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液化处理方式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该闸首及涵洞坐落在第②层砂壤土上为液化土层,同时依据以上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地基处理只需考虑对土体的液化处理措施即可,拟采用振冲法与深层搅拌桩围封两种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①方案一: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地基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是通过固化剂水泥浆与外加剂通过搅拌机输送到地基中,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后,改变原状土的结构,使之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水稳定性,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在方案一中又比较了两种处理方式,其一为深层搅拌桩围封法,其二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a 、方案一之(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根据《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T5425-2009)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深层搅拌桩桩径取为600mm ,桩距考虑复合承载力、土的特性、处理液化土层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取为3倍桩径,即1.8m ,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sk pa spk f m A R m f )1(-+=β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设计取120kPa ;f 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按p p n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1与p cu a A f R η=分别计算,取小值;A p ——桩截面面积,m 2;u p ——桩周长,m ;q si ——桩周第i 层土层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q p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l i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桩端天然土承载力高时,取高值,本次设计取0.4;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0.25~0.33,本次设计取0.25;f cu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m ——面积置换率;22ed d m = d ——桩身直径,m ;d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本次设计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s d e 05.1=,s 为桩间距,m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为软土时,取0.5~1.0;当桩端为硬土时,取β<0.5;当不考虑桩间软土作用时,取为0。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_张明
作者单位:无锡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 公司
2012年第21期 (11月上) 《交通世界》 105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 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 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 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 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 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 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 危害。
处理方法
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 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 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 理。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 法、碎石桩法等。
换填法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 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 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 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 求的密实度。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概述液化地基指的是土壤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失去强度,变成类似液体的状态。
液化地基的出现会给土木工程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减轻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
1. 地基改良液化地基的处理一般从地基改良开始。
地基改良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液化的风险。
1.1. 振动加固振动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通过振动的力量改善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这可以通过振动压实法、振动碾压法或振动激化法来实现。
振动加固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抗震性能,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1.2. 地下加固地下加固是指在液化地基下方进行加固,以减少地震时土壤的液化。
常见的地下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桩基加固和挤密加固。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1.3. 地基处理剂地基处理剂是指一些添加到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抗液化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剂包括水泥、石灰、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地基处理剂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结构设计除了地基改良外,结构设计也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液化产生的载荷。
2.1.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的底部的承载系统。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液化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包括扩大基础、增加基础长度和加固基础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2.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或结构时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
在液化地基处理中,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时的液化地基影响。
常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增加构造墙、加固柱子和使用减震设备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液化地基带来的破坏。
3. 监测与评估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来验证处理效果,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摘要】地基液化是引起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地基液化给城市市政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文章通过对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作出了阐述,讲述了注浆法技术在某建筑工程的地基液化实施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液化;处理分析;设计;既有建筑;注浆法;地基液化处理1.工程概况某地方框架办公楼,经勘探并进行液化判断,确定该场地为液化场地,单孔液化指数19.22—35.78,液化深度为10m。
