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儒释道及传统中医养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儒释道’及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其民故曰朴。是以奢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养生,古人称之为“摄生”、“道生”、“保生”、“颐养”、“调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来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通过调摄保养,使自身体内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老子》养生学说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重要的就一分为二,第一就是要“养正性”,第二就是要“顺自然”。所谓“养正性”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的环境。尤其在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方面,要有自我控制、调适情绪的能力。情志坦荡,随遇而安,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精华所在。

《黄帝内经》上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重要养生法则。

《养老奉亲书》上说:“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

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藏医养生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顺应自然。或许没有一个民族的人们比藏族人更懂得与自然沟通。他们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

苗医在饮食养生上,注重具有食和疗的药物在饮食上应用。如夏天适当食用羊胆、羊肝,以清热泻火;冬季寒冷时,苗家喜食狗肉,以补虚御寒,达到湿肾壮阳,强精壮骨作用;冬季苗家还喜饮“久浆”(即甜酒)或自家酿的苞谷酒,也称养生酒,颐养天年。“久浆”既可以驱寒保暖,又能舒筋活血,补体强身。苗家虫茶也是保健佳品,虫茶是湘桂边界及云南苗族民间的传统饮料。虫茶具有清热、解毒、祛暑、健胃、助消化的功效。对腹泻、鼻、牙龈出血、痔疮出血也有较好的疗效。虫茶亦为南方苗族的一种清凉饮料,其价值高于普通绿茶,很受欢迎。另外,苗家还有一年四季喜喝“务叭消”(即酸汤)的习俗,“务叭消”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务叭消”性寒,味酸,有退热、降火、防暑之功效,还有开胃、健脾、收敛、止泻作用,是苗家暑天上佳饮食。苗家还有“一天不食酸,就要打蹿蹿(趔趄)”的经典说法,其酸汤鱼,也是独具特色的食疗佳品。苗家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习俗,有利于养生保健。苗家作为食疗的药物品种较多,根据时令、人的体质适量调配食疗药物。

儒家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对养生的追求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食无求饱”,“惟酒无量,不及乱”,从来也不吃过量之食和过量之酒,此外还“食饐而偈,鱼馁而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

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整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对饮食卫生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其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仁者寿”的千古不磨名句。“仁”为“爱人”,其中包含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社会道德规范。另,孟子在养生上提出了“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功养生方法。其在《孟子·告子》说:“耳目之官不思则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如:陈继儒著《养生肤语》、袁黄著《摄生三要》等儒家养生经典。

佛家养生以调心养心见长。佛家看来,众生皆病,这种病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人的心病——贪嗔痴三毒。三度缠绕人们一生,让人们身心不宁,烦恼丛生。三毒烦恼也和人们的机体健康息息相关,佛医把三毒烦恼视作人们机体发生疾病的内缘。全部的佛法以及僧众的修行制度、日常生活,都贯穿着祛三毒、养慈悲这个宗旨。因此,世有“佛是大医王,佛法是药方,佛僧是看护”之说,称扬的就是佛家一调心养心见长的人生智慧。

道家的养生文化可谓中国养生文化最灿烂的一支。打开道藏,不仅其养生的门类如呼吸吐纳、存思内视、无所不包,并且其有关养生的专著也浩瀚汪洋,无与伦比,较为著名的就有魏晋南北朝时的《太上黄庭外景玉经》、《上清黄庭内景经》、《上清握中诀》、《养性延命录》,隋唐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服气精义论》、《钟吕道集》、《灵宝毕法》、《入药镜》,两宋的《云笈七签》、《道枢》、《玉溪子丹经指要》、《丹经极论》、《悟真

篇》、《青华秘文》、《元阳子金液集》、《修真十书》,金元的《大丹直指》、《金丹大成集》、《金丹大要》、《诸真内丹集要》、《规中指南》,明清的《性命圭旨》、《金丹要诀》、《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摄生要语》、《二六功课》、《赤凤髓》、《论语》、《道贯真源》、《悟真直指》等。道家养生修炼,品类繁多,名目各异,但却无不把修炼的重心落在精、气、神“三宝”的修炼上。“精”为组成生命的根本物质,其含义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精气为与生俱来,禀自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营养,有充滋五脏之功,五脏充滋则其盈溢之精,复归藏于肾而化为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气”的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先天“元气”,又有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即指人体中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又指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而其先天后天诸气会合的总和,则称“真气”。《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预估奇兵而充身者也。”“神”为人身思想、意识、感知等一切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又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神“之供养虽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而基础则肇始于先天之精,所以,《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传抟之神。”关于以上精、气、神“三宝”的总体情况和彼此关系,《太平经》认为:“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而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