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051 《大禹治水》

合集下载

鲧禹治水小古文

鲧禹治水小古文

鲧禹治水小古文鲧禹治水原文1.《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⑤。

帝令祝融⑥杀鲧于羽郊⑦。

鲧复⑧生禹,帝乃命禹卒⑨布⑩土以定九州?。

”2.《吕氏春秋》:“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3.《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鲧禹治水原文和文言文翻译注释1.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2.帝:指天帝。

3.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

息,生长。

4.堙(yīn):堵塞。

5.不待帝命: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

6.祝融:火神的名字。

7.羽郊:羽山的近郊。

8.复:通“腹”。

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9.卒:率领部下。

10.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11.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

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12.私:家事。

13.害:耽误。

14.化为熊:古人觉得熊的力量大,所以认为禹化做熊有了强大的力量。

15.饷:送饭食给人叫饷。

16.跳石:踏动石块。

鲧禹治水原文和文言文翻译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1.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

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

鲧的部落里分出了禹氏族,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禹采用疏导法来治水,平定水患。

2.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人以后,没有因为家事耽误公事,每次回家住4天,再去治水。

3.禹治理洪水,要打通轩辕山。

禹化作大熊开山,又怕妻子涂山氏看见,便嘱咐妻子:“要送饭,听我敲鼓再来。

”禹化熊开山,踏动石块,误落在鼓上。

涂山氏听到鼓声,前来送饭。

她见丈夫这副样子感到十分羞惭,于是逃开了,来到嵩高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治水经过: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

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

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大禹治水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故事,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大禹治水课文原文,一起阅读吧!大禹治水课文原文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

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于是,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

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

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爸爸。

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

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

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

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是先秦时期传世的一部古典文献,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治水实用性文献。

它以其高超的水利工程学理论,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来数千年的水利事业发展。

《大禹治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学的开端,也是中国水利学史上的里程碑。

它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大禹的传奇故事、治水方法和水利技术。

这部古籍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处理洪水的实用性信息。

“大禹治水”在古代用于放置洪水的河道和水库,将洪水引流到象征安宁的池塘,以及建造水利工程等。

大禹的故事表明他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他不仅拯救了中国人民免受洪水之苦,而且也为中国水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如下:
大禹拯救世界,但他的功绩并不仅限于此。

他的恩惠更是惠及了万民。

他改道河流,使之终年和风,沟渠明澈,水势温和。

他改善洪水改建水库,把洪水引流到池塘,象征着和平安宁,以此祈求神明的恩惠。

他修建渡口,使水路能够畅通无阻,以便船只行走,民众得以安定
生活。

他更筑堤排洪,使洪水东流,隔离水库,使湖泊清澈,使河流清凉,平息洪水,保护百姓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古代的水利工程师不仅有着高超的技术和理论,而且也有着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来几千年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禹治水小古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大禹治水小古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大禹治水小古文翻译及注释拼音1. 引言治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大禹治水作为我国古代治水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小古文翻译和注释拼音的方式,探讨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和成就,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治水文化的影响。

2. 大禹治水的背景大禹治水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的故事。

根据《山海经》、《史记》等古代文献记载,洪水泛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天灾、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等。

3. 大禹治水的过程根据传说,大禹治水分为九州之分。

九州即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凉州和幽州。

每一州都有不同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3.1 冀州大禹在治理冀州时,采取了修筑堤坝、开凿运河的方法,以防止洪水泛滥。

他还组织人民开展水文测量和疏导河流,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兖州在治理兖州时,大禹提倡节约用水,遏制了当地的滥用水资源现象。

他还修筑了灌溉渠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

3.3 青州在治理青州的过程中,大禹注重保护水源和水土,提倡生态环保。

他还加强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地方的抗洪能力。

3.4 徐州大禹在治理徐州时,重视引江水入黄河,以增加水资源供应。

他还修筑了堤坝,防止黄河泛滥,并简化了河流的流程,提高了水位控制的能力。

4. 大禹治水的成就大禹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避免了洪水灾害的发生,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这个故事也成为后世治水的典范,对中国古代治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 治水技术的进步大禹治水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他的治水方法和策略为后世的治水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促进了治水技术的创新。

4.2 水利管理的完善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包括水文测量、水资源调控和抗洪救灾等。

这些制度为后世的治水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水利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3 治水精神的传承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到治水的重要性,还传承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治水精神。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下)第一组遥远的神话故事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逐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56、性缓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文言文一:[大禹治水文言文]课文大禹治水主要内容大禹治水原文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

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于是,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

