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解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
设题误区一:范围概念不清;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原文: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选项:“草原之路”是路上丝绸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概念缩小原文: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选项: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范围扩大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原文:苏文提出:如果窦娥不认罪,而让蔡婆去挨那无情的棍棒,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拷刑,或只能取保放之;然而笔者有理由提出两种可能性更大的假设:一是年迈的蔡婆熬不住酷刑,屈打成招;二是蔡婆被活活打死;选项:针对苏文如果窦娥不认罪及蔡婆婆能挺住刑讯的假设,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更可能的后果是蔡婆婆不是被屈打成招就是被活活打死;后者是作者提出的“可能性更大的假设”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Ⅱ卷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题第7题A项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原文:卖毒药给张驴儿的赛卢医——本案的唯一证人,即使是污点证人,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真凶便会落入法网;选项:作者认为本案的关键证人也是唯一证人就是赛卢医,尽管他是个污点 ,但只要把赛卢医抓捕归案,窦娥一案便会水落石出;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高考例题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14题D项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因果颠倒原文: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选项: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强加因果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年广东卷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12题A项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试题第6题B 项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原文: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路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选项: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10年江西卷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试题第6题C项解析:推断不合逻辑;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09年江西卷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试题第2题A项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2)对比时间词 比对关注点 比对选项和原文 中的一些表示时 间、结果的关键 词,如:已经、 将要、完成、成 功…… 命题设误点 设误 类型
这一现象涉及故意把 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 混淆 未实现的设想(或推 时态 测)说成既成事 实……
原文: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选择, 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比如狄拉克的 “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 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 [2014· 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的“单磁核” 假说经实验证实出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 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 (1)有意模糊 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 范围大小 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 ”“全”“都”等修饰词语。
原文表述很有分寸,并没有绝对肯定, 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 (2)有意混淆 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 程度深浅 项却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 则改变原意。
在比较伦理公理和科学公理时,原文认为这两者的建 立和考验“并无很大区别”,而选项却说“全文意在 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 质差别的”。 结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选项将 原文“并无很大区别”中的否定词“并无”篡改为肯 定词“有本质”,表达的观点与原文明显不一致。
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 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 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 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 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来源:Z#xx#]
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
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 高度加以理解。 [2014· 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 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一、设题形式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
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
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
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宏观把脉答题时感觉模糊,原因就在于不能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试题选项肢的表述,进而理解和把握文中的原理、事理。
1. 阅读自科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2.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认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等。
3.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景、物、理等,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碰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就缘故原由而言有主要缘故原由和主要缘故原由,就表现而言1有主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主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
设误方法
7、混淆时间
一解是开已植然物说睡成眠未之然谜。,忽将视为原某文种中““绿已色经”如农此药”的等诞修生饰铺语 ,平道把路原。文目中前既的成除事草实剂说还成无尚法未只确让定田或菁还等未豆实科现杂的草事枯情萎。而二 是不损未害然豆说科成作已物然。研忽究视人原员文已中经“人将工来合如成此了”使等田修菁饰失语眠,的把 原睡眠文阻中断尚剂未,确实定验或结还果未是实田现菁的第事三情天说就成整既株成枯事死实。由于这 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 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 作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 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
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
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 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 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 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 目的。
例10、【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 的一项是( )(湖北卷第10题)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 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设误方法 8、混淆条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论述类文本阅读——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9种设误手段。
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
一、错误选项中常见9大陷阱01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应用体验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对比分析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02混淆时态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
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
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
应用体验原文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一、解题方法1.句、重要概念等;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二、设误类型1.张冠李戴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说成是乙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对应文段】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试题】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2.无中生有【对应文段】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试题】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3.偷换概念 【对应文段】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试题】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对应文段】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试题】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解题思路课件
一般设置1道,4分或6分。主要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 表述能力。
02
常见设误类型分析
张冠李戴
识别方法
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中的信息,注意主谓宾的搭配是否一致 。
示例
原文说“A事物的特点是B”,选项却表述为“C事物的特点 是B”。
无中生有
识别方法
逐项核对选项内容,看是否有超出原 文范围的信息。
示例
原文未提及D事项,选项却说“D事项 对A事物有重要影响”。
偷换概念
识别方法
注意选项中的概念是否与原文中的概念一致,是否有偷换的情况。
示例
原文说“A事物是指B”,选项却表述为“A事物就是C”。
以偏概全
识别方法
注意选项是否将原文中的部分信息扩 大为整体信息,或者将整体信息缩小 为部分信息。
示例
原文说“A事物的某一方面存在B问题 ”,选项却表述为“A事物整体都存 在B问题”。
注重积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建立阅读计划
制定每周或每月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和时间安排,保证阅 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生词、短语和优美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 的语言库。
多角度思考和分析
对于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 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言素养。
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提高学生 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精神。
强化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
过艰苦思索……”相悖。
.
23
答题指导
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 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 成:
.
