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简介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产业基础的城市,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这些城市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境内有许多资源型城市,其中就包括了262个。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要资源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资源的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将资源型城市分为以下几类:1.煤炭型城市:这类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特征,煤炭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经济支柱。

例如山西省的太原、临汾等城市。

2.石油型城市: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特征,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例如中国的大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等。

3.天然气型城市:这类城市的特征是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长庆油田、四川盆地等地。

4.矿业型城市: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特征,矿产资源的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例如山东省的青岛、山西省的运城等。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资源枯竭问题: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当资源枯竭后,这些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成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城市。

3.单一经济结构: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过于单一。

一旦主导产业遇到困难,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受到冲击。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型城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策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一些策略可以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包括:1.多元化经济:资源型城市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些城市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如煤炭、石油、铁矿等,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2. 经济增长乏力: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3.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转型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转型,资源型城市可以发展新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可以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 改善生态环境:转型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与策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路径和策略。

具体的转型路径和策略包括: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2. 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生态环保优先:在转型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理论前沿2000年第14期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刘金友段长存王永启来稿摘登31一、存在的问题1、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同构和混合。

资源型城市,很多是先有了资源的开发才有了城市,因此,长期存在着“大企业、小政府”的现象。

企业和政府同时管理着城市,而且往往企业的作用还要比城市的作用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代替了城市的功能。

这既影响了企业的更大更快发展,也束缚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两者功能的趋同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和城市都不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加速企业和城市功能的分开,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2、国有经济高度集中,经济结构单一。

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资源,有的只是进行资源开采,甚至没什么资源加工产业,有的虽有依赖资源而进行生产加工的产业,大多也产品单一,品种极少。

这样就形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性、畸形性。

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加快后,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经济结构的调整任务相当重。

这种经济结构,不利于全市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了全市经济的综合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给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和困难。

3、城市基础设施较差,社会问题较多。

有些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的初始,并没有将来建市的打算,因此,当时的一切设施都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生活设计的。

按照企业模式建设的设施与城市设施的要求相去甚远。

另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资源型城市大都是实行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而且企业的社会功能强劲,这一方面,给企业增加了负担,需要大量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弱化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资源型城市更为突出的矛盾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结构调整困难,资源又在不断减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很难建立,新的就业门路开辟困难,下岗职工转岗分流、重新就业形势严峻。

这些问题如不很好解决,不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办到,还会激化社会矛盾,易酿成突发事件,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环保意识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各地纷纷开始探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能源、矿产等资源为支撑的城市,由于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资源型城市数量庞大,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区。

这些城市具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单一等方面。

在能源消耗方面,由于资源型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通常是重工业、采矿业等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导致其能源消耗量高。

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能源消耗都集中在资源型城市,其中约70%左右被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压力。

在环境污染方面,由于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排污管控不力等原因,导致其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产业单一方面,设计到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问题。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石油、铁矿、铝业等传统行业,而缺少高新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

在全球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这些城市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适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需要重视产业重组,通过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其具有更好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需要在环保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推广清洁能源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环保措施。

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资源利用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低下,相关的技术和政策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和必要性,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随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的实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前景,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理论、中国、策略、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重要性、前景、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跌,城市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通过国际经验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通常伴随着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以澳大利亚的珀斯为例,该城市在资源开采业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了金融、科技和旅游等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政府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进入,助推了当地石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盘锦、 东营 、 阳 、 门 、 拉玛依 、 濮 玉 克 库尔 勒等 。
在我 国 , 于石油 资 源型城 市 在建 城之初 没有 科 学 的规划 和发展 方 案 , 得 资源 型城 市在 发展 中逐 由 使
渐 出现 了油 田与地 方 矛盾 突 出 、 产业 结 构发展 的不 平 衡 及 地 区生 态 环பைடு நூலகம்境 污染 等 问题 。面 对 城 市 的持 续 发展 , 源型 城市 面 临着许 多亟 待解 决 的新课 题 。 资


lto h p o i a d lnd, h w o d v lp u ti i g i d t a d b id e o i d sr ains i fo l n a o t e eo s sa n n n usr n u l c —n u t y y



a e u o — r p tfr
wa d. r
h n a
K e o ds: iis o i e o r e;i d ti lsr cu e; s sa n n n usr yw r c t folr s u c e n usra tu t r u t i i g i d ty;e oo ia n usr c lgc li d t y
作为 一种 特殊 类型 的城 市 , 源 型城市 的 主要 功能 或 重 要 功能 是 向社会 提 供 矿 产 品及 其 初加 工 品 资 等资 源型产 品 。资 源型城 市 由于是 依 靠资 源而产 生 和 发展 起 来 的 , 以其支 柱 产 业 一般 是 以资 源 的开 所
采 、 工 为主 的第 二产业 。 加

