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浅谈浅析周易尚中思想
浅谈浅析《周易》的尚中思想内容摘要:儒家向来崇尚中庸之道,而如其它众多儒家经典一样,《周易》中也有丰富的崇尚“中”的思想。
本文从中爻位、中正和时中三方面进行阐述《周易》的尚中思想。
关键词:中、位、刚柔、时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
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
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
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
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
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
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
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
《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
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
一,得中则正的中爻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彖传》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
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
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
《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
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
而“中”又有“刚中”与“柔中”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柔中”之德。
如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九二《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五《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易经中的64个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品味、受用一生
易经中的64个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品味、受用一生易经中的真谛真的对我们很受用,不妨去看看,感悟人生,其实还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了一些易经中的64个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品味、受用一生供大家欣赏!《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卜筮”利用。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为什么后来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我们现代人学习《易经》,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阴阳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合一的意思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完全是阳也没有用。
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只会走直路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自然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
我们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发源,然后向东流,但没有一条是笔直入海的,因为那样我们就没有资源可用了。
河流弯弯曲曲,有时流得很慢,有时流得很快,这样我们才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
山脉也不是笔直的,不然谁也爬不上去,它弯弯曲曲,这样人随着山势转来转去,慢慢就上去了。
《论语》里都是一句话,没头没尾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面就不讲了。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
这样讲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这样,那整本《论语》不都是在讲废话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
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
《周易》“刚中而应”的中正论
关键词:中正;正 中;正位;中以行正
中图分类号 :B2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3-2219(2010)05-0005-06
“中正”作 为 中 国道 德 哲 学 的一 个 概 念 ,自身 内涵 得 到学 理 的定 位 ,应 该说 始 于 (<周 易 》。在 词 语 学 的意 义 上 ,“中” 和 “正”具有相同的意义 ,就是不偏不倚。不过 ,在 周易 自身独特的语言系统里 ,“中”和“正”的所指并非完全一致 。 “正”是指 阳爻、阴爻居于各 自的位置 ,“中”则是 指它们居 于上卦之中位 或下卦之中位 ,即凡居于每卦之第二爻或第五 爻 者 即 为 得 中 。所 以 ,只 有 阳 爻 、阴爻 居 于 各 自的 位置 并 处 于 中位 时 ,才 可 称 为正 中 。在 宽 泛在 意 义 上 ,得 中 就具 有 了 中正 之 德 ,所 以 ,“中”和 “正 ”有 时连 用 为 “中 正 ”和 “正 中”。关于 周易 中正 思想的研究 ,虽然不能说 少,但对 当位等角色思 想的揭示 ,明显存在不足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 运思下 ,在全面把握资料的情 况下 ,来深入考量中正的价值 和 意 义 。
这 样 的 限 定 下 , 中正 实 际 上 就 是 “中以 行 正 ” 的简 约 形 式 , 即以 “正”为准则来施行 中道的行为 ;“中正以通”所包含 的 内在 意 思 就是 这 样 。
(一 )“刚中而应,大亨以正 ,天之 命也” 首 先 ,在 周 易 》 的系 统 里 ,刚 、健 、 中、正 是 一 个统 一 体 ,或者说 它们就是乾坤的不 同表达 ,代表 的是天命的 旨 意 ,“大畜 ,刚健笃实,辉光 日新其德 。刚上而 尚贤 ,能止 健 大 正 也 。不 家 食 ,吉 ,养 贤 也 ;利 涉 大 川 ,应 乎 天 也 ”((<彖 传上·大畜》,第 347页)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 利有攸往 。无妄之往 ,何之矣 !天命不佑 ,行矣哉 ”( 彖传 上·无妄 ,第 342 ̄343页),就是最好 的例证。在此 ,“大 畜”体现 的是 “刚健笃实”的品质 ,如能停止在刚健 的位置 上 ,就是 “刚中”、“大正”即中正,这是 自然规律 的表现, 顺应 自然规律而行,才能受到 “天命” 的佑助 I。 其次 ,“天命”反映的是天地万物的 自然规律 ,即 “萃 , 聚也。顺以说 ,刚中而应 ,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利见大人 ,亨 ,聚 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顺天命 也。观其所聚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彖传下·萃 ,第 444 ̄445 页 )、 “大 壮 ,大 者 壮也 。剐 以动 ,故 壮 。大 壮 利 贞 ,大者 正 也 。正 大 而天 地 之 情 可见 矣 。” ( 彖传 下 ·大 壮 》, 第 387页)“刚中而应”Ij’是 “聚”的行为 ,而 “聚”是为 了 “正”即 “聚以正”,在 “聚以正” 的实践过程里 ,天地 万物 的自然特性得到充分的表现 。“正大”与 “刚中而应”、 “聚 以正 ” 的意 思 的一 样 的 。 最 后 , 周易 就 是 中 正 的代 表 。 周易 认 为 ,乾 坤 的 运作 ,体现的是 “静而正”的实质,“夫易,广矣 ,大矣。
