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南》为依据有效介入幼儿活动区游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指南》为依据有效介入幼儿活动区游戏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指南》不仅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而且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在幼儿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该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同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以《指南》为依据适时适宜的介入幼儿游戏,在游戏中有效推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指南》有效介入活动区游戏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

但是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指南》在“说明”部分特别提出了要注意实施的四个原则:一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二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四是“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四个方面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必须立足于幼儿,并从幼儿出发,在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而游戏则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活动,是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指南》不仅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而且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那么,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该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活动区游戏呢?

一、以《指南》为依据注重观察分析,适时介入指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要在活动区域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通过适时、适度的

介入来帮助幼儿获得尽可能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孩子、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更有助于达到课程与幼儿个体的真正融合。

1.要用心观察、适时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

案例:在建筑区,幼儿拿着积木有的在玩垒高的游戏,有的在玩接龙游戏,而有的则在建构大型的房子,但玩到一定时候,我发现他们对于这种重复性的游戏失去了兴致,有几个幼儿还将所有的积木撒得满地都是,都说真没意思。于是我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拿起了其中的几块积木,说:“老师有一种非常好玩的,你们瞧瞧。”我简单地将积木排成了一列,玩起筑长城的游戏,孩子们看了哇哇叫起来,于是他们的兴致又提了上来,开始了新的游戏。见他们都是照着我的样子在排,我提示说:“你觉得积木宝宝还能怎么排队,试试其他的排法会更好玩。”于是有的幼儿排起了圆形,有的排起了S型,再一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由此可以看出,在活动中,当幼儿出现操作困难及不良操作行为时,切忌用“你必须要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指令,企图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幼儿的活动,而应该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幼儿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活动,给予的指导应是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劳。

2.要善于了解、适时关注。

为了要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教师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案例:“钓鱼”是小班主题《亲亲小动物》中孩子们最爱的一个活动区,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玩这个活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经过观察了解,原来是孩子们对原先投放的“鱼”的数量太少而且种类很单调,“我们该要在鱼塘里投放哪些鱼宝宝呢?”通过讨论之后,孩子们说出了自己平时常见的一些鱼宝宝。“这些鱼该从哪里来呢?”随后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立马反应是让妈妈带来或者是自己动手涂画,于是,我们在鱼塘边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鱼的模型和油画棒,鱼塘里马上出现了又多又好看的“鱼”。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孩子对活动区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当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了解孩子的兴趣,及时关注、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给予孩子适时的帮助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要把握时机、适时指导。

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在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般地“游导”。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并注意在活动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创新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

案例:娃娃家里今天新增了一些新餐具,欣杰和涵涵分别扮演爸爸妈妈,看到新鲜的玩具,两个人都抢着做饭。妈妈说:“今天我做饭。”爸爸说:“我来做,是我先进来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吵架了。妈妈把煤灶护在胸前,爸爸把锅子揽在怀里。教师看见了就扮演客人身份赶来“作客”:“我是娃娃家的客人。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声音轻一点,别吵醒了他!”“爸爸妈妈一起做的饭肯定很好吃,你们谁切菜、谁炒菜呀?”一场风波消散了,爸爸妈妈又一起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由此可见小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和同伴交往协商能力比较弱,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矛盾不能解决,教师的介入能引导幼儿商量,隐性教给幼儿商量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把握时机、适时指导,留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有关的人物,抓住每一个细节,为保证适时介入指导提供真实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