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 ) 业 管 理 者 越 权 现 象 比较 严 重 二 企
量 , 护资产 的安全 、 整 , 保 有关法 律法规 和规 章制度 的贯彻 执行 保 完 、 等, 而制 定和实施的一系列 制方法 、 措施和程序 。可以说“ 防范会计信 息失 真,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大家普遍关注 、 也是 内部控制所要着 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 总失真必然 与会计信息 产生的某个或 所有 环节相关 , 而高质量的会 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 的基 础。高质量 的会计规制 , 只有得到有效执 行才能产生 高质量 的会计 信息 , 这就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 用。会计信息 的行为性失 真和违规性失真 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 以防范的失真 , 针对“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 提 高会 汁信息质量 ” 这一 目标 , 内部控 制要对会计 信息 的行 为性失真和规 制性 失真进行 治理 。20 0 7年 1月 1日开始, 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 面施行 新的会计准则 ,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金 和《 融企业会计制度》 将停止使用 。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 陛失真的风险 增大 。国际趋 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 , 这些 选择空 间本身就增大 了会计信 息行 为性失 真 的风险。因此 , 按照 我国 “ 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 顾与会 计相关 的其他控 制 ” 兼 的内部控制 的思 路, 新会计准则在“ 会计控 制”中最 基本 的环节就 向内部控 制体系提 出 了一 个 极 大 的 挑 战 。i : i
; i i ! ; l

我 国企业 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及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杨 明 沈 阳 铁路 局 沈 阳客 运 段 李 秀艳 辽 宁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医 院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

以下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一、问题:1. 内控制度不完善: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上存在不足,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导致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够完善与严谨。

2. 内部控制流程松散: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设置不够严密,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3. 人员素质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员来进行实施和监督,但许多企业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内控人员,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4. 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但由于执行不到位,往往存在规章制度无法落地、监测手段不全面等问题。

二、完善策略:1. 健全内控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操作规范、有序。

3. 提升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注重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内控队伍,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4. 加强控制措施执行:企业应加大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度,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规范执行,避免漏洞和失误的发生。

5. 定期监测与改进: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测机制和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和风险控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完善。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流程设计、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加强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测,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组织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预防各种风险和问题,在维护企业内部稳定和健康的同时,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相对较晚,起步也比较缓慢。

但是,近年来,我国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越来越严格,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开始积极落实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

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要求,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但是这些法规的规定仍然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标准。

这就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 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制度缺失、制度不完整、制度内容不清晰、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

这些问题都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

3. 缺乏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和完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参与和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缺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内部控制人员。

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完善对策1.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水平,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详细的标准和操作指南。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和操作性,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企业需要从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建立符合实际的控制矩阵。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营的体系,旨在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风险、保护企业利益、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到21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成熟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受到国际上的影响。

国内学者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如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根据国情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应用。

同时,国家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初步发展阶段,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开始有了一定的原创性和自主性。

国内学者对国际上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内部控制三重目标”、“内控社会责任理论”等理论框架。

同时,专业学术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进入成熟阶段后,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

各类内控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也越来越多,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细则》等。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国内企业还开始使用国际通行的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委员会赞助的组织的内部控制综合架构)。

近几年来,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首先,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融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各行各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用不断加深,内部控制文化开始在企业内部得到普及。

此外,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发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如虚拟内部审计和数据挖掘等。

然而,中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其次,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还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

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概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和企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和发展进行概述,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中国内部控制的构建完善1. 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国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的出台为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6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为企业制定、实施和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了指导。

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力度,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

2. 企业内部控制意识逐步提升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意识逐步增强。

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内部控制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改进。

一些知名企业还将内部控制纳入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紧密结合,推动内部控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3. 内部控制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诸如风险管理系统、内控自动化平台、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内部控制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实时性,还有助于企业对内部风险和漏洞的快速识别和应对。

1. 内部控制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已经相对成熟,标准化水平较高;而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停留在表面化、流于形式的阶段,存在监督不力、审核不严的现象。

