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看不见的人》中的成长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成长主题

【摘要】拉尔夫·埃里森是二十世纪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使他成为了美国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本篇论文将试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展现小说中主人公艰难的成长过程,从而阐释小说中深刻的成长主题。

【关键词】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成长小说

1.引言

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是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成就了他在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对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人如何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并寻找自己的身份;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研究;从小说主人翁的黑人身份角度出发,而从成长小说角度的研究却不多。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解析小说中主人翁的成长过程,探索小说中的成长主题。

2.《看不见的人》中的成长主题

“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chris 2000)。回顾一下美国文学史中大部分的成长小说,大体上都是按照以下的结构叙述,开始是主人翁由对美好事物的诱惑到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后来对

自己未知的事情感到迷惘,最后由于一些事件的刺激而产生顿悟,从而了解自己的处境,变得成熟。《看不见的人》主要是关于一个无名无姓的美国青年在一个地下室里回顾反思他二十多年的艰难

历程,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他由南方到北方、从混沌状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过程。下面根据“诱惑—出走—迷惘—顿悟”的结构分析小说主人翁的成长历程。

2.1诱惑

在此小说中,黑人主人翁无名无姓,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总是被人使唤来使唤去,可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诱惑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起初无名主人翁绝对是一个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模范黑人青年,他深信通过艰苦好学与容忍谦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校长给他写了几封“推荐信”,是一个莫大而又令人神往的诱惑,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他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不分青红皂白地、被动地接受了社会及他人给他安排的任何角色,在这时候,他很无知、天真、不够成熟,自我认识不清楚,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没有把握任何主动权,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严格听从布莱索校长所安排的一切是对还是错。

2.2出走

在成长小说中,“出走”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转折性的环节,因为“出走”意味着人离开原有的熟悉环境,向具有诱惑力、陌生的环境出发,这就不可否认在新的陌生的环境中会遇见新的朋友,接

触新的事物,收获新的体验。布莱索校长为他写的“推荐信”犹如手中的绝对王牌,再想到纽约丰富充实的生活,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幸福感。他心里一直想着:“我要努力工作,为我的雇主效劳,我将成为校园中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不禁飘飘然洋洋自得起来”(任绍曾1998)。主人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憧憬着未来,做好自己的行程计划,为未来的未知挑战做好准备。

2.3迷惘

后来主人翁知道这些“推荐信”并不是真正的推荐,而是警告收信人千万不要雇佣这个黑小子,这时主人公才开始察觉到黑人校长的阴险狡诈,他之前的美好憧憬化为灰烬,表面和善的黑人校长是靠不住的,以后的道路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后来由于出色的演讲及组织能力,他得到了“兄弟会”领导的赏识,他忠实于“兄弟会”的领导,其实他被兄弟会雇来只是充当他们的宣传工具,只是这个组织的一个棋子,他总是在他人的指挥和安排下从事着自己不是完全清楚的工作,主人公于层层的迷雾之中。

2.4顿悟

詹姆斯·乔伊斯认为“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顿悟之后实现的。他从杰克的假眼珠顿悟到自己的处境,他是一个“看不见的人”,看不清现实的人。地下室是黑暗的,他看不见别人,只能深究他自己内心的想法,总结他自己的人

生教训。后来他想通了“而我的问题在于我一直试图走别人的路,却从不想走自己的路”(任绍曾1998)。此时此刻,他找到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真正处境,明白了之前发生事情的来龙去脉,主人翁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结语

《看不见的人》中无名无姓的主人翁经历了从南方到北方,体验了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小说中“诱惑—出走—迷惘—顿悟”的结构分析,说明了主人公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觉悟的成长过程,成就了小说的成长主题。

【参考文献】

[1]chris baldick. literary terms[z].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拉尔夫·艾里森.无形人[m].任绍曾,张德中,黄云鹤,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5]李艳芳.“看不见”中的困惑,挣扎与成长——对《看不见的人》中成长的心理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

[6]买琳芳,买琳燕.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看不见的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0(10).

[7]祁岩.《看不见的人》与看得见的成长[d].黑龙江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