2.地基液化处理分析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该既有建筑主要问题是基础持力层抗地震液化不满足要求。
解决地基液化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增加土的密实度、改善土的抗液化性能和改善排水条件,即增加土的密度,或者改善土的抗液化特性,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液化;改善排水条件,可以使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迅速扩散,减少液化的可能性。
因此。
地基处理可采用挖除置换、强夯、振冲、围封、注浆等方法;处理方案不能对已建建筑下部结构产生扰动.且需要处理的土层埋深较深,不宜采用置换、强夯、振冲等处理措施;针对液化土层采用注浆法处理措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注浆形成的板墙嵌入非液化土层 1.0m;从初步分析来看,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解决了地震液化后不再向四周扩散的问题,从而使地震液化只发生在局部。
但围封范围的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
地基的液化可能仍然存在,因此。
对采用分割围封的方法处理独立基础地基液化方案进行补充或调整。
局部采用压密注浆的方法对独立基础下可液化土层进行地基处理。
以改善其抗液化性能,并提高地基承载力。
2.1压密注浆的可行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依据以下标准判定砂土液化可能性:N■=N■(2.4-0.1d■)■(15≤d■≤20)(1)式中:N■:地震液化标准贯人击数临界值;N■:由地震性质确定的标准贯人击数的基准值;d■: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P: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取为3;判定标准:若N﹥N■不液化;若N﹤N■可能液化。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结课论文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指导教师:赵少飞班级:土木B07-2姓名:李晗学号:200705024205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正文: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
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地基抗液化措施
地基抗液化措施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地震引起的液化现象是一种危险的现象,能够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甚至坍塌。
为了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地基抗液化措施。
液化现象的原因在地震发生时,地底下的土壤遭受强烈的震动,土壤中的饱和水分受到振动而产生渗流,导致土壤的结构破坏,使之变得可流动。
这种现象称为液化,是地震灾害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较经济的抗液化措施之一:振动浆柱法振动浆柱法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地基抗液化措施。
它通过将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材料注入地下,形成一系列的垂直柱状固体体积,以增加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实施步骤1.土壤勘察:首先需要对地下土壤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土层结构和地下水位,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钻孔施工:根据勘察结果,在地下进行钻孔施工,将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材料注入地下,形成振动浆柱。
3.振动作用:使用振动器在钻孔内施加振动,将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材料均匀注入地下,并通过振动将其固定在土壤中。
4.沉实作用:振动浆柱内的混凝土或纤维增强材料均匀分布,能够增加土壤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5.监测与评估: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振动浆柱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优点振动浆柱法具有以下优点: - 成本较低:相比其他地基抗液化措施,振动浆柱法的成本较低,适用于中低破坏性地震区。
- 施工方便:振动浆柱法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 抗液化效果明显:振动浆柱能够增加土壤的抗液化能力,有效降低液化现象带来的风险。
其他常见的地基抗液化措施除了振动浆柱法,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地基抗液化措施,包括: - 海绵桩法:利用海绵桩将土壤中的饱和水分吸附吸收,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 扩展基础法:通过扩展建筑物的基础面积,分散地震荷载,减小地震对土壤的影响。
- 土钉墙法:在土壤中插入伸入一定深度的钢筋或钢板,增加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混凝土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
混凝土地基的抗液化处理方法一、液化的危害及混凝土地基抗液化的必要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要。
然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却时有发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中,液化现象是地震引起的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现象之一。
液化现象指的是在地震时,土壤因振动而变得液态,从而导致地基失稳、地面沉降,严重时甚至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抗液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凝土地基抗液化的处理方法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抗液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固地基:加固地基的方法有灌浆、钢筋加固、加固土壤等。
灌浆是将水泥浆注入土壤中,使其形成坚固的土体,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加固是将钢筋嵌入土壤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土壤的强度和抗震能力。
加固土壤是将加固材料(如钢筋、石子、碎石等)掺入土壤中,形成加固土壤体,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改良地基:改良地基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改良地基方法有加入填充材料、提高土壤密度、掺入化学药剂等。
2. 混凝土处理混凝土处理是抗液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混凝土是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在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液化的危害。
混凝土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混凝土结构是通过加装加固材料(如钢筋、碳纤维等)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2)加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加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是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等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的抗震能力。
(3)加固混凝土地基:加固混凝土地基是通过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地基和混凝土结合体,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小液化的危害。
三、混凝土地基抗液化处理的实施步骤1. 地基处理(1)前期调查:了解地震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土层结构,确定地基处理的方案。
