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雕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雕塑
唐代雕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 和深厚底蕴的文化遗产,有大足石刻 艺术,西安菩萨立像,龙门石窟,昭 陵六骏,水陆庵等精美代表性雕塑。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 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 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 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 “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 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 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 此处开凿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 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2000年被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 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 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 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 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 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中 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 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 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 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 始人,原名叫乔达摩· 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 中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 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
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 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 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 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 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 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 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 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 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 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 立佛,这种摩崖三佛龛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 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 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 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 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 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 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 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 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 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 约开凿于北魏莲花洞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 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 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 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 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 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 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 。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 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 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 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 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在 距西安约六十公里,在礼泉县东北二十二点五公里处。 在昭陵陪葬冢李勣的墓前,建有昭陵博物馆。昭陵的石 雕艺术很有创新。精美的“昭陵六骏”浮雕,是其中最 负盛名的作品。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 高画亦优”。这六匹骏马,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 打天下时的坐骑,立有战功,所以李世民在唐贞观十年 (公元636年)埋葬长孙皇后之后,为了追念他自己昔 日在疆场上的功绩,并纪念他心爱的战马,诏令将六匹 马雕刻成“六骏”。
水陆庵 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王顺 山下,庵周青山环绕,绿水抱流,风 景十分宜人。大殿内的彩色 泥塑,最 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 杨惠之 手。这些壁塑,十分精美,充 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塑匠师们丰富的 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艺术技巧。
唐代雕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 和深厚底蕴的文化遗产,有大足石刻 艺术,西安菩萨立像,龙门石窟,昭 陵六骏,水陆庵等精美代表性雕塑。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 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 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 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 “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 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 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 此处开凿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 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2000年被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 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 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 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 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 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中 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 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 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 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 始人,原名叫乔达摩· 悉达多,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 中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 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
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 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 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 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 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 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 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 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 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 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 立佛,这种摩崖三佛龛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 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 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 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 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 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 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 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 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 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 约开凿于北魏莲花洞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 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 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 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 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 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 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 。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 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 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 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 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在 距西安约六十公里,在礼泉县东北二十二点五公里处。 在昭陵陪葬冢李勣的墓前,建有昭陵博物馆。昭陵的石 雕艺术很有创新。精美的“昭陵六骏”浮雕,是其中最 负盛名的作品。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 高画亦优”。这六匹骏马,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 打天下时的坐骑,立有战功,所以李世民在唐贞观十年 (公元636年)埋葬长孙皇后之后,为了追念他自己昔 日在疆场上的功绩,并纪念他心爱的战马,诏令将六匹 马雕刻成“六骏”。
水陆庵 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王顺 山下,庵周青山环绕,绿水抱流,风 景十分宜人。大殿内的彩色 泥塑,最 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 杨惠之 手。这些壁塑,十分精美,充 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塑匠师们丰富的 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