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上)(第二版)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
习题精解10-1 在平面简谐波的波射线上,A,B,C,D 各点离波源的距离分别是3,,,424λλλλ。
设振源的振动方程为cos 2y A t πω⎛⎫=+ ⎪⎝⎭ ,振动周期为T.(1)这4点与振源的振动相位差各为多少?(2)这4点的初相位各为多少?(3)这4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比振源落后多少? 解 (1) 122,2,2xxπϕπϕππλλ∆∆∆==∆==3432,222x x πϕπϕππλλ∆∆∆==∆== (2)112233440,,2223,222πππϕϕϕϕππϕϕπϕϕπ=-∆==-∆=-=-∆=-=-∆=-(3) 1212343411,,,24223,,,242t T T t T T t T T t T Tϕϕππϕϕππ∆∆∆==∆==∆∆∆==∆==10-2 波源做谐振动,周期为0.01s ,振幅为21.010m -⨯,经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设此振动以1400u m s -=∙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试写出波动方程。
解 根据题意可知,波源振动的相位为32ϕπ= 2122200, 1.010,4000.01A m u m s T ππωπ--====⨯=∙ 波动方程231.010cos 2004002x y t m ππ-⎡⎤⎛⎫=⨯-+ ⎪⎢⎥⎝⎭⎣⎦10-3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0.05cos 410y x t m ππ=-,求(1)此波的频率、周期、波长、波速和振幅;(2)求x 轴上各质元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解 (1)比较系数法 将波动方程改写成0.05cos10 2.5x y t m π⎛⎫=-⎪⎝⎭与cos x y A t u ω⎛⎫=-⎪⎝⎭比较得1120.05;10;0.21015; 2.5;0.5A m T s v s u m s u T m Tπωππλ--=======∙=∙=(2)各质元的速度为()10.0510sin 410v x t m s πππ-=⨯-∙ 所以1max 0.0510 1.57()v m s π-=⨯=∙ 各质元的加速度为()220.05(10)cos 410a x t m s πππ-=-⨯-∙ 所以22max 0.05(10)49.3()a m s π-=⨯=∙10-4 设在某一时刻的横波波形曲线的一部分如图10.1所示。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李乃伯主编)第一至第五单元课后习题指导
《物理学(第二版)》(李迺伯主编)第一章:过关测试第一关1.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你用手关一扇门,此门可以看成质点;B.开枪后子弹在空中飞行,子弹可看成质点;C.讨论地球自转,地球可看成质点;D.一列火车在半径为800m的圆轨道上行驶,火车可看成质点。
答案:B2.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加速度恒定不变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必定不变;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不论加速度如何,平均速率的表达式总可以写成。
上式中为初始速率,为末了速率;D.运动物体的速率不变时,速度可以变化。
答案:D3.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以为单位,以为单位。
则该质点作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答案:D (解:速度加速度)4.质点作匀加速圆周运动,它的A.切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B.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C.法向加速度的方向变化,大小不变;D.切向加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
答案:B5.气球正在上升,气球下系有一重物,当气球上升到离地面100 m高处,系绳突然断裂,最后重物下落到地面。
与另一物体从100 m高处自由下落到地面的运动相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运动的时间相同;B.运动的路程相同;C.运动的位移相同;D.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答案:C(解:由于重物在100 m高处有向上的初速度,先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再下落。
与物体从100 m高处自由落体到地面的运动相比,运动的时间、路程,落地时的速度均不相同,仅位移相同。
)6.用细绳系一小球,使之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A.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和离心力的作用;C.绳子的拉力可能为零;D.小球可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答案:C(解:小球所受合力的法向分量有时称作向心力,它是“合力的分量”,不是其它物体施加的,故A不正确。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 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 (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 (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v 和r ∆v 有区别吗v ∆v 和v ∆v有区别吗0dv dt =v 和0d v dt=v 各代表什么运动 (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v dt= 及 22d r a dt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册答案 第二版王建邦主编
参考答案 第一章1-1 已知质点运动学方程分量式为2x t =262y t =- (1)求轨道方程,并画出轨迹图;(2)求1t =到2t =之间的∆r ,r ∆和v ;(本题中x ,y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v 的单位为1s m -⋅。
)[答案] (1)262x y =-,(2)26-i j ,0,26-i j .(1)由质点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时间函数关系:2x t=262y t =-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262x y =-轨迹为抛物线,如题1-1图所示。
(2)将质点的位矢分量式:2x t =262y t =-代入位矢()()()t x t y t ==+r r i j ,可得质点的位置矢量22(62)t t =+-r i j 。
代入时间参量t ,得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r 。
由质点位移和平均速度的定义,可求得21∆=-r r r 21r r r ∆=- t∆=∆r v1-2 如图1-2所示,一足球运动员在正对球门前25.0m 处以120.0m s -⋅的初速/y率罚任意球,已知球门高为3.44m 。
若要在垂直于球门竖直平面内将足球直接踢进球门,问他应在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的范围内踢出足球(足球可视为质点)?[答案] 171.1169.92θ≥≥,127.9218.89θ≥≥. 以踢球点为坐标原点取平面坐标系xOy 。
按高中物理,设斜抛小球初速度0v ,斜抛仰角0θ,写出小球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时间函数关系:00cos x v t θ= (1)2001sin 2y v t gt θ=- (2)消去t 得足球的轨迹方程 202200tan 2cos gy x x v θθ=-依题意以25.0x m =,120.0v m s -=⋅及3.440m y ≥≥代入后,可解得 171.1169.92θ≥≥ 127.9218.89θ≥≥。
1-3 一质点在xy 平面内运动,在某一时刻它的位置矢量(45)m =-+r i j ,经5s t ∆=后,其位移(68)m ∆=-r i j 。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 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4) 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5) r ∆ 和r ∆ 有区别吗?v ∆ 和v ∆有区别吗?0dv dt = 和0d v dt= 各代表什么运动?(6)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v dt= 及 22d r a dt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 及 a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7) 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 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11) 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 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 (2)(0)000(/)x x x m s ∆=-=-=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v t t dt==- 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 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 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答案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Δr |= Δs = Δr(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 v ,|v |= v (B) |v |≠v ,|v |≠ v(C) |v |= v ,|v |≠ v (D) |v |≠v ,|v |= v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2) 由于|Δr |≠Δs ,故t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tr d d 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 r 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t d d r 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t s d d =v 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22d d d d ⎪⎭⎫ ⎝⎛+⎪⎭⎫ ⎝⎛=t y t x v 求解.故选(D).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 表示速度,a 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 t =a ;(2)d r /d t =v ;(3)d s /d t =v ;(4)d v /d t |=a 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分析与解td d v 表示切向加速度a 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t r d d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 r (如题1 -2 所述);ts d d 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 ;而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 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 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 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 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 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 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32262t 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 .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 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0Δx x x t -=,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0d d =t x 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 p ,求出0~t p 和t p ~t 内的位移大小Δx 1 、Δx 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21x x s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tx d d 和22d d t x 两式计算.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 内位移的大小m 32Δ04-=-=x x x(2) 由0d d =tx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s 2=p t (t =0不合题意)则m 0.8Δ021=-=x x xm 40Δ242-=-=x x x所以,质点在4.0 s 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m 48ΔΔ21=+=x x s(3) t =4.0 s 时1s0.4s m 48d d -=⋅-==t t x v 2s0.422m.s 36d d -=-==t t x a 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22t t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3) 由t =0 到t =2s内质点的位移Δr 和径向增量Δr ;分析 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 (x ),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中消去t 即可得到.对于r 、Δr 、Δr 、Δs 来说,物理含义不同,(详见题1-1分析).解 (1) 由x (t )和y (t )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 2412x y -=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j r 20= , j i r 242-=图(a)中的P 、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j i j i r r r 24)()(Δ020212-=-+-=-=y y x x 其中位移大小m 66.5)(Δ)(ΔΔ22=+=y x r而径向增量m 47.2ΔΔ2020222202=+-+=-==y x y x r r r r题 1-6 图 1 -7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3010t t x +-=22015t t y -=式中x ,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t tx x 6010d d +-==v t ty y 4015d d -==v 当t =0 时, v 0x =-10 m·s-1 , v 0y =15 m·s-1 ,则初速度大小为 120200s m 0.18-⋅=+=y x v v v设v 0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23tan 00-==x yαv v α=123°41′(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2s m 60d d -⋅==ta x x v , 2s m 40d d -⋅-==t a y y v 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222s m 1.72-⋅=+=y x a a a设a 与x 轴的夹角为β,则 32tan -==x y a a β β=-33°41′(或326°19′)1 -8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 m·s-2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 m·s-1时,有一螺丝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 .