《周易》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张涛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
《周易》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大体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
《周易》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
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涌动、回荡、传播,对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周易》有着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和谐精神、和谐理念的重要渊薮。
众所周知,《周易》以变为本,倡导变革,呼唤创新,但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要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和谐,进而实现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
这就是《周易》的中正思想:《周易》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
每卦有上体、下体之分,二为下体之中,五为上体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中,或曰得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
在此基础上,《周易》又提出了“太和”思想: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相反相成,协调一致,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最高的和谐状态时,就称为“太和”。
《易传·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按照这种文化价值理想,人类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实践活动都应以“太和”这种最高境界、最理想状态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天人整体和谐,各种变革和创新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它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阴阳互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相生,互相转化。
世间
万象都存在阴阳之道,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等。
万事万物由阴阳之道生发,互相作用,互生转化。
2.变化之道:周易的“变”字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随时随地
都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时机,创新发展。
3.厚德载物:易经强调“厚德载物”,即人要具备承载、包容、
化育万物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品德包括了仁爱、诚信、谦逊、谨慎、恒心、宽容等。
4.刚柔并济:易经中的“刚健中正”和“柔顺谦逊”是两种不同
的力量,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大事。
5.人生之道:易经中强调了人生之道,如“自天佑之,吉无不
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立身和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总之,《周易》中的智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指导,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孙景龙【摘要】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
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
乾卦象征天。
天道刚健,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以此告知人们应该自强不息的道理。
圣人设卦观象,乾卦六爻,每一爻都是时间和空间关系的不二组合,决定了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
君子法天,其最高境界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体现了易学家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
%The experts in the yi-ology think that the world is made of Yin and Yang.Yin and Yang are antagonistic but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Yin and Yang movement change and interaction result in celestial body moving,the changes of seasons,and human evolution etc.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the way of Yin and Yang,is all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ower source of all life movement.The gentleman patterns himself on heaven,prizes the truth,the best way is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 flexib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which embody the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自强不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天人合一【作者】孙景龙【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乾卦是《周易》第一卦,卦体为乾下乾上。
善世不伐,德博而化——论《周易》中的经纶之道
善世不伐,德博而化——论《周易》中的经纶之道周囿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周易》阐发匡济天下的经纶之道,即是“王道”。
它由天道、地道、人道、中正之道构成。
天道是开创之道,体现为“乾卦”;地道是守成之道,体现为“坤卦”;人道是仁义施治之道,包括“履卦”“贲卦”“离卦”“临卦”“观卦”“噬啮卦”“革卦”“师卦”“解卦”“丰卦”;中正之道是贞固之道。
天地之道是根基,人道是主要内容,中正之道则是施治标尺。
君王施行善政但不自夸,德性广博而化育人。
十二卦构成的王道政治哲学,能够为构建政治文明共同体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王道;乾卦;坤卦;履卦;中正之道“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
