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天工|2024年第5期[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以及人类文明不断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雕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对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进行透彻全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古代雕塑更偏向于工艺美术。

也正是美学与艺术的结合,使我国古代雕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多元多维的艺术特征。

基于此,以中国古代雕塑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其艺术特征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5-003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姜帆.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J].天工,2024(5):30-32.姜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作者简介:姜帆(1999—),女,汉族,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美术学院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

在中国古代雕塑的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的实用性雕塑,还是观赏性雕塑,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艺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本质上看,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同中国传统书画的用笔藏锋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返璞归真的艺术特征,追求内在美、原始美和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也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使得我国古代雕塑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时刻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一、绘画性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显著的绘画性艺术特征。

纵观我国整个古代雕塑史,其与我国绘画艺术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曾有人戏言,“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艺术乃同胞兄弟,其胚胎均为原始的工艺美术。

”而这一理论也被诸多古代雕塑艺术品加以验证。

相关数据表明,从彩陶时期开始,塑和彩便被以多种形式应用到雕塑过程中,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而从陶塑开始,加彩(即妆銮)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了陶塑的表现张力,等到其原始造型逐渐趋于成熟且捏塑工艺得到充分优化之后,“塑形绘质”艺术仍然是独立存在的。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内容摘要】雕塑艺术是我国艺术史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艺术内涵,有着难以磨灭的辉煌。

文章从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古代雕塑艺术特征装饰性佛教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艺术品,包括器皿以及工艺雕刻;另一类是建筑装饰雕塑,包括陵墓雕塑。

在艺术表现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艺术推崇中,唐代的佛教雕塑最具独特性。

我国古代的纯粹雕塑艺术品并不多,这主要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宗教有一定的关系,比较纯粹的雕塑有纪念性雕塑,比如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我国古代的雕塑具有非常突出的装饰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装饰雕塑还是佛教雕塑,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装饰①意味,比如北魏露天坐佛、唐代的石狮。

装饰艺术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真实。

自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装饰元素的佛教雕塑,尽管它们属于宗教题材,但还是根据真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隋唐以来,装饰雕塑达到空前的高峰,雕塑饰纹和雕塑图案以最佳的方式展现着雕塑强烈的装饰感,富有中国风情。

雕塑的装饰还带有浓重的图腾意味和宗教信仰,包含着人们的意愿和想象,寄托了创作人的精神追求,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装饰特征在增强佛教雕塑的庄严肃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我国古代的装饰雕塑常采用夸张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比如辟邪石狮就采用了变形装饰艺术,并融合青铜器和玉器的雕饰和图案,使石兽看起来更加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更好地发挥了雕塑的装饰功能。

二、我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雕塑与绘画就像一对同胞兄弟,他们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自从彩陶时代,雕塑与绘画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陶塑上加彩,也就是妆銮,可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

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

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

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

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探析一、题材丰富多样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宗教、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等。

其中,宗教题材是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陀形象被广泛塑造于画像、佛像以及塔婆等艺术品中。

此外,道教和儒家的神祗雕塑也逐渐兴起。

在神话传说方面,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经常被雕塑家们通过雕塑艺术来传承并表达。

二、形式独特多变中国古代雕塑在形式上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雕塑作品既有高大庄严的石窟造像,也有精巧的玉石雕刻。

石窟造像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大特色,最著名的是以洛阳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为代表。

这些石窟雕像通常巨大而庄重,富有雄伟的气势。

而在玉石雕刻方面,中国古代雕塑家以其高超的技法将玉石雕刻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此外,青铜雕塑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形式之一,雕塑家通过铸造和锻造等技法,塑造出了优雅而庄严的青铜人物像。

三、技法独特精湛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独特精湛,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雕塑家擅长运用镆铘(mó yuè)、琢磨、刻削等技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各种表情和气势。

尤其擅长表现服装的褶皱、发丝的细腻以及动态的姿态等细节。

同时,雕塑家们还善于运用刀法的巧妙变化,以及对石材纹理的利用,让雕塑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立体感。