计算:(1)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2)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 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 1 =y 1(t )和y 2 =y 2(t ),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 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20121at t y +=v 20221gt t h y -+=v 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 1 =y 2 ,即20202121gt t h at t -+=+v v s 705.02=+=ag h t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 m 716.021202=+-=-=gt t y h d v 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 ′=g +a ,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210t a g h +-= s 705.02=+=ag h t (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021at t h +='v则 m 716.0='-=h h d题 1-8 图1 -9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a =4 -t2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t 的单位为s.如果当t =3s时,x =9 m,v =2 m·s-1 ,求质点的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t a d d v =和tx d d =v 可得t a d d =v 和t x d d v =.如a =a (t )或v =v (t ),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 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 由分析知,应有⎰⎰=t t a 0d d 0v v v 得 03314v v +-=t t (1)由 ⎰⎰=txx t x 0d d 0v 得 00421212x t t t x ++-=v (2) 将t =3s时,x =9 m,v =2 m·s-1代入(1)、(2)得 v 0=-1 m·s-1, x 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75.0121242+-=t t x 1 -10 一石子从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石子并非作自由落体运动,现测得其加速度a =A -B v ,式中A 、B 为正恒量,求石子下落的速度和运动方程.分析 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 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 v =a (v )d t 分离变量为t a d )(d =v v 后再两边积分. 解 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v v B A t a -==d d (1) 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 t B A d d =-vv (2) 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t t B A 0d d d 0v v v v v 得石子速度 )e 1(Bt B A --=v 由此可知当,t →∞时,B A →v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 (2) 再由)e 1(d d Bt BA t y --==v 并考虑初始条件有 t BA y t Bt y d )e 1(d 00⎰⎰--= 得石子运动方程)1(e 2-+=-Bt B A t B A y 1 -11 一质点具有恒定加速度a =6i +4j ,式中a 的单位为m·s-2 .在t =0时,其速度为零,位置矢量r 0 =10 m i .求:(1) 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矢量;(2) 质点在Oxy 平面上的轨迹方程,并画出轨迹的示意图.题 1-11 图分析 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 x 和a y 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 的两个分量式x (t )和y (t ).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20021t a t x x x x ++=v 和20021t a t y y y y ++=v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 解 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 0 =0时v 0 =0,积分可得⎰⎰⎰+==tt t t 000)d 46(d d j i a vvj i t t 46+=v 又由td d r =v 及初始条件t =0 时,r 0=(10 m)i ,积分可得 ⎰⎰⎰+==tt rr t t t t 00)d 46(d d 0j i r v j i r 222)310(t t ++=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 2y =2t 2消去参数t ,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3y =2x -20 m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直线斜率32tan d d ===αx y k ,α=33°41′.轨迹如图所示. 1 -12 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r =2.0t i +(19.0 -2.0t 2 )j ,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 .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t 1=1.0s 到t 2 =2.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t 1 =1.0s时的速度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4) t =1.0s 时质点所在处轨道的曲率半径ρ.分析 根据运动方程可直接写出其分量式x =x (t )和y =y (t ),从中消去参数t ,即得质点的轨迹方程.平均速度是反映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率,即t ΔΔr =v ,它与时间间隔Δt 的大小有关,当Δt →0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瞬时速度td d r =v .切向和法向加速度是指在自然坐标下的分矢量a t 和a n ,前者只反映质点在切线方向速度大小的变化率,即t t te a d d v =,后者只反映质点速度方向的变化,它可由总加速度a 和a t 得到.在求得t 1 时刻质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后,可由公式ρa n 2v =求ρ. 解 (1) 由参数方程x =2.0t , y =19.0-2.0t 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 2(2) 在t 1 =1.00s 到t 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j i r r 0.60.2ΔΔ1212-=--==t t t r v (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j i j i j i t ty t x t y x 0.40.2d d d d )(-=+=+=v v v j j i a 22222s m 0.4d d d d )(-⋅-=+=ty t x t则t 1 =1.00s时的速度v (t )|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t t y x t t t tt e e e a 222s 1s m 58.3)(d d d d -=⋅=+==v v v n n t n a a e e a 222s m 79.1-⋅=-=(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2s m 47.4-⋅=+=y x v v v则m 17.112==na ρv 1 -13 飞机以100 m·s-1 的速度沿水平直线飞行,在离地面高为100 m 时,驾驶员要把物品空投到前方某一地面目标处,问:(1) 此时目标在飞机正下方位置的前面多远? (2) 投放物品时,驾驶员看目标的视线和水平线成何角度?(3) 物品投出2.0s后,它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各为多少?题 1-13 图分析 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此外,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为求特定时刻t 时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只需求出该时刻它们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夹角α或β.由图可知,在特定时刻t ,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由此时刻的两速度分量v x 、v y 求出,这样,也就可将重力加速度g 的切向和法向分量求得.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 t , y =1/2 gt 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 =100 m·s -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 =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m 4522==gy x v(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o 5.12arctan ==x y θ (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 vv v gt αx yarctan arctan == 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2s m 88.1arctan sin sin -⋅=⎪⎭⎫ ⎝⎛==v gt g αg a t 2s m 62.9arctan cos cos -⋅=⎪⎭⎫ ⎝⎛==v gt g g a n α 1 -14 为迎接香港回归,特技演员柯受良在1997年6月1日驾车飞越黄河壶口,如图所示,柯驾车从跑道东端启动,到达跑道终端时速度大小为1500=v h km 1-⋅,他随即以仰角ο5=α冲出,飞越跨度达57 m ,安全着陆在西岸木桥上,求:题 1-14 图(1) 柯飞车跨越黄河用了多长时间?(2) 若起飞点高出河面10 m ,柯驾车飞行的最高点距河面为几米?(3) 西岸木桥和起飞点的高度差为多少?分析 由题意知,飞车作斜上抛运动,对包含抛体在内的一般曲线运动来说,运用叠加原理是求解此类问题的普适方法,操作程序是:建立一个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将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正交的直线运动,由于在抛体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恒为g ,故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其中一个为匀速直线运动,直接列出相关运动规律方程即可求解,本题可建立图示坐标系,图中m m x y 和分别表示飞车的最大高度和飞跃跨度. 解 在图示坐标系中,有t v x )cos (0α= (1)2021sin (gt t v y -=)α (2) gt v v y -=αsin 0 (3)(1) 由式(1),令57m ==x x m ,得飞跃时间37.1cos 0m m ==αv x t s (2)由式(3),令0=y v ,得飞行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gv t αsin 0m =’将’m t 代入式(2),得飞行最大高度 67.02sin 220m ==gv y αm 则飞车在最高点时距河面距离为10m +=y h m 67.10= m(3)将37.1m =t s 代入式(2),得西岸木桥位置为y = - 4.22 m“-”号表示木桥在飞车起飞点的下方.讨论 本题也可以水面为坐标系原点,则飞车在 y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应为10=y m + 2021)sin (gt t v -α 1 -15 如图所示,从山坡底端将小球抛出,已知该山坡有恒定倾角ο30=α,球的抛射角ο60=β,设球被抛出时的速率v 0 =19.6 m·s-1,忽略空气阻力,问球落在山坡上处离山坡底端的距离为多少?此过程经历多长时间?题 1-15 图分析 求解方法与上题类似,但本题可将运动按两种方式分解,如图(a )和图(b )所示.在图(a )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 αcos 和-g αsin ,看似复杂,但求解本题确较方便,因为落地时有y =0,对应的时间t 和x 的值即为本题所求.在图(b )坐标系中,分运动看似简单,但求解本题还需将落地点P 的坐标y 与x 的关系列出来.解 1 由分析知,在图(a )坐标系中,有20)sin (21)]cos([t g t v x ααβ-+-= (1) 20)cos (21)]sin([t g t v y ααβ-+-= (2)落地时,有y =0,由式(2)解得飞行时间为31.230tan 20==οg v t s将 t 值代入式(1),得1.26322===g v x OP m解 2 由分析知,在图(b )坐标系中,对小球 t v x )cos (0β=(1) 2021)sin (gt t v y -=β(2) 对点P αtan x y ='(3) 由式(1)、(2)可得球的轨道方程为οββ2202cos 2tan v gx x y -=(4) 落地时,应有y y '=,即οοο60cos 260tan 30tan 2202v gx x x -=解之得落地点P 的x 坐标为g v x 332=(5) 则 1.263230cos 20===g v xOP οm联解式(1)和式(5)可得飞行时间31.2=t s讨论 比较两种解法,你对如何灵活运用叠加原理有什么体会?1 -16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规律2021bt t s -=v 运动,v 0 、b 都是常量.(1) 求t 时刻质点的总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总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3) 当加速度达到b 时,质点已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分析 在自然坐标中,s 表示圆周上从某一点开始的曲线坐标.由给定的运动方程s =s (t ),对时间t 求一阶、二阶导数,即是沿曲线运动的速度v 和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 t,而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为a n =v 2 /R .