深层地基液化处理
深层地基液化处理深层地基液化处理是一种用于改善地基液化问题的技术。
地基液化是指在地震或其他振动作用下,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升高,导致土壤失去强度和稳定性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其他严重的灾害。
深层地基液化处理旨在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这种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土层勘探:在进行深层地基液化处理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探,以确定土壤的类型、层位和力学特性。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2. 钻孔:在确定了处理区域后,需要进行钻孔作业。
钻孔的目的是将处理材料注入到地下,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
钻孔的深度和直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注浆:注浆是深层地基液化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注浆材料通常是一种特殊的浆液,可以通过钻孔注入到土壤中。
这种浆液可以填充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并与土壤形成化学反应,从而增强土壤的稳定性。
4. 压实:注浆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压实处理。
压实可以进一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压实通常使用振动器或压实机进行。
5. 监测:在深层地基液化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
监测可以包括地基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壤密度等指标的测量。
深层地基液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液化问题,并提高建筑物和结构物的抗震能力。
它已经在许多地震活跃区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深层地基液化处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处理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材料和设备投入。
其次,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此外,处理效果可能会受到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深层地基液化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改善地基液化问题,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进行深层地基液化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并确保施工质量和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时地下土层失去承载力,导致地面产生塌陷现象。
液化地基在地震中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或者损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措施。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1.地基加固措施:地基加固是最常见的液化地基处理措施之一、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如混凝土或水泥浆,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预压地基或增厚地基的方式来加固地基。
2.地基隔振措施:地基隔振是通过在地基与建筑物之间添加弹性元件,如橡胶垫或钢板等,将地震能量吸收和分散到地基之外。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3.消能措施:消能措施是通过在地基中添加吸能装置,如阻尼器、摩擦装置等,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这种措施能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保护地基和建筑物的安全。
4.减振措施:减振措施是通过在建筑物中添加减振装置,如阻尼器、贮能器等,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振动。
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人员安全。
5.地基改良措施:地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排液和预压等。
通过地基改良可以有效减少液化地基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综上所述,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地基隔振、消能、减振和地基改良等。
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施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时,需要根据地震活跃度、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隧道地基液化处理
隧道地基液化处理隧道地基液化处理是指对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地基液化问题进行处理和加固,以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液化是指地下土层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出现液化现象。
隧道施工中遇到地基液化问题,将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地基液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存在较多的饱和土;土层中的细颗粒物质含量较高,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小;土层中的颗粒间结构较不紧密。
当外力作用于土层时,会使饱和土中的水分起到润滑作用,导致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土层失去稳定性,产生液化现象。
为了解决隧道地基液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地基加固处理:通过注浆、灌浆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注浆是指将固化剂注入土层中,使土层变得坚固。
灌浆是指将水泥浆液注入土层中,形成固化体,增加土层的强度。
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提高土层的抗液化能力,减少液化的发生。
2. 排水处理:通过排除土层中的过剩水分,减少土颗粒之间的润滑作用,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法、水平排水法等方式进行排水处理。
井点降水法是在土层中钻取井点,通过井点排除水分。
水平排水法是在土层表面开挖水平排水沟,将土层中的水分排出。
这些排水措施可以降低土层的含水量,减少液化的发生。
3. 土层改良处理:通过对土层进行改良,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固桩、振动加固等方式进行土层改良。
加固桩是指在土层中钻孔后注入水泥浆液,形成固化桩体,提高土层的强度。
振动加固是指在土层中施加振动力,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增加土层的稳定性。
这些土层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层的物理性质,减少液化的发生。
隧道地基液化处理是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隧道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预测地基液化的潜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液化风险,采取相应的地基液化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一、引言水利工程是指以调节、控制、利用水资源为主要目的,进行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地基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液化地基处理更是其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作用或其他振动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现象,失去了固体的支撑能力,导致基础沉降、倾斜甚至破坏。
