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法规教案3

合集下载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_347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_347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篇一: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村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乡镇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农村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将农村常用的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供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18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三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请有关专家讲述重要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3)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2024年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2024年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2024年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学前教育法规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学前教育法规的基本框架。

2.教学难点: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吗?有哪些政策法规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2.讲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讲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

(3)分析学前教育政策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3.讲解我国学前教育法规(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法规的基本框架。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规。

(3)分析学前教育法规对幼儿园教育的保障作用。

4.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个与学前教育政策或法规相关的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实践环节(1)教师提供一个学前教育政策或法规的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疑问,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让学生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环节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1.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

政策法律法规教案设计模板

政策法律法规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名称:政策法律法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政策与法律法规授课对象: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

- 熟悉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政策法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义感。

-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2. 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3. 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

2. 介绍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机制,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

3. 分析政策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合同法、刑法、劳动法等。

三、课堂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政策法律法规。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资源:1. 课件、教材、案例资料等。

2. 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度等。

3. 期末考试:学生的综合成绩。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一章:旅游政策概述1.1 旅游政策的定义与功能1.2 旅游政策的主体与类型1.3 旅游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第二章:我国旅游政策体系2.1 旅游宏观政策2.2 旅游行业政策2.3 旅游地方政策与微观政策第三章:旅游法律法规基本概念3.1 旅游法律法规的定义与特征3.2 旅游法律法规的分类与体系3.3 旅游法律法规的作用与重要性第四章:旅游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4.1 旅游经营与管理法规4.2 旅游安全管理法规4.3 旅游服务合同法规4.4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第五章:旅游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1 旅游违法行为的种类与特点5.2 旅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5.3 旅游纠纷的处理与法律责任追究第六章:旅游行业管理政策与法规6.1 旅游行业管理概述6.2 旅游行业管理机构与职能6.3 旅游行业管理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第七章:旅游市场监管政策与法规7.1 旅游市场监管概述7.2 旅游市场监管机构与职能7.3 旅游市场监管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第八章:旅游权益保护政策与法规8.1 旅游权益保护概述8.2 旅游权益保护机构与职能8.3 旅游权益保护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第九章:旅游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9.1 旅游税收政策概述9.2 旅游税收政策的类型与内容9.3 旅游财政政策概述9.4 旅游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影响第十章: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10.1 旅游发展规划概述10.2 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10.3 旅游政策法规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作用10.4 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的衔接与协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旅游政策的定义与功能补充和说明:旅游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引导和调控旅游业发展而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旅游政策的功能包括指导旅游业发展、保障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了解旅游政策的定义与功能对于理解和把握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环节2:旅游法律法规的分类与体系补充和说明:旅游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旅游经营与管理法规、旅游安全管理法规、旅游服务合同法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等。

教育法规与政策分析教案

教育法规与政策分析教案

教育法规与政策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掌握近年来教育法规与政策的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

3. 深入分析教育法规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4. 能够独立进行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引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引入学生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兴趣和认识。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教育法规和政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定义和概念讲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强调其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

b. 近年来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教育法规与政策的重要变化和发展趋势,例如教育改革政策、教师培训政策等。

c. 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实施与评估引导学生了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实施过程和评估方法,包括政策宣传、培训和监测等环节。

3. 实例分析选择一到两个具体的案例,对其中涉及的教育法规与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教育法规与政策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备选的教育法规或政策,并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归纳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教育法规与政策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关注和研究相关内容。

三、教学资料1. 教学课件:包含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定义、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实施与评估等内容。

2. 案例材料:提供一到两个实际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对学生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结合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适当的评分和反馈。

五、教学拓展为了深化学生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可以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就某个特定的教育法规或政策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育法规与政策教案

教育法规与政策教案

教育法规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体系和内容;3.理解教育法规与政策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4.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1.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2.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体系和内容;3.教育法规与政策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4.法制意识和教育理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教育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与作用,引发学生关注。

2.核心教学(30分钟)(1)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教师给出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进行深入理解。

(2)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体系和内容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体系和内容,如中央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规章制度等,并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梳理和分类。