这样,总加速度为a =a te t+a n e n .至于质点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为曲线坐标的改变量Δs =s t -s 0.因圆周长为2πR,质点所转过的圈数自然可求得.解 (1) 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率为bt ts -==0d d v v 其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分别为 b t s a t -==22d d , Rbt R a n 202)(-==v v 故加速度的大小为R )(402222bt b a a a a t tn -+=+=v 其方向与切线之间的夹角为⎥⎦⎤⎢⎣⎡--==Rb bt a a θt n 20)(arctan arctan v (2) 要使|a |=b ,由b bt b R R=-+4022)(1v 可得 bt 0v = (3) 从t =0 开始到t =v 0 /b 时,质点经过的路程为b s s s t 2200v =-= 因此质点运行的圈数为bRR s n π4π220v == 1 -17 一半径为0.50 m 的飞轮在启动时的短时间内,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t =2.0s 时测得轮缘一点的速度值为4.0 m·s-1.求:(1) 该轮在t′=0.5s的角速度,轮缘一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总加速度;(2)该点在2.0s内所转过的角度.分析 首先应该确定角速度的函数关系ω=kt 2.依据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由特定时刻的速度值可得相应的角速度,从而求出式中的比例系数k ,ω=ω(t )确定后,注意到运动的角量描述与线量描述的相应关系,由运动学中两类问题求解的方法(微分法和积分法),即可得到特定时刻的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位移.解 因ωR =v ,由题意ω∝t 2 得比例系数322s rad 2-⋅===Rtt ωk v 所以 22)(t t ωω== 则t ′=0.5s 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分别为12s rad 5.02-⋅='=t ω2s rad 0.24d d -⋅='==t tωα 2s m 0.1-⋅==R αa t总加速度n t t n R ωR αe e a a a 2+=+= ()()2222s m 01.1-⋅=+=R ωR αa 在2.0s内该点所转过的角度rad 33.532d 2d 203202200====-⎰⎰t t t t ωθθ 1 -18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342t θ+=,式中θ 的单位为rad,t 的单位为s.(1) 求在t =2.0s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 值为多少?(3) 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分析 掌握角量与线量、角位移方程与位矢方程的对应关系,应用运动学求解的方法即可得到.解 (1) 由于342t θ+=,则角速度212d d t tθω==.在t =2 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s 2s m 30.2-=⋅==ωr a t n2s 2s m 80.4d d -=⋅==t ωr a t t (2) 当22212/t n t a a a a +==时,有223n t a a =,即 ()()422212243t r rt = 得 3213=t此时刻的角位置为 rad 15.3423=+=t θ(3) 要使t n a a =,则有()()422212243t r rt = t =0.55s1 -19 一无风的下雨天,一列火车以v 1=20.0 m·s-1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车内的旅客看见玻璃窗外的雨滴和垂线成75°角下降.求雨滴下落的速度v2 .(设下降的雨滴作匀速运动)题 1-19 图分析 这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设雨滴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止参考系S,火车为动参考系S′.v 1 为S′相对S 的速度,v 2 为雨滴相对S的速度,利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即可解.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火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为v 1 ,雨滴相对地面竖直下落的速度为v 2 ,旅客看到雨滴下落的速度v 2′为相对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22v v v += (如图所示),于是可得 1o 12s m 36.575tan -⋅==v v 1 -20 如图(a)所示,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其速率为v 1 ,下落雨滴的速度方向偏于竖直方向之前θ 角,速率为v 2′,若车后有一长方形物体,问车速v 1为多大时,此物体正好不会被雨水淋湿?分析 这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问题.可视雨点为研究对象,地面为静参考系S,汽车为动参考系S′.如图(a)所示,要使物体不被淋湿,在车上观察雨点下落的方向(即雨点相对于汽车的运动速度v 2′的方向)应满足hl αarctan≥.再由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122v v v -=',即可求出所需车速v 1.题 1-20 图解 由122v v v -='[图(b)],有θθcos sin arctan 221v v v -=α而要使h l αarctan ≥,则 hl θθ≥-cos sin 221v v v ⎪⎭⎫ ⎝⎛+≥θh θl sin cos 21v v 第二章 牛顿定律2 -1 如图(a)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 -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 (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 -3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A) 不得小于gRμμ(B) 必须等于gR(C) 不得大于gRμ(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 N.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μRg.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 -4一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则()(A) 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B) 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C)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D)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分析与解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 N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 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R m θmg F N 2sin v =-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 N 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 -5 图(a)示系统置于以a =1/4 g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 ) (A) 5/8 mg (B) 1/2 mg (C) mg (D) 2mg 分析与解 本题可考虑对A 、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 ′为A 、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 a 为惯性力.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 T =5/8 mg .故选(A).讨论 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 A 和a 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 A 和a B 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 A 应斜向上.对a A 、a B 、a 和a ′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琐.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 -6 图示一斜面,倾角为α,底边AB 长为l =2.1 m,质量为m 的物体从题2 -6 图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斜面的摩擦因数为μ=0.14.试问,当α为何值时,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最短? 其数值为多少?分析 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 (t ),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 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 ,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αmg μαmg =-cos sin (1) 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22cos sin 2121cos t αμαg at αl -== 则 ()αμααg l t cos sin cos 2-= (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0d d =αt,由式(2)有 ()()0si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μαααμαα 则可得μα12tan -=,o 49=α 此时 ()s 99.0cos sin cos 2min =-=αμααg l t2 -7 工地上有一吊车,将甲、乙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吊起送至高空.甲块质量为m 1 =2.00 ×102 kg,乙块质量为m 2 =1.00 ×102 kg .设吊车、框架和钢丝绳的质量不计.试求下述两种情况下,钢丝绳所受的张力以及乙块对甲块的作用力:(1) 两物块以10.0 m·s-2的加速度上升;(2) 两物块以1.0 m·s-2的加速度上升.从本题的结果,你能体会到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的道理吗?题2-7 图分析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T-( m1+m2)g =(m1+m2)a (1)F N2 - m2g =m2a (2) 解上述方程,得FT=(m1+m2)(g +a) (3)F N2=m2(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10 m·s-2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T=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F′N2=-F N2=-m2 (g +a)=-1.98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FT=3.24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F′N2=-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 -8 如图(a)所示,已知两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3.0kg 物体A 以加速度a =1.0 m·s-2 运动,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分析 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 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 、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m A g -F T =m A a (1) F ′T1 -F f =m B a ′ (2) F ′T -2F T1 =0 (3)考虑到m A =m B =m , F T =F′T , F T1 =F ′T1 ,a ′=2a ,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 ()N 2.724f =+-=a m m mg F题 2-8 图讨论 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 2 -9 质量为m ′的长平板A 以速度v ′在光滑平面上作直线运动,现将质量为m 的木块B 轻轻平稳地放在长平板上,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在长平板上滑行多远才能与板取得共同速度?分析 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物理答案2第七单元
习题七7-1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将错误更正.(1)A E Q ∆+∆=∆ (2)⎰+=V p E Q d(3)121Q Q -≠η (4)121Q Q -<不可逆η 解:(1)不正确,A E Q +∆=(2)不正确,⎰+=Vp E Q d Δ(3)不正确,121Q Q -=η(4)不正确,121Q Q -=不可逆η7-2 V p -图上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什么?如果该面积越大,是否效率越高?答: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净功.由于1Q A 净=η,净A 面积越大,效率不一定高,因为η还与吸热1Q 有关.7-3 如题7-3图所示,有三个循环过程,指出每一循环过程所作的功是正的、负的,还是零,说明理由.解:各图中所表示的循环过程作功都为0.因为各图中整个循环分两部分,各部分面积大小相等,而循环方向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整个循环过程作功为0.题7-3图7-4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V p -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点.题7-4图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A E Q +∆=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 经等温b a →过程有0111=-=∆A Q E 经绝热b a →过程012=+∆A E 022<-=∆A E从上得出21E E ∆≠∆,这与a ,b 两点的内能变化应该相同矛盾.2.若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组成闭合曲线而构成了一循环过程,这循环过程只有吸热,无放热,且对外做正功,热机效率为%100,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5 一循环过程如题7-5图所示,试指出: (1)ca bc ab ,,各是什么过程;(2)画出对应的V p -图; (3)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 (5)用图中的热量ac bc ab Q Q Q ,,表述其热机效率或致冷系数.解:(1) a b 是等体过程bc 过程:从图知有KT V =,K 为斜率 由vRT pV = 得 K vR p =故bc 过程为等压过程 ca 是等温过程(2)V p -图如题57'-图题57'-图(3)该循环是逆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不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因为直角三角形不是V p -图中的图形.