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地表的变化

教材分析:

《地表的变化》是新编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滴水穿石”实验和“水流的冲刷力模拟实验”了解地表的变化与水流的力量有关,综合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使地表形态改变的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影响的双重性,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自然风貌形成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能按照“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在网络上搜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地表图片;感受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2、掌握自然力量和人的力量影响地表变化的形式和原理。

3、体会地表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强化保护地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滴管、烧杯、米尺、托盘、面粉、图片资料、ppt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黑色手工纸、沙子、碎石、草皮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各种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思考我国的地表为什么会千姿百态?

板书:地表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地球表面是变化的。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了解化石及它的利用价值。)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

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二)研究地表变化的原因。

1、你认为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地表变化?

2、学生猜测:火山、地震、风化、搬运、沉积、人为因素等。(三)探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1、设计模拟实验,认识水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滴水穿石模拟实验、水流的冲刷力模拟实验)

2、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3、师生资料交流,展示火山、地震、石笋、三角洲、风蚀蘑菇、

石灰岩溶洞、海蚀、冰蚀等地貌景观。

小结: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影响。

(四)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提出问题: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展示图片: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乱砍森林、

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过度放牧等。

小结: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人类重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提供了细沙和尘土;矿山过度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使一些居民房屋墙壁严重开裂,部分水田不能耕种,饮水也成了问题……

三、自由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保护地表的倡议书或办一份保护地表的手抄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个地方做的还不够?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出色?

五、拓展活动:

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各单元板块主体: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层.化石.卵石.地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本单元通过对常见材料特点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 本单元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水循环〉〉这一单元。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 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 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 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 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 秋季星空 2课时 13. 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 木材 1课时 15. 纸 1课时 16. 陶瓷 1课时 17. 金属 1课时 18. 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 . 材料的分类 2课时 第五单元水循环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 凝结 1课时 23. 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1课时 活动安排: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2.活动主题: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塑料在生活中的 应用,白色垃圾的危害。 3.活动主题:一次性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一次性筷 子的利弊。 4.活动主题:陶瓷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陶瓷在生活中的 应用,陶瓷的处理。 5.活动主题:木材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木材在生活中应 用,人造木材。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不同的问题需要应用不同的探究方 法;能利用简单的物品和器材做一些模拟实验,会利用有限的条件制作简单模型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能应用已有知识 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对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自然界与绘画作品中色彩比例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变化和统一的知识,在配色练习中,逐步掌 握对比色的运用及色彩搭配比例的基本要求。 3、通过欣赏,指导启发学生在表现过程中将色彩搭配比例知 识富有创意地运用在贺卡、招贴画之中。教学重难点:对比色的运用以及色彩的搭配(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及色彩对比强烈的优秀绘画作品。(二) 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丽的景色,和大师的优秀绘画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交流自己的想象,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色彩处理的特点。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欣赏解读和理解优秀绘画作品中色彩对 比运用表现手法。 让学生进行尝试,设计一幅招贴画或贺卡,强调色彩对比运用 多与少的表现手法。 2、发展阶段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根据想象用色彩的象征性进行描绘,从而形成主题突出、视觉鲜明的效果。指导他们运用色彩多与少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使画面色彩既统一又有对比,表现出富有诗意的或鲜明的画面效果。

(三)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根据贺卡的主体配置相应的色调。但要利用色彩的表现手法使主题鲜明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够运用本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不足之处:未能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反思方向:应该充分备课,把握主要知识点。第二课色彩的和谐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山东省青岛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