24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 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 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 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
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 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例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
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 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8
逻辑常识
必要条件
有事物情况A与事物情况B,如果事物情况A不存 在, 事物情况B就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 A就是 B的必要条件。 例如:
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
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
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
时” “全都”“全部”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
2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一、常见设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方式有“删”“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二、常见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导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错误。
【判定技巧】①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②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对点练1】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原文】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解题思路】由原文“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的一面,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一面,因而选项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点练2】(2021·新高考卷Ⅱ·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的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 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16
设误方法
7、混淆时态
一1是、已解然开说植成物未睡然眠。之忽谜视,原将文为中某“种已“经绿如色此””农等药修的饰诞语 ,生铺把平原道文中路。既目成前事的实除说草成剂尚还未无确法定只或让还田未菁实等现豆的科事杂情草。枯二 是萎而未不然损说害成豆已科然作。物忽。视研原究文人中员“已将经来人如工此合”成等了修使饰田语菁,失把 原眠的文睡中眠尚阻未断确剂定,或实还验未结实果现是的田事菁情第说三成天既就成整事株实枯。死。由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 意缺失两种错误。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 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 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 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4
二、常 见 错 误 类 型
5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 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18
•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
•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了、现在、目 前、正在、 在、着、将要、即将、将来、尚未、 之前、之后、成为、过。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常见设误类型
1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2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 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 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 “解释”“理解”“推 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在此基础上,锁 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 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 旨的理解。
18.未然已然混淆:将未来可能出现与现在已经存在弄 混淆,从而导致错误,如果文章和选项中有“目 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 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 的错误。
19.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 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 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7.断章取义: 阐释某些句子意思的时候,将有关句子与其语境割
裂,从而出现错误,要发现此类错误,必须始终遵循 “整体理解”的词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 8.主次混淆: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选项在表述时有时会将这些“主 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或弄错,从而与原文 意思不一致,精读文章,特别注意表达主次意思的词语, 就能发现此类错误。
9.先后倒置:弄错了有关内容的先后顺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这种 错误就不能发现。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出现错误,指代有误也是一种 比较隐蔽的错误,只有将该指代词(它、这、这些等)置于上下 文的语境中,便倾向关句子的语义和句间关系,才能准确理解该 词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浅尝辄止。 11.扩大范围:扩大了符合某种情况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将“有些 (对象)”说成了“所有(对象)”,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修饰,限 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 为止”“绝大多数”等,因为选项在表述这些地方的内容时易出 现范围扩大的错误。当选项中出现“凡是”“所有”“全 部”“一切”“通通”等表示涵盖一切之意的词语的时候,则要 注意原文意思是否如此。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和答题思路
第三重比对 比对选项与原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旳答题策略最关键在于比对选项与原 文。选项与原文旳比对点存在显与隐、明与暗旳关系。 主要从显和明旳比对点入手,将选项旳表述与原文中 相应旳(或有关旳)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鉴定选项旳正 误。 注意:选项旳表述,不可能是原文有关内容旳复制。 命题人设置旳选项,总是要对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某种 改造,或增添词语,或删减词语,或变换词语,或变 化语序,等等。
1.要求选出旳是正确 项(选“是”)或者错 误项(选“非”)
拟定某一选项旳过程,就是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旳过程,一定要找 出排除旳根据,才干得出精确旳答案。有些考生能比对原文,正 确判断某个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但因为没看清题干中选“是 ”还是选“非”旳要求,造成所选答案错误。
是“体现”“原因”,还是“成果”……要尤其注意题干中旳这
[2023·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旳 研究已经证明:拥有联觉能力旳人,除了看 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有关旳 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有关旳 V4区域也同步被激活。
原文说旳是“似乎能够证明下列旳假设”, 表白后文不是一种得到确证旳结论,而选项 则说“已经证明”,显得十分肯定。
[2023·重庆卷第6题D项]狄拉克旳“单磁核” 假说经试验证明出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
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旳对称之美旳 “最初”审美直觉得到旳启示而后被试验证明,而不 是选项所述旳经过试验去证明后才懂得磁与电共有旳 对称之美。 结论:选项强调试验在前,启示在后,与原文表述旳 先后顺序恰好相反。
原文:不论是个人旳遗忘还是社会旳遗忘,在某种 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旳机制,让 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收教训,面对现实,想象 将来,而不但仅被过去旳记忆所束缚。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做选择题时,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重点在于能否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命题者有时会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
这种错误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特别是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和频率高低的词语。
2.混淆时态混淆时态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考生需要注意已然与未然的区别,比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即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考生需要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混淆模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考生需要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主次颠倒指命题者将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倒置。
考生需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指命题者将肯定和否定的说法颠倒或混淆。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说法,与原文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亮剑高考总复习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 型和解题思路一
本专题共五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设误类型; 2.掌握做题方法,并能准确选择答案。
2
一、出题陷阱 设置干扰项的类型: 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混淆是非、 因果混乱、曲解文意、混淆模态时态、模糊 范围
3
命题陷阱之一:模糊范围(以偏概全) (1)[2015·新课标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 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 篇章。 ②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 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 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 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 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 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 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 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 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 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 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3.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对当时的经
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 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不是“ 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0
(2018•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
20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 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
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 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 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 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 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 “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 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 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B ⑶[解析] 文章第三段说“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
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 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 记忆所束缚。”选项中,遗忘是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与原文意不符,故选B。ACD项, 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表述正确。
2.A。 [解析] B项对应原文: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
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 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最后,大 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4
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 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 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 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 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 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 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 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 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 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 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 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 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④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 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 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身体塑造成什么 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 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 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 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 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2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 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 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的隐私安全,而且影 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 应有所辨析。
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 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 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 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 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 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3.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强加因
果,“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不是“‘五四’之 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的原因。 原文所述主要原因是: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 家眼里也并非史料。
25
(2)(2018全国二卷)文本见上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 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 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 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 化记忆。
19
③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 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 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 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 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
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 国维用
④《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 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 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 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 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②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 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 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 《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 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 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