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液化地基的成因、影响因素、处理技术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以期为水利工程中的液化地基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液化地基的成因及影响因素1. 液化地基的成因液化地基是指地下土层在受到振动作用时,由于土体间孔隙水的排挤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导致土体失去固体的支撑能力,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地震或其他振动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砂土和淤泥中。
2. 影响因素液化地基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地下水位、地表荷载等。
其中,地震烈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将会增加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土体液化。
三、液化地基处理技术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液化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其抗震性能,减缓土体的液化速度和程度。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固灌浆、钢板桩处理、振动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增强其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填充、排土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
3. 地基隔离地基隔离是通过设置隔离层,将液化地基与建筑物分离开,降低液化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
常用的地基隔离方法包括设置地基板、浮筑板等。
四、应用案例1. 某水利工程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案某水利工程所在地区地震频繁,地基土层多为淤泥和砂土,存在一定的液化风险。
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对地基进行了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
方案主要包括地基加固和地基改良两大部分。
其中,地基加固采用了钢板桩和振动加固的方法,而地基改良则采用了土体填充和预应力锚杆加固的方法。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导读:产生液化的场地往往比同一震中距范围内未发生液化场地的宏观烈度要低些。
理论上,地震剪切波在液化土层中受阻(流体不能传递剪力),使传至地面上的地震波相应地衰减,从建筑物振动破坏的角度看,这对建筑耐震有利。
但更广泛的液化震害表明,地基土液化失效对建筑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不能因为液化土存在所谓的“减震”作用而认为液化对建筑抗震有利。
液化场地应优先进行地基处理,使建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密实。
具体可根据场地和建筑物特征,选择下面几种方法之一。
(1)振冲法振冲法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它对提高饱和粉、细砂土抗液化能力效果较佳,可使砂土的Dr增加到0.80。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
对黏性土主要起到置换作用,对中细砂和粉土除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实挤密作用。
在以上各种土中施工都要在振冲孔内加填碎石(或卵石等)回填料,制成密实的振冲桩,而桩间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密和振密,同时回填料形成砾石渗井,可使砂层振密且迅速将水排走,以消散砂层中发展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更利于消除土层的液化。
振冲法主要设备是特制的振冲器,前端能进行高压喷水,使喷口附近的砂土急剧液化。
振冲器借自重和振动力沉入砂层,在沉入过程中把浮动的砂挤向四周并予以振密。
待振冲器沉到设计深度后,关闭下喷口而打开上喷口,同时向孔内回填砾石、卵石、碎石料,然后,逐步提升振冲器,将填料和四周砂层振密。
(2)挤密碎石桩法挤密碎石桩法又称砂石桩法,为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的总称,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处理深度不应小于4m,同时应穿过液化土层。
(3)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北京地区地基液化处理常见措施
北京地区地基液化处理常见措施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性的国家,由地震引发的地基液化事故频繁发生。
地基液化会造成地表冒水喷砂、地面塌陷、建筑物巨大沉降和严重倾斜,甚至失稳,这些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查明地基液化的发生机理,掌握处理地基液化的有效措施,对保障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地基液化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②地基液化的判定条件。
③详细阐述了北京地区处理液化地基常用的几种工程措施: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法和压密桩法。
关键词:地基液化,液化机理,处理措施,工程实例一、地基液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液化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Hazen.A的《动力冲填坝》,用来说明卡拉弗拉斯冲填坝的毁坏,地基液化现象一直是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地基液化产生的机理是:地震时,饱和粉细砂和粉土颗粒在强烈震动下发生相对位移,颗粒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因而使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土颗粒所受到的有效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粒之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便形同"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地基土承载能力瞬间消失,形成所谓的液化现象。
饱和粉细砂或粉土容易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地震烈度大的特性外,还取决于土的自身状态:①土的含水量高,常为饱和状态,且无良好的排水条件。
渗透性大的土,排水速度快,孔压不易上升,因而不易液化,故砾砂、碎石不易液化。
②土为松散状态,即砂类土或粉土的密实度不好。
据实验研究发现,土的相对密实度Dr<70%、平均粒径d50=0.05~0.09mm的粉砂、细砂或者粉土最容易液化。
③土承受的静载较小,可液化土层的埋深通常不大。
土所受的压力越大,则土粒间的有效应力越大,孔隙水压力上升至克服土粒间有效压力的难度就越大,因而越不易液化。
故基础的附加应力是有助于抗液化的,使基础正下方的土抗液化能力高于基础外同标高的土。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液化地基指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含有大量水分而导致地面失去稳定性的现象。
液化地基的存在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液化地基问题。
液化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
预防措施旨在在建筑物兴建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而治理措施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区域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固地基:在建筑物兴建之前,应对地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分析,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地基时应避免选择含有大量水分的地区,以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2. 排水系统:在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建设。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
3. 振动控制:在建筑物兴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振动对地基的影响。
如果振动过大,会导致地基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加剧液化地基的风险。
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加固:对已经发生液化地基的建筑物,可以采取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一种常用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固化、土体增强等。