《诗》寓於风谣,《礼》寓於节文,《尚书》、《春秋》寓於史,而《易》则寓於卜筮。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1)《周易》虽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著作,但经“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以类物情”“文王治易作彖文爻词”、孔子“作十翼以赞《周易》”(2),俨然成为一部政治哲学教科书,蕴含深刻的治国理政之道,即是王道。
它囊括天地万物之理,启发人们的智慧,使人们处理实际事务时,能通权达变,决断疑惑,采取正确(1) 纪昀等奉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小序》,中华书局,1965年,第1页。
(2)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宁武南氏校印,1936年,第2-4页。
周囿杉:善世不伐,德博而化的行动,做成一番事业。
虽然卦爻辞中没有“王道”一词,但在“坤卦”六三爻、“讼卦”六三爻、“师卦”九二爻、“比卦”九五爻、“随卦”上六爻、“蛊卦”上九爻、“观卦”六四爻、“离卦”上九爻、“晋卦”六二爻、“家人卦”九五爻、“益卦”六二爻、“夬卦”卦辞、“萃卦”卦辞、“升卦”六四爻、“井卦”九三爻、“丰卦”卦辞、“涣卦”卦辞及九五爻中均有“王”字,因而蕴藏着十分深刻的王道。
“王道”一直是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多有探讨。
《易经》与人生
《易经》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易经》与人生1《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著作,人们觉得它深奥难懂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掌握它.几千年过去了,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中,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竟成了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作者:曾仕强作者单位:刊名:文化博览英文刊名:CULTURE VISION 年,卷(期): 20xx ""(7) 分类号:关键词:《易经》与人生2《易经》的由来我们平时讲《易经》,亦称《周易》。
其实《易经》是个统称,分为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周易》只是周朝时期的《易经》,前面的两部在历史的洪流中丢失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周易》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所以《周易》和《易经》这两个词现在通用,但是从源头上讲还是有区别的。
夏代时期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
为什么选择“艮挂”为第一卦?艮,代表山。
古时西北高山众多,古人想像山是最重要的,于是“艮卦”被放在了首位。
到了商代,人类的文明不断向前推进,发现大地很重要,五谷杂粮都是从大地里产生的,所以把“坤卦”放在《归藏易》首位。
到了周代,人们则认为天很重要,所以把“乾卦”放在了《周易》首位。
对其书名,理解不一。
“周”有周朝、周代;周全;周转等不同解释,“易”有变易、不易、对易等不同解释。
《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说明《周易》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由哪个人写了这本书,现在著书都有作者,而《周易》的作者不详。
历史上认为是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易传·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古时候,伏羲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内容摘要:⼈类的⼀切探索活动,破解未知,寻其规律,都是为⼈服务。
然⽽,⼈类的⼀切群体活动总结都可称之于⽂化,中正是中国古代固有的词汇,特别是在《周易》书中随处可见,它与当代公平、公正相对应。
和谐是相互协调和睦,⼩到邻⾥⼈与⼈,⼤到国与国的和平共处的现实意义,传承阴阳互补共⽣为现代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理论依据。
借⽤阴阳的辩证关系说明“时势位”理论认识来源于⽣活的总结,天⼈合⼀概念是⼈⽂哲理的理想追求,阐述中国⽂化,中国理念的哲理性。
通过对《周易》相关经⽂研究,分析古⼈对七⽇⼀周与“⼰⽇乃孚”、“中正和谐”等概念的认识及其中蕴含的对改⾰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中正和谐、天⼈合⼀、⼰⽇乃孚、时势位。
On the concept of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Book of Zhouyi(Author: Wang Jinlong an employee in Zhangjiakou Cigarette Factory of China Tobacco Group in Hebei Province)Email: zhang23298@Content Abstract:All huma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seek the law, are for the service for human being. However, the summary of all human group activities can be regarded as culture,“Zhongzheng” it is the Chinese ancient words, especially in the book of Zhouyi is everywhere, it related to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modern society. Harmony i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mall in the neighborhood, from man to man, great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It inherits the symbiosis of yin and yang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in-win cooperation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mean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theory of "time, circumstances and position"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life. The concept of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ideal pursuit of humane philosophy, to expounds the philosophical n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scriptures in Zhouyi,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Ji ri nai fu" and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one week,and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in guiding social reforming.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nice greetings! I come from the grassroots, and glad to discuss with you the topic of " zhongzheng and harmony "here, if there is anything improper, welcome to point it out.尊敬的组委会领导,⼤家好!我来⾃基层,在此和⼤家探讨“中正和谐”这个话题,有不当之处请斧正。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名言警句
