择和颜色判断,滴定曲线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2. 实验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4. 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思考,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滴定法的作用。

步骤二:理论讲解(约15分钟)1. 定义和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 滴定法的步骤:介绍滴定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标准溶液、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反应等。

3. 指示剂的选择:讲解常用的指示剂种类及其变色范围,以及选择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约30分钟)1. 实验准备:将实验室用具和试剂准备齐全,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步骤:按照教学资料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逐步进行滴定实验。

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滴定液的用量和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分析(约20分钟)1. 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滴定曲线,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2. 浓度计算: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错误排除: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除和改进。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小结(约10分钟)1. 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实验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大学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大学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酸碱滴定实验仪器,如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等。

4.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酸碱滴定实验的精确操作。

2.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什么是中和滴定?2. 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中和滴定: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三、讲解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调节滴定管和锥形瓶的高度。

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配制标准溶液。

3. 滴定操作:将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操作演示1.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强调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实验数据处理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疑问和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习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方法,如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2. 研究酸碱滴定实验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7教案(酸碱中和滴定 第1课时)doc

7教案(酸碱中和滴定 第1课时)doc

酸碱中和滴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2.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使学生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4.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及有关计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1.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酚酞2.25 mL的酸式滴定管、25 mL的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3.中和滴定的录像带、放像机、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举起一种食品包装袋,如奶粉的外包装袋)[师]同学们在买到一袋食品时,注意到上面标有哪些说明吗?[生]食用方法、成分、含量、生产日期等等。

[师]在这些说明中,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都属于化学工作者的任务。

在化学上,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叫定性分析,而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多少叫定量分析。

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板书]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问]什么叫中和反应?[生]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师]请同学们写出以下几个反应的方程式:①HCl+NaOH ②H2SO4+NaOH ③H3PO4+NaOH[学生练习,并使一个学生板演]HCl+NaOH====Na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H3PO4+3NaOH====Na3PO4+3H2O[师]请同学们把以上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教师提示]H3PO4是弱电解质,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的写法。

[学生写完后,教师总结]由以上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酸电离的H+和碱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H2O,那么中和滴定的原理是什么呢?[板书]1.原理[师]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看,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其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之间有何关系?[生]酸碱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师]如果我们用A 表示酸、B 表示碱,就有以下关系式: [板书])()()()(B V A V B n A n = (A :酸;B :碱) [讲述并板书]我们知道,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和浓度又有如下关系: n =c ·V 代入上式可得出:)()()()()()(B V A V B V B c A V A c =⋅⋅ [讲述]根据以上关系式,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与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碱反应,若能测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就可求出碱的浓度,这就是中和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滴定是一种通过逐滴加入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液)到另一种溶液(称为被滴定液)中,使二者在化学反应中达到等量的化学分析方法。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常以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滴定。

滴定过程中,一方溶液从容量瓶或滴定管以滴定管逐滴加入另一方溶液中,直到两者的化学反应达到等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支架、夹子、滴定管、容量瓶、指示剂、输送瓶、滴定管架等2. 实验试剂:- 醋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稀硫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准备所需试剂,并将其标明浓度和有效期;- 根据实验内容,调整和稀释试剂。

2. 标定浓度的醋酸溶液:- 取一定量的醋酸溶液放入容量瓶中;-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使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变色停滴;-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3. 实验操作:- 取一定体积的被滴定溶液(如稀硫酸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使用已标定的醋酸溶液进行滴定,每次滴定应适量摇晃滴定瓶;- 在反应接近等量点时,滴定速度变慢,需谨慎滴定,最后滴定时以滴定1滴溶液颜色转变为粉红色为终点;-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醋酸溶液体积。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2. 滴定时要注意滴定管的垂直性,以保证溶液滴定的准确性;3. 滴定管和瓶口接触应避免,以免溶液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4. 在滴定终点附近时,滴定必须谨慎进行,避免滴定过量造成误差。

六、实验结果处理1. 计算被滴定液中酸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酸 + 碱→ 盐 + 水;- 已知醋酸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可计算被滴定液中酸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学习使用滴定管、滴定瓶等实验仪器。

3. 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2. 滴定: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标准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待测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准确称取待测溶液。

2. 滴定前准备:向滴定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并记录体积。

3. 加入指示剂:向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滴定操作:使用滴定管向滴定瓶中加入标准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颜色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管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6. 计算结果: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污染溶液和损坏仪器。

2. 准确读取滴定管的体积,避免视线误差。

3. 注意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时判断滴定终点。

4. 保持实验室的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待测溶液的体积、指示剂的用量等。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3. 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法。

1.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实验的目的。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 实验步骤:概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4. 实验结果:列出实验数据,并绘制图表。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6.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引用的文献。

八、实验技能的培养1.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中和滴定实验有关仪器(滴定管和锥形瓶等)的基本操作规范。

(2)理解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要记录的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准确浓度的基本方法。

(2)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和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等感受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彩美。