2.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融合程度有待加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融合程度有待加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完善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完善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完善对策从集中战略性、整体风险化、自我引导式控制,以及自发团队型等四方面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实现“自我控制”以及运用现代IT 技术等五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建议。

标签: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趋势完善对策由于社会、经济、管理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两大职能权力制衡、行为引导的力量对比,以及作用都在不断变化,从而引导内部控制的演化。

纵观内部控制发展史,其变革往往源于组织管理的要求,管理手段与工具的创新为内部控制注入新的血液,带来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先是以内部控制为中心、通过组织内部各子系统相互控制关系实现的内部控制,后发展为以COSO为代表的、以预防和防止管理漏洞为目标、实现系统整体优化的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

总结内部控制的发展,影响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有四项:经济的发展水平、风险因素的差异、组织权力配置情况、技术的专有性,他们共同引导着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拟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一份理论参考。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分析1.第三次经济浪潮促使内部控制趋向集中战略性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但也置身于更加激烈动荡的竞争环境中。

企业目标的制定必然是长远的,为达到长期目标,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战略,并把包含战略的长期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决策和行为。

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战略化的集中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不再仅仅是约束行为的工具,更应成为实现变革的工具。

2.风险的全球化促使内部控制整体风险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竞争和协同带来的风险远远超出原来的交通阻滞、信息不畅、固定投资和信用缺失的风险。

企业的文化、公司治理结构、公开化的操作和透明度高的信息支持越来越多地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以战略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控制与原始控制的最大区别。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自身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政策、流程、制度和技术手段,对其内部所发生的经济交易和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保障企业资源的规范和有效使用。

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现在,我谈谈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手段,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已趋完善,但理论研究还不够充分,无法深入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和规律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无法有效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3.内控管理人员水平不够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企业在实践中缺乏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和管理内控工作。

4.内部控制环境不够优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难以建立健全,一些企业存在信息交流不畅、责任不明、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二、企业内部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化未来企业内部控制将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机融合,确保企业系统化、整体化和协调发展。

2.科技化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策略的转型和升级,协助企业监督和控制内部业务和操作,提高内控技术的应用效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3.规范化未来企业内部控制将更加侧重于规范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提高内部控制的标准化程度,引导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要求下,进行经信规范行为。

4.智慧化未来企业内部控制将逐渐智慧化,建设智能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企业日常业务和运行的监管和管理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和自动化,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实时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内部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加强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安全。

第四,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通过以上几点思考,可以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建设。

1. 引言1.1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承担着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重点领域的责任,对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因为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经营风险增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包括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和责任,建立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流程,规范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才能有效地规范经营活动,降低经营风险。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也是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风险和控制情况的审查和评估,能够帮助企业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提高效率。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国有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关键。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2. 正文2.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国有企业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及完善措施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防止经营活动中出现各种问题。

然而,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1.控制目标不明确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就无法对控制措施进行有效评估,也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2.管理层参与度不高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而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导致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低下。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参与度不高,也会造成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不到位。

3.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员工有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4.信息系统保密性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企业在信息系统的保密性方面做得不够,造成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增加。

二、完善措施1.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企业需要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时候明确控制目标,明确控制目标有利于企业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评估和调整,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加强管理层参与度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管理层的参与度,推动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

3.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监督员工的行为,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执行内部控制措施,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4.加强信息系统保密性信息系统的保密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内部数据的安全。

5.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2024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

《2024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1. 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政策法规的推动,国有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2. 内部控制意识逐渐增强。

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3. 内部控制手段多样化。

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内控管理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等,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2.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3. 信息化水平不高。

虽然部分企业运用了信息化手段,但整体来看,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存在障碍。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加大信息化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

4.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维护利益和提高管理效益,通过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防范各种风险和漏洞,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1.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全面、完备性差、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2.风险意识薄弱:一些企业对内部风险的意识较低,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不够,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3.人员素质有限: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在学历、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控制能力和水平不均衡。

4.技术手段不完善: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尚未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造成控制效果不理想。