(3)教育法规与政策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教育法规与政策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确教育法规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3.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教育领域的案例,如学生权益保障、教师职业素养等,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从法规与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结(10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总结教学要点和核心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调教育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体系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参与度。

4.多媒体教学: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理解能力和贡献度。

2.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指为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而制定的相关规定。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确保幼儿接受到全面、科学、健康、良好的教育。

一、政策背景与目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背景是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普及与优质化。

政策目的是保障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政策与法规内容1. 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法》等。

该法规定了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管理机构和教师资质要求等,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幼儿园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幼儿园的建设条件、教育教学要求、安全管理等,确保幼儿园能够提供安全、健康、适宜的教育环境。

3.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是我国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作为教育实施指导的重要依据。

4. 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该法规定了保护儿童权益的基本原则,保障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的平等待遇和尊重。

三、教案设计与实施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和影响,明确幼儿教育政策的核心要素。

2. 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念和背景介绍;- 分析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与作用;- 探究幼儿园管理办法对幼儿园教育的规范要求;- 理解学前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实施的指导意义;- 强调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程度。

五、总结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与法规,将有助于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并保障幼儿权益的实现。

教师有责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重政策依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引言:在中国,学前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内容和实施,以期为广大学前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总则: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幼儿园的设立:规定了幼儿园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包括办园资质、场所面积、教职人员配备等。

- 幼儿园的管理:明确了对幼儿园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包括行政管理、质量监控、师资培训等。

2. 《幼儿园管理办法》- 幼儿园的管理范围: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幼儿园的经营许可、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

-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规定了幼儿园师资的专业素质要求、聘任和奖励的相关政策。

- 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关于幼儿园在教育、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标准。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社会适应等。

- 教育内容和方法: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注重情感态度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 评估与监测: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了指导,包括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等。

第二部分: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1. 设立幼儿园的程序和要求- 协商与申报:幼儿园的设立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提交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 审批与备案:相关部门根据设立条件审批幼儿园的设立申请,并对已设立的幼儿园进行备案和登记。

2.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师资培训: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政府鼓励幼儿园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 考核与评价: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以确保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质。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一、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的幼儿提供的有关学习、生活、游戏、艺术、创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活动的统称。

学前教育不仅是儿童的个人需要和家庭需求的结果,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结果。

二、学前教育政策中国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包括: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使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75%以上,全国重点城市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意见》此意见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提出,要加强对学前教育领域的领导和统筹,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3.《关于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此实施意见是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幼儿师范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和职业水平。

三、学前教育法规学前教育的法规主要包括:1.《幼儿园管理条例》此条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办园资质、课程设置、环保要求、安全设施、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学前教育法》此法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内容、质量、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幼儿园卫生保健规范》此规范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卫生和保健方面的要求,包括场所、卫生用品、儿童健康检查等。

四、学前教育政策实施的问题在学前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学前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城乡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和较为贫困的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2.教师队伍不足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与现代化学前教育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教育质量不稳定由于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导致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五、学前教育政策的展望尽管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还具有广阔的前景,政府和社会应联手互助,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政策法规教案

政策法规教案

政策法规教案教案标题:政策法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政策法规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理解政策法规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3. 掌握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4. 培养学生遵守政策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政策法规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2. 政策法规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3. 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政策法规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政策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政策法规的法律文件、教育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政策法规对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解政策法规对教育的影响(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政策法规的内容,解释政策法规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要求和影响。

步骤三:讨论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政策法规的定义、种类和主要内容。

步骤四:分组研读具体政策法规(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读一份具体的政策法规文件,要求学生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并准备小组报告。

步骤五:小组报告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讨论,加深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政策法规的相关内容。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政策法规的内容,并撰写一份关于政策法规的小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宣传活动,增强对政策法规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拓宽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评价。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评价。

