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重煤机有限公司、长治液压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合作,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的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

一、专业建设基础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2004年山西省确立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山西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在校生957人,专业教学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双师型”教师8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1名。3名教师被选拨为山西省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教师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其中1名是副主任委员)。

本专业建设有校内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场所10个,与“山西易通环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厂中校”模式的生产型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拥有机械加工设备近50台套,价值487万元。建立了校外“科研、实习、就业”双向合作基地28家。

本专业较早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教学改革,促进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机械CAD/CAM》是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机

械制造工艺编制与实施》、《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等3门课程是院级精品课程。近五年来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申报山西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4项,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专业建设目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训设备台套数量不够、品种不全,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规模扩大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年轻教师偏多,双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亟待提高;三是课程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行业背景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时期,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和长治市推进工业新型化建设的强劲势头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专门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地域优势和氛围。我院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有深厚的机电行业背景,近三年来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大同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太重煤机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通过双向选择选拔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就业,每年都在30人以上,建立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就业市场,专业发展呈现进出两旺的良好态势。

(二)专业发展目标

本专业对接装备制造业,发展定位是:建成在山西装备制造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领域发挥示范作用的“四个基地、三个中心、一个窗口”,即成为在本省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装备制造业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机械制造类职教师资素质提升基地、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技能竞

赛基地;成为我省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领域的改革建设成果展示推广中心,机工和钳工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成为装备制造行业生产一线应用技术研究、生产技术服务和先进技能培训的服务中心;成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窗口。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领域机械制造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具有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职业素质,具备机械制造工艺编制与实施能力(工艺员、施工技术员),具备机械制造生产操作和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初步能力(机床操作工),具备机械装备安装、调试(装配工)和控制、维修能力(维修工),具备机械零部件精度检测能力(检验员),具备适应管理、服务岗位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开展定向培养,推进校企对接

以“十二五”期间学院与“太重煤机有限公司”签署的“五个一百定向培养”合作项目实施为平台,校企合作确定定向培养学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工作任务,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研讨完善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生产项目共同开发教学项目,生产技术进课堂,实施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深化定向培养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在人才培养多方位对接机制。

(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探索系统培养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以分数、能力层次招收中职和高职,分别定

位中高职培养目标,根据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中职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探索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开展学做一体课程建设,推进培养方式转变

开展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的改革与建设,制订《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加工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技术》、《设备控制技术》、《机械CAD/CAM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机械设备装调与检测》、《毕业综合实践指导》等10门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把《机械加工技术》、《机械设备装调与检测》、《机械CAD/CAM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等4门课程建设成基于任务驱动、“学做一体”开展教学的优质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四)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服务能力

引进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兼职带头人1名,和校内专职教师组成双带头人结构,着重对带头人进行培养,提升专业业务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加大对10名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教学改革能力、科研能力;强化教师工程实践锻炼效果,确实提高全体教师“双师素质”;增加教师数量,保证教师每周不超16课时;改善教师结构,确保校内开展的实训教学、专项设计、课程大作业等教学环节有兼职教师参加,机械加工实训由高水平兼职教师指导为主,主要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初步形成专兼职教师合作开展教学、对外业务培训、应用课题研究与技术服务的格局,推动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