山东省青岛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 (共17题;共100分) 1. (1分)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妨碍处理(chǔ)教诲(huì)川流不息 B . 急燥给予(ɡeǐ)负荷(hè)哀声叹气 C . 竞赛立即(jì)通缉(jí)莫名奇妙 D . 王候尽管(jǐn)爱好(hǎo)礼上往来 2. (1分)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抗日工司台湾郊外 B . 年轻港口情影敬意 C . 强烈民族统治宽敞 3. (1分)下列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到秋天,人们都络绎不绝地来到此地观赏枫叶。 B . 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C .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D .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还是呕心沥血地刻苦努力。 4. (1分)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A . 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 . 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 . 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D .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5. (2分)下面童话中,不是《格林童话》故事的是:() A . 《灰姑娘》 B . 《小红帽》 C . 《白雪公主》 D . 《丑小鸭》 6. (2分)选择题。 (1)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长喙(yuán)粉黛(dài) B . 嗜好(shì)眸子(méi) C . 眼睑(jiǎn)榨油(zhà) D . 享受(xiáng)垂蔓(m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嫌弃增加口哨 B . 一亩浇水爱幕 C . 缠着尤其兰花 D . 播种忘却完整 (3)下面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A . 依旧——依然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360docs.net/doc/858899758.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858899758.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858899758.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360docs.net/doc/858899758.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858899758.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 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五年级语文九月质量检测 (卷面:5分总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6分) jìng mìqīng miahōng kǎo qín miǎn m?ng l?ng suìdào ( ) ( ) ( ) ( ) ( ) ( ) shēn jiàn zhēn zhìbiān yuán sùxiàng ch?n m? kān ca ( ) ( ) ( ) ( ) ( ) ( ) 二、辨析组词(5分) 浆()庞()俏()坚()廷() 桨()宠()峭()艰()延() 三、词语积累(8分) ()高望()()()攘攘望而()()意味()()()()玉立可见()()()崖()壁()()开放四、给下列加点的字加拼音(10分) 要挟 ..(.).藐.视()气氛.()晕.船()蹒跚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17分)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对于美好的大自然,不少诗人也深有感触,写下了不少赞美大自然的诗句,龚自珍这样写道:,;李白这样写道:,;刘方平这样写道:,。 (2)《四时之风》也对一年四季的景色进行了生动描写,我最喜欢四季中的季,我会默写《四时之风》中与之相关的句子:,。 ,。 (3)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爱国之情便在我心中回荡。我佩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正是他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师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铁路;另外,写的《怀念母亲》,也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这样的爱国名言: (4)我会默写《山中访友》一文中优美的句段: (不少于50字)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4分) 厚脸皮 听到“厚脸皮”这个名字,你们也许挺奇怪吧!什么是“厚脸皮”呢? “厚脸皮”是一种植物,在医药书中又叫”豆瓣三七”,叶子长得很厚,大约有一厘米。它叶面上有一层薄薄 ..(báo b?)的皮,剥.(bōbāo)开这层薄皮,便可看见嫩(nan lan)绿的叶肉,只要轻轻一挤,就会挤出许多绿色的汁水。厚脸皮光长叶子,这一片叶子组合起来就像一朵朵绿色的花,好看极了。 厚脸皮的生命力很强。有一天,奶奶从别人家里要了一片厚脸皮的叶子,叫我把它插在花盆里。我好 (hào hǎo)奇地问:“叶子上面没有根,插在土里能活吗?”奶奶笑着说:“能活,能活。它能自己长根。”我半信半疑。过了好几天,它果然活了,还长出了新的叶子。新长出来的厚脸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绿光,好象在说:“现在你相信了吧!”有一次,快要考试了。我忙着复习功课,忘了给厚脸皮浇水。过了好几天,我才记得厚脸皮来,心想,它一定枯死了。可我走到凉台一看,惊呆了,厚脸皮不但没枯萎,反而长得更茂盛了。 厚脸皮的叶子能治烧伤。把它的外皮剥掉,将叶肉贴在烧伤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有一次,妈妈单位的一位老伯伯被开水烫伤了,妈妈给他摘几片厚脸皮的叶子。过了几天,老伯伯的伤好了。他说:“这厚脸皮真见效。还有一片叶子我舍不得用,把它栽到花盆里,以后万一需要,就万便了。”它默默地为患病者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多么令人钦佩啊! 1、“厚脸皮”有哪些特点? ( )(可多选)(3分) A、叶子长得很厚 B、它的花很好看 C、生命力很顽强 D、叶子能治烧伤 2、给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高尚—— ( ) 敬佩—— ( ) 4、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3分) 第4自然段是围绕“厚脸皮”的 ( )来写的。(3分) 5、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有趣的植物,请把你所发现的植物趣闻写下来。(3分)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2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2精编 版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课标相关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估的灵魂,也是整个基本教育的灵魂。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设计编写。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简单的观察、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用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因此,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7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设计编写。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类才不断探索声音的奥秘。本课在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制造声音”、“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等逐步递进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 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有利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四)教材课型、课时 科学实验课,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火山喷发的新闻图片 学生观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火山》一课 二、进行新课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看一看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播放火山的资料片 2、讨论: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 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 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3、认识地球的构造 谈话:学习火山,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就像整个鸡蛋的蛋壳,她是有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构成叫做地壳。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球最里层就像蛋黄一样叫做地核。地球就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幔温度大致在1000~3000℃之间,地核的温度约为4700℃。地球内部的岩石被高温融化为粘稠的像粥一样的物质叫做岩浆,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怎样呢?我们先做个游戏来说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地球内部构造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思考火山的喷发的原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