四、审美观念独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观念强调的是“气韵生动”的特点。

中国古人强调“神似”和“神形具备”,即追求雕塑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不仅要求雕塑作品形似,更要求其形象能够表现出灵动、生动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家强调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统一,让雕塑作品所包含的意象能够直触人心,产生强烈的审美享受。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具特色,具有丰富的题材、独特的形式、精湛的技法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这些艺术特点的探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能更好地凸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重内容思想的表现;2.线条流畅,笔法精湛;3.对人物肖像的再现细致;4.色彩清新明快;5.形象传神,内容丰富;
6.把握工艺水平,技法精湛。

7.能够把文化、历史、地理等内容融入作品;8.把人文精神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9.能够将平凡的材料造就出高超的艺术品;10.表现力强,能够准确诠释人物特点
及神态。

11.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和节日色彩;12.把艺术融入实用功能,给人以美感和智慧;
13.具有大量的可塑性,能把不同的材质结合在一起;14.充满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15.能够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16.能够传达出强烈的象征意义,使其作品更加有力;17.采用多种手法,将虚实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静止的形象表现在雕塑上;18.能够利用雕塑来表现抽象意象,
有时也可以结合装饰性的雕刻;19.能够体现出人物思想、心灵活动和情绪的变化;
20.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丰富多彩、鲜明的视觉感受。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第一篇: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2006-09-08 15:50来源: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

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

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

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

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

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

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

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

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

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

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

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雕塑艺术有何特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雕塑艺术在这个文明古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具一格,展示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雕塑艺术的特点,从艺术性、表现手法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艺术性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追求的是深邃隽永的审美效果。

与西方雕塑追求逼真和立体感不同,中国古代雕塑更加注重表达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汉代的“汉画像石”以立体浮雕的形式表现,雕塑人物形象庄重端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给人以内敛含蓄之感。

这种艺术风格强调形式和意境的内涵性,通过简练和谐的雕刻手法,营造出一种高度凝练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美和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整体和谐之美。

因此,在古代雕塑作品中,人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特点。

例如,唐代的佛教石窟造像中,佛像与石窟壁画、石洞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种一体化的艺术效果。

这种整体美的追求与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表现手法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注重平面性和谐。

在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中,常常使用扁槃技法,即在一定的限制内,突出物体的平面形态和比例关系,强调整体空间的均衡和协调。

这种平面性和谐的表现手法使中国古代雕塑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例如,北齐石刻中的“狮子吞扇”作品,石雕狮子的身躯线条流畅、整体感强烈,以扁平的雕刻手法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和雕塑的立体感。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也善于运用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置,使雕塑艺术作品达到视觉的平衡与协调。

例如,清代的名人像石雕作品,雕塑人物与石质背景的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艺术表现。

这种空间布局的特点突出了中国古代雕塑在美学审美上的独特性。

三、功能的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具有丰富的功能。

首先,雕塑作品常常用于寺庙和宫廷的装饰。

佛教石窟中的佛像和道教寺庙中的神像以及皇家陵墓中的石雕神兽,都承载着宗教信仰和统治者的崇拜。

中国雕塑总结

中国雕塑总结

中国雕塑总结引言中国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从古代至今,中国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本文将对中国雕塑进行总结,探讨其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发展历程中国雕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雕塑是以泥土、陶瓷和玉石为材料的小型作品,主要表现动物和人物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发展与应用,使得青铜雕塑成为中国古代雕塑的主流艺术形式。

汉代是中国雕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大量的石雕、木雕、陶雕作品出现。

唐代以后,雕塑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风格特点中国雕塑的风格独特,注重形象的神韵和气势。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秘而灵动的形象:中国雕塑常常追求表现主题对象的神秘和灵动。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够传达情感和意境。

2.古朴而庄重的造型:中国雕塑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雕塑作品有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体现了古代文化对审美的钟爱。

3.精巧而细致的雕刻:中国雕塑注重细节的展现。

雕塑师们运用精湛的雕刻技术,将细微之处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作品更加精致和立体。

4.寓意深远的主题:中国雕塑作品往往寓意深远,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常见的主题包括仁义道德、孝道敬老等。