(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先快后慢”、边滴边振荡等的把握,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 + OH-= H2O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 (H+) =n (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 c酸. V酸= c碱. 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OH)二、酸碱中和滴定( 一)认识仪器:1、滴定管构造①类型: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②刻度: 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

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③标记: 容积、温度、刻度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洗:(三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酸碱溶液润洗。

润洗(2~3次)示范一次操作,后叫一名同学上来润洗碱式滴定管③调: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估读到0.01mL。

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教案: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通过检测溶液的反应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和药品:1. 滴定仪:包括滴定架、瓶塞和滴定管。

2. 称量器具:天平。

3. 烧杯、容量瓶、滴定瓶等常见实验器具。

4. 试剂:包括酸、碱、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制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标准溶液的质量或体积,配制出所需要的浓度。

b. 校准滴定管:使用标准溶液对滴定管进行校准,保证滴定管每滴体积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a. 取待测溶液一定体积放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c. 使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至待测溶液中,同时轻轻摇晃烧杯。

d. 当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提示酸碱滴定终点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3. 数据处理:a. 根据滴定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b.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穿戴好实验室专业服装和个人防护设备,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2. 注意实验器材的准确使用和存放,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有毒气体。

实验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环境监测、药品生产等领域。

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判断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从而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验拓展:1.探究不同酸、碱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研究不同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滴定实验的影响。

3.与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评估滴定法的优缺点。

结语:通过本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滴定法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并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走进酸碱中和滴定1.1 学习目标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其选择依据。

1.2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的定义与意义。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颜色变化规律。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1.3 课堂活动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

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4 课后作业完成酸碱指示剂实验报告。

搜集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实例,进行简要描述。

第二章:认识滴定实验仪器2.1 学习目标熟悉滴定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及其作用。

学会正确使用滴定管、烧杯、锥形瓶等实验器材。

2.2 教学内容滴定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构造及使用方法。

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2.3 课堂活动观看滴定实验操作视频,了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进行滴定实验操作演练,熟悉各项操作要领。

2.4 课后作业绘制滴定实验仪器结构示意图。

完成滴定实验操作练习。

第三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3.1 学习目标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浓度计算。

学会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3.2 教学内容标准溶液的配制原理及方法。

滴定实验中标准溶液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3 课堂活动学习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3.4 课后作业完成标准溶液配制及滴定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非水溶液滴定4.1 学习目标了解非水溶液滴定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学会非水溶液滴定实验的操作方法。

4.2 教学内容非水溶液滴定的基本原理。

非水溶液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3 课堂活动学习非水溶液滴定实验原理,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探讨非水溶液滴定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4.4 课后作业完成非水溶液滴定实验报告。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非水溶液滴定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酸碱中和滴定的应用5.1 学习目标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运用酸碱中和滴定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教案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含义和原理;2. 学习使用滴定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3. 掌握如何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和试剂:酸溶液、碱溶液、指示剂、滴定管、酸碱中和反应表;2. 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以及滴定法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讨论:学生讨论滴定时选择适当的指示剂的原则和方法,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5. 总结: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并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及滴定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案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及意义;2. 学习如何应用滴定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3. 掌握常见的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和试剂:酸溶液、碱溶液、指示剂、滴定管、酸碱中和反应表;2. 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介绍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如酸碱度测定、药物分析等;2. 实验操作:学生选择适当的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推导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5. 总结: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应用和意义,以及滴定法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pH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一)设计思想1、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支柱,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索新知。

通过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搭建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充分的体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好“四导”,即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导思——引导学生活学,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导成——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学生的体验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精神,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型创新人才。

同时,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化、多元化的风格,达到有效学习。

2、设计理念:本设计符合新课程生活实际有化学相联系的思想,“STS的思想”。

设计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预设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最佳实验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

设计应能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尽最大可能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测出的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和态度。

3、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为“三、pH 的应用”的一部分内容,是高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分析化学的内容。

第一课时教材从“pH的应用”的角度,简单介绍测试和调控溶液的pH,对工农业、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都具有重要意义。

引入酸碱滴定概念及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材转入对本节重点内容即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的介绍,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课前引入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实验方法。

2.原理:H + + OH - === H 2O ,中和反应中H +与OH -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 +)·V(H +) = c(OH -)·V(OH -)。

3.待测液的浓度计算: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注意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以及读取标准液的体积是关键。

知识精讲化学实验室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标签被腐蚀,看不清其浓度。

你有办法测出其浓度吗?知识导航《酸碱中和滴定》教案二、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主要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等。

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注意——滴定管的读数方法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大;俯视读数,读数偏小。

2.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3. 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待测溶液)(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水洗(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数据排气泡方法:调节滴定管活塞,排出尖嘴部分的气泡,使其充满反应液(除去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

②锥形瓶:水洗→装液→加指示剂③指示剂的选择: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强酸滴(弱)碱甲基橙,强碱滴(弱)酸用酚酞,两强互滴(甲基橙酚酞)都可以。

