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从军行》第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4单元9古诗三首 从军行-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4单元9古诗三首 从军行-人教部编版
(4)指导朗读: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疆这样艰苦,守边将士又是怎样 做的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 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 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 昂、坚定的语气。
课前搜搜
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 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 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 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 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 称之为乐府民歌。
课前搜搜
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 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 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 (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 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谢谢
从军行
自主预学
1.预学教材P53,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呢?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为主题,学习要求有: (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预学第9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熟读古诗,自学生 字和新词。
什么是乐府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 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 不返回家乡。
青海长云暗雪山
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结合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 景物?( 青海长云雪山 ) (2)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怎样呢?( 环境恶劣 ) (3)一个“暗”字,给人以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从军行》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从军行》古诗三首PPT课件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 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从军行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青海长云暗雪山,你觉得该怎么读?
青海 长云 暗雪山
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 样的景象?
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 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 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你觉得有何不同?
孤城遥望玉门关
倒文
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卷?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 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 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 —玉门关。

),
(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 。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第九课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1课时
0 1 初知边塞诗
目 0 2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录 0 3 再读古诗,合作学习
0 4 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0 5 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接龙游戏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 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 谁能接下去,好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

《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PPT课件
9
ALOHA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唐】王昌龄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 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 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 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 塞诗,还记得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填一填。(课后第一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写景
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 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突出了战场的 环境特点
幻灯片下显示动态图片
“百战”是指一百1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意:
青海湖上阴云密布,烽烟滚滚,连绵雪山一片黯 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景中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自 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 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 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公元448年北魏灭楼兰国。前 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 兰国),至此灭亡。
“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 最深?为什么?

①这样一座孤城,萧索、 荒凉。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 显得孤单和渺小。
②将士们久住孤城,举目 无亲,孤苦伶仃,思家怀乡。
39
思考 第一、二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 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 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 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 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4
对对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课件

讨论交流: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 样的意境?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 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背一背,填一填
将古诗补充完整。
青海长云( 暗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百战( 穿金甲), 不破楼兰( 终不还)。
根据古诗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 概念:要鉴赏古诗,把握其情感,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 分的了解。 方法:同一题材的古诗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 首诗所属的题材,便可快速把握古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 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 功立业的愿望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边塞景物

写景 孤城 玉门关
开阔萧索


百战 穿金甲
抒情
不破 终不还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从军行》描述了戍边将士征战于荒漠 孤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表现了戍边将 士不畏艰险、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爱国 爱国之情,古来有之。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 让人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舍命保家卫国的戍边将士,有了 像王昌龄这样的爱国者,我们的生活才能安稳、幸福,我 们要心怀祖国家乡,热爱它,保护它,也要好好珍惜这来 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 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本诗与陆游的《_示__儿__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 者对__百__姓_的同情,对_王__师_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_统__治__者_ 的不满。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 1.因何喜。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唐___代诗人__杜__甫____写的。诗
人听说___唐__王__朝__的__军__队__收__复__了__蓟__北___,喜极而泣,作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____喜__悦____的心情。这首诗被 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 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收复之喜 (实写)
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 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还乡之切 (想象)
爱国之情
主题感悟
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 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蓟涕 裳巫襄
蓟北 涕泪 霓裳 巫峡 襄阳
shang(衣裳) 裳
cháng(霓裳)
重点字指导

结构:左右 部首:氵 笔画:10 音序:T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离骚》
痛哭流涕
涕(感激涕零) 悌(孝悌忠信)
重点字指导

结构:半包围 部首:工 笔画:7 音序:W
巫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前两首诗,朗读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说出 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读准“蓟、涕、襄”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裳”,会写“涕、 巫”2个生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 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 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 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书籍,高 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朗读指导:这两句朗读时语调上扬,表现出 全家人都欣喜若狂的状态。
品析颈联
内心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 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 开怀畅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 相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体会诗境 感悟诗情
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 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品读古诗
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 大多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 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 渐》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描写边塞风景。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国的豪情壮志。
了解大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 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感悟诗情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说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人与作品背景杨炯生平简介杨炯(650年-693年),唐代初期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出生于华阴(今属陕西),自幼聪敏好学,十岁应神童举,授校书郎。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裴迪、常建、王之涣等。

边塞诗派的作品多描写战争场景、抒发豪情壮志,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唐代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从军行》创作背景及意图《从军行》是杨炯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该诗创作于杨炯任职期间,他深感戍边将士的艰辛和付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