对世界艺术的影响中国雕塑对世界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国雕塑的技法和审美观念逐渐传入国际舞台,成为世界艺术的一部分。

中国雕塑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为世界艺术带来新的启示。

其特有的形式美、神韵和富有想象力的主题,为世界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中国雕塑的技法和材料应用也对世界雕塑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的玉雕技术和青铜器铸造技术,对世界雕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最后,中国雕塑作品的展览和交流活动,为国际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和交流平台。

中国传统雕塑形神兼备

中国传统雕塑形神兼备

中国传统雕塑形神兼备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这些雕塑作品在形式上形神兼备,不仅重视形象的栩栩如生,还注重塑造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氛围。

本文将从造型和精神内涵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雕塑形神兼备的特点。

一、造型艺术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仅突出了物体的外部形象,更注重表达事物的内在特质。

首先,中国传统雕塑的人物形象以真实细腻而著名。

无论是青铜器上的人物造型,还是石刻中的佛像雕塑,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和衣饰的细节,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其次,雕塑家们注重捕捉事物的生动与变化。

他们通过塑造人物肌肉的张力、衣物的飘逸以及动物的灵动姿态等方式,使得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最后,中国传统雕塑更加注重整体和谐的表达。

无论是雕塑的比例、构图还是细节的安排,都追求一种和谐、平衡和稳定的美感,给人以整体的协调感。

二、精神内涵传统中国雕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富有精神的内涵。

首先,雕塑作品承载着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佛教雕塑中,佛陀的慈悲、智慧与善良形象得到充分体现,使人们在欣赏中感悟佛法的智慧和教义的内涵。

其次,雕塑作品代表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无论是木雕、石刻还是青铜器,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蕴含。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与历史演变。

最后,雕塑作品还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情绪。

雕塑家将内心的感悟和思考通过雕塑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雕塑凭借其形神兼备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独特的造型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物和事物的形象,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艺术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传统雕塑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吸纳新的元素和创新,开拓出无限的艺术空间,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历史长河的不断积淀,雕塑的历史意义以及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中华文化的特殊性,所以在中国古代雕塑当中,艺术重心一般倾向于工艺美术,比如礼器祭器上的艺术发挥,以及对于实用器材的雕塑。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探讨研究引言:随着中国雕塑的长时间不断积累发展,有着具体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同时本身的特点相应存在,而通过雕塑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就着重从中国古代雕塑出发,展开其特点的主要探讨。

1.我国的古代雕塑具有装饰性通过对我国各个朝代的雕塑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装饰性是非常明显的特点之一。

这是跟时代所孕育出来的工艺美术所贴合的实质表现,同时这些装饰特点都反映着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文风貌。

比如说云岗北魏的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等,都是这一特性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佛像因为装饰性当中含有一些虚拟的成分,所以与普通的佛像雕塑是不同的。

由于佛像对于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以及环境不同,所以主要展现的是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又要体现一定的亲和力和神秘感,这样才能对于佛像的塑造起到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塑造,所以这是具有相对特性的装饰效果。

1.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展现方式是不同的,但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就是古代雕塑的实用性。

从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遵神鬼以及传承到现在,一直所具备的一个特征。

从中国古代开始,对于艺术中心的倾向就更加向工艺美术靠拢,所以在礼器以及器皿上去发挥相应的美术创造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还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以及漆器等相关工艺品的发展上,所有的雕塑都能够凸显实用性的特点。

同时在每一个朝代当中都属于主流的地位,所以说针对于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另一类就是建筑雕塑。