3. 地下水控制:在液化地基治理过程中,地下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者提高地下水排泄能力,可以减少地基中的水分含量,降低液化地基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基状况都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液化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液化地基的风险,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液化地基是指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下土壤中水分饱和,造成土壤失去承载能力而流动,从而导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破坏等问题。
为了处理液化地基问题,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下面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技术方案:1.地基调查与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地基调查,分析液化地基的性质、土层分布、土壤特性等。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坑试验,确定液化地基的深度和范围。
2.桩基础加固:对于深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桩基础加固的方法。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桩基础布置方案,施工时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等方式进行加固。
3.强夯处理:针对浅部液化地基,可以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的冲击作用使得土壤颗粒产生相互挤压和变形,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根据地基调查结果,确定强夯的位置、强夯次数和间距,进行强夯处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1.施工方案编制: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目标、施工步骤、施工工艺等。
根据土壤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工具。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要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洁,检查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3.施工操作规范: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强夯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严格控制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以防止过度振密导致地基坍塌。
4.施工记录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每次强夯的冲击次数和能量,并进行地基沉降和倾斜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参数,确保处理效果。
5.质量验收与管理:完成施工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对于不合格的施工,要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
总结:强夯法是一种有效处理液化地基问题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基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操作规范,做好施工记录和监测,进行质量验收和管理。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
地基土液化的处理措施摘要]液化使地基土丧失承载力、建筑物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损失。
通过分析液化的形成条件及本质特性,提出在设计中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关键词]液化;强夯;碎石桩一、地基土的液化由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颗粒组成的土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的现象,称为地基土的液化。
液化机理为:地震时,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颗粒在强烈振动下发生相对位移,使颗粒结构密实,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挤压,造成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趋于零,从而土颗粒上浮形成“液化”现象。
液化可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裂或土体滑移,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倒塌。
如1964 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新泻地震,大范围砂土地基液化造成大量建筑物严重倾斜或倒塌破坏。
目前地基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可分为初步判别法和采取一定检测手段的复判。
初步判别判可根据土层的天然结构、颗粒组成、密实程度、地震前和地震后的受力状态、排水条件以及抗震设防烈度并结合现场地质勘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有临界孔隙比法、液化空隙比法、临界加速度法、剪切波速法等。
复判主要是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无粘性土的相对紧密度和少粘性土的相对含水量及液性指数判别。
二、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1.土质条件,包括应力历史、结构、均匀程度、密度、土的类别;2.排水条件,包括地下水条件、渗透性、渗径等;3.静力条件,包括剪应力比、地貌特征等;4.动力条件,包括地震加速度、震级、波形、方向和频率。
综上所述土体液化与土体的物理性质、地震前的初始应力状况和地震动的特性关系密切。
三、地基土液化处理原理地基液化的外因是地震,内因一是土体密实度低(多数是由颗粒细且级配不好造成),二是颗粒间粘性小,三是地基土处于饱和状态且不具备排水条件。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砂土是指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原本是固体的砂土由于孔隙水压的增大而失去了固结力,变为液态或半液态状态的现象。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是指对液化砂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处理:对于液化砂土地基,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密和排水。
加密可以通过振动加固、喷浆加固、挤浆加固等方式进行,可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抗液化能力。
排水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孔隙水排出,降低孔隙水压力,减小液化砂土的液化倾向。
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加固地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土体改良、地基加固桩、悬臂墙等。
土体改良可以通过加入水泥、石灰等掺合料,改善土体的性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桩可以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等方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悬臂墙可以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形成刚性支撑,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结构加固:在液化砂土地基处理中,结构加固是指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结构的重量、加固结构的基础和设置减震装置等。
增加结构的重量可以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加设额外的重物,增加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加固结构的基础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深度、加宽基础的尺寸等方式,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