杨炯在诗中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从军行》全文的准确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02附上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读战争背景及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描绘出征将士的威武气势和战斗场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分析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探讨诗人的壮志豪情和人生选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关键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意象烽火、牙璋、铁骑、雪、风、鼓声等,共同构建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征战图。

象征手法通过“烽火”、“牙璋”等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雪暗”、“风多”等象征边塞的艰苦环境;“百夫长”、“书生”的对比,象征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03艺术特色探讨诗中通过描绘大漠、长城、黄河等边塞景象,展现出壮阔豪放的风格。

描绘边塞景象抒发豪情壮志运用典故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抒发自己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表现出雄浑的气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文知识点从军行>>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从军行(王昌龄)PPT优秀课件2024新版

从军行(王昌龄)PPT优秀课件2024新版
化的重要资料。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从军行》原文呈现
全文展示
首先,课件可以展示《从军行》 的全文,让学生对该诗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成就及 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助于 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 背景。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诗句解析
针对每一句诗,进行详细的解析,包 括字词解释、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诗歌中的塞外雪景和离别之情 探讨诗歌中表现的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乐观精神
分析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其他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
1 2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王之涣、王翰、李颀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
《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古从军行》 等
3
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 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 卷,今编诗四卷。
《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 属于边塞诗题材。
王昌龄曾在边塞生活多年,对边塞风 光和军旅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从军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 而成。
唐代自开国以来,一直注重边塞防务 ,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多次发生战争 。边塞生活成为了唐代文人创作的重 要题材。
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 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 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 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 学宏辞、汜水尉,因事 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 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 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 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 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有“诗家夫子王 江宁”之誉,又被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ppt课件完整版

《从军行》ppt课件完整版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他代表 作欣赏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01
描绘战场上战士们奋勇杀敌与军营中将军寻欢作乐的对比,突
出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2
描写征人长期戍边的辛苦和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痛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03
探讨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表达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呼唤
通过与其他相关诗歌作品的比较 ,进一步深化对诗人战争与和平
观念的理解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
爱国主义情怀在《从军行》中体现
01
描绘边塞景象,激发爱国热情
《从军行》通过生动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
形象和爱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展现将士们忠贞报国 的精神风貌,彰显其 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艰苦卓绝、豪情壮志边塞生活写照
描绘边塞地区荒凉、艰苦的自 然环境,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辛
展现边塞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 坚守职责,保卫边疆的豪情壮 志
通过边塞风光、民俗风情等元 素,呈现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诗人对战争和和平思考
分析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感 悟,揭示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外战争题 材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 永别了,武器》、《红日》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题材 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情感 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诗人及作品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岑参、 高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 歌行》、《从军行》等脍炙人口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

细整读体感感悟知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 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 是哪个吗?
细整读体感感悟知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是哪个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细细读读感感悟悟
下面我们再把本诗朗读一遍, 细细品味诗人是怎样喜到发狂的!
细读感悟
再读首联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 请你从诗句中画出来。
整整整体体体感感感知知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体感知
巴峡:诗中指嘉陵江上游, 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 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整体感知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长江三峡:从重庆奉节至重庆巫山称为瞿塘峡,巫山至 湖北巴东一段称为巫峡,巴东至湖北宜昌一段称为西陵峡。
整体感知
洛阳:今属河南省。
新课导入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思维导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1.会认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并背诵本诗。(重点) 3.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结合朗读画面,体会思想感情。(难点)
1.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陆游名句 ,为本课情感做铺垫。
细读感悟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胜。
——《春望》
结合背景资料,说说杜甫为什么会哭得“涕泪满衣裳”?

《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
王昌龄
一、导入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 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例如我们学 过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即 杨炯的<<从军行>>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 有的加上“歌”、“引”、“曲”、 “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思考和讨论
前两句属于什么描写?与后面
有什么关系?(在全诗中作用)
作者描述了哪几个场面?运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赏析全诗: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大漠,出征,夜战,捷报
全诗运用了烘托、衬托、虚实相 生、场面描写等手法。分别从视 觉听觉来写,写出唐军英勇善战 威武强大。
1、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
诗的背景
盛唐时,汉民族与四方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友好 往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交流广泛。 然而也存在着毋庸讳言的矛盾。当时,东北的契丹、 北方的突厥、回纥及西面的吐蕃等游牧民族,凭恃 “兵锐马多”、“习于武事”,时而伺隙掳掠边庭, 而唐王朝为保护边境或开拓疆土,也常常东征西讨。 因此,自武则天临朝秉政到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 边境线上烽火时起,战事不断。盛唐边塞诗就是在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
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 有何看法?
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
答题步骤 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 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 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 构、情感、主旨) 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