微小中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见微知
著”“知小而谋大”,才能把握事物吉凶的先兆,才能
迅速行动争取先手。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8.中行无咎 中行,指中正,行中道。无咎是指没有灾祸。易 经告诉我们,凡事要行得正坐得直,不要过头走极 端,也不能不及,这样人生才没有灾祸,这与孔子 的“过犹不及”和朱熹的“不偏不倚”有异曲同工 之妙。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9.与时偕行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很平实的哲学道理:做任 何事情,我们都要顺应时机,把握规律,才能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与时俱进”是一个道理。 如何才能与时偕行,孟子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把握好最佳的时机,并能 够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则事业大成。
易经认为,天下的事情不是全部显露在外的,而是像
大海中的冰山一样,绝大部分是隐藏不显的。所以我们
必须掌握以明测暗以显探幽的方法,才能通晓人事,明
白生死的意义。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条
16.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易经强调未雨绸缪的实践哲学。如何才能未雨绸缪从
而防患于未然?几,指的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事物,但
《易经》中最有智慧的人生哲理20
正能量-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周易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浅议
周易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浅议中华文化,历时5000年而不衰。
到殷周之际,大体形成了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较为稳定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革故鼎新”相统一的民族精神,或者说,整个中华民族初步具有了这一共同的心理素质和认同感。
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产生于安阳羑里城的《周易》之中,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脊梁与载体,是中华儿女观察现实、指导未来的思想方法和参照体系,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基因。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与现代社会的实际形态紧密相连,但历史的维度也是不能忽视和割断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民族而言,历史既是社会主义“三观”的背景,更是构建的活水源头,离开优秀的历史文化,构建将走向断裂,成为空中楼阁,既没有了雄厚坚实的根基,也失去了本有的特质。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三观”离不开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下边就《周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谈谈粗浅的认识。
周易的世界观世界观或者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和宇宙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在每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世界观不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周易》正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解决“空濛天象、洪荒地险、紧迫人生”三大与人类生存紧密相连的问题而产生出来的,这三大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人”三才。
周文王在身陷囹圄中自强不息,发奋治学,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集先贤圣哲之大成,在《连山易》、《归藏易》的基础上演成不朽之作《周易》。
在《周易》中有“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研究“天、地、人”的方法,根据“天、地、人”的变化,又得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结论,例如乾、坤、坎、离四卦,讲的是天、地、月亮、太阳,同时也代表了父、母、子、女。
《周易》之“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周易》之“中”的⽂化内涵及审美意义2019-06-17“中”是中国古代⽂化与古典美学中极具内涵与普适性的范畴之⼀,⽽作为中国⽂化起源的《周易》,在这⼀范畴的形成与演变中起着举⾜轻重的作⽤。
“中”与“和”在《周易》中的地位仅次于“阴”与“阳”,因此,深⼊⽽⼜系统地探讨《周易》之“中”的内涵与审美意义,⽆疑具有重⼤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观念⾥,毫⽆疑问“中”是其中重要的范畴之⼀。
它的形成较早,其核⼼思想更是构成了民族⼼理的主要部分。
古往今来,对“中”范畴进⾏不同程度论证的哲学家更是不在少数,许多哲学家的理念核⼼都是由“中”这⼀范畴展开。
⽽“中”也是《周易》中不得不提及的范畴之⼀,在《周易》本经卦⽘辞中,“中”字凡⼗五见,⽽在《易传》中,谈到“中”的地⽅更多。
从《周易》和《易传》对“中”含义的定义和论述来看,其对“中”的界定也经历了⼀个不断发展和深⼊的过程。
⼀、《周易》之“中”内涵概述《周易》讲“中”很多,“中”的表⾯意义是中间,然⽽就⽘位来讲,它的含义⾸先指的是中位。
《周易》说天⼈盈亏法则,是由阴阳六⽘在时位中的展开⽽显现。
原则上,“⼆”“五”居于中位,未达极顶。
六⽘构成的卦,分下(内)卦和上(外)卦,下卦正中间的“⼆”,上卦正中间的“五”,称为“中”“得中”。
《周易》⼗分看重中与正,“正”指的是在六⽘中,阳⽘居奇数位,阴⽘居偶数位,也就是说阳⽘、阴⽘居于各⾃应当的位置才可称为“正”。
所以,只有阳⽘、阴⽘居于各⾃的位置并处于中位时,才可称为中正。
“正”很重要,它强调的是阴阳各居其位,因此“中正”在《周易》看来,既是吉祥的,⼜是合乎天理的。
但是,与“中”相⽐,显然“正”远不如“中”重要。
在占⼘中,即使不得“正位”,中位所代表的含义也往往是吉利的。
譬如在乾卦中,它的第⼆⽘位是阳⽘居之,但由于其在中位,因此在占筮中依然是吉利的卦象,正如⽘辞所云:“见龙在⽥,利见⼤⼈。
”可以说,对于《周易》之“中”的思想,《易传》可谓是做到了全⾯⽽深⼊地继承与发展。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周易易经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周易易经第一篇周易易经:关于易经中的人生《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
这个学期有幸选到吴老师的《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虽然说是一门选修课,但同学的的兴趣却是极高的,对于《周易》这一国学经典都是抱有极高兴致的,想通过这一门课来一探究竟。