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研究探讨,不难发现其中雕塑的重要体现意义,另外在传统的工艺品上,对于古代雕塑的实用性方面也是非常明显。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语言特点及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语言特点及发展
一 0 — 0 — 2 — 3 - 一 0 ‘ 一
摘 要 本 文 从中 国 古 代 雕 塑 的 历史 文 化 背 景 和 艺 术 特 I 占 、 入 l 手・ 去 分 析 手 商 古 代 雕 塑 的 彩 成 慷 菌 及 爱 瘦 过 袒i 并 且 从 内 哆 :
能 体 现 出 来 的 传 统 雕 塑 一 般 面部 轮 廓 和 五 官 的 造 型 都 看 上 去 挥 雕 塑 语 言 特 点 的 同时 表 现 自己 独 特 的艺 术 个 性 。 在这 个 过 程 广为借鉴 . 同 时 很 简单 且 整 体 . 在 躯 干 和 衣 纹 的处 理 上 都 没 有 太 多 的 起 伏 。而 面 中 艺 术 家 对 世 界 上 流 行 的各 种 艺 术 潮 流 与 风 格 . 部 的 五 官 也 极 度 的概 括 例 如 眉 毛 就 以线 来 代 替 .鼻 子 的造 型 也 又 注 重 结 合 本 民族 的实 际 . 从传统艺术 中吸取营养 . 创 作 了较 多 非常简单 . 没 有 像 欧 洲 雕 塑 那 么 强 调 肌 肉 和 骨 骼 的结 构 , 这 种 简 的 具 有 时 代 特 色 和 民族 风 范 的 艺 术 作 品 我 国 的 传 统 雕 塑 有 他
当 印 度 佛 像 造 像 传 人 我 国 以后 , 中 国 吸取 了 诸 多 印 度 造 像 中 国南 北 雕 塑 艺 术 发 展 的 不 同 特 点 .主 要 以 地 域 性 和 区域 性 不 特 点 . 同决定的 . 具 体 表 现 在 雕 塑 上 具 有 粗 旷 和 细 腻之 分 。所 以我 国 的 雕 塑 具 备 着 很 鲜 明 的 区 域 和 民族 特 色 特 色 想 要 对 我 国 雕 塑 进 史文化背景 . 这 样 才 能 够 深 入 理解 我 国雕 塑 . 更 好 地 对 雕 塑 进 行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将从材料、造型、题材和风格等方面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丰富多样。

在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中,最常见的材料是青铜、玉石、石材和陶瓷等。

青铜雕塑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和独特的雕塑类型,主要是由贵族和统治者所委托制作的。

玉石雕塑则被视为宝贵的艺术品,被用于制作各种神像和王朝的标志物。

石材雕塑则常见于寺庙和墓葬中,主要用于表现佛教和道教的神像。

陶瓷雕塑则常见于汉代和唐代的陶器上,形象生动,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其次,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讲究写实和抽象相结合。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形神兼备,既追求逼真的表现,又注重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境的表达。

在雕塑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讲究人物的体态和神态,注重面部神情的表现。

同时,在形象表达上,雕塑家也常常运用夸张和抽象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第三,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广泛多样。

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日常等。

神话传说是古代雕塑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如神仙、龙、凤等神话人物和动物形象。

历史题材则常常用于雕塑皇帝、文臣和武将等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雕塑来宣扬皇帝的功绩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宗教雕塑则表现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信仰,常常用于寺庙和庙堂的装饰。

此外,中国古代雕塑还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人们的劳动和休闲活动,如农民、渔民、妇女等形象。

最后,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汉代雕塑以富丽堂皇的特点为主,表现了贵族的威严和身份地位。

而唐代雕塑则追求简约和纤细的线条,注重面部表情和神态的刻画。

明代雕塑则更加注重形象表达和造型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时期的雕塑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审美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雕塑具有丰富的材料、写实和抽象相结合的造型,广泛多样的题材,以及多样性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具有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特点:
1. 精细入微:中国古代雕刻注重细节和精湛的技巧。

雕刻师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和实践,能够将细微之处刻画得极其精细,呈现出惟妙惟肖的形象和丰富的纹饰。

2. 线条流畅:中国古代雕刻在线条的运用上注重流畅和舒展。

不管是木雕、石雕还是玉雕,都追求线条的和谐和自然,强调形态的流动感和动感。

3. 形神兼备:中国古代雕刻注重将形态和神态结合起来,追求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灵动。

作品力求在形象的外貌上体现出内在的意蕴和气质,使得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4. 寓意深远: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常常注重寓意和象征。

通过雕刻的对象、表现手法和纹饰的运用等方式,传递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5. 栩栩如生:中国古代雕刻追求形象逼真,注重塑造对象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不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自然景物,雕刻作品往往能够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其外貌和特征。