5.缺乏监督机制: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可依循。

2.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减少损失。

对重要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全面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4.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系统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完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6.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计和监督,提高内部控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7.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建立内部控制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对内部控制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和奖励,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内部控制挑战。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和企业损失。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许多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管理人员不明确、责任不清晰、权利不明确、工作岗位不匹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困难。

2.财务管理不规范在许多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如会计核算不准确、资产负债表不真实、现金流量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财务上的困难。

3.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但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了对企业内部经营情况的了解不清晰,容易出现经营风险。

4.风险管理不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

但是在实际经营中,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措施,导致了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放大。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但是在我国许多企业中,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安全隐患、信息泄露、系统故障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会引发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改进建议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有效运行。

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规范和监督,确保会计核算准确、资产负债表真实、现金流量清晰。

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情况的监督和调查。

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规和规范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有效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自然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资产的保全和有效使用以及内部程序的合法性而设计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层面和员工的行为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各种风险,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和稳定。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

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资产的保全和有效使用以及内部程序的合法性。

而内部控制的范围则包括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大小,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为后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合理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和流程,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或设立专门的内控部门,由专业人士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和监督,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责任人和执行步骤。

三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是指将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和流程整合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衔接,达到整体有效的管理效果。

企业可以借鉴国际上通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如COSO(控制实体制度-综合制度)框架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四是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和评价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股东利益,防范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改进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1.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在一些企业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认为绝对信任现有的员工,缺乏适当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内部控制不够严密,容易发生失误和违规行为。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不够完善,流程不够规范,相关职责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例如对资金流动的监管不够严格,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暴露。

4.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一些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例如内部信息泄露、滥用职权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二、改进措施1.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企业管理层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重视,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规范的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

3.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检查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4.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与教育,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法律意识,防止因为员工违规行为而导致的内部风险。

5.完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内部控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完善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一系列不足和问题,要求企业管理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主要谜底是确保经营活动能够有效运行;以此保护企业资源安全完整,最大程度上减少非法行为的出现;制定政策和程序,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国有企业如果要想能够长期发展,就需要确立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几乎贯穿了国有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

(二)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1 .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共事业必须在多个维度上获得竞争优势,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公司治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等多维度的支持,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

管理理念的更新将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推动经营管理改革,完善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及影响力。

2 .加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有企业所处环境复杂多变。

这都要求国有企业不断的优化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国有企业在优化完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管理风险的意识,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将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进行事前预防控制,避免预期风险转为实际损失。

3 .督促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独资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国有企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的收购、使用、保留和处置,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企业健康经营。

4 .确保国企战略目标实现为确保国有企业各个部门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公共事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评估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作为员工晋升的条件,为实施内部控制较好的员工提供精神和物质奖励。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松散等原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较弱。

企业经营风险难以控制,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得到了重视。

2000年,我国颁布了《公司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
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此举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趋于国际化,企业内部控制也要求与之相适应。

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关系,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同时,还需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防控,要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来有效应对各种经营风险,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纳入公司治理的范畴,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较弱到逐渐健全的过程。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企业自身的意识提高对企业内部
控制的重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方法对内部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管的一种管理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风险防范、提高经营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些企业只重视外部监管的要求,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流程和程序,并加强对这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但是许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内部控制不够到位。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使每个员工都能够主动参与和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某些企业可能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纪律不严、责任不明的情况。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权责明晰机制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内控措施能够落地和执行。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或委员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及时跟进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保内部控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需求保持一致。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那时,中国的经济改革才刚刚起步,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维护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活动的安全,中国开始逐步引进和建立内部控制的机制。

在1992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暂行条例》,这是中国首个内部控制的法规。

条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机构、职责权限、信息反馈和内部审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此后,许多行业和企业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2008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自我评估和披露。

这一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和监管。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也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相关规定。

法律要求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公司财务、生产经营和资产运作等方面的控制。

此后,相关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细则和指南,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近年来,中国的内部控制进一步提升了水平和标准。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全面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阶段。

并且,中国的内部控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

总的来说,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是从起步阶段到完善阶段的逐步演进。

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机构的设立、标准的制定和实践的推进,中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日益健全,并且与国际接轨。