刚上第一节课,我就被《周易》的博大精深所震。
之前都以为《周易》只是一部用来算命的书,现在看来,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周易》不只是占筮用书,它还是哲学名著,它与古代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科技、宗教、政治、中医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它是群经之首,真是一点都没有错。
吴老师首先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阴阳八卦的基本知识,以及《易经》中六十四卦的构成,并详细介绍了《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卦。
乾者,天之本也,乾卦的组成是六根阳爻,每一根爻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始末。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其意是天是创造万物的伟大根源,既通达顺利与适宜,又端正而本固。
体现了阳气是生化世间万物的推动力,天生地,地化人事。
它的第一根初九爻辞是“潜龙勿用”。
这一爻是说力量还在潜伏当中,应该像“潜龙”那样韬光养晦,以伺时机,不要轻举妄动。
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低调,不能在刚开始就希望能够“兴风使浪”。
第二根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爻是接上爻而说,初九的潜龙已经上升,“出潜离隐,故有见龙”,龙已经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展才现世。
这个阶段人已经有所发展,应该找到一位合适的有权威的引导者来指引自己前行。
以免走错方向,走入歧途。
第三根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利无咎”。
这一爻是说,有德行有智慧的君子已经出现,但必须时时刻刻努力不懈,日夜警惕戒备,谨慎从事与做人。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周易》的文化精神
《周易》的文化精神“易经”本为卜筮之书,是周人留传下来的卦象及筮辞;“易传”则主体是孔子对“易经”的解释,共有10篇。
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一、《周易》的忧患意识。
《易经》中,“吉凶、悔吝、无咎”等断语的设置,都表示通过悔悟或悔恨,改过自新,使自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否则,则陷于困境或险地而不能自拔,甚至遭遇不幸。
卦辞、爻位的解说,包含了“丰大之时,尚须修美德行,广致贤明”等忧患意识。
《易传》中的忧患意识表现在诸多领域。
在政治生活中,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居安思危,居危自强;在道德修养上,要知过能改,见善则迁,知己辨物,尊礼守恒;在日常生活里,要慎言慎行,自省自励,谦己尊人,善始善终。
二、《周易》的和谐观。
首先,是宇宙天地自然的和谐。
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物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们两两相对,又相互依存,构成了对立统一的整体。
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易传》把宇宙天地自然之道概括为阴阳,阴阳的变化有其自然的规律与法则,只有掌握其规律,适应其法则,才能够化育天下,臻于至善。
第三,是社会中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是孔子的社会理想。
他哲学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出发点便是“爱人”,人与人的友爱、人与人的和谐,就是“仁”的归结点,他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三、《周易》贵和尚中。
书中用了很多带“中”字的词,如正中、中正、时中、中行、中直、中心、中道、得中、中位、刚中、柔中等词语使用的高频率和词汇涵容的广泛性,都可以看出“中”在《周易》的重要地位。
四、《周易》所蕴含的观念。
如中位多吉,而上位多凶,物极而反,其间体现的是中和思想。
在《小象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中”的赞美之词,如“以中正也”“中有庆也”“中无尤也”“得中道也”“以正功也”,等等,在阐释与推断中,表现出“中”道的和乐之情和对“中”道的向往之情。
五、《周易》的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传》自身所做的解释。
【引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中正之道、和
【引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中正之道、和《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的运行刚健不息,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自强不息。
地的形势是坤卦,君子效法大地的品德,以深厚的道德负载万物。
中国伦理基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的道是:"健",健即是刚。
周易用纯阳来代表刚健,刚健即是乾卦的品性。
天的刚健: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故云天行健,此为天之自然之象。
天地的品格是人类完善自我的榜样力量,它不是宗教意义上的顺服,而是凭主体自觉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实现着天人之间的德行互动。
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积极进取,自我肯定,自我勉励,矢志不渝;坚持独立的人格尊严和意志,对自己充满信心,彰显了自我刚健自强的人格魅力。
【日新之谓盛德】是说:德性的修炼不像铁水铸器,一蹴而就,而是要积薄为厚,积卑而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新其德,勇往直前。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的德性是'顺',地势坤即地势顺。
坤是阴柔的代表,柔顺是坤的品性。
万物依靠大地而生长,大地顺从禀承天的志向,大地深厚而能普载万物,德性广合而能久远无疆;大地含育一切使之发扬光大,万物亨通畅达遍受滋养。
周易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厚德载物】一:宽广能容、二:敦厚能载、三:以柔即刚。
【宽广能容】是大地的品格之一:宽即广博,容即无所不包,上没有辽阔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下没有宽广的大地就不能承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都能容纳,所以泰山形体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吸收,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君子要象天地那样气魄宏大,才能使万物具备;要象山海那样涵养宽广,才能使国家富强。
宽容历来被视为一种美德,百川归海,有容乃大、宽则得众、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
【敦厚能载】也是大地的品格之一:人们折服于大地载育万物的能力,并从大地的品格和能力中体悟出了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慈悲忍让的德性诉求。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与人生哲理 《易经 》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 “ 乐天 ”的思想。