《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

《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

《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社会政策法规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社会政策法规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3. 能够分析社会政策法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 社会政策的分类和主要领域;3. 社会政策法规的体系和主要内容;4. 社会政策法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讲题等方式,详细介绍社会政策法规的概念、体系和内容;2.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分析社会政策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能力;4. 视听法:结合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社会政策法规的内容、案例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引发学生对社会政策的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社会政策的分类和主要领域,重点介绍相关法律法规;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结合社会政策法规,分析其影响和作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和看法;5. 视听研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理解;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法规的分析和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4. 作业评查: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政策法规教材;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案例资料:选择一些相关的社会政策法规案例资料。

七、教学反思1. 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2. 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在评价阶段,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评估,不仅仅看结果,要关注过程。

4.1 香港国安法(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教案)

4.1 香港国安法(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教案)
3香港繁荣稳定发展的守护神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维护香港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依据弥补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将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惩治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他们高悬利剑对干预香港事务的外部势力形成震慑充分保护绝大多数香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自由也包括充分保障在香港的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它将发挥香港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一部符合香港市民根本利益有利于香港发展长远利益的法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草案的说明中明确了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必须遵循和把握好的五条基本原则,即: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已经在全国人大《决定》中作出了基本规定。即将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决定》内容的全面展开、充分贯彻和具体落实,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安排的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
随后,中央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相关法律草案起草工作,并多次听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有关主要官员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问题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听取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和省级政协委员、香港社会各界代表人士、香港法律界人士等方面对国家相关立法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法律草案形成后,有关方面专门就案文征求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有关人士的意见,认真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反映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本着能吸收尽量吸收的精神,对法律草案文本作了反复修改完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教案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教案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教案一、引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与法规,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保障学前教育质量。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方法与步骤,并提供一份教案,帮助教师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 研读相关政策与法规文件教师首先需要获取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文件,例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条例》等。

通过仔细阅读这些文件,了解其中的基本原则、政策要求和法规细则。

可以标注关键词、划重点,帮助记忆和理解。

2. 理解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目的在学习政策与法规时,了解其出台的背景和目的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等,深入了解政策制定的原因和意义。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政策与法规的内涵和要求。

3. 分析政策与法规的要点和重点内容政策与法规文件通常包括许多要点和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将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核心的要点。

可以制作表格、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将相关条款和要求整理出来,以便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参考。

4. 比较与分析不同级别的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不同级别的政策与法规,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和学校级的文件。

教师可以将这些文件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其之间的关系和对教育教学的具体指导。

可以建立文件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

5. 运用政策与法规指导教育实践学习政策与法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

教师需要将所学的政策与法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将其融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

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活动方案等,确保教育教学行为符合相关政策与法规的要求。

三、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教案教案名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导引学习目标:1. 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熟悉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 能够将政策与法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教案幼儿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而学前教育教案的编写则是保证教育实践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旨在帮助学前教育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教育使命。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法律体系中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对学前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学前教师提供了操作性的指导。

小节一: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明确学前教育的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儿童为本原则等。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原则,学前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小节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其中,情感教育、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科学探索、艺术体验等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前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体验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节三:学前教育的评估与改进学前教育教案的编写中应该包括对幼儿教育过程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测试等方式进行,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教学效果。

在评估的基础上,学前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育过程更加符合幼儿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学前教育的教案编写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和老年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2. 掌握老年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

3. 提高老年人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人口老龄化背景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2. 老年政策法规的重要性老年政策法规的定义和作用老年政策法规对老年人的保障和关爱3. 老年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福利政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4. 老年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5. 提高老年人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途径老年人如何维权和自我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年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实施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典型案例,提高老年人的维权意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老年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和改进方向。

4. 互动问答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老年政策法规的教学课件。

3. 案例:收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典型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老年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老年政策法规的全面理解。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我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人口老龄化背景介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分析2. 第二课时:老年政策法规的重要性老年政策法规的定义和作用讲解老年政策法规对老年人的保障和关爱阐述3. 第三课时:老年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养老保险制度讲解医疗保险制度解析老年人福利政策介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阐述4. 第四课时:老年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讨论5. 第五课时:提高老年人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途径讲解老年人如何维权和自我保护分享七、教学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或老年人活动中心,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需求。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案篇一: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农村政策与法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乡镇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辅助教材《农村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将农村常用的法规和政策汇编成册,供学员在学习、工作中使用。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18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三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请有关专家讲述重要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3)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和实施方式。