(5)ab ca bc abQ Q Q Q e -+=题7-5图 题7-6图7-6 两个卡诺循环如题7-6图所示,它们的循环面积相等,试问: (1)它们吸热和放热的差值是否相同; (2)对外作的净功是否相等; (3)效率是否相同?答:由于卡诺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相等,也就是吸热和放热的差值相等.但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一定相等,效率也就不相同. 7-7 评论下述说法正确与否?(1)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完全变成功;(2)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可逆过程就是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答:(1)不正确.有外界的帮助热能够完全变成功;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自动地完全变成功; (2)不正确.热量能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不正确.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而使系统和外界同时都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就是 可逆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同时恢复原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有些过程 虽能沿反方向进行,系统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外界没有同时恢复原状态,还是不可逆过程. 7-8 热力学系统从初平衡态A 经历过程P 到末平衡态B .如果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你说对吗?哪一个表述要修改,如何修改?答:不对.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过程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过程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 ⎰>-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7-9 根据⎰=-B A A B T Q S S 可逆d 及⎰>-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这是否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为什么?说明理由.答:这不能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初末状态相同,具有相同的熵变.只能说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热温比之和小于熵变.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1)若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若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题7-10图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A E Q +∆=224126350=-=-=∆A Q E J abd 过程,系统作功42=A J26642224=+=+∆=A E Q J 系统吸收热量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A J30884224-=--=+∆=A E Q J 系统放热7-11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 K 加热到350 K ,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作了多少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Q ∆= 吸热)(2)(1212V T T R iT T C E Q -=-=∆=υυ25.623)300350(31.823=-⨯⨯=∆=E Q J对外作功 0=A (2)等压过程)(22)(1212P T T R i T T C Q -+=-=υυ吸热75.1038)300350(31.825=-⨯⨯=Q J)(12V T T C E -=∆υ内能增加 25.623)300350(31.823=-⨯⨯=∆E J对外作功 5.4155.62375.1038=-=∆-=E Q A J 7-12 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摩尔质量为mol M ,比热容比为γ的理想气体,整个容器以速度v 运动,若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求气体温度的升高量(设气体分子的机械能全部转变为内能).解:整个气体有序运动的能量为221mu ,转变为气体分子无序运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变化2V 21mu T C M m E =∆=∆ )1(211212mol V 2mol -==∆γu M R C u M T 7-13 0.01 m 3氮气在温度为300 K 时,由0.1 MPa(即1 atm)压缩到10 MPa .试分别求氮气经等温及绝热压缩后的(1)体积;(2)温度;(3)各过程对外所作的功. 解:(1)等温压缩 300=T K 由2211V p V p = 求得体积3211210101.0101-⨯=⨯==p V p V 3m对外作功21112ln lnp pV p V V VRT A ==01.0ln 01.010013.115⨯⨯⨯⨯= 31067.4⨯-=J(2)绝热压缩R C 25V =57=γ由绝热方程 γγ2211V p V p =γγ/12112)(p V p V =1121/12112)()(V p p p V p V γγγ==3411093.101.0)101(-⨯=⨯=m由绝热方程γγγγ---=22111p T p T 得K 579)10(30024.04.1111212=⨯==--T p p T T γγγγ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0=Q 所以)(12molT T C M MA V --=RT M MpV mol =,)(2512111T T R RT V p A --= 35105.23)300579(25300001.010013.1⨯-=-⨯⨯⨯⨯-=A J7-14 理想气体由初状态),(11V p 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22V p .试证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12211--=γV p V p A ,式中γ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答:证明: 由绝热方程C V p V p pV ===γγγ2211 得γγV V p p 111=⎰=21d V V Vp A⎰-----==21)11(1d 11121111V V r V V V p v v V p A γγγγγ]1)[(112111---=-γγV VV p又 )(1111211+-+----=γγγγV V V p A112221111--=+-+-γγγγγV V p V V p 所以 12211--=γV p V p A7-15 1 mol 的理想气体的T-V 图如题7-15图所示,ab 为直线,延长线通过原点O .求ab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题7-15图解:设KV T =由图可求得直线的斜率K 为002V T K =得过程方程V V T K 002=由状态方程 RT pV υ=得VRTp υ=ab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002d V v Vp A⎰⎰⎰====000020002202d 2d 2d V V V v V V RTV V RT VV V T V R V V RT A7-16 某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为a a Vp ,2/1=为常数,气体从1V 膨胀到2V .求其所做的功.解:气体作功⎰=21d V v Vp A⎰-=-==-2121)11()(d 2121222V V V VV V a V a V V a A7-17 设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质的热机循环,如题7-17图所示.试证其循环效率为1112121---=p p V V γη答:等体过程 吸热)(12V 1T T C Q -='υ)(1221V 11R V p R V p C Q Q -='= 绝热过程 03='Q等压压缩过程放热)(12p 2T T C Q -='υ)(2212P R V p R V p C -=循环效率 121Q Q-=η )1/()1/(1)()(1121212221V 2212p 12---=---=-=p p V p V p C V p V p C Q Q ννγηη题7-17图 题7-19图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 和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解:(1)卡诺热机效率121T T -=η%7010003001=-=η(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30011=-=T η要求 15001=T 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100012=-=T η要求 2002=T 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7-19 如题7-19图所示是一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已知B 点和C 点的温度分别为2T 和3T .求此循环效率.这是卡诺循环吗?解:(1)热机效率121Q Q -=η AB 等压过程 )(12P 1T T C Q -='υ 吸热)(P mo 1A B lT T C M MQ -=CD 等压过程 )(12P 2T T vC Q -='放热)(P mol22D C T T C M MQ Q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AD 绝热过程 γγγγ----=D D A A T p T p 11 BC 绝热过程 γγγγ----=C C B B T p T p 111又B C D DC BA T T T T p p p p ===231T T -=η(2)不是卡诺循环,因为不是工作在两个恒定的热源之间. 7-20 (1)用一卡诺循环的致冷机从7℃的热源中提取1000 J 的热量传向27℃的热源,需要多少功?从-173℃向27℃呢?(2)一可逆的卡诺机,作热机使用时,如果工作的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则对于作功就愈有利.当作致冷机使用时,如果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对于致冷是否也愈有利?为什么? 解:(1)卡诺循环的致冷机2122T T T A Q e -==静 7℃→27℃时,需作功 4.71100028028030022211=⨯-=-=Q T T T A J173-℃→27℃时,需作功 2000100010010030022212=⨯-=-=Q T T T A J(2)从上面计算可看到,当高温热源温度一定时,低温热源温度越低,温度差愈大,提取同样的热量,则所需作功也越多,对致冷是不利的.7-21 如题7-21图所示,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K 300,L 2011==T V 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到达末态K 300,L 4022==T V . 图中1→2为等温线,1→4为绝热线,4→2为等压线,1→3为等压线,3→2为等体线.试分别沿这三种过程计算气体的熵变.题7-21图 解:21→熵变等温过程 A Q d d = , V p A d d =,RT pV =⎰⎰==-21111221d 1d V V V V RT T T Q S S76.52ln ln!212===-R V V R S S J 1K -⋅321→→熵变⎰⎰+=-312312d d T QT Q S S32V 13p V p 12ln ln d d 2331T TC T T C T T C T TC S S T T T T +=+=-⎰⎰31→等压过程 31p p = 3211T V T V =1213V V T T =23→等体过程 2233T p T p =3232p p T T = 1232p p T T =12V 12P 12ln ln p pC V V C S S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所以2ln ln ln ln1212V 12P 12R V VR V V C V V C S S ===-241→→熵变⎰⎰+=-412412d d T QT Q S S41p 42p p 12ln lnd 024T TC T T C TT C S S T T ==+=-⎰41→绝热过程111441144111----==γγγγV V T T V T V T γγγγ/121/141144411)()(,p pp p V V V p V p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γγγ/112/121/14114)()()(V V p p p p V V ===γγ11241)(-=V V T T2ln ln 1ln12P 41P 12R V V C T T C S S =-==-γγ7-22 有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分别装有1 mol 的水,初始温度分别为1T 和2T ,1T >2T ,令其进行接触,最后达到相同温度T .求熵的变化,(设水的摩尔热容为mol C ). 解:两个容器中的总熵变⎰⎰+=-TT T T lT T C T T C S S 12d d mo mol 0 212mol 21mol ln)ln (ln T T T C T T T T C =+=因为是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故)()(1mol 2mol T T C T T C -=- 得212T T T += 21212mol 04)(lnT T T T C S S +=-7-23 把0℃的0.5kg 的冰块加热到它全部溶化成0℃的水,问:(1)水的熵变如何?(2)若热源是温度为20 ℃的庞大物体,那么热源的熵变化多大? (3)水和热源的总熵变多大?增加还是减少?(水的熔解热334=λ1g J -⋅) 解:(1)水的熵变612273103345.031=⨯⨯==∆T Q S J 1K -⋅(2)热源的熵变570293103345.032-=⨯⨯-==∆T Q S J 1K -⋅(3)总熵变4257061221=-=∆+∆=∆S S S J 1K -⋅熵增加。