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

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爸爸。

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

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

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

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大禹治水(小学课文)《大禹治水》是人教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朗读者是杨海波。

本文讲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解读《大禹治水》——从大禹身上解析英雄元素课堂讨论话题:1、什么是神话故事?2、人们为什么要将大禹神化?(引出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3、英雄身上有什么元素?英雄元素解析:一、责任的担当。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大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文中的这句话很关键,第一这是父命,父命不可违。

第二,鲧为什么要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继续自己未完的事业?追溯到第一自然段,洪水泛滥带来的灾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大丈夫要用于但当责任,什么是天下,这里是指在天下生活的黎民百姓,真正的英雄要担当起百姓的兴与亡的责任,这是通常意义下英雄身上具备的元素。

年级下册小古文大禹治水

年级下册小古文大禹治水

年级下册小古文大禹治水一、大禹治水的出处这篇小古文出自咱们中国古代的典籍啦。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洪水泛滥成灾,百姓们苦不堪言。

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它被记录在很多古代的书籍里,像史记等都有相关的记载呢。

二、注释1. 禹:就是大禹啦,他可是治水的大英雄。

传说他的父亲鲧也尝试治水,但没有成功,后来禹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2. 决:这个字在这里是疏通的意思哦。

比如说我们要让水流得顺畅,就得把那些堵塞的地方给疏通开,就像我们疏通家里堵塞的下水道一样。

3. 浚:这个字表示深挖的意思。

大禹治水的时候,不仅仅是把河道疏通,还要深挖河道,这样才能让洪水有足够的空间流淌,不至于泛滥到岸上。

三、翻译大禹治理洪水,疏通河道,深挖河道。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就是说大禹想办法让洪水顺着河道走,而不是到处乱跑,他在外面治水十三年,好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都没有进去,就为了专心治水。

四、赏析1. 人物形象大禹的形象超级伟大啊。

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十三年的治水历程,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得是多强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他心里装着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而不是自己的小家。

这种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敬仰。

2. 治水意义从社会意义上讲,大禹治水成功,让百姓们不再受到洪水的威胁。

人们可以安定下来,开始发展农业,建造房屋,慢慢形成村落和城市。

可以说,大禹治水是华夏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他成功治水,可能就没有后来繁荣的华夏文明啦。

五、作者介绍其实关于这篇小古文具体的作者很难确切地说出来,因为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很多人口口相传,然后被记录下来的。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禹这个英雄人物的崇敬,也反映了古代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积极应对的态度。

六、故事衍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哦。

大禹带着一群人,拿着简陋的工具,在洪水肆虐的大地上奔波。

小古文100篇(下)

小古文100篇(下)

小古文100篇(下)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逐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56、性缓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50首)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50首)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50首)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完整版)小古文一百篇及注音

(完整版)小古文一百篇及注音

小古文一百篇(1-10)1.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rǔ前行,吾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lí茅máo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zhū,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shèn捷j ié。

3.芦花水滨bīn多芦lú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jīng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yì。

其瓣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jì降,百花零落,惟wéi菊独盛。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í漫màn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mù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dùn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已午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q u亥hài,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fú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zhuì水中,急跃起,全身皆j iē湿。

小古文一百篇(11-20)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sǒng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zhú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 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 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y uē:“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biàn。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翻译原文: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注释:①敏给:敏捷。

“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

克,能。

勤,勤苦,劳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

”(上,正。

土,事。

)译文参照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译文: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

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

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

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

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译文: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小古文100及翻译(上篇)

小古文100及翻译(上篇)

小古文100(上篇)1、湖心看雪原文: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2、活见鬼原文: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译文:有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

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

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人家自己遇见鬼了。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大禹治水史记原文两汉-史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覃怀致功,致于衡漳。

其土白壤。

赋上上错,田中中。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鸟夷皮服。

夹右碣石,入于海。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

其土黑坟,草繇木条。

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

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

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

田上下,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

浮于汶,通于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

大野既都,东原厎平。

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1. 大禹治水的文言文谁知道哦····原文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懋迁有无化居。

蒸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译文: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2.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对于大禹的功绩,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城”(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在浙江省绍兴市嵇山门外,人们修建了夏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禹陵旁有一座禹王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今日禹陵和禹王庙,已成为中外游人游览的胜地。

大禹治水的小古文原文

大禹治水的小古文原文

《大禹治水的小古文原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大禹治水的小古文原文。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一段古文虽然不长,但是讲述了大禹治水过程中的很多精彩情节。