3.分析教育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从教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1.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定义2.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系3.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点二、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1.政策问题的识别2.政策目标的确定3.政策方案的设计4.政策方案的评估与选择5.政策的实施与监控三、教育法规的体系与构成1.教育法规的分类2.教育法规的层次与结构3.教育法规的立法程序与原则四、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1.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机制2.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3.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评估与调整五、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1.国内外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介绍2.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特点、制定过程和实施方式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国内外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和实施方式,分析教育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从教的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

老年政策与法规教案一、引言老年政策与法规是指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针对老年人权益,健康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老年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老年政策与法规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老年人的权益保障、老年人健康保障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老年人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老年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重要性;2.理解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政策;3.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政策;4.了解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老年人的关爱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老年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重要性老年政策与法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包括以下内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国家对老年人权益的重视;•老年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

3.2 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政策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政策的内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

3.3 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政策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政策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3.4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的内容包括:•建立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志愿服务;•设立老年人职业培训中心。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老年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内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老年政策与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老年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观察法:通过观察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社会参与情况,引导学生产生对老年政策与法规的思考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老年人的现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政策与法规课程总结学习教案

政策与法规课程总结学习教案

政策与法规课程总结学习教案xx年xx月xx日•课程背景与学习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政策法规基础知识目录•政策法规与实际生活•未来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课程总结与反思01课程背景与学习目标介绍政策与法规课程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说明该课程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概述课程内容和特点课程背景学习目标明确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如掌握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作用等了解政策与法规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熟悉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各个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策法规案例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预习、学习、复习和拓展等环节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确保每个学习环节的落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听录音、做笔记、看教材等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和计划02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中央及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政策法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策法规的解读与评估系统学习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全面了解政策法规的各个方面。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政策法规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法规的异同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及时记录重点内容,便于回顾和复习。

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定期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做好笔记多角度思考及时复习03政策法规基础知识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条例、规定、决议、决定、通告、意见等。

政策政策法规基本概念VS政策法规的制定通常包括提出议案、起草、审查、讨论、表决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导游考试政策法规第三章:旅行社的概述第一节旅行社的概述一、旅行社的主管部门根据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工作。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各类旅行社及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实行属地管理。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进行监督管理。

二、旅行社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旅行社的主要法律特征有:①旅行社是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设立旅行社企业必须具备《条例》规定的条件,并以《条例》规定的程序设立,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即获得旅行社企业法人资格。

②旅行社所从事的旅游业务主要是招徕并接待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

③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为旅游者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它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

实践中,一些部门、单位组织的非营利性旅游活动不能视为旅行社的经营活动。

三、旅行社的种类及其经营范围1.旅行社的种类根据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状况,按照旅行社经营旅游业务的范围,将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大类。

2001年底,国务院根据我国政府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就旅游业所做出的承诺,对《旅行社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专门增加了“对外投资旅行社的特别规定”章节,这表明我国旅游市场又增添了一类旅行社――外商投资旅行社。

2.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是旅行社经营的服务项目,是旅行社开展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

旅行社必须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1)国际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国际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具体可经营下列旅游业务:①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华侨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及回内地旅游,为其代理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手续;②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代理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③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④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国家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⑤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旅游业务。

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包括中国境内居民出国旅游业务、港澳台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旅行社都享有的权利。

国家旅游局对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国际旅行社只有具备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条件,并获得国家旅游局的批准才有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国内旅行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具体可经营下列旅游业务:①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代理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②为我国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提供服务;③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与国内旅游业务有关的业务。

国内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内的“我国旅游者”,仅指我国内地的公民,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

(3)外商投资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外商投资旅行社是指外国旅游经营者同中国投资者依法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和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

外商投资旅行社可以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但不得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赴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旅游业务。

四、旅行社的经营原则根据《条例》规定,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自愿原则是指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应当充分表达其真实意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交易对象;不得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强迫旅游者和其他企业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与其产生旅游法律关系。

