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题目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血球计数板计数误差来自哪方面?如何避免?
1,首先样品要尽量纯净,杂质多的话肯定影响你计数了
2,样品浓度要适中,太浓,你数不过来太稀,计数肯定不准确。
我的板子是25*16的,计数的时候每次计4个角加中间共五个格子,每个格子要求最低不少于5个对象颗粒,一般10~50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3,上面说到每次计数五个格子,这样一般要做3个重复,得到数据后取平均值,更严格的话就计5个重复。
另外如果某一次的计数偏离其他计数数据很多,就要舍弃这次计数值,只计算其他几次的均值。
血细胞计数的误差分别来源于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
其中由于操作人员采血不顺利,器材处理、使用不当,稀释不准确,细胞识别错误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属技术误差;而由于仪器(计数板、盖片、吸管等)不够准确与精密带来的误差称仪器误差,由于细胞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带来的细胞计数误差属于分布误差或计数域误差(filed error)。
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统称为固有误差或系统误差。
技术误差和仪器误差可通过规范操作、提高熟练程度和校正仪器而避免或纠正,但细胞分布误差却难于彻底消除。
因此,搞好红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一般需采用以下措施。
1.避免技术误差,纠正仪器误差
(1)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燥,计数板、血盖片、微量吸管及刻度吸管的规格应符合要求或经过校正。
①计数板的鉴定:要求计数室的台面光滑、透明,划线清晰,计数室划线面积准确。
必要时采用严格校正的目镜测微计测量计数室的边长与底面积,用微米千分尺测量计数室的深度。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规定每个大方格边长的误差应小于1%,即1±0.01mm,深度误差应小于2%,即0.1±0.002mm。
若超过上述标准,应弃之不用。
②血盖片应具有一定的重量,平整、光滑、无裂痕,厚薄均匀一致,可使用卡尺多点测量(至少在9个点),不均匀度在0.002mm之内。
必要时采用平面平行仪进行测量与评价,要求呈现密集平行的直线干涉条纹。
最简单的评价方法是将洁净的盖片紧贴于干燥的平面玻璃上,若能吸附一定的时间不脱落,落下时呈弧线形旋转,表示盖片平整、厚薄均匀。
同时,合格的盖片放置在计数室表面后,与支持柱紧密接触的部位可见到彩虹。
精选出的盖片与其他盖片紧密重合后,在掠射光线下观察,如见到完整平行的彩虹条纹表示另一枚盖片质量也符合要求。
③目前临床实验室多采用一次性微量采血管采集毛细血管血,除注意定点购买使用信誉较好厂家的产品外,还应对每一批量的采血管进行抽样检查,可通过水银称重法或有色溶液比色法进行校正,误差不应超过±1%。
(2)红细胞稀释液应等渗、新鲜、无杂质微粒。
(3)严格操作,从消毒、采血、稀释、充池到计数都应规范,尤其应注意的是血样稀释及充池时既要作到充分混匀,又要防止剧烈震荡为破坏红细胞。
必须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血盖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
(4)报告法定计量单位。
2.缩小计数域误差或分布误差由于血细胞在充入计数室后呈随机分布或称Poisson分布(),而我们所能计数的细胞分布范围是有限的,由此造成的计数误差称为计数域误差或分布误差。
缩小这种误差的有效方法就是尽量扩大细胞计数范围和计数数目,一般先进行误差估计,然后决定所需计数的数目和计数范围,只要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可。
Berkson
指出,当使用同一支吸管、同一面计数室,计数0.2mm2面积的细胞数,有望将CV控制在可接受的7%以内。
对于红细胞计数而言,由于红细胞数量较多,在计数室中显得比较“拥挤”,根据Poisson公式()推断,。
欲将误差控制在变异百分数5%以内,至少需要在计数室中计数400个红细胞,因此要求计数五个中方格的红细胞。
事实上Berkson还通过实验证明,红细胞的计数域误差为s=0.92 ,较理论误差(Poisson分布误差)要小。
3.排除异常标本的干扰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时,相对于红细胞数量来讲,其影响可忽略,但如白细胞过高(>100×109/L),则应对计数结果进行校正。
方法是:①实际RBC=计得RBC-WBC。
如当红细胞换算后为3.5×1012/L、白细胞换算后为100×109/L时,病人实际红细胞数应为3.4×1012/L。
②在高倍镜下计数时,避开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体积比正常红细胞大,中央无凹陷,无草黄色折光,可隐约见到细胞核。
此外,当病人急性严重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提前大量释放,也给红细胞计数带来一定的干扰,而且影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算结果。
其校正方法有待探讨。
1、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时必须重新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标
定?
因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就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这样的目镜测微尺测量的长度才是目前状态下的准确长度!
与成像清晰无关,成像清晰与否是由调节旋钮调节的.
你知道凹透镜凸透镜吧?它们都是有焦距的,放大倍数不同焦距也不一样,这个未测尺就是调那个距离的
2、若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物镜,那么目镜测微尺每格所测量的镜台上的
菌体细胞的实际长度(或宽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一样,因为目镜是对物镜放大了的倍再次进行放大,所以在用带尺目镜时,读数来的数需要除以物镜的倍数,得出的数值就实际测量的值!
不相同,因为目镜测微尺上读的数值实际是目镜和物镜共同放大后的结果,现在物镜改变,数值改变。
不同。
物镜成实像于目镜前方,标尺即位于物镜所成实像的位置(在对好焦后),然后目镜成
虚像于明视距离。
所以,物镜倍数增大一倍以后,原来占一个单位长度的实像现在会占两个单位,也即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减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当接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接物镜时,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是否改变?用它所测得的物体长度是否改变?为什么?
第一问答案是:改变
解析:比如说物镜变大时,放大倍数增大,每格代表的长度肯定变小。
第二问答案是不变
解析:测的值就是实际的真实值,换句话就是每个格实际的长度是不随放大倍数改变的。
两题在一起解析:100x下,一小格1mm 对应5个细胞
400x下,一小格1mm 对应1个细胞所以实际测的长度是一小格还是1mm,但是当放大倍数增大时只能代表1个细胞的长度,代表的长度变小了。
当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物镜时,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否改变
不同。
物镜到的实像在目镜的前面,标尺的客观成实像的位置(聚焦后),然后目镜成的虚像在明视距离。
多个倍增的目标,因此,原始的实际图像的单位长度将占为两个单元,这是一半的长度的千分尺每格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