《从军行》课件ppt完整版

《从军行》课件ppt完整版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鼓励自主阅读更多边塞诗作品
拓展阅读
推荐其他经典边塞诗作品,如《出 塞》、《凉州词》等,引导学生感 受不同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分享交流
将《从军行》与其他边塞诗作品进 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在表现主题、 艺术入探究边塞诗的历史渊 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边塞诗及理由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边塞诗, 并阐述理由,包括诗中的意境、
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边塞诗,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审美情趣。
通过分享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从军行》所体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角色扮演:体验唐代边塞生活
学生分组扮演唐代边塞军民, 通过服饰、道具、表演等形式 再现唐代边塞生活场景。
模拟唐代边塞的日常生活、军 事训练、战争等情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地感受边塞氛围。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唐代边 塞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培 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同 感。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02
03
04
背诵诗歌
要求学生熟练背诵《从军行》, 掌握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
选取其他边塞诗作品进行鉴赏, 比较不同诗人在表现边塞风光
和军人情感方面的异同。
创作尝试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边塞诗,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思考。
课外阅读
推荐相关边塞诗作品及研究资 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边塞诗
字体排版
采用古色古香的字体和排版方式, 营造出诗歌的古典氛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jié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死亦为. 鬼雄。
wéi (以为) 为 wèi (为什么)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其实一他读在:哭这呢个,小也孩不的知嘴是微为微. (翘wè起i),什么我。以为. (wéi)他在笑呢,
诗意: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 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 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 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 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 失望、悲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1 古诗三首
第 三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作者诗中的项羽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吗,让我 们一起去学习了解吧。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 描手法,语言清丽。
举例:
比如读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看到“明月”和“边 关”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 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 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 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 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

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
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
汇报人:
202X-01-03
从军行简介从军行的主题与意境从军行的译文与解读从军行的启示与影响从军行的朗诵技巧与感悟从军行的扩展阅读与思考
从军行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高适、王之涣齐名。
王昌龄
王昌龄早年贫苦,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的诗歌创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军行的启示与影响
爱国主义精神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种精神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鼓励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勇敢面对困难
古诗中描绘的从军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士兵们仍然勇往直前,这种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
从军行中的士兵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但仍然坚持不懈,这种品质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塞下曲》
《凉州词》
《使至塞上》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表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将士的豪情壮志。
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描写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争场景。
03
02
01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
文化传承
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艺术欣赏
古诗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情感表达
诗歌中通过战士们的形象和他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的渴望。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从军行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黄沙”、“金甲”、“楼兰”等,这些象征元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知识点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 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 不返回家乡。
青海长云暗雪山
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结合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 景物?( 青海长云雪山 ) (2)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怎样呢?( 环境恶劣 ) (3)一个“暗”字,给人以什么感觉?( 沉重压抑 ), 指导朗读,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自主练学
1.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虽然在莽莽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 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体会: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和戍 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自主拓学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 置神威军戍守。 (2)长云:层层浓云。 (3)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4)孤城:即玉门关。 (5)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6)破:一作“斩”。 (7)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 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 政权。 (8)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 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歌”“引”“曲”“吟”“行” 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 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 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 山)。《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 生活。
(4)指导朗读: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疆这样艰苦,守边将士又是怎样 做的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 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 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 昂、坚定的语气。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 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 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 (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 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 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 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 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 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 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 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 细腻。有《王昌龄集》。
1.收集王昌龄《从军行》的其它几首小诗,然 后读一读,背一背。
2.战争是残酷的,是我们所有的痛恨的事。可 是自古以来,天下从未真正太平过。此时此刻, 仍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在经受战火的折磨。 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我们希望在和平中与世界 各国共同发展。但是毛主席曾说过:“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旦有一天战 火燃起,一旦有一日,我们也踏上战场,我们的 耳畔也会响起千百年来爱国将士的豪壮誓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城遥望玉门关
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结合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
( 孤城遥望 )
(2)这句意思: 这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 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思念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
(3)“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 什么?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 斗之艰苦。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自主预学
1.预学教材P53,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 呢?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为主题,学习要求有: (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预学第9课《古诗三首》,熟读古诗,自学生字和新词。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主预学
1.课前搜搜作者陆游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2.熟读古诗并能背诵,自学生字和新词, 思考课后思考题。 3.背诵古诗:《从军行》理解诗意并说 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资料:陆游(1125—1210),南宋诗 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 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 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 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什么是乐俯诗?
课前搜搜
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 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 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 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 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 称之为乐府民歌。
课前搜搜
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 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 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 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 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自主展学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 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节课,你们将 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