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启智职教的店
[摘要]
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两个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类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中等职业教育,就要直接面向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培养生产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即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不仅要在从事自己的职业领域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能力技能培训途径方法
[正文]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目标教学”,坚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我校专业特点,把专业对准职业岗位群,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的专业,改造老专业,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滚动式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连接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那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需要呢?阐述如下: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必须准确定位我们的培养目标,使我们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强,采用得当教育方法,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1.现代科学技术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岗位职能技能、较好的社会素质四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础。
2.在制订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前,应重点对每一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析。把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列出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操作技能结构。如针对经济管理系个专业就业岗位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应当把培养复合型初级人才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以建立“宽基础、精技能”的经济类专业大平台为支撑点,构建会计、金融、营销、商务、文秘等多个方向,培养既懂会计、又会文秘、电算化操作、既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又懂电子商务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初级应用型人才,注重对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
3.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以培养实践技能为目标,制定与教学计划合理进行的实践技能培养计划。把实践教学计划贯穿整个计划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的认识性实践,到各门课程的课内实践,从每学期的阶段性实践,到学期综合实践以及毕业前实践,都要作好严密的计划、准备,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操作技能培养的软硬件建设
1.以实验室、模拟实习场所为主体建立稳定的操作技能培养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组建“一体化”教室。为了突出中职教育特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应建设一批高起点的讲课、实验、实习、科研、声像、设备、模型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室里形象、生动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讲、练、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操作能
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2.建立模拟训练环境为解决操作训练场所问题,最佳方案是建设学校自己的技能训练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让学生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逐渐熟悉本行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体会各种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并对之进行反复操作训练。
3.立足本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操作技能培养所需的“中职”师资队伍。学生操作技能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实习等教学环节获得,因此职业学校除了配备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外,尤其要注重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习指导三类教师的配备,即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三)通过依托行业、背靠企业、校企联合、产教(学)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
1.依托行业。中职教育应逐渐脱离教育部门的独家管理,转向依靠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力量,行业部门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与突出。因为教育部门有能力对行业所需的职业人才的技能结构培养进行科学设计、正确指导和精心的组织,行业部门则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为中职人才操作技能培养创造实习等方面的条件。
2.背靠企业。充分依靠企业,一切为了企业。企业的需要是中职教育操作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制定操作技能培养计划和训练大纲时,企业起决定作用。
3.产教(学)结合。中职教育要走产教(学)结合的路子,要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搞好了,能够使学校经费有一定稳定的来源,要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场所。
4.学校和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办学,是中职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培养中职教育人才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中职教育与经济联系密切,发展中职教育只靠教育部门远远不够,教育部门能为中职人才操作技能培养提供的条件也是有限的。只有联合办学,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为操作技能培养提供有效实习(训)基地。
(四)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是联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纽带。高职教育院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协调,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度。两种证书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能力。
(五)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合理运用实验室,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能突破原有教学手段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的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打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界限,将讲课、演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在操作技能培养中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进行职业技术的综合训练。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使一些因设备复杂或受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的技能训练得以实现,取得了现场岗位实训的效果。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改革课堂单一的知识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加强能力培养、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营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大量引入案例分析、情境导入、探寻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创造参观、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措施:
(一)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
在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只能满足学生的听觉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则从听觉、视觉及触觉等方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引起更多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这里有三个手段,一是采用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和录音机;二是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常称为课件);三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