6. 匠心独运:中国古代雕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各个地域和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从雕工的选择、材料的运用,到雕刻手法的创新,每个作品都带有雕工的独特风采和艺术个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以其精细入微、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寓意深远、栩栩如生和匠心独运等特点,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启示。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艺术特点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艺术特点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艺术特点作者:王瑶来源:《雕塑》2008年第03期中国古代雕塑的精雕细作与绘画艺术的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形神兼备的古代雕塑都是以绘画稿的基础和形式雕刻而成。

古代雕塑的绘画性艺术特点非常突出,绘画语言极其丰富,其种类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宗教雕塑,二是祭祀器皿(随葬品),三是陵寝石雕。

一、宗教雕塑的绘画性语言宗教雕塑大多在寺庙道观中,人们根据传说中的故事,将菩萨、神明塑造成真、善、美的化身和崇高伟大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以菩萨万能的神力,无边的法力,扬善除恶,保护一方子民,安居乐业。

如此习俗,代代相传。

故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寺庙菩萨,所以从人们信仰神明时代开始,宗教雕塑就逐步形成,水平逐渐提高。

佛教造像有宗教特殊的造型要求,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

佛像慈眉善目,两耳垂肩,手长过膝,其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讲究线条流畅飘逸,衣纹线条的布局疏密结合。

如例图(汉传佛像),坐像上半身衣纹线条疏缓圆浑,下半身衣纹紧密重叠,富有国画中讲究的“疏可跑马,密不通风”的味道,在衣纹刻划线条方面犹如国画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尖圆细致、秀劲古逸,其浓厚的艺术装饰性和神化般的虚拟成分,增强了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气氛,带有一种离尘的神秘,又包含一种祥和的亲切;图例中(敦煌莫高窟睡佛造像),睡佛安详侧卧的身姿,带有浓厚的装饰效果的衣服裙摆,其线条纹路犹如图案式的规整对称的排列,配上背景色彩丰富的壁画,让人联想“睡佛”如同一幅立体的绘画,呈现人们眼前。

此类雕塑的绘画性语言比较鲜明。

元、明、清三代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汉式传统造像虽然在承袭前代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衰落趋势。

明代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传造像又独盛一时,造型多头大身长,体态丰满,传世作品较多。

明代的汉传佛教造像特别是中早期造像,比例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

佛像身、胸、腹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1.“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比西方最早的美学思想即古希腊的“仿摹说”形成还早一个多世纪的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庄子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文化内核的心理结构和审美心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艺术活动行为和艺术形式的发生与发展,并被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广为接受和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远在中、西方文化各自形成的初期,已呈分道扬镳之势。

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发展到庄子的“心离、坐忘”,完成了从虚静为本的知觉体系。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虚则实”“实则虚”,“动中寓静”“静中有动”等,皆是相悖自然逻辑关系的,但在中国人创构的心理空间里,确是更自由、更宽广更具灵动之美的心理与知觉活动。

中国传统雕塑的美学特征中,无论人物、动物雕塑,乃至器物很少见棱见角,多以柔和圆浑的体面,自然流畅的转折处理,使造型富有一种弹性而不生硬的律动之美的曲线变化。

实空间与虚空间不存在形与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是相得益彰的和谐映衬,愈显影像效果清晰、完美。

给人一种美妙和谐、安然静穆的艺术美感这是中国人“静观”思维和空间意识的澄彻观照,而形成的中国雕塑艺术千古不移的造型空间的神髓和美学特征。

2.“尚大为美”的造型观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帝之所共美也”。

(《庄子·天地》)“大”即意味着“美”。

则“充实之谓,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庄子尽心下》)这种“尚大为美”的观念,直接根源于中国人无限性的大字宙的宏观意识,它对其造型观形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陵墓雕塑实为中国雕塑的一大重要门类。

