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篇目篇理解性背诵默写

合集下载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XXX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理想糊口中的很小的什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尴尬难比,形象地申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XXX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本人的概念——“无所待”才是真实的XXX 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知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XXX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环球誉之而不加劝,环球非之而不加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理解性默写

知识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0篇)一、文言文(20篇)(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强化练习】❶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❷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❸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❹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❺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中1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人们应该终身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韩愈在《师说》中的印证,韩愈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提升自己。

他还强调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并非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外,他还强调了研究的实用性,认为实际研究比空想更重要。

4.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描绘大鹏鸟的飞行来表达了人们需要依赖外物的观点。

他举了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作为例子,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

5.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写四种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真正的逍遥需要“无所待”,并列举了至人、神人和圣人三类人作为例子。

6.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相处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不必比老师差,老师也不必比学生强。

他还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7.韩愈在《师说》中还提出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1.韩愈认为“师”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他明确指出,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启蒙教师。

他说:“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通过多个方面的对比,批评那些“耻学于师”的人。

先是从古今对比入手,指出从师和不从师的结果。

然后通过反问句推断出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

作者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将子择师和不从师进行了对比。

韩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不从师会导致小学而大遗,最终无法明白道理。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选择老师的标准是道存则师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高中古诗文必背六十篇理解性默写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XXX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干系:朴实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

(7)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念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强项而有毅力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十二章》中,XXX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半途而废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个中半途而废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由于“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诵读)《静女》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

“”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3.《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以男子之口,说有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约他到城角楼上来见面。

4.《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5.《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

6.《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写娴静美好的女子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7.8.《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写男主人公见不到女子,以手指挠头,原地徘徊。

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

《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两句,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高中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是有力的印证。

答案:学不可以已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经常省察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荀子的《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答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讽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用蚯蚓比喻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古诗文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也是一个必得分的题型。

而理解性默写是从14年开始出现的一个新题型,比起直接默写多了对古诗文情感含义的要求,难度也提高了一些。

今天,学习哥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必背64篇古诗文涉及到的理解性默写大全,背了就能得分的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收藏~1.《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1 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逍遥游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必背14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高中必背14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逍遥游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荀子·劝学1、《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10、《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完整版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完整版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 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5.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
16.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
17.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
18.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 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 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 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 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 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 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诗歌理解性背诵默写(高中部分14篇)邢台一中李爱芬宁晓伟(一) 《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敬佩。

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写这时些间句更子替都很表快明的了句诗子人是自“己。非常
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 能献给
楚国。
• 6、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 岁之不吾与 )。”
•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 保守落后的句子 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 8、《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句子是不(抚壮而 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
•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 觉醒意识(自我意 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10 、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表现屈原 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
( 6) 《 氓 》
• 1 、 女 子 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 2 、 女 子 表 明 自 己 不 幸 生 活 的感受
和决心的句子:“ 反是不思,亦源自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4)《阿房宫赋》
•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 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逍遥游》
•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 ”
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
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扶语摇“直上

• 2、承上启下的句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3、哪 几 句 表 明 才 算 是 真 正 的 逍 遥 游 ? 就 是 :(乘 天 地 之 正 ,而 御 六 气)之 辩 ,以 游 无 穷 者
(3)《 师说》
•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 与韩愈《师说》弟中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 ”的观点 是相同的。
•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 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是的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 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民生活多灾多 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表 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 自己取
美好名字的句子是(

3、屈原在《离骚》皇中览,揆表余明初度自兮己,具肇有锡美余好以内嘉在名品:名质余和曰才正能则的兮句,子字是余曰灵均。
•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 善长久之道”: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 15、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 美人之迟暮。”
•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 当楚国政治(楚王)的 引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11、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赐的: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 12、作者美好的品格则是自己注重修养的结果:纷吾既有 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 与辟芷兮,纫秋兰以 为佩。
• 1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 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 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17、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 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18、背诵课本第 59 页底下的屈原《离骚》中的名句:①长太息以掩涕 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路曼 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曼, 同 “漫” 。 )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 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 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 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
人。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 (
)”这两个句
子看出,屈原特 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
学习。
5、汩屈余原若在将不《及离兮骚,》恐中年,岁表之明不时吾不与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19、《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 决不后悔的句子:(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现实很残 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 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 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 念 的句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 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艰。)
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 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
《赤壁赋》
• 1、形容洞箫声 “。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 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 2、苏轼《赤壁赋》中的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 须臾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