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 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 想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 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 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 变化的规律。
《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 以表现, 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 设计自己应该 采取的行动。
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
《象传》云:“山下出泉,蒙。
”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 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
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 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 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
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 所体现的宇宙变化, 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 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 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 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
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 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
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 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
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 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 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 宇观规律。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 中庸 》 指 出: “ 中也 者 , 天下 之 大 本也 ; 和也 者 , 天下 之达 道也 。致 中和 , 天 地位焉 , 万 物育 焉 。 ” _ 3 意
即达 到 中和 时 , 天 地 万 物 方 可 各 正其 位 、 和谐 共 处 、 蓬勃 发展 , 呈 现 出《 易经 ・乾 ・ 彖传》 中所 描述 的“ 各
个 卦爻 辞 , 作 为下 卦 中位 的 二 爻 和 上 卦 中 位 的 五爻 吉辞 相对 多 , 合计 约 占 4 7 . 0 6 ; 凶辞 相 对 少 , 合 计
乎? ” 孔子 日: “ 持满之道, 挹 而损 之 。 ” 子路 日 : “ 损 之
有道 乎 ? ” 孔子 曰 : “ 高 而 能下 , 满 而能 虚 , 富 而 能俭 , 贵而 能 卑 , 智而能愚 , 勇而能怯 , 辩而能讷 , 博 而 能
度 的把 握 , 而度 的把 握 更 多的是 需要 一种 智 慧 。 关 键词 : 周 易; 中正舍和 ; 当 位 处 顺
中图分 类 号 : B2 2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5 8 3 7 ( 2 0 1 3 ) 0 5 — 0 0 5 5 - 0 3
中正 , 即恰 到 好处 , 无 过无 不及 。相 传周 公庙 中
有 一 种器 皿 : 右 座之 器 。这 种 器皿 在 没 有 注水 时 它
是倾 斜 的 , 当水 注 到恰 到好 处 时会 端正 , 这 时如果 继 续注水 , 器皿 就会 颠 倒 过来 将其 中所 有 的水 都 倾 倒 出去 。刘 向《 说 苑 ・敬 慎 》 中记 载 , 孔 子 观 于周 庙 而
论《周易》中面对挫折的智慧
论《周易》中面对挫折的智慧发布时间:2021-05-18T07:55:54.20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李景欣宋文琦指导老师[导读] 《周易》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当世以及后世的世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成功的大人物都熟读《周易》,并运用《周易》里的智慧一次次化挫折为动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历经时代沧桑巨变,其中蕴含的智慧哲理仍然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迪。
本文通过研究《周易》中的明夷卦,分析个人、集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面对挫折与困境,涅槃重生,从低谷处往高的地方行进。
李景欣宋文琦指导老师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当世以及后世的世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成功的大人物都熟读《周易》,并运用《周易》里的智慧一次次化挫折为动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历经时代沧桑巨变,其中蕴含的智慧哲理仍然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迪。
本文通过研究《周易》中的明夷卦,分析个人、集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何面对挫折与困境,涅槃重生,从低谷处往高的地方行进。
关键词:周易;明夷卦;挫折;人生智慧一、明夷卦通解《周易》中的经文原文如下:“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是《周易》中的第三十六卦,《周易正义》等文中均把“明”解释为“日”,把“夷”解释为“伤”。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利艰贞,晦其明也。
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入于左腹,获心意也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 人生哲理与智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 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 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
《周易》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周易》成书的基础。
它向人们展 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 《周易》强调,人应 “ 与天地合其德”,“ 人道” 应符合“天道”。
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作为 《周易》 所倡导的人生之道,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 “ 刚健”。
“ 刚健” 即刚强、雄健,它为《周易》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 而 文 明 ”“ 刚 健 而 不 陷 ”“ 动 而 健 , 刚 中 而 应 ”“健而巽, 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 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周易》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 有限度的刚强。