设置减震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减震器、阻尼器等装置,减小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保护结构的安全。
4. 监测与评估:在液化砂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监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液化砂土地基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化情况,以指导后续的处理工作。
监测方法包括地表沉降观测、地下水位监测、应力监测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基的评估,包括地基的承载力评估、液化倾向评估等,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结构加固和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液化处理施工控制
总工办
地基液化是高地震烈度区影响地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引起构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对高速公路必须进行液化地基处理,这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性措施。
因此,如何控制和管理好处理液化地基的施工,做到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对保证高速公路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8306-2001),除路线所在区的丰南市为8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第一组。
乐亭、唐海、滦南、昌黎县为7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设计地震第一组。
项目区地下水位大多极浅,饱和亚砂土和砂土发育广泛,极易发生砂土液化。
通过对该区段20米以上的饱和粉细砂、亚砂土进行的判定,结果为全区液化现象较为普遍。
根据判定结果确定了处理方案,对于轻微液化段不再做特殊处理,对于大、中型桥头中等以上液化段,拟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
所谓液化是指由于孔隙水压增加及有效应力降低而引起粒状材料(砂土、粉土甚至包括砾石)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影响液化的因素有:①颗粒级配,包括粘粒、粉粒含量,平均粒径d50;②透水性能;③相对密度;④结构;⑤饱和度;⑥动荷载,包括振幅、持时等。
液化地基处理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
因此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对于高速公
路这样大面积处理可液化土而言,强夯法和干振碎石桩法是首选的处理手段。
一强夯法
当全液化地基路段较长,需处理面积大,公路沿线外缘较近范围内无村庄,无重要构造物时,强夯法是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法。
1.强夯施工
1.1强夯的作用机理
强夯法通过重锤自由落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土体强制压缩、振密、排水固结和预压变形,从而使土颗粒趋于更加稳固的状态,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2强夯施工工艺
a.强夯机械的选用
强夯可采用两种类型的机械,一种是起重能力50t的履带吊配18~20t的铸铁夯锤;另一种是20~25t起重能力的吊机配16~20t的夯锤,这种夯机吊臂顶上须配辅助门架。
因此,每个夯点须移一次吊机,而且移动速度慢,效率较低。
相比较使用大吨位吊移动方便,移一次机可打3~4个夯点,效率要比带辅助门架的夯机高出近1倍。
b.施工步骤
强夯处理,进行主、副夯和满夯3遍夯击。
施工要点如下:
.清理场地
.夯点布置
夯点放样用石灰(或标桩)标明第一遍位置,并测量标高。
夯点采等边用三角形布置。
主、副夯1500、2000与3000 KN.m三种夯击能对应的间距为4m、4.5m、5m(或采用夯锤直径的2.5—3.5倍)。
.夯击就位,进行第一遍夯击(主夯)。
夯机就位后,将夯锤按设计夯击能起吊至预定高度, 脱钩下落,放下钓钩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倾斜度大于30°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主夯夯击,每点夯击4锤。
并做好详细记录。
.移动位置(不带门架的夯机,3~4点移动一次),进行下一点夯击。
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
. 主夯完成以后,静置72小时,待孔隙水压力消失(75%)以后,推平夯坑,准备副夯。
. 重新测量定位,夯击点位于主夯夯击点之间,按上述要点进行副夯施工。
副夯每个点同样夯击4锤。
夯完以后,间隔72小时,推平夯坑准备满夯。
.进行满夯处理
满夯处理范围为包括进行主、副夯的全幅,夯击能为500—1000KN.m。
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锤底面积),每点夯击2锤。
夯后测量标高。
.夯坑若有积水,应排除以后才能推平夯坑。
2 强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1 施工准备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经驻地监理组审查,监理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总监代表审批同意方可施工。
2.2 施工管理
(1)施工单位要按设计图要求编制夯点编号图,编号图要清晰、规范、科学。
(2)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对施工机械定期作安全检查。
在强夯区四周要设置醒目的危险警告标志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允许行人和非施工车辆进入强夯区,以确保操作员、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施工单位要对强夯机械进行编号,每台强夯机械必须持有监理组发放的《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4)施工单位除在强夯机械上挂《施工许可证》外,还必须挂有《机械操作主要人员》和《施工技术参数》两块醒目的牌子,进行机械操作的主要人员必须挂牌上岗。
(5)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要点供现场人员执行。
(6)铺设垫层前要对原地面进行清表并整平,且要按每20米一个断
面,每个断面5个规定测点,测量清表后标高。
(7)用水准仪测量垫层铺设前、后的对应测点标高,初步确定垫层厚度,每2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5个规定测点,再按每断面挖1处探坑,进一步确定垫层厚度(控坑必须在测点位置上)。
(8)垫层宽度按每20米一处用钢尺丈量。
(9)按设计要求进行夯点布置,夯点定位布置用钢尺按100%的频率丈量。
(10)夯锤必须过磅称重。
夯击能在强夯施工前必须检测,并满足设计要求。
每夯击100次,用钢尺量一次夯锤落距。
(11)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排出夯坑内积水。
(12)主、副、满夯的间隙时间要根据现场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但间隙时间必须满足72小时。
需要调整间隙时间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确定。
(13)遇到不需拆迁的高压电线时,施工单位必须安排集中施工的方案,市高指向供电部门申请临时停电。
(14)施工人员要认真做好强夯施工记录,记录要求清楚、真实。
(15)施工人员必须注意观察已处理路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驻地监理组和有关部门。
(16)在强夯区内的构造物必须在强夯完成后,才能进行构造物的下部施工。
3 用强夯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的质量检验评定
3.1 基本要求
强夯施工必须按夯击点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
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
作为施工控制数值。
3.2 外观鉴定
(1)填筑碎石垫层前必须清表、整平,无明显凸凹点。
(2)夯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
(3)夯后场地应平整,无局部隆起。
3.3 检验
静置7天以后进行效果检测。
(1)强夯允许偏差项目:A 夯击点中心位移150mm,抽检按夯击点数5%;B 顶面标高+(-)20mm;C 表面平整度30mm。
(2)静力触探检验1/5000M2
(3)准贯入或重II试验检测桩间土液化消除效果。
二碎石桩
当液化层较深或地表土层强度较低时,常采用碎石桩。
本路通过各种碎石桩的效果、经济及环保等方面的对比,采用等能量、等变形夯扩挤密碎石桩。
1 夯扩桩简介
等能量、等变形夯扩挤密碎石桩是国家专利技术(专利号:ZL 98 1 24827.6),使用专利施工机械(专利号:ZL 98 1 01041.5),利用重锤冲击成孔,在成孔的同时,使桩端及桩身周围土体得到第一次挤密;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碎石(每次填入0.10-0.15m3 ),提升重锤到一定高度,令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