它是儒家主张的“礼”制精神在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具体的“物化”。

中国人的审美尺度一般以八尺为高大。

《说文》云:“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日丈夫”。

严格受到“礼制规范限定的陵蔡雕塑,以高大雄伟的空间体量的占有,炫耀皇权的威严和地位,同时也是儒学倡导“人世”与崇尚“功名”的伦理精神至尊至美的标识。

南朝石兽的尺寸高2m有余,长多在3m左右,唐陵雕塑体积和数量均又有所超过,其中乾陵的一对石蹲狮子雕塑高达3.5m,气势磅礴、雄浑有力,堪称中国动物雕塑中的盖世之作。

唐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唐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唐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唐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唐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象逼真,富有生动性。

唐代雕塑以形象逼真而著称,艺术家们注重捕捉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动作,力求展现出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他们通过丰富的雕塑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使雕塑作品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观赏体验。

二、注重细节表现,追求精雕细琢。

唐代雕塑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注重细节的表现。

无论是服饰、发饰、手势还是面部特征等,都力求精雕细琢,使之更加精致、逼真。

这种注重细节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也展现了雕塑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三、注重肌理的塑造,追求立体感。

唐代雕塑在肌理的塑造上非常讲究,雕塑师们通过对人物肌肤、衣纹、饰品等细节的处理,使之更具立体感。

他们巧妙地运用凹凸线条和阴影的处理技巧,使雕塑作品更加立体饱满,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和触觉感。

四、兼收并蓄,形式多样。

唐代雕塑吸收了中原和西域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早期的唐代雕塑以佛教造像为主,继承了北朝时期的造像传统,形象庄重、神态庄严。

而后期的唐代雕塑则更加注重人物的生动表现和个性化塑造,形式更为多样化。

此外,唐代雕塑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这也为唐代雕塑增添了异域情调。

五、注重艺术表达,强调审美价值。

唐代雕塑注重艺术表达,追求审美价值的体现。

艺术家们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的表现,以及对姿态和神态的捕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唐代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艺术语言传递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总的来说,唐代雕塑以形象逼真、注重细节表现、强调肌理塑造、形式多样和注重艺术表达等特点为主要特征。

这些特点使唐代雕塑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对后世的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创作借鉴。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其中所蕴含着的独特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韵味的独具一格的雕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代雕塑;文化特点中国古代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客观、形象地记载了中国文明史的演变过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情结和审美意识,也彰显着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原始时期的意象性特点原始时期雕塑文化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雕塑作品可以根据其外形特征进行分类,有以动物外形为造型的器皿,有小型动物或人物捏塑,还有装饰用的雕塑配件。

不管何种造型,原始人都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例如在人物眼睛的塑造上,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它是后世盛行的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原始时期的这种意象性特征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其形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

二、商周时期的抽象性特点商周时期雕塑文化的形态是青铜器,作品以传统祭祀礼器为主。

与原始时期的意象风不同,这一时期大行其道的是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它追求表现人物特征,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宗教的观念转化为形象。

所以,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

例如三星堆的青铜雕塑,特征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雕塑作品的抽象性特点,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的巨大青铜面具,用简练的线条勾出五官,再以突出的圆柱状眼珠,鹰钩状的鼻子,前倾的下巴和两只招风大耳,塑造出异常神奇诡谲的形象,这与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神秘自然界的敬畏密不可分。

三、秦代的写实性特点秦代在雕塑方面的重大成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作品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朴实特点,趋于写实性。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雕刻艺术有哪些风格中国古代雕塑和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格特点:1.佛像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佛像雕塑占有重要地位。

从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到唐代的龙门石窟、山西五台山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佛像雕塑。

佛像雕塑风格多样,有印度风格的立体感强、线条流畅的佛像,也有中国本土风格的脸型丰腴、表情宁静的佛像。

2.人物雕刻:中国古代人物雕刻以石刻为主,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人物面部表情生动,姿态各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神兽雕刻:中国古代神兽雕刻艺术形式丰富,如汉代的石刻神兽、唐代的麒麟等。

这些神兽雕塑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神兽的崇拜和信仰。

4.园林雕塑:中国古代园林雕塑以小型雕塑为主,如江南园林中的石狮、石塔等。

这些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韵味。

5.民间雕塑:中国古代民间雕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泥塑、木雕等。

这些雕塑作品形象生动,表现了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6.宗教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主要包括道教和佛教雕塑,如道教的真人像、佛教的菩萨像等。