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 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 ”“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 以“生梯”“生华”(《易·大过》)。
《周易》以 64 卦象征万事万物,而 64 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 排在第 63 位,而“未济”则列在第 64 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
其奥 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 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 永无止境 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
《周易》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 须不懈努力。
《困》 卦卦象是上“兑”下“坎”, 坎为水, 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 曰:“困”。
《易·困·象》曰:“泽无水,困,1/7君子以致命遂志。
”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 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
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 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明时”“变通”的处事法则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颇为不易,故而《周易》在处事方面提出了“明 时”与“变通”这两条重要法则。
“时”在 《周易》 中屡被叙及, 例如, 《乾·九三》 曰: “与时偕行”, 《乾· 上九》曰:“与时偕极”,《丰·彖》曰:“与时消息 ” , 其 他 还 有 “ 时 发 ”“ 时 变 ”“ 随 时 ”“对时”“时义”“时用”等等。
《周 易》认为,处事要“明时”,务必考虑到“时”的因素,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明时”观念 给我们以多重启迪,其一,做事要合时宜。
要认清时势,识时而行,顺时而为, 做无愧于时代之事。
其二,做事要讲时效。
要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做有益且有效 之事。
其三,做事要重时机。
时机,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 要的,把握了时机就增加了胜算、靠近了成功。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只有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功。
“变通”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
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
《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
首先, 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孔颖达 《周易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周易 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 变易之义,故谓之《易》。
”(朱熹《周易本义》)其次,从《周易》的爻、 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周易》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分别以符号 “-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 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 山、 泽等事物。
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 共可得 64 别卦, 这 64 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
“ 爻者,言乎变者也 ”,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 ”是《周易》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
《周易》的变通思想建立于其变化观的基础上,又蕴含着新的内容。
何谓 “变通”?《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 穷谓之通。
”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 因此,变通即通过变化以达到通畅之意。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不仅重视变通的功用,而且强调合乎时宜的变通:“变通 者, 趋时者也。
”“广大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
”( 《易· 系辞》)出于这一思想,《周易》对著名的“汤武革命”给予了很高2/7的评价,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 时,大矣哉。
”(《易·革·彖》)在人生旅途中,当我们在 事业、工作、生活上遇到原有方式经事实证明行不通时,就应该“毋必、 毋固”(《论语·子罕》),适时地进行总结和变通,这是《周易》 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寓意隽永的“警世通言” 《周易》 于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励之语, 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 兹举数例如下。
“亢龙有悔”。
《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 描述了 “ 龙 ” 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 “ 亢 ”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
值得注意的是, “ 龙 ” 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 “ 无咎 ”,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 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
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
为什 么“ 亢龙有悔 ”?《易· 乾 ·文言》解释说: “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又 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 圣人乎。
”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 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 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 ”,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 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