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实践论的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
感性认识
再实践…
理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 过程和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 复以至我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再认识
再实践 第二次飞跃 认识 实践 第一次飞跃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五)结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实践论》最后以深邃的语言对全书作了总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 展真下。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 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 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 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一旁,照自己的意图干,盟军最后就笑逐颜开。” 令蒙哥马利惊叹不止的是毛泽东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居然连最简单
的枪支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用于韩战的苏制武器了。而多管自行火 箭炮“喀秋莎”,他就更看不明白了。

二、中心思想
揭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

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 ①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 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 ②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 ③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论述了辩证法和 认识论的一致性,即功能的一致、认识运动公式的一致。
一、写作背景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 著作。写成于1937年 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 遭受极大的损失。 《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 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 写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 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 第 1卷。



《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 问题。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 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 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三、内容简介
第二次飞跃和第一次飞跃一样,同样是认识过程的 质的变化,也是有条件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一是理论必须正确;
二是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理论转变为行动的指导思想和行
动方案等;
三是用理论动员和武装起广大群众,成为群众改造世界 的有利武器,使精神力量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的物 质力量。
…实践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的是具有社会属性,而这种社会属性是在改造对象世
界中得以证实的。
(2)人的本质是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首先是科学地论证了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
是认识论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二是强调全部理论 不仅都来自实践而且还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
的统一

(五)结论:揭示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 限发展,科学地概括出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一开头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以前的唯 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发展,去观察认识 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 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认为认识 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列宁 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实践论》具体分析了 认识发展的过程。
1、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官对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反映 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其反映的内容是对客 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特点是生动、直观、 具体、形象。 理性认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 推理等,它所反映的内容已不再是现象和事物的外部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联系,而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认识阶段的
特点主要是表现出其抽象性和深刻性。
(2)第一次飞跃的实质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 马 克 思 是变客观的东西为主观的东西的过程,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 主 义 是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 原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著 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 读 的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


(4)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手段和可能,使人的
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 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 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 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
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两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 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 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 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 的理论原则。 ---十七大报告

《实践论》强调:“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 性认识,还须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 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 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

(1)为什么要实现第二次飞跃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马 ②认识的作用,只有在用于实践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主要表现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在认识和实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认识是主体反 映客体的观念性活动 ,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物质性 活动。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二者相互作用上,即实践 产生认识,认识指导实践。但从全部认识过程来看, 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自始至终是认识的 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1、旧唯物反映论是直观、消极反映论
(1) 旧唯物主义,包括法国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
(2)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但不能揭示出认识对实 践的真正关系

2、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不同的原因: (1)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单有其自然属性,更重要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四、历史地位
(一)科学价值
《实践论》紧紧围绕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系统 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不 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而且在批 判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潮,加强党的思想建 设方面,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的 基础。它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 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这两个认识的飞
跃过程是在实践推动下完成的。

(2)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非充分性 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丰富和深化的。 (3) 为人的认识开拓出新领域、提出新任务,推动认识 不断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克 思 ③、认识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正确的 主 义 认识得到证实,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 。 原 著 选 (2)第二次飞跃的实质 读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个过程是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 的东西的过程,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是由一般到个别 的过程,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3)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这首先是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 需要。 (2)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前 提是实践,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

中介。

(3)只有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改造实践, 才能暴露事物的内在(非感性)本质,
使我们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人与实践 客体的关系。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 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得亲口吃一吃。
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 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把握,感性认识也就失去了
它的认识论意义。

(4)第一次飞跃的实现条件 首先感性材料必须确实可靠,并且十分丰富;
马 其次必须对确实、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 克 思 主 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义 原 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著 选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读
4、从相对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在真理上的表现就是相对 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认识过程,就是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下和发展 真理的过程。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1)是肯定绝对真理是存在的。 (2)是肯定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 。 (3)提出了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思想。即 “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二)现实意义 认真学习《实践论》,对于坚持和发扬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非常现实 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 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
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 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
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 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 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 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 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 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 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 的统一

《实践论》具体提出了任务: 1、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及阻碍社会进步和 人类发展的一切反动势力。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自己 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2、它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 史使命。 3、提高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是实现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所必需。

蒙哥马利:“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中国人说 他是太阳,我颇认同这个比喻。”
“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无 论是小范围周旋的四渡赤水,还是大兵团会战的三大战役,他都表现 了超凡的智慧,说是鬼神莫测之机也不为过。 更奇妙的是1938年以后,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呆在延安的 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 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呆在中南海指挥着异 国他乡的战争。我发现,每当那位不太听话的彭德怀遵照他的电令去 排兵布阵、去穿插包围,盟军必吃大亏;每当彭德怀将他的电令扔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