这些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7.墓志铭雕塑:中国古代墓志铭雕塑是一种特殊的雕塑形式,以刻有墓主生平和事迹的碑文为主。

如唐代的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墓志铭,具有很高的书法和雕塑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古代雕塑和雕刻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印度、希腊等外来影响,也有中国本土的特色。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哪个时期的佛像雕塑风格受到了印度风格的影响?解题方法:回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佛像雕塑的不同时期,比较其风格特点,找出受到印度风格影响的时期。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的总称 . 它是借 助一 定的材料通过三种创作方法来表达 主观 意 志 的三 维造 型艺术 .它的发展充分 体现 了当时社会 的发展状 况, 充 实了中国艺术发展 的成 果。中国古代雕塑有着悠久 的历
史和丰 富的遗存 , 它在题材 内容 、 造型技法 和形式风 格上都具 有强烈 的民族特色 , 它与政 治、 文化 和宗教信仰联 系密切 、 息 息 相关 . 它作 为民族物态化凝 固的特定形 式 , 或多或少 地体现 了 具有本 民族特征 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特色 。 中国古代雕塑用它 自 己特有 的艺术语言 .创造 出了无数具有无穷 魅力的艺术作 品. 丰 富了人类 的宝贵精神财 富.也形成 了 自身独特 的艺术特征 。 本文大致将其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 : 中国古代雕 塑普遍的装饰性 中国的古代雕塑 . 可以说 向来匮乏真正意义上 的单 独的雕 塑艺术作 品 , 这和中国古代社会 的制度 、 文化 、 宗教 等有着千丝 万缕 的联系 。中国古代时期重礼教尊鬼 神 , 这些 主导着 艺术 的 发展重 心 . 使 得工艺美术 得到 了快速 的发展 . 随之也带动 了 以 装饰功 能为 主的实用性雕塑 的发展 . 打造 了中国古代雕 塑装 饰
意 向的审美趣味
饰雕刻 . 无不体现 了它 的装饰性 , 这一 特性也 削弱 了它 独立成 中国古代雕塑 由于有着它 自身 的背景 和历史 文化 渊源 . 也 为艺术 门类的能力 . 一直附属于工艺美术 , 但也是 这一 特性 , 让 就呈现 了颇具 民族特色的艺术特征 。随着 中西文 化的交融 , 西 它的 中国特色更加明显 . 也得到 了长久 的发展 。 方 的雕塑形式逐渐 占据 了主导地位 . 中国传统 的雕塑形式 与技 艺 已逐渐被忽视 和轻视 .使得 中 国传统雕 塑 出现 了断代 的情 二、 中国古代雕塑 明显 的绘 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是绘塑不分家 的. 许多形神兼备 的雕塑艺术 况 . 我们应该加强和重视 中国古代雕塑传承下来 的民族精 神和 抓住它 的艺术 特征 . 与现代雕 塑 的理念 和技艺相结 作 品都是 以绘画和雕刻的形式呈现 的 。 这一特性一直可 以追 溯 审美取 向, 到彩 陶时代 . 彩陶的一些纹 饰也 充分体现 了中国古代雕 塑的绘 合 . 把 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加以更好 的传 承。 画性 中国古代 的雕塑可 以说深受绘 画的影 响 . 由于当时画家 参 考 文献 的社会地位往往高于雕塑 匠人 . 也使得雕塑匠人们在制作雕 塑 时依照着画家 的绘画 图示 , 形成 了绘塑结合 的特性 。像 唐代 的 些 民间雕塑家都兼顾绘 画 . 雕塑匠人在进行雕 塑创作 时大都 是先勾 勒出线描草稿 . 再 复制成雕塑 . 也使 得它 的绘 画性 十分

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引言古代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2 中国雕塑史简论2.1 先秦时期——序幕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

其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先秦的雕塑从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数量可观,有陶塑、玉石和骨牙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有浮雕,也有圆雕。