(2)滴定:边滴边振荡→滴速先快后慢→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 且结束前不能离开,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变化→判定终点→读数(等1-2min 液面稳定后) (3)终点判断当滴入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2~3次,求所用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浓度c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学科组高二年级化学组主备人邢海执教人邢海
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时间 2013.11 课题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滴定管的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
3.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的关系、仪器使用和指示剂的选择等知识点的介绍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课堂模式: 实验演示和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用具: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25mL酸式滴定管,25mL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旧知督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和滴定的原理并以一元酸与一元碱反应为例说明其计算依据。

[学生回答]: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和碱提供的OH—的物质
的量相等。

[知识建构]:从原理来看,中和滴定很简单,但在实验中,要想尽可能地减小误差,
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要清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同时还必须使用精密的实验仪器和遵守严格的实验操作,下面我们来讲
一下实验中的关键环节及认识一下中和滴定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总结]:关键环节:a、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b、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仪器:滴定管(酸式、碱式)
[展示]:25mL酸式滴定管,25mL碱式滴定管
请两位学生上前来观察滴定管的构造。

[学生观察滴定管后回答]:
个性化修改
①零刻度在上方;
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为玻璃活塞;
③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一段橡皮管,中间有玻璃珠; ④滴定管的读数可以到小数点后两位。

[思考]: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 大家思考后,教师解释正确答案。

[过渡]我们用滴定管时,滴定管如何固定? [副板书]:铁架台,滴定管夹
[展示铁架台和滴定管夹,并把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进述]:我们选好了仪器,但仍然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或甲基橙。

[板书]:2、药品: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标准液,待测液。

[叙述]:我们今天要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来测定末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请同学们根据中和滴定的原理,写出氢氧化钠的浓度计算式。

[学生板书]:c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盐酸盐酸V V c
[过渡]:我们选好了精密的仪器和合适的指示剂,而没有准确无误的实验操作,同样不会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那么应该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接下来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一、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检漏→
[总结]:酸式滴定管检漏:关闭玻璃活塞,将水注入滴定管,记下读数,静置2分钟后观察液面是否下降,玻璃活塞周围及尖嘴处是否渗漏,然后将玻璃活塞转动1800
,再检查一次。

[问]:如果不漏水,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答]:洗涤 [板书]:洗涤→
[总结]:我们先用蒸馏水洗,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用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锥形瓶只须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洗涤时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教师演示洗涤操作]
[同时思考讨论]:①、为什么滴定管用水洗后,还要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但锥形
瓶不能用待测液洗?
②、锥形瓶内有蒸馏水,对滴定结果有无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①、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酸润洗,测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会偏高。

碱式滴定管不用待测液润洗,会使测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会使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内有蒸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叙述]:仪器洗净后,我们就要来装液体,装满液体后还要排气泡。

[板书]:润洗→装液→排气泡
[问题探究]:如果不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若滴定后气泡消失,会使所用的标准液体积变大。

[提问]:我们排完气泡后,是不是可以开始滴定了?还有什么操作?
[答]:还要调整液面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并记录液面的刻度。

[板书]:→调液面→读数并记录数据V(始)
[思考]: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视线与凹液面相切)
[教师调整液面后,请一位学生前来读出滴定管中标准酸的体积。

]
[教师操作]:用碱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注入25.00mL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

[提问]:下面就该是最关键的滴定操作,滴定时左右手如何分工?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滴定到什么时候到达滴定终点,应停止滴定?滴定完成后还需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滴定时先快后慢,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当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30秒内不变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液面刻度V(末),两次的刻度差即为消耗标准酸液的体积:V(HCl)=V(末)-V(始)。

[板书]:滴定:右手持瓶颈,左手把管控,两眼紧盯瓶,变色30秒,滴定至最终。

[教师开始滴定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操作完成后,请一位学生来读出滴定管上的刻度。

并计算出次滴定所用去标准酸溶液的体积。

[进述]:为确保测定的准确性,滴定操作一般要重复两次到三次,取三次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来计算待测液的浓度。

[反馈训练]:如果上述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通过计算确定氢氧化钠的浓度。

实验编号盐酸的浓度/mol/L 实验完成时,盐酸消耗
的体积/mL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1 0.2000 20.20 25.00
2 0.2000 20.22 25.00
3 0.2000 20.21 25.00
[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学生归纳总结:
1.中和滴定的原理: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和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2.仪器:酸式、碱式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容量瓶)注意:酸式、碱式滴定管①零刻度在上方;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白纸)。

3.滴定前准备过程:滴定管检漏→洗涤→标准液润洗(或待测液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读数并记录数据V(始) 锥形瓶的洗涤→装液→滴加指示剂(2~3滴)4.滴定方法:右手持瓶颈,左手把管控,两眼紧盯瓶,变色30秒,滴定至最终。

5.读数:两位小数。

因一次实验误差较大,所以应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
[布置作业]:课后做好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n(酸)=n(碱)
2、药品: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标准液,待测液。

3.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检漏→洗涤→标准液润洗(或待测液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读数并记录数据V(始)
4.滴定:右手持瓶颈,左手把管控,两眼紧盯瓶,变色30秒,滴定至最终。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