未来,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还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一、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内部成员在日常运营和业务活动中保证企业财务资产安全和诚信经营的必要手段。

制度建设和完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进行论述。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一)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应该着重塑造一种有利于良好商业行为发生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领导层的道德品质和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2.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3.聘用适合企业文化并具备专业素质的员工(二)风险评估公司应该对其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以判断策略是否可行,有效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采取措施以达到控制目的的行为。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与重点,包括以下方面:1. 核查凭证和造假的识别2.物品财产的保护3.信息安全和私人信息的保护4.判断与授权5.计划和执行6.反欺诈措施(四)信息与通讯信息和通讯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信息与通讯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和保护记录的方法和程序2.明确信息相关方和相关的传达方式3.明确定义关键信息,审计子系统和全局系统的关键信息(五)监督监督是企业建立和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过程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监测和审查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监管,监督和纠正。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一)制度的建设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运营环境2.建立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文件3.制定并实施制度的具体管理办法4.组织、制定、通知、推动制度的实施(二)制度的完善随着企业业务增加和环境变化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有效性,具体方法包括:1.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策略以适应变化2.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流程3. 定期审核内部控制制度4.根据情况更新内部控制政策和参考材料四、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分析(一)维护企业的利益一旦发生虚假交易,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组织的财务利益。

国内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国内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国内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国内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初期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在这个阶段,国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简单,主要以财务控制为主,存在较大的盲区和薄弱环节。

这一阶段主要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2. 制度建设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改革,国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逐渐增强,相关法规和规范文件相继出台。

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相关制度。

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阶段(21世纪中期至今):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国内开始推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200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报告相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内部控制报告。

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这一阶段,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和标准逐渐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阶段(近年来):近年来,国内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密切关系,开始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起来,形成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

这一阶段,企业不仅关注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还注重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以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意识薄弱到意识增强、从简单控制到完善制度、从单一评价到全面管理的过程。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随着企业转换经营体制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从概括性原则和具体性措施两方面着手,并要着重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要素进行分析和构建,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内部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内控监督机构等进行健全与完善,从而满足适应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提升企业自身管理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和实施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行为。

从内容上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
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

一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与否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具体的来说,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的贯彻实施
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任何部门、任何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内部的实施。

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决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是国家政策法规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纲领和规范。

内部控制通过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来揭示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偏离决策规章的行为,使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得以有效实施。

(二)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等相关各方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内部控制通过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内部审计等方法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的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

(三)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
企业要想实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广泛开展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工作,帮助企业不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将各种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内部控制通过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等手段可以对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失浪费行为。

(五)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一个企业要想达到经营目标,就必须全面配合以发挥整体作用。

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将企业的生产、营销、物资、财务、人事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之间形成协调统一、制约监督的关系,从而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同时,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严密的监督与考核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二、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
企业内部控制虽有所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而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的企业领导把成本控制,或者对内部资产安全性进行的控制等某个方面的控制当成企业内部控制;还有的企业领导,则干脆对内部控制没有认识,觉得那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制度,实属繁琐多余之物。

由于企业领导者重视不够,也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制度的漠视,有意无意地弱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很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使监事会也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企业大都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

但在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
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这样在一些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四)法人层次过多,职责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

在系统内部,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这样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五)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仅靠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还不能自动发挥管理效能,切实实施内控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并在运行过程中适时加以审计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能的目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现实中许多企业虽有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办法,但却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有的企业侧重于事后监督,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还有的企业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使得内控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员工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
说,要建立、修正和维护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管理者当局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如果管理者不愿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不愿设立内控制度或不能遵守建立的内控制度,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2.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

公司内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

3.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管理信息约80%来源于会计资料,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资料的真实程度。

因此,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机构如董事会内可设置一个审计委员会,监督会计报表,协助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沟通。

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同时也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4.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

若管理当局明确建立了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5.人事政策要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
力与正直品行。

要做好公司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教育工作,制定并执行据业绩考评给予合适的待遇及晋升等有关政策。

6.各种管理控制方法灵活运用。

常用的管理控制方法有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进度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

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

(三)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加强内部监控。

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只有施行切实可靠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