先秦早期雕塑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前1900—前1500年)遗址出土的陶羊、陶虎、陶龟、陶蟾蜍为代表。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

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2.2 秦汉时期——第一个高峰秦汉雕塑突飞猛进,形成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史载秦代阿房宫前有雕饰, 咸阳宫前置十二金人,始皇陵前立石兽等。

这些虽已不复存, 但近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数千兵马俑,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兵俑体态与真人相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形象写实身材矫健、活灵活现。

此时的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

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

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

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

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

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

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

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

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

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

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

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

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

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

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辟邪和石狮多为陵墓的仪卫性装饰品,用途在于显示墓主的权威。

)二、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

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

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

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

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

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艺复兴以后,除宗教神像为求逼真效果,大多继续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

中国塑绘不分家,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

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

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

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

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

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

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

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

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

这种特点,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汉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晋祠宋塑侍女,大同下华严寺辽塑菩萨、平遥双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罗汉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见到。

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像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

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

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

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

今天我们欣赏古代雕塑,也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

如果只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艺术标准来指摘中国古代雕塑缺乏雕塑性,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

三、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中国雕塑和绘画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

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

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

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不像西洋画那样精确地写生刻画对象,而是主要依据观察体验所得印象,再加上想象,经过主观加工美化而成艺术形象,和客观对象保有相当距离。

中国画不画光影(这是表现主体感真实感的重要因素),色彩只表现固有色(所以写实性有限),造形与画面效果的平面性很强。

背景一般为纸、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

因此,若按西洋画的解剖、比例、透视和色彩等等准确度很高的科学化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绘画,便会觉得一无是处。

但若理解中国艺术自成体系、自有追求,便懂得和喜欢品味中国画的美感。

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和中国画观念是一致的,而且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

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他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的。

就是比较写实的头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语,它只是像中国画有工笔一样,比较深入细微而已,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

其他汉唐陶俑、霍去病墓石刻、历代宗教造像无不显示意象性特点。

它们和中国画一样,追求神韵,不求肖似。

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标准来看待它们,就能挑剔出解剖、比例不够准确,质感塑造不够充分等等不足,造成欣赏上的障碍。

我们必须换一种眼光,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这样,当我们从敦煌菩萨,晋祠侍女、筇竹寺罗汉塑像上体会到“栩栩如生”这一句成语的含义时,就不是像欣赏西方古代著名雕刻,如欣赏教材常会介绍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群像和奥古斯都像等等那样,是个从形到神都准确得像真人一般的概念,而只是感受到一个艺术品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

四、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像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

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

这些作品只是服从作者对物象的感觉和理解,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说唱者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神情以及虎、象、马、牛、野猪等动物的不同习性和旺盛活力。

这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

这一点和西方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

西方近现代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

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是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

霍去病墓石兽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联想接近某种动物的形状,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形显出空间的自由而不斤斤计较于形似。

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

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代石兽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见到。

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和龙门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

五、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

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等风格。

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

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仪卫性雕刻,一般具备前一系统的风格,龙门奉先寺大佛最为典型。

它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寓有帝王的精神气度,风格上必然强调崇高、庄严、肃穆和典雅。

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多属后一系统的风格,它们和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

两者各异其趣,各有千秋。

西方古典雕塑风格比较接近前一系统,却少有后一系统的风格特征。

希腊古风时期的古拙是艺术技巧幼稚阶段的自然产物,不是刻意追求的风格。

中国画和雕塑却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这些追求是难于站在西方艺术角度来理解的,所以一般习惯欣赏写实性雕塑的人,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总有障碍。

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根本上来认识中国艺术,否则欣赏也好,创作也好,都很难进入堂奥。

上述各种特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关联。

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时,需要综合各个特点来认识,才可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尽管特点不一定就是优点,但有了特点,一种艺术就有了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

中国艺术,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

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

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

有位美国雕塑家曾对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学生说过:“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当今传统艺术正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越来越强烈挑战,新的思潮要摧毁一切旧的传统,可是今天的艺术家为什么又纷纷回到被毁的废墟上寻找残存的传统文化呢?尘归尘,土归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