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养老产业现状,政策解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养老产业现状,政策解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安徽养老产业的现状
安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老龄阶段,到2013年末,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4.7万人,占总人口的16.3%;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1160万人,2030年将达到1870万人,并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加速的新特征。庞大的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仅靠政府发展养老事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这不仅能缓解养老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安徽养老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保基本”方面完成了规定动作,且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养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从安徽养老产业供需状况来看,市场刚性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瓶颈:
1)风险与成本。由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投入研制的经费较高,市场风险也大,特别是目前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养老金制度均不成熟,加大了涉足养老产业的风险和成本。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者大都不愿进入此行业
2)土地供应难以落实。地方重视程度较低,在土地规划布局没给养老产业充分的空间。在“土地财政”的状况下,养老
设施在城市、乡镇缺乏布局规划,社会资本很难获取土地3)专业护理人员和服务机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我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数万人,安徽仅数千人,按照国际5∶1的护理员需求量,缺口将近40万人。
4)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尤其是养老机构土地不能抵押,严重制约融资。政府贷款贴息主要针对公办养老服务部门,对民营机构缺乏支持。
5)老年用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还处于萌芽状态,医养护能力有待提升,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6)养老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老龄人口信息云平台尚未建成,老年智能化终端产品缺口较大。
二、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
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三.养老产业方向
1·老龄服务业,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尤其是医养融合的养护组织和机构;
2·养老地产业,如老年人住宅、老年社区、养老院等;3·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依法享有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的税费优惠政策;公益性捐赠支出在计算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费标准由其自主确定。
4·推进智慧医养护一体化发展。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借助人口大数据库,支持面向个人、家庭、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实现跨部门的新型关联特色服务,促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网络服务模式。开展家庭型、日托型和机构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合理推进存量医疗资源向养老、养生领域转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加强
医疗服务能力。适时适量地将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医院、服务站转型成为养老养生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养生服务网络。加大对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养老机构获取医疗服务资质。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如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在符合同等条件情况下给予优先审批,护理院、康复医院以及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如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在符合同等条件情况下给予优先审批,护理院、康复医院以及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管理和卫生技术人员,在科研立项、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5·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养老服务发展的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为是老年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老有所学是老年人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老有所乐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通过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医养结合互通,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使其产生良好效果。探索无病疗养、有病治病、养生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加快养老管理人才和养生保健、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