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②取次:任 意,随便。
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①则如萤 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 明出情意,因注而释了: 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 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 人至深。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 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 ?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 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4分)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 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 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联系作者注释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 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 凄凉。
总结:关注作者。 必须知人论世。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 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 何。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 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 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 取。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
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醉花阴 李清照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又重阳,玉枕纱厨,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半夜凉初透。 识。 东篱把酒黄昏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后,有暗香盈袖。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莫道不销魂,帘卷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西风,人比黄花瘦。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5、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 郁之情。
6、流水:绵绵的愁丝,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的感伤与哀愁。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烘托伤春、惜春 之情,抒发乡愁、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思念之情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 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 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 的思乡之情。
(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 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 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 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 )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 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 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 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 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 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 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 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 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 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 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 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还可 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题目—— 作者—— 注释—— 题材—— 典型意象—— 情点—— 关键句——
(一)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1.《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春日登楼怀归》 表明时间、背景及写作内容 2.《西塞山怀古》《从军行》《归园田居》 表明诗歌体裁及题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例6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例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 ,早生华发”。 例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 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例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 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例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 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 例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竹 喧,渔舟下莲动”。 例6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 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 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 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 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 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 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 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三、读注释
典故

解释疑难词句

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
元稹《离思》
六、关注诗歌“情点”: 情点: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 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 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修饰词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的感情色彩。 诗歌的前两句用一连串具有感伤色调的 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西风”让人想到 凄凉肃杀,“老(波)”让人想到凄楚悲凉 ,“白发”则让人无限伤感。肆虐的“西风 ”,苍老的“湘君”,惨然的“白发”,构 成了一幅令人黯然神伤的画面,作者借以抒 发诗人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悲怀之情 。
兵车行 (杜甫) 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 心明澄澈、有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 时补充新知。
2014高三诗歌鉴赏复 习指导专题 ------如何读懂诗歌
明确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请用两字 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
(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 景: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 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 自得之情。
1、用“秋”表达诗人关注时局之感。
意象: “秋风” 意味着古代边境的战事紧急。 “ 意” , 就是诗人的思想、情 2、汉关、朔云、边月、西山:暗示边塞的环境特征。 感、意念。 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感慨。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 4、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渲染悲凉的氛围。 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4、杜鹃:哀怨、凄凉或思归的象征。
四、读体裁、题材


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 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内容分类: 1、怀古咏史 2、咏物诗(托物言志) 3、写景抒情 4、边塞征战 5、羁旅思乡 6、赠友送别 7、山水田园 8、爱情闺怨 9、哲理诗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 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 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 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5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 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 后臵、宾语前臵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 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行白鹭上青天。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知人论世 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 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 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 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知人论世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 和音乐,决定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 对现实漠不关心。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 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 ,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 的精神境界。
五、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 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 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 “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 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 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 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 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 情。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 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解读】通过我们对欧阳修的了解及注释的提 示,可以知道作者的身世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作者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 法与王安石不合而遭贬。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 涨、游客渡溪、落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 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表明情感
一、读标题 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 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 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 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诗歌题目
旅夜抒怀
表明时间、背景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 愿君多采撷(红豆),此物最相思。 (远离)故国三千里,(深居)深宫二 十年。 (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 有灵犀一点通。

例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例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例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例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例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注意:概括只为一大致倾向而 非全貌,切勿以偏概全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 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 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 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 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 创作的颠峰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