一开始,洪水泛滥,鲧没有经过天帝的允许,偷了息壤来堵塞洪水,结果被天帝惩罚。

鲧死后,禹出生了,天帝就命令禹去治理洪水,平定九州。

禹在治水的时候,一心为公,连结婚后也很快就去工作了。

还有禹化为熊的情节,是不是很神奇?他为了治水,不辞辛劳,甚至不惜变化自己的形态。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漫天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而大禹勇敢地站了出来,承担起治水的重任。

他走过无数的山川河流,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也许有狂风暴雨,也许有陡峭的山峰阻挡,但他从不退缩。

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能轻易放弃,要像大禹一样勇敢面对,努力去解决。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了很久很久。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有勇气,要有决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希望同学们能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地迎接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内容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内容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内容禹,姓姒,名文命),字密。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

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禹治水》要说大禹,应该先说他的父亲鲧。

因为大禹是为了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出生,并且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其父未竟的事业,因而名垂青史的。

鲧是黄帝众多子孙的一个,他生活在尧的时代。

舜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洪水灾害,天下洪水泛滥。

大水铺天盖地,老百姓有的在树梢上像鸟儿一筑巢,有的在山顶洞里像野兽一样穴居,有的干脆在木筏上安家,随着水流东漂西荡。

所有这些简陋的住所在风雨之中,随时都有倾覆和被淹没的危险。

飞禽走兽游蛇也无处藏身,来和人争抢地盘。

由于洪水长期不消退,滋生了大量的野草。

而人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却无法生长,食物也越来越少。

衰弱的灾民既要忍受饥饿、疾病和寒冷的折磨,还要随时随地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那悲惨绝望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啊。

这个时候,仁慈而盛明的尧开始为人们处于这样的困境而忧虑不安起来,他召集有文治武略的大臣,来商讨如何对付如此泛滥的洪水。

天上众神,对于天下万民所遭受的苦难都无动于衷,惟有鲧真心哀怜难民。

鲧和防风是好朋友。

防风是一个巨人,站立的时候好像山那样高,躺下的时候好像河那样长。

鲧则刚好相反,他的身体非常小,长三寸,重六两。

当两人站在一起时,大小对比十分明显,常常令人发笑。

鲧对防风说,找们俩应该为苍生百姓去治理洪水。

于是向地皇请命。

地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他俩听说在天帝那里有一种名叫“息壤”的神奇东西,那是一团能无限膨张、生长不息的泥土。

碰到水就会不停地生长,可以用来治理洪水。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精彩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

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大地被洪水淹没了。

那洪水呀,可凶猛啦,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老百姓们没有了家,日子过得特别苦。

这时候,有个叫鲧的人,被派去治水。

他用了一种方法,就是不停地去堵洪水。

可这洪水太厉害了,怎么堵也堵不住,鲧治水失败了。

后来,鲧的儿子大禹站了出来,他决定要把洪水治理好。

大禹可聪明啦,他知道堵是不行的,得用疏通的办法。

于是,他带着老百姓们,翻山越岭,走遍了很多地方,去查看地形,寻找治水的办法。

大禹治水的过程可辛苦啦!他常常风餐露宿,有时候累得腿都肿了,脚都磨破了,可他一点儿也不退缩。

有一次,大禹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屋子里孩子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和孩子。

他多想进去抱抱孩子,安慰安慰妻子呀,但是他一想到还有那么多老百姓在受苦,就咬咬牙,继续往前走了。

还有一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坑里。

大家都吓坏了,赶紧想办法把他救了上来。

大禹爬出来后,拍拍身上的土,又接着干活儿了。

就这样,大禹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

老百姓们又能重新种庄稼,盖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啦。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害怕,要勇敢地想办法去解决。

而且,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同学们,咱们也要向大禹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好啦,关于“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就讲到这里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1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 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 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 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雍:堵塞 陂:筑坝蓄水
开:分划、规划 度:测量;勘测
尧舜 用鲧(gǔn)治水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 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 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 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 同也。
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 泽,度(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 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 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 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 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 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 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 九山。
Hale Waihona Puke 因势利导“因”:顺着 “势”:趋势 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 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例如:我希望能找出学生的特点,因势利 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所长,得到学习的成 果。
壅堵之法
陂(bēi)九泽 度( dúo)九山
尧用鲧治水 鲧的方法 :
舜用禹治水 禹的方法:
壅堵之法 治水结果 :
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 九泽,度( dúo)九山。疏 通河道,因势利导
九年而无功
十三年终克水患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 (bēi)九泽,度( dúo)九山。疏通河 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