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答案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答案【篇一:大学物理上第二版网上考试答案第三四期】绳子各一端,他们由初速为零向上爬,经过一定时间,甲相对绳子的速率是乙相对绳子速率的两倍,则到达顶点的情况是:(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判题:√ 得分:10分)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同时到达d、无法确定2、假设某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椭圆轨道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判题:√ 得分:10分)a、角动量守恒,动能守恒b、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角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3、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则此刚体(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判题:√ 得分:10分)a、必然不会转动b、转速必然不变c、转速必然改变d、转速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4、一水平放置的直杆,质量为m,长度为l,绕其一端作匀速率转动(转动惯量度为v,则杆的动能为(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判题:√ 得分:10分)a、b、c、d、),外端点线速5、一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判题:√ 得分:10分)a、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变b、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断改变c、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变d、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断改变6、一水平圆盘可绕固定铅直中心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初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忽略轴的摩擦,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此系统(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d 判题:╳得分:0分)a、动量守恒b、机械能守恒c、对中心轴的角动量守恒d、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7、多个力作用在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这些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刚体绕该轴转动的角加速度将(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判题:√ 得分:10分)a、保持不变的恒量b、为0c、不为0的变量d、无法确定8、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的细圆环a和b,a环的质量分布均匀,b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则()(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d 判题:╳得分:0分)a、a环的转动惯量较大b、b环的转动惯量较大c、一样大d、不能确定9、花样滑冰运动员绕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角速度为,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
《大学物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习题精解7-1一条无限长直导线在一处弯折成半径为R 的圆弧,如图所示,若已知导线中电流强度为I,试利用比奥—萨伐尔定律求:(1)当圆弧为半圆周时,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2)当圆弧为1/4圆周时,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
解(1)如图所示,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可看作由3段载流导线的磁场叠加而成。
因为圆心O 位于直线电流AB 和DE 的延长线上,直线电流上的任一电流元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均为零,所以直线电流AB 和DE 段在O 点不产生磁场。
根据比奥—萨伐尔定律,半圆弧上任一电流元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24IdldB R μπ=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半圆弧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0022444RIIdl I B R R R Rπμμμππ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如图(b )所示,同理,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可看作由3段载流导线的磁场叠加而成。
因为圆心O 位于电流AB 和DE 的延长线上,直线电流上的任一电流元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均为零,所以直线电流AB 和DE 段在O 点不产生磁场。
根据毕奥—萨伐尔定理,1/4圆弧上任一电流元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24Idl dB R μπ=方向垂直纸面向内,1/4圆弧电流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002224428RIIdl I R B R R Rπμμμππ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如图所示,有一被折成直角的无限长直导线有20A 电流,P 点在折线的延长线上,设a 为,试求P 点磁感应强度。
解 P 点的磁感应强度可看作由两段载流直导线AB 和BC 所产生的磁场叠加而成。
AB 段在P 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C 段在P 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120(cos cos )4IB r μθθπ=- 式中120,,2r a πθθπ=== 。
所以500(cos cos ) 4.010()42I B T a μπππ=-=⨯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学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习题一1.1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位移和路程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不相等?(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的量值相等?(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和区别又是什么?(4)质点的位矢方向不变,它是否一定做直线运动?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矢的方向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5)r ∆v 和r ∆v 有区别吗?v ∆v 和v ∆v 有区别吗?0dv dt =v 和0d v dt=v 各代表什么运动? (6)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dr v dt=及22d r a dt =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及a =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两者区别何在? (7)如果一质点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那么,该质点的速度和位矢与时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线性的?(8)“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恒为零,因此其法向加速度也一定为零.”这种说法正确吗?(9)任意平面曲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指向曲线凹进那一侧,为什么?(10)质点沿圆周运动,且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n a 、t a 、a 三者的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11)一个人在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此石子能否落回他的手中?如果石子抛出后,火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结果又如何?1.2一质点沿x 轴运动,坐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为224t t x -=,式中t x ,分别以m 、s 为单位,试计算:(1)在最初s 2内的位移、平均速度和s 2末的瞬时速度;(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
解:(1)最初s 2内的位移为为:(2)(0)000(/)x x x m s ∆=-=-=最初s 2内的平均速度为:00(/)2ave x v m s t ∆===∆ 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44dx v t t dt==-s 2末的瞬时速度为:(2)4424/v m s =-⨯=-(2)s 1末到s 3末的平均加速度为:2(3)(1)804/22ave v v v a m s t ∆---====-∆ (3)s 3末的瞬时加速度为:2(44)4(/)dv d t a m s dt dt-===-。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主编)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物理
习题七7-1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将错误更正.(1)A E Q ∆+∆=∆ (2)⎰+=V p E Q d(3)121Q Q -≠η (4)121Q Q -<不可逆η 解:(1)不正确,A E Q +∆=(2)不正确,⎰+=Vp E Q d Δ(3)不正确,121Q Q -=η(4)不正确,121Q Q -=不可逆η7-2 V p -图上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什么?如果该面积越大,是否效率越高?答: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循环过程中所做的净功.由于1Q A 净=η,净A 面积越大,效率不一定高,因为η还与吸热1Q 有关.7-3 如题7-3图所示,有三个循环过程,指出每一循环过程所作的功是正的、负的,还是零,说明理由.解:各图中所表示的循环过程作功都为0.因为各图中整个循环分两部分,各部分面积大小相等,而循环方向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整个循环过程作功为0.题7-3图7-4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V p -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点.题7-4图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A E Q +∆=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 经等温b a →过程有0111=-=∆A Q E 经绝热b a →过程012=+∆A E 022<-=∆A E从上得出21E E ∆≠∆,这与a ,b 两点的内能变化应该相同矛盾.2.若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组成闭合曲线而构成了一循环过程,这循环过程只有吸热,无放热,且对外做正功,热机效率为%100,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5 一循环过程如题7-5图所示,试指出: (1)ca bc ab ,,各是什么过程;(2)画出对应的V p -图; (3)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5)用图中的热量ac bc ab Q Q Q ,,表述其热机效率或致冷系数. 解:(1) a b 是等体过程bc 过程:从图知有KT V =,K 为斜率 由vRT pV = 得 K vR p =故bc 过程为等压过程 ca 是等温过程(2)V p -图如题57'-图题57'-图(3)该循环是逆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不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因为直角三角形不是V p -图中的图形.(5)ab ca bc abQ Q Q Q e -+=题7-5图 题7-6图7-6 两个卡诺循环如题7-6图所示,它们的循环面积相等,试问: (1)它们吸热和放热的差值是否相同; (2)对外作的净功是否相等; (3)效率是否相同?答:由于卡诺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相等,系统对外所作的净功相等,也就是吸热和放热的差值相等.但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一定相等,效率也就不相同. 7-7 评论下述说法正确与否?(1)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完全变成功;(2)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可逆过程就是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沿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答:(1)不正确.有外界的帮助热能够完全变成功;功可以完全变成热,但热不能自动地完全变成功; (2)不正确.热量能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外界的帮助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3)不正确.一个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消除原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而使系统和外界同时都能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就是 可逆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同时恢复原状态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有些过程 虽能沿反方向进行,系统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但外界没有同时恢复原状态,还是不可逆过程. 7-8 热力学系统从初平衡态A 经历过程P 到末平衡态B .如果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你说对吗?哪一个表述要修改,如何修改?答:不对.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过程P 为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A AB T Q S S 可逆d ,如果过程P 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7-9 根据⎰=-B A A B T Q S S 可逆d 及⎰>-B A A B T Q S S 不可逆d ,这是否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为什么?说明理由.答:这不能说明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熵变,熵是状态函数,熵变只与初末状态有关,如果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初末状态相同,具有相同的熵变.只能说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热温比之和小于熵变.7-10 如题7-10图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1)若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若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题7-10图解:由abc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A E Q +∆=224126350=-=-=∆A Q E J abd 过程,系统作功42=A J26642224=+=+∆=A E Q J 系统吸收热量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A J30884224-=--=+∆=A E Q J 系统放热7-11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 K 加热到350 K ,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作了多少功? (1)体积保持不变; (2)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Q ∆= 吸热)(2)(1212V T T R iT T C E Q -=-=∆=υυ25.623)300350(31.823=-⨯⨯=∆=E Q J对外作功 0=A (2)等压过程)(22)(1212P T T R i T T C Q -+=-=υυ吸热75.1038)300350(31.825=-⨯⨯=Q J )(12V T T C E -=∆υ内能增加 25.623)300350(31.823=-⨯⨯=∆E J对外作功 5.4155.62375.1038=-=∆-=E Q A J 7-12 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摩尔质量为mol M ,比热容比为γ的理想气体,整个容器以速度v 运动,若容器突然停止运动,求气体温度的升高量(设气体分子的机械能全部转变为内能).