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题目类型及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题目类型及答题技巧
篇一:说明文题目类型及答题技巧一、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文阅读题目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查题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考查说明对象特征
【题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题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三、考查说明顺序
【考查题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四、考查说明方法
【题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
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五.考查说明语言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方式:
(1)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2)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题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题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六.其他考查点
【题型1】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
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题型2】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如:《把玉米穿在身上》:本文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语言形象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出对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的介绍这一内容。
方法提示:
1、分析语言修辞特点
2、说明作用:A、吸引读者引起思考B、引出全文内容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七.真题解析:
【目标点击一】把握特征,抓住要点
阅读说明文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实例精析】
中国皮影戏
易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
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
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
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
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
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
2.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3.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4.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
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答案:1、悠久历史皮影表演。
2、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3、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4、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解析与点拨】:这是一份有新意的说明文阅读试题,文章选了易树的《中国皮影戏》介绍的是地方皮影戏,民俗风情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突出。
综合性考查了说明文阅读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点放在了文章内容的感悟、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的关系、语言品析,亮点是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探究等。
第1小题,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吸纳,对文章说明对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第2题,考查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的作用,达到领会说明内容。
第小3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答时要根据说明内容作出准确地判断。
第小4题,这是一道有关关注家乡的民俗风情等方面,开发地域性语文资源的探究性试题,综合考查语文能力和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与新课程标准的
理念也十分合拍。
【目标点击二】说明的方法和语言
近年来,考查的重心逐渐由对说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转移到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为主。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
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
【实例精析】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
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
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
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
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
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
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
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
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
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
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
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
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
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
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
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
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⒈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2)(3)(4)⒉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⒊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⒌“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
答案要点是: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
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答案是: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说明语言的主要特
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
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
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
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
答案是:“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
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目标点击三】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考点透视】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近年来,这方面的题目已经在说明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重视从文本的领会感悟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的,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入选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题者通常会依据这么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2.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灵活生动,可读性强。
试题的编制,由传统的说明文阅读四大块题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文章结构、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逐渐转向把通用的阅读能力与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设计考题,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二:说明文方法及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
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a.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
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列图表、引用说明。
b、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在文章开头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