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危害

作者:蒙一星,高阳

兰州一中 2014届高二(14)班

关键字:宦官制度,发展,危害,心理

摘要:宦官是指古代宫廷

中事奉君主及其家族的

人群,一般由被宫刑后的

男性充任。在中国长达数

千年的文明史上,宦官与

宦官制度始终与君主专

制制度紧密联系,是整个

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

要成分。本文将从客观的

角度对中国古代宦官制

度做简单介绍并对其加

以评析。

一.宦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概要

1.名词辨析

“太监”一词明清以后才出现的,从前人们可不这样称呼这些人,早在明清以前,这些人被称为“阉人”,也有叫“中官”等的,当然叫得最多的,还是“宦官”。那么什么是“宦官”呢?“宦”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宦”就是“养”的意思。宦者养也,古人云“养阉人而守宫使”,这意思就非常明确了,养个阉人,守在宫里使唤。而且这行业还不分国籍,不光咱中国有,外国的宫殿里也有。据说“太监”这个词在英文里的发音就源自希腊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守护床铺的人。根据《辞源》的解释,“宦者”就是太监、阉人,“宦官“就是宫内侍奉官。但实际上这不完全正确的,太监本为明清时期宦官所领二十四衙门的掌印太监才能享有的尊称。宦官、太监尽管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宫中的特有人员,而且都是被阉割过的、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奴仆,但是概念却有严格区别。宦官在西方传说中最早是古代亚述国王的美丽王妃所创。而在中国,“宦官”之称却是古已有之,历史悠久。它是在皇宫中为

皇帝以及皇族服务的官员的总称。

东汉以前,宦官中既有阉人,也有士人。据《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可见,“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才有的事情。这时阉人才能与宦官等同起来。宦官多是幼年入宫(大多17岁以前,各朝代有所不同),社会关系简单,别无出路,但因其近于皇帝,故权势很大。由于其无后,被准许收领养子,更有甚者可以娶妻。到了明朝,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必是宦官,明代宦官并不都是太监。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俸禄的高级宦官(即明清时期宦官所领二十四衙门的掌印太监)。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朝开始的。到了清朝,宦官被取消了,一律称为太监。清代太监至暮年是可以还乡养老的。

2.制度发展沿革

宦官大约从殷代就已诞生,甲骨文中有特殊字可证。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国宦官嫪毐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

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

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

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

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l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

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

二.典例分析

1.杨思勖

杨思勖,唐玄宗时期宦官。罗州石城人,本性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

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是玄宗得力帮手。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他虽然非常勇猛,不过性情也比较凶狠,对待俘虏十分残忍。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上台,其间曾发生太子率领禁军逼宫的政变。叛军势大,宫廷方面却没有将领敢挑大梁,中宗都吓得开始哭鼻子了,杨思勖见状为主分忧,请缨上阵。宛如关云长杯酒斩华雄一般,杨思勖在战场上一刀将叛军先锋砍死,严重打击了敌方的士气,最终造成叛军自行溃散,杨公公就这样完成了自己华丽的初阵。

杨思勖虽身为宦官,却忠君爱主,并且战绩赫赫,立功也后并不居功自傲。不足的是他身上摆脱不掉宦官阴狠残忍的性格,但也可算一代良宦了。

2.童贯

童贯,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钦宗即位,被处死;《宋史》列为“奸臣”;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是被册封为王的宦官。具体情况是这样:徽宗曾任命童贯担任西北监军,负责主持与西夏的战事。他率兵连打几次胜仗,西夏国力跟不上,经济快要崩溃,最后表示愿意赔钱谢罪。徽宗遂罢六路大军,“加贯太傅,封经国公”。

宦官执掌军权在历史上倒不是只这一人,然而此人身负两种评价,功过难说。童贯创造了最多的宦官之最,若骂名不计,可以说还是非常有魄力的。

3.魏忠贤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东林党事件具体是这样的: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