解:整个气体有序运动的能量为221mu ,转变为气体分子无序运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变化2V 21mu T C M m E =∆=∆ )1(211212mol V 2mol -==∆γu M R C u M T7-13 0.01 m 3氮气在温度为300 K 时,由0.1 MPa(即1 atm)压缩到10 MPa .试分别求氮气经等温及绝热压缩后的(1)体积;(2)温度;(3)各过程对外所作的功. 解:(1)等温压缩 300=T K 由2211V p V p = 求得体积3211210101.0101-⨯=⨯==p V p V 3m对外作功21112ln lnp pV p V V VRT A ==01.0ln 01.010013.115⨯⨯⨯⨯=31067.4⨯-=J(2)绝热压缩R C 25V =57=γ由绝热方程 γγ2211V p V p =γγ/12112)(p V p V =1121/12112)()(V p pp V p V γγγ==3411093.101.0)101(-⨯=⨯=m由绝热方程γγγγ---=22111p T p T 得K 579)10(30024.04.1111212=⨯==--T p p T T γγγγ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0=Q 所以)(12molT T C M MA V --=RT M MpV mol =,)(2512111T T R RT V p A --= 35105.23)300579(25300001.010013.1⨯-=-⨯⨯⨯⨯-=A J7-14 理想气体由初状态),(11V p 经绝热膨胀至末状态),(22V p .试证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12211--=γV p V p A ,式中γ为气体的比热容比.答:证明: 由绝热方程C V p V p pV ===γγγ2211 得γγV V p p 111=⎰=21d V V Vp A⎰-----==21)11(1d 11121111V V r V V V p v v V p A γγγγγ]1)[(112111---=-γγV VV p又 )(1111211+-+----=γγγγV V V p A 112221111--=+-+-γγγγγV V p V V p 所以 12211--=γV p V p A7-15 1 mol 的理想气体的T-V 图如题7-15图所示,ab 为直线,延长线通过原点O .求ab过程气体对外做的功.题7-15图解:设KV T =由图可求得直线的斜率K 为002V T K =得过程方程V V T K 002=由状态方程 RT pV υ= 得VRTp υ=ab 过程气体对外作功⎰=002d V v Vp A⎰⎰⎰====000020002202d 2d 2d V V V v V V RTV V RT VV V T V R V V RT A7-16 某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为a a Vp ,2/1=为常数,气体从1V 膨胀到2V .求其所做的功.解:气体作功⎰=21d V v Vp A⎰-=-==-2121)11()(d 2121222V V V VV V a V a V V a A7-17 设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质的热机循环,如题7-17图所示.试证其循环效率为1112121---=p p VV γη答:等体过程 吸热)(12V 1T T C Q -='υ)(1221V 11R V p R V p C Q Q -='= 绝热过程 03='Q等压压缩过程放热)(12p 2T T C Q -='υ)(2212P R V p R V p C -=循环效率 121Q Q-=η )1/()1/(1)()(1121212221V 2212p 12---=---=-=p p V p V p C V p V p C Q Q ννγηη题7-17图 题7-19图7-18 一卡诺热机在1000 K 和300 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试计算 (1)热机效率;(2)若低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多少? (3)若高温热源不变,要使热机效率提高到80%,则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多少?解:(1)卡诺热机效率121T T -=η%7010003001=-=η(2)低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30011=-=T η要求 15001=T K ,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3)高温热源温度不变时,若%80100012=-=T η要求 2002=T K ,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7-19 如题7-19图所示是一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已知B 点和C 点的温度分别为2T 和3T .求此循环效率.这是卡诺循环吗?解:(1)热机效率121Q Q -=η AB 等压过程 )(12P 1T T C Q -='υ 吸热)(P mo 1A B lT T C M MQ -=CD 等压过程 )(12P 2T T vC Q -='放热)(P mol22D C T T C M MQ Q -='-=)/1()/1(1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AD 绝热过程 γγγγ----=D D A A T p T p 11 BC 绝热过程 γγγγ----=C C B B T p T p 111又B C D DC BA T T T T p p p p ===231T T -=η(2)不是卡诺循环,因为不是工作在两个恒定的热源之间. 7-20 (1)用一卡诺循环的致冷机从7℃的热源中提取1000 J 的热量传向27℃的热源,需要多少功?从-173℃向27℃呢?(2)一可逆的卡诺机,作热机使用时,如果工作的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则对于作功就愈有利.当作致冷机使用时,如果两热源的温度差愈大,对于致冷是否也愈有利?为什么? 解:(1)卡诺循环的致冷机2122T T T A Q e -==静 7℃→27℃时,需作功 4.71100028028030022211=⨯-=-=Q T T T A J173-℃→27℃时,需作功 2000100010010030022212=⨯-=-=Q T T T A J(2)从上面计算可看到,当高温热源温度一定时,低温热源温度越低,温度差愈大,提取同样的热量,则所需作功也越多,对致冷是不利的.7-21 如题7-21图所示,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K 300,L 2011==T V 经历三种不同的过程到达末态K 300,L 4022==T V . 图中1→2为等温线,1→4为绝热线,4→2为等压线,1→3为等压线,3→2为等体线.试分别沿这三种过程计算气体的熵变.题7-21图解:21→熵变等温过程 A Q d d = , V p A d d =,RT pV =⎰⎰==-21111221d 1d V V V V RT T T Q S S76.52ln ln!212===-R V V R S S J 1K -⋅321→→熵变⎰⎰+=-312312d d T QT Q S S32V 13p V p 12ln ln d d 2331T TC T T C T T C T TC S S T T T T +=+=-⎰⎰31→等压过程 31p p = 3211T V T V =1213V V T T = 23→等体过程 2233T p T p =3232p p T T = 1232p p T T =12V 12P 12ln ln p pC V V C S S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所以2ln ln ln ln1212V 12P 12R V VR V V C V V C S S ===-241→→熵变⎰⎰+=-412412d d T QT Q S S41p 42p p 12ln lnd 024T TC T T C TT C S S T T ==+=-⎰41→绝热过程111441144111----==γγγγV V T T V T V T γγγγ/121/141144411)()(,p pp p V V V p V p ===在21→等温过程中 2211V p V p =γγγ/112/121/14114)()()(V V p p p p V V ===γγ11241)(-=V V T T2ln ln 1ln12P 41P 12R V V C T T C S S =-==-γγ7-22 有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分别装有1 mol 的水,初始温度分别为1T 和2T ,1T >2T ,令其进行接触,最后达到相同温度T .求熵的变化,(设水的摩尔热容为mol C ). 解:两个容器中的总熵变⎰⎰+=-TT T T lT T C T T C S S 12d d mo mol 0 212mol 21mol ln)ln (ln T T T C T T T T C =+=因为是两个相同体积的容器,故)()(1mol 2mol T T C T T C -=- 得212T T T += 21212mol 04)(lnT T T T C S S +=-7-23 把0℃的0.5kg 的冰块加热到它全部溶化成0℃的水,问:(1)水的熵变如何?(2)若热源是温度为20 ℃的庞大物体,那么热源的熵变化多大? (3)水和热源的总熵变多大?增加还是减少?(水的熔解热334=λ1g J -⋅) 解:(1)水的熵变612273103345.031=⨯⨯==∆T Q S J 1K -⋅(2)热源的熵变570293103345.032-=⨯⨯-==∆T Q S J 1K -⋅(3)总熵变4257061221=-=∆+∆=∆S S S J 1K -⋅熵增加。
大学物理习题册及解答_第二版_第一章_质点的运动
( A ) 3i 3 j (C) - 3i 3 j
(B) - 3i 3 j ( D) 3i 3 j
二、填空题
1.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加速度a与位置坐标的关系为 a 3 6 x 2 (SI), 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的速度 为 .
d d dx d a dt dx dt dx
8. 半径为R的圆盘在固定支撑面上向右滚动,圆盘质心C的运动速 度为 ,圆盘绕质心转动的角速度为 ,如图所示.则圆盘边 缘上A点的线速度为 ;B点的线速度为 ;O点的 线速度为 . A
分析:刚体上某质点的运动可看为随质心的 平动和绕质心转动的合成
B
C O
A C R
B R
1
消去t得轨道方程为 y M
o
o dr (2) A sinωt i A cosωt j d t d a A cosωt i A sinωt j r dt
x y 2 1 2 A1 A2
2
(椭圆)
1 2
x
2
2
2
1
2
上式表明:加速度恒指向椭圆中心。
质点在通过图中M点时,其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x A cos t y A sin t
1 2
at
M
y
Q
a
o
V an
P
o
x
(3)当t=0时,x=A1,y=0,质点位于图中P点
质点位于
t 2
时, x A1 cos
y A sin
2
解:(1)从运动方程中消去时间就得到轨道方程
大学物理习题册及解答(第二版)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定律
µgR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决定
解:汽车不发生侧向打滑的条件是,它所受的摩擦力 不得小于向心力,即有:
υ f = µN = µmg ≥ m R υ ≤ µgR
2
5.质量为m的质点,以不变速率v沿图中正三角形ABC 的水平光滑轨道运动.质点越过A角时,轨道作用于质 点的冲量的大小为 A
(A) mυ (C) 3mυ
M g =G R
E 2
F −m g a= m +m
2 1 2
v F
v T
m1 m2
m T= (F + m g) m +m
2 1 1 2
6.质量为m的小球自高为y0处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0抛出, 与地面碰撞后跳起的最大高度为y0/2,水平速率为v0/2. 则碰撞过程中 (1)地面对小球的竖直冲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_; (2) 地面对小球的水平冲量的大小为_________. 解:碰前小球沿x和y方向的速度分别为:
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定律(二) 质点的运动定律( 一 选择题
1. 一小珠可在半径为R竖直的圆环上无摩擦地滑动,且圆环能以 其竖直直径为轴转动.当圆环以一适当的恒定角速度ω转动,小珠 偏离圆环转轴而且相对圆环静止时,小珠所在处圆环半径偏离竖 直方向的角度为 g
Rω (C) θ = arctg( ) g
dυ k dυ = d υ ⋅ dx F =υ ∴a = = − 2 = dx dt mx dt m dx
k vdv = − dx 2 mx
k dx ∫ vdv = ∫ − 2 mx 0 x
v x
0
v2 k 1 1 = − 2 m x x0
v=
k 1 − 1 2 m x x 0
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静电场
11
C m-2。求此系统的电场分
布。 解 如题 4.10 图所示, 三个区域的场强由两平行无限大均匀带 电面产生的场强的叠加,其电场强度分别为
E2
E2
4.10 解图
E2
E1
1 , E2 2 2 0 2 0
设水平向右的方向为场强的正方向,则 左边区域:
EⅠ E1 E2
题 4.8 图
29
电荷为 Q2。求电场分布规律。 解 因电荷呈球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球对称分布,取半径为 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 由高斯定理得
2 E dS 4r E
q
0
当 r R1 时,该高斯面内无电荷,
q 0 ,故
Q1 (r 3 R13 ) ,故 3 R2 R13
4.2 一根不导电的细塑料杆,被弯成近乎完整的圆,圆的半径为 0.5m,杆的两端有 2cm 的缝隙, 3.12 10 C 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杆上,求圆心处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解 运用叠加原理,可以把带电体看成是一个带正电的整圆环和一段长为 2cm 带负电的 圆弧产生的电场的叠加,而圆环在中心产生的电场为零。所以电场就等于长为 2cm 的带负电 的圆弧产生的电场。由于圆弧长度远小于半径,故可看成是一点电荷,所以
q0 必须在两电荷之间才能平衡,设与 2q 之间的距离为 x ,若合力为零,则有
2qq0 qq0 1 2 4 0 x 4 0 (l x) 2 1
由此可得 x 2 4lx 2l 2 0 ,解此方程可得
x (2 2)l 。只能取负号,所以
x (2 2)l ,为稳定平衡状态。
q , 2l
x
dx
2l
4.11 解图
