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小桔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散文《小桔灯》

冰心的作品《小桔灯》,想必是尽人皆知的,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的重庆,是一个和当时重庆环境、气候同样阴沉黑暗的下午到黑夜一件偶然遇到的事,小桔灯是黑暗社会里光明的象征,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写照。这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夜,国民党加紧镇压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志士,广大人民在白色恐怖之下,灾难深重,渴望光明。作者以象征的手法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不用说,电视散文需要的立意要新颖、文采要飞扬已经由原作表现的非常好,于是要怎样把这样一个经典再现好就成了一个难题,而整个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色彩的运用,以及与原作同步的真实感。

首先说色彩,这是电视散文的文采之一。作品中,当“我”走上“阴暗的仄仄楼梯”,身着的是深蓝色旗袍带着灰色的围巾,朋友的家里也是一样的,方桌、竹登、电话甚至布帘,无一不是灰暗的。这样的颜色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压抑感,从而使人很容易想到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可是,当“我”听见声音,从里屋出来时,“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画面同文章一起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一个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形象,然而小姑娘穿的却是一身红色的衣服,头上扎着红色的蝴蝶结。这就与她身边的一切产生鲜明的对比,为后来冰心赋予她的象征意义做下了伏笔。之后,“我”因为天黑了还没有等到朋友,就去了小姑娘的家,画面阴郁的色调从进屋的刹那开始转为暖色。在橘黄色的光线下,通过“我”与小姑娘的对话,让人看见了希望,此时小女孩镇定、勇敢、乐观、纯真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中国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体感。当小姑娘点燃小桔灯,周围阴沉、迷茫、黑暗的自然环境,与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相一致,而小桔灯那微弱的红光,却给人们带来活力和生机。这一衬托显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使主题更加鲜明。

再说画面的真实感。我们说电视散文的联想要丰富,联想是电视散文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将电视散文的“散”具体化,而这不就与我说的“真实”相悖了吗?其实,《小桔灯》这部电视散文作品正是以与原作近似的画面取胜的,但这并不是说作品中失去了联想的成分。“我”第一次见到小姑娘的时候,她身上的穿着马上就能让你想到她的出身,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谈,她微蹙的眉头,让人感到她的懂事、可爱;“我”到她家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深思般地解释爸爸的下落,此时小姑娘的表情非常淡然,这马上会让观众联系到,为什么之前她会那样早熟;再之后小姑娘熟练、敏捷地制作小桔灯,热情地送客……这一切,衣着、外貌、言谈、举止,都会让你想到,只有在那一个战争年代的、饱经生活磨难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备,再不能有第二个了。她是那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当“我”要走时,小姑娘站在门口送“我”时,灯火映衬下她弱小的剪影,更具有震撼力,把小姑娘的形象升华到新的高度,为她的形象平添了厚度和韵味,那茫茫暗夜里的小桔灯,不恰是对小姑娘的绝好象征吗?提到小桔灯,就要说结尾时,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的旁白响起时,“我”提着小桔灯在黑夜的路上行走,小桔灯的特写会让观众的内心产生一种温暖的情绪,象征的手法与文章一期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必将被消灭,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必将诞生,也让人联想到作者已经在与小姑娘的谈话中找到了更坚定的方向,所以,“我们”才都“好”了。

这就是我对电视散文《小桔灯》的一点粗浅的分析。电视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并不起眼的艺术角色,比起众多的轰轰烈烈节目,她如同偏居一隅的散谈之人,然而小却有

味,过目却难以忘怀,它用声音、解说、音乐、画面等不同方面描情绘景,虚实相交,于是看电视诗歌散文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在电视节目的艺术性日渐减弱的情况下,或许人们心底更加渴望艺术甘露的滋养,所以,希望能看到更多如《小桔灯》这样能叫人产生共鸣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