平等原则是指旅行社与旅游者或其他经营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与他们使权利义务,兼顾他人和社会利益,保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

此外,旅行社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时,还应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

五、旅行社业务经营规则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超范围经营。

旅行社的超范围经营包括:①国内旅行社经营国际旅行社业务;②国际旅行社未经批准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港澳台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③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超范围经营活动。

旅行社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旅游业务:①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和质量谁标志;②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③以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变相挂靠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④与其他旅行社串通起来制定垄断价格,损害旅游者和其他旅行社的利益;⑤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况销;⑥委托非旅行社单位或者个人代理或变相代理经营旅游业务;⑦制造或散布有损其他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的虚假信息;⑧招徕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⑨其他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第三章:旅行社的法律法规一、旅行社的法律特征(1)旅行社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特许经营企业。

(2)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包括: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

二、旅行社的旅游业务范围(1)国内旅游业务(中国内地居民境内旅游);(2)入境旅游业务(外国旅游者到中国内地旅游,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到内地旅游);(3)出境旅游业务(中国内地居民、在内地的外国人、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到外国、中国港澳台地区旅游)。

三、旅行社的设立条件(1)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或者申请者租用的,且租期不少于1年的营业用房);(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拥有两部以上的直线固定电话;拥有传真机、复印机;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旅游经营者联网条件的计算机);(3)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四、旅行社的设立的行政许可五、旅行社分支结构的设立(2)旅行社分支机构经营活动的责任和后果,由设立社承担。

(3)设立分社的四统一:统一的人事、财务、招徕、接待的制度。

(4)服务网点的四统一: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招徕和统一咨询服务规范。

六、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相关规定(1)旅行社应当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存人质量保证金(存期不得少于1年),或者提交依法不低于相应质量保证金数额的银行担保。

(2)质量保证金数额如表3-1所示。

表3-1质量保证金数额类型国内和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和入境分社出境旅游分社金额20万元增存120万元增存5万元增存30万元注:旅行社存入、续存、增存质量保证金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作出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证明文件。

(3)旅行社自交纳或补足质量保证金之日起3年内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质量保证金数额可降低50%。

(4)旅行社依法减少质量保证金后,应当在收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补交质量保证金的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足质量保证金。

(5)质量保证金所产生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

(6)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使用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的情形包括:①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证属实的;②旅行社因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

七、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设立(1)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三种。

(2)经营范围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

八、旅行社经营原则旅行社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经营原则。

九、旅行社监督检查旅行社年度统计资料在次年3月底前报送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年度统计资料的内容如下:(1)旅行社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形式、出资人、员工人数、部门设置、分支机构、网络体系等;(2)旅行社的经营情况,包括营业收入和利税等;(3)旅行社组织接待情况,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组织、接待人数等;(4)旅行社安全、质量、信誉情况,包括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认证认可和奖惩等。

旅行社保管旅游档案的期限应不少于2年。

十、检查公告内容(1)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颁发、变更、吊销、注销情况。

(2)旅行社的违法经营行为。

(3)旅行社的诚信记录。

(4)旅游者投诉信息等。

十一、旅游者投诉权给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旅游者有权向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具体损害行为如下:(1)旅行社违反《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2)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未达到旅游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或者档次的;(3)旅行社破产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用损失的。

第三章:旅行社的法律责任旅行社的法律责任旅行社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及相应的处罚如表3-2所示。

表3—2旅行社的法律责任情形处罚1.未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而经营旅游业务的;2.分社超经营范围的;3.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的1.由旅游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2.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3个月,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受让或者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由旅游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1.旅行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存入、增存、补足质量保证金或者提交相应的银行担保的;2.旅行社不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1.变更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经营,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换领或者交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2.设立分社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分社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3.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1.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务;2.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旅游者到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含有虚假内容或者作虚假宣传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旅行社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1.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2.旅游合同未载明规定的事项;3.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4.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5.未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3个月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不为旅游团队安排领队全程陪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3个月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未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或者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1.拒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的;由旅游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2.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的;3.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的元以下罚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