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上册课后答案完整版】 (a) |v|= v,||=(b) |v|≠v,||≠ (c) |v|= v,||≠(d) |v|≠v,||=,即||≠.但由于|dr|=ds,故drdt?dsdt,即||=.由此可见,应选(c).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drdt; (2)drdt; (3)dsdt; (4)?dx??dy???????dt??dt?22.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drdt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drdt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dsdt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dx??dy???????dt??dt?22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选(d).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求解.故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t =a;(2)dr/dt =v;(3)ds/dt =v;(4)d v /dt|=a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d) 只有(3)是对的分析与解dvdt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drdt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dsdt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dvdt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23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6t?2t,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dt?0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dxdt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dxdt22两式计算.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dxdt(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0tp?2s (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v?dxdt2t?4.0s??48m?s?1a?dxdt2t?4.0s2??36m.s?2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2ti?(2?t)j,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 (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y?2?14x2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 (3) 由位移表达式,得22?5.66m x2?y2?22?r2?r0?x0?y0?2.47m22题 1-6 图1 -7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10t?30t2y?15t?20t2式中x,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vx?vy?dxdtdydt??10?60t ?15?40tv0?v0x?v0y22?18.0m?s?1v0yv0x??3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dvxdt?60m?s?2, ay?dvydt?2则加速度的大小为a?ax?ay22?72.1m?s?2ayax??23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y1?v0t?12at 12gt22y2?h?v0t?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v0t?12at2?h?v0t?12gt2t?2hg?a?0.705s(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12gt2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0?h?12(g?a)t2t?2hg?a?0.705s(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h??v0t?12at2则 d?h?h??0.716m【篇二: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s=txt>第一章质点运动学(a) |v|= v,||=(b) |v|≠v,||≠ (c) |v|= v,||≠(d) |v|≠v,||=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 -2dr(1)dt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2)drdt;ds(3)dt; (4)?dx??dy???????dt??dt?22.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分析与解drdt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drdt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22?ds计dt?dx??dy?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dt??dt?求解.故选(d).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t =a;(2)dr/dt =v;(3)ds/dt =v;(4)d v /dt|=a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d) 只有(3)是对的分析与解dvdt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drdt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dsdt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dvdt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 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 (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x?2?6t2?2t3,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xt?x0,而在求路程时,就必dx?0来dt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d2xs??x1??x2,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2两式计算.dtdt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dx?0 dttp?2s (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v?dx??48m?s?1dtt?4.0sd2xa?2??36m.s?2dtt?4.0s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2ti?(2?t2)j,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y?2?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 (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2222?r2?r0?x2?y2?x0?y0?2.47m题 1-6 图1 -7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10t?30t2y?15t?20t2式中x,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vx?dx??10?60t dtdyvy??15?40tdt-1当t =0 时, v0x =-10 m2s , v0y =15 m2s ,则初速度大小为-1v0?v0x?v0y?18.0m?s?122v0yv0x??3 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则加速度的大小为dvdvx?60m?s?2 , ay?y??40m?s?2 dtdta?ax?ay?72.1m?s?2ayax??2 3-11 -8 一升降机以加速度1.22 m2s上升,当上升速度为2.44 m2s时,有一螺丝自升降机的天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计算:(1)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2)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2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1y1?v0t?at221y2?h?v0t?gt2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22t?2h?0.705sg?a12gt?0.716m 2(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10?h?(g?a)t22t?(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2h?0.705sg?a1h??v0t?at22则 d?h?h??0.716m【篇三: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上册课后答案完整版】(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v|= v,||=(b) |v|≠v,||≠(c) |v|= v,||≠(d) |v|≠v,||=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x,y)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drdrds?dx??dy?(1); (2); (3);(4)?????. dtdtdt?dt??d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 22dr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dtdr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dt分析与解ds?dx??dy?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求解.故dt?dt??dt?选(d).1 -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 v表示速度,a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程, a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1)d v /dt =a;(2)dr/dt =v;(3)ds/dt =v;(4)d v /dt|=at.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c) 只有(2)是对的(d) 只有(3)是对的 22dv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dtdr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dt分析与解dsdv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dtdt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 -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231 -5 已知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6t?2t,式中x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 s.求:(1) 质点在运动开始后4.0 s内的位移的大小;(2) 质点在该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3) t=4 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0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dtdtdt题 1-5 图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dx?0 dttp?2s (t=0不合题意)则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v?dx??48m?s?1 dtt?4.0sd2xa?2??36m.s?2 dtt?4.0s1 -6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2ti?(2?t2)j,式中r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求:(1) 质点的运动轨迹;(2) t =0 及t =2s时,质点的位矢;分析质点的轨迹方程为y =f(x),可由运动方程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中消去t 即可得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y?2?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 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r2?r0?题 1-6 图1 -7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10t?30t2y?15t?20t2式中x,y 的单位为m,t 的单位为s.试求:(1) 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vx?dx??10?60t dtdyvy??15?40t dtv0x3?? 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dvdvx?60m?s?2 , ay?y??40m?s?2 dtdt则加速度的大小为a?ax?ay?72.1m?s?2花板上松脱,天花板与升降机的底面相距2.74 m.计算:(1)螺丝从天花板落到底面所需要的时间;(2)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的下降距离.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1y1?v0t?at2 21y2?h?v0t?gt2 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 22t?2h?0.705s g?a12gt?0.716m 2 (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10?h?(g?a)t2 2t?2h?0.705s g?a(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 1h??v0t?at2 2则 d?h?h??0.716m。
《大学物理》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
习题解析6-1在坐标原点及0)点分别放置电量61 2.010Q C -=-⨯及62 1.010Q C -=⨯的点电荷,求1)P -点处的场强。
解 如图6.4所示,点电荷1Q 和2Q 在P 产生的场强分别为 1122122201102211,44Q r Q r E E r r r r πεπε== 而12123,,2,1r i j r j r r =-=-==,所以()()11111222011011662203111441 2.010 1.010422113.9 6.810Q r Q r E E E r r r r j j i j N C πεπεπε--=+=+⎛⎫-⨯-⨯-=+ ⎪ ⎪⎝⎭≈-+⨯∙总 6-2 长为15l cm =的直导线AB 上,设想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为915.0010C m λ--=⨯⋅,的正电荷,如图6.5所示,求:(1)在导线的延长线上与B 端相距1 5.0d cm =处的P 点的场强;(2)在导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导线中点相距2 5.0d cm =处的Q 点的场强。
解 (1)如图6.5(a )所示,以AB 中点为坐标原点,从A 到B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
在导线AB 上坐标为x处,取一线元dx ,其上电荷为 dq dx λ= 它在P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2200111442dq dxdE r l d x λπεπε==⎛⎫+-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导线AB 上所有线元在P 点产生的电场的方向相同,因此P 点的场强大小为()1212122000112112992122111114442115.0010910 6.75105102010dq dx E r d l d l d x V m λπεπεπε------⎛⎫===- ⎪-⎛⎫⎝⎭+- ⎪⎝⎭⎛⎫=⨯⨯⨯⨯-=⨯∙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2)如图6.5(b )所示,以AB 中点为坐标原点,从A 到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垂直于AB 的轴为y 轴,在导线AB 上坐标为x 处,取一线元dx ,其上的电荷为 dq dx λ= 它在Q 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2220021144dq dx dE r d x λπεπε==+ 方向如图6.5(b )所示。
大学物理(北邮)第二版上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北邮)第二版上参考答案习题解答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 (1) 质点t时刻位矢为:r (3t 5)i 12t2 3t 4j(m)(2) 第一秒V rt 14(12 i 20 j) 3 i 5 j(m s 1)(4) 速度Vdrt 3 i ( t 3) j(m s 1d)∴V 14 3i (4 3)j 3i 7j(m s)(5) 前4秒平均加速度a Vt V4 V4 0 7 34j j(m s 2)(6) 加速度a dVj(m s 2a dt)4 j(m s 2)1-2 v dxdt t3 3t2 2x dx vdt c 1434t t2t c当t=2时x=4代入求证c=-12 即x 14t4 t3 2t 12 v t3 3t2 2a dvdt 3t2 6t将t=3s代入证1x 41134(m)v3 56(m s 1)a3 45(m s 2)(1) 由运动方程 x 4t2消去t得轨迹方程y 32tx (y 3)2 0(2) 1秒时间坐标和位矢方向为x1 4my1 5m[4,5]m:tg yx 1.25, 51.3(3) 第1秒基本上未超过25g.1.80s(1)设第一块石头扔出后t秒未被第二块击中,则h v10t 2gt2代入已知数得2 1-3111 15t 9.8t2 2解此方程,可得二解为t1 1.84s,第一块石头上升到顶点所用的时间为 t1 1.22stm v10/g 15/9.8 1.53s由于t1 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回落时与第二块相碰;又由于t1 tm这对应于第一块石头上升时被第二块赶上击中.以v20和v20分别对应于在t1和t1时刻两石块相碰时第二石块的初速度,则由于 h v20(t1 t1)所以1g(t1 t1)2 2hv20 11g(t1 t1)211 9.8 (1.84 1)2t1 t11.84 117.2m/s 同理.v20 h 11 g(t1 t1)211 9.8 (1.22 1)21.22 1t1 t151.1(m/s)(2) 由于 t2 1.3s t1,所以第二石块不可能在第一块上升时与第一块相碰.对应于t1时刻相碰,第二块的初速度为v20 h 11g(t1 t2)211 9.8 (1.84 1.3)2t1 t21.84 1.323.0(m/s)1-7 以l表示从船到定滑轮的绳长,则v0 d l/dt.由图可知s l2 h2于是得船的速度为习题1-7图3dsv dt负号表示船在水面上向岸靠近.船的加速度为dls2 h2 v0 22dtsl h ld dvla 22dt dl l h2 dlh2v0 v0 3 s dt负号表示a的方向指向岸边,因而船向岸边加速运动.1-8 所求位数为2r4 2n2r4 2(6 104)2 0.15 4 102gg60 9.81-9 物体A下降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2h2 0.4 0.2m/s2 22t2此加速度也等于轮缘上一点在t 3s时的切向加速度,即aat 0.2(m/s2)在t 3s时的法向加速度为v 2(att)2(0.2 3)2an 0.36(m/s2) RR1.02习题1-9图习题1-10图1-10 a 1.2m/s,t0 0.5s,h0 1.5m.如图所示,相对南面,小球开始下落时,它和电梯的速度为v0 at0 1.2 0.5 0.6(m/s)以t表示此后小球落至底板所需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h v0t电梯下降的距离为12gt 241h v0t a t2 2又h0 h h由此得1(g a)t2 2t而小球相对地面下落的距离为2h0 g a2 1.5 0.59s 9.8 1.2h v0t 12gt 21 9.8 0.592 2 0.6 0.592.06m1-11 v风地 v风人v人地2v0人地,速度矢量合成如图(b)两图中v风地应是画出速度矢量合成图(a)又v风地 v风人同一矢量.可知(a)图必是底角为45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风向应为西北风,风速为v风地 v0人地45 2v0人地4.23(m s 1)1-12 (1) t 习题1-11图2L2 vLL2vL (2) t t1 t2 2v u v u v u222L u 1 v vLL (3) t t1 t2 ,如图所示风速u由东向西,由速度v v22合成可得飞机对地速度v u v,则V v u. 1习题1-12图5t 2L2L 22v v u2L u v v 2 证毕1-13 (1)设船相对岸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得V u VV的大小由图1.7示可得V V cos u cos 即V cos V u cos 3 2而V sin usin 2船达到B点所需时间t 3 2习题1-13图in1 1 2OBD D 1000(s) VVscos sin AB两点之距S Dctg D将式(1)、(2)代入可得S D(3 3) 1268(m)D1 103(2) 由t Vsin usin船到对岸所需最短时间由极值条件决定dt1 1 c os 0 2d u sins 0,即co /2故船头应与岸垂直,航时最短.将 值代入(3)式得最短航时为tmin(3) 设OB l,则1 1031 103 0.5 103s 500(s) usin /22DV DDu2 V2 2uVcos l sin Vsin usin欲使l最短,应满足极值条件.6dlD u2 V2 2uVcosa d u c osasinu Vsin2asin2a u2 V2 2uVcos 02u2 V2简化后可得cosa u Vcos 1 0即cos2a 136cos 1 0 解此方程得cos 23cos 123 48.2故船头与岸成48.2 ,则航距最短.将 值代入(4)式得最小航程为100022 32 2 2 3 2lv2 2uvcos 3min D u2u c os22 22 31.5 103m 1.5(km)AB两点最短距离为S l22minmin D .5 1 1.12(km)第二章质点动力学2-1 (1)对木箱,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木箱将要被推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x向:Fmincos f max 0y向:N F minsin M g 0还有fmax sN 习题2-1图解以上三式可得要推动木箱所需力F的最小值为Fmin sMgcosssin在木箱做匀速运动情况下,如上类似分析可得所需力F的大小为7Fmin kMg cos ksin(2)在上面Fmin的表示式中,如果cos ssin 0,则Fmin ,这意味着用任何有限大小的力都不可能推动木箱,不能推动木箱的条件是cos ssin 0由此得 的最小值为arctan2-2 (1)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x向:Tcos N sin may向:Tsin N cos m g 0联立解此二式,可得1 sT m(acos g sin ) 0.5 (2 cos30 9.8sin30 ) 3.32(N)N m(gcos a sin ) 0.5 (9.8 cos30 2sin30 ) 3.74(N)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N N 3.74(N)(2)小球刚要脱离斜面时N=0,则上面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Tcos ma,由此二式可解得Tsin mg 习题2-2图a g/tan 9.8/tan30 17.0m/s22-3 要使物体A与小车间无相对滑动,三物体必有同一加速度a,且挂吊B的绳应向后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 u = 0. 6 c
由洛仑兹变换
⇒
5 γ = = 2 4 u 1− 2 c
1
u x′ = γ ( x − ut ), t ′ = γ t − 2 x c 得 u ′ ′ t2 − t1 = γ t2 − t1 − 2 ( x2 − x1 ) = 2.25 × 10−7 s c
练习45
1.一静止长度为 l0的火箭以速度 v相对地面运动,从火箭前端发出一个光 . 相对地面运动, 信号,对火箭和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光信号从前端到尾端各用多少时间? 信号,对火箭和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光信号从前端到尾端各用多 方法一:
∆ t′ =
l0 ∆x′ = − c c
′ ′ x2 − x1 = γ [x2 − x1 − u(t2 − t1 )] = −72.5 m
在某地发生两个事件,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2.在某地发生两个事件,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s,若相 对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求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 对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s,求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
≈ −0.946 c ≈ −2.84 × 108 m/s
所以宇航员看到彗星以速率0.946c 向他们飞来。 向他们飞来。 所以宇航员看到彗星以速率
2.地球上某一天文台发现,一只以速率0.60c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 秒钟 .地球上某一天文台发现,一只以速率 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5秒钟 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 后同一个以0.80c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试问: 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 后同一个以 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 试问: 避免碰撞。 (2)按飞船上的时钟计,还有多少时间允许他们离开原来航线 避免碰撞。 )按飞船上的时钟计,
∆x 1 −β = 3c 1 − (0.6) = 2.4c (m)
2 2
所以相碰的时间为: 所以相碰的时间为:
2 .4 c ∆t ′ = = 4 (s) 0 .6 c
练习44
练习46 练习46
三、计算题
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练习46
1.一个电子被电压为 10
6
的电场加速后,其质量多大?速度多大? V 的电场加速后,其质量多大?速度多大?
解: 洛仑兹变换
u t′ = γ t − 2 x c 在同一地点 ∆x = 0,则 ∆t ′ = γ ⋅ ∆t
∆t ′ 5 γ = = ∆t 4 1 γ = 2 u 1− 2 c
3 ⇒u = 5 c
练习44
练习45 练习45
三、计算题
相对论时空观
练习44
练习44 练习44
三、计算题
洛仑兹变换
练习44
−7 1. '系相对 系运动的速率为 .S系相对S系运动的速率为 系运动的速率为0.6c,S系中测得一事件发生在 t1 = 2 ×10 s , , 系中测得一事件发生在 x1 = 50 m x1=50 m 处;第二事件发生在 t2 = 3×10−7 s , x2 = 10 m 处,求 S'系中的观察 者测得两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 者测得两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
解: 地球为S系 ① 设飞船为S ′系,地球为 系,则u=0.6 c; 彗星相对S系的速度 彗星相对 系的速度为v x = −0.8 c,相对 S ′系的速度 v ′ x
vx − u − 0.8c − 0.6c v′ = = x u 0.6c 1 − 2 v x 1 − 2 × (− 0.8c ) c c
解法一: ②解法一:
∆t 为x1、x2 两地的钟测量的,是运动的时间;在飞 两地的钟测量的,是运动的时间;
船上测量的时间 ∆t ′为固有时间,由时间膨胀效应: 为固有时间,由时间膨胀效应:
∆t ′ ∆t = 2 1 −β
u β = = 0.6 c
′ = ∆t 1 −β2 = 4 (s) ∆t
解法二: ②解法二: 从地球上看,发现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分别为t 从地球上看,发现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分别为 1、x1 , 飞船和彗星相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为t 见图)。 飞船和彗星相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为 2、x2(见图)。 s t1 t2 则: ∆t = t2 − t1 = 5 (s)
解: 电子在电场中加速获得的动能为 6 Ek = eU = 10 eV = 1 MeV
Ek = (γ − 1)m0c2
m0 = 0.911×10−30 kg m0c2 = 0.511 MeV
⇒
Ek 1 γ= +1 = + 1 ≈ 2.957 2 m0c 0.511
⇒
γ =
1 u 1− 2 c
2
m = γ m0 = 2.69 × 10−30 kg
F = F i (N)
2
解: 由动量定理得
Ft = γ m0v
由上式解得
其中
γ =1
v 1− 2 c
v=
Ftc ( Ft )2 + ( m0c )2
( Ft )2 + (m0c )2 γ= m0c
2
由动能定理得
Fx = (γ − 1) m0c
2
(γ − 1)m0c x = ⇒= F
[
c ( Ft ) + ( m0c ) − m0c F
⇒u =
1−
1
γ
2
c
≈ 0.941 c ≈ 2.82 × 108 m/s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 2.一个静质量为 m 0 的质点在恒力 F = F i (N)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 经过时间t,它的速度v和位移 各是多少? 和位移x各是多少 经过时间 ,它的速度 和位移 各是多少?在时间很短 (t << m0c / F ) 和时间很长 r ( ) 的两种极限情况下, 和 的值又各是多少 的值又各是多少? ( t >> m0c / F )的两种极限情况下,v和x的值又各是多少? r
2 2
]
v=
Ftc
x=
[
( Ft ) 2 + ( m0c ) 2
2 2
x = ∫ v (t )dt
t
c ( Ft ) + ( m0c ) − m0c F
]
0
m0c t << : F 1 Ft 2 c 1 F Ft − 1 = v= , x = m0c 1 + t2 m0 2 m0c F 2 m0 m0c t >> : v = c ,x = ct F
l0 γ − v∆t c
c−v c+v
⇒
l0 ∆t = c
2.地球上某一天文台发现,一只以速率0.60c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 秒钟 .地球上某一天文台发现,一只以速率 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5秒钟 向东航行的宇宙飞船将在 后同一个以0.80c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试问: 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 后同一个以 速率向西飞行的慧星相撞 试问: (1)飞船中的宇航员看到慧星以多大速率向他们运动; )飞船中的宇航员看到慧星以多大速率向他们运动; 避免碰撞。 (2)按飞船上的时钟计,还有多少时间允许他们离开原来航线 避免碰撞。 )按飞船上的时钟计,
方法二: 方法二:
由 x = γ ( x′ + vt ′) 得 ∆x = γ ( ∆x′ + v∆t ′) ∆x l0 ∆t = = −c c c−v c+v
v 由 t = γ (t ′ + 2 x′) 得 c v l0 c − v ∆t = γ ( ∆t ′ + 2 ∆x′) = c c c+v
方法三: 方法三: ∆t =
∆x = x2 − x1 = u∆t
x1 x2 x
= 0.6c × 5 = 3c (m)
按照洛仑兹变换, 飞船)对应时间间隔为: 按照洛仑兹变换,在s′系(飞船)对应时间间隔为:
u ∆t − 2 ∆x c ′ ′ ∆t ′ = t2 − t1 = = 4s u2 2 1− c
解法三: ②解法三: 从飞船上看, 之间距离由尺缩效应为: 从飞船上看,x1、x2 之间距离由尺缩效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