Chi na’ te f0 i Re o c S Ciiso l s ur e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维普资讯
第 4 卷 第 2期 1 V 14 N . o. 1 o2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 J u nl r e ta C ia o o r a o C n l h n 川 】 i r i ( - r Unv t H㈨ nt e y i i n o i s e) dS c 【 c a L s
境 的 协 调 发 晨 , 来 越 受 到 了世 界 各 国 的 重 视 。 越 1} 3 9 7年 , 国际环境 和发 展 委员 会在 其 出版 的《 我们 共同 的未 来 》 报告 中 , 系统地 阐述 了 可持 续 发展的 战略 ” 并最 终写 入 1 9 , 9 2年联 合 国《 约 环 境 和发 里
本 文在对 中国资 源型 城 市产 业转型 与 可持续发 展 的 关 系分 析 的基 础 上 , 我 国资 源型城 市 可持 对
续 发 展 现 状 厦 相 关 对 策 提 出 了 系统 的观 点 。
关 键 词 : 源 型 城 市 i可 持 续 发 展 ;产 业 转 型 资 中图分类 号 :0 13 文 献标识 码 : F 6. A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业 转 型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文 章 编 号 :0 02 5 ( 0 2 0 — 1 7 0 1 0 4 6 2 0 )2 0 1 — 4
20 年 3 02 月
M a , 20 r 02
中国资源型城 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 秀生 ,陈先 勇
( 汉 大学 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武 3 0 2
摘 要 : 国资 源 型 城 市 的 可 持 续发 展 问 题 , 中 国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一 个 重 大 而 又 特 殊 的 问 题 。 中 是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 规划背景1.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从表格(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等。

[1]所以要想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发展就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表1 1950-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数据源自网络)2.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解读十九大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包括: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发展不追求速度,只注重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的速度也会提升。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

高质量发展六大内涵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民、生态、国家。

从公民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改善城乡差距,让区域发展均衡,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公平地惠及公民。

高质量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平性,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的努力,发展的成果应该人民共享。

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2]。

从生态层面来说,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为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做打算。

[3]再者,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保护好生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发展支柱。

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

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

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2-0273-04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①孙 淼,丁四保(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吉林长春 130024)摘 要:文章认为资源型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源枯竭,而是体制方面对其不公平待遇的必然结果。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体制变迁的三个阶段中,由于缺失了“过渡阶段”,而缺乏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

因此,改变资源型城市衰退局面的办法也要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入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体制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资源型城市一般是因资源而建、因资源而兴的工业城市。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许多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老年型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从表层原因来看,是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或开采速度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恢复速度。

但这只能说明资源型产业的衰退,而无法证明资源型城市的必然衰退,毕竟资源型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城市”而不是“资源”。

因此资源的枯竭不是资源型城市衰退的根本原因,本文就在体制原因的框架内分析其深层的根本原因。

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普遍特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归纳起来,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主体、就业压力极大、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等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当资源开始衰竭时,以采掘业为城市主要职能的支柱产业倒塌,其他产业总量还太小,不成规模,根本无法支撑起城市的经济系统,而单一的经济成分也很难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这样的经济状况,使地方财政的来源大量缩水,政府没钱,也就没有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城市经济的衰退。

1.1 产业结构单一由于历史上对发挥资源型城市多功能作用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经济出现了三个单一现象:①单一追求资源型产品产量目标;②单一抓资源型产品调出任务;③单一抓资源型产品的采掘(采伐)。

因而出现了单一的产业结构,其产品的结构表现为以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基础原料为主的粗放型特征。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撑,曾经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七台河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困境。

为了转型升级,七台河市必须面对困境并寻求有效对策。

一、困境分析1.资源枯竭目前,七台河市的煤炭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趋势。

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储量锐减,市场需求下降,一度是市场供应过剩状态。

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对煤炭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七台河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依赖煤炭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旦煤炭产业受到冲击,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会受到重大影响。

3.环境污染严重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煤尘、废水排放,导致了当地水土受到严重破坏,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上种种困境表明,七台河市亟需转型升级,以应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七台河市需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

2.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七台河市必须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可以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改善环境质量。

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推动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七台河市需要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可以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建议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建议

Ab t c :Mo t r s u c - a e i e n o r c u t r s d i h ln e c n my e a h n u t a r n f r a in wa rsrce o t e sat r s e o r e b s d ct s i u o n r a o e n t e p a n d e o o r .T e i d sr l ta so i y i m t s e t td t h o i
界性问题 。
性 , 定 了 资 源 总 会 有 枯 竭 的 一 天 , 何 矿 决 任
产 资 源都 有 一 定 的 开 采 年 限 , 要 经 历 投 入 都 期 一 成 长 期一 成 熟 期 一 衰 退 期 所 组 成 的 生
赖 自然 资 源 的 单 一 产 业 结 构 向 多 元 化 产 业
引 外来 资 金 的 氛 围 , 而 合 资 企 业 和外 资 因 企 业 的 发展 薄 弱 。这 样 的 经 济 结 构 格 局 ,
构成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巨大障碍。
什 么样 的新 的 城 市 ,加 工 制 造 业 城 市 、 旅
命 周 期 [。 以矿 业 为 基 础 的城 市 同样 也 会 出 2 3
现 相应 的兴 衰 过 程 。 多 数 矿 城 由 于过 分 依 大
所 谓 资 源 型 城 市 是 指 有 4 % 以 上 的 劳 0 动 力 以直 接 或 间 接方 式从 事 同种 资 源 ( 石 如 油 、 炭 、 铁 ) 发 、 产 和 经 营 活 动 的 城 煤 钢 开 生
应该能 够借鉴其它地 区的转型经验 , 又能
结 合 本 地 区 的 具 体 实 际 , 出 切 实 可 行 的 提
措 施 、 案 。这 样 的 领 导 机 构 能 够 保 证转 方 型工作顺利完成 。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

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一、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

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

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

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中国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性企业负担重、 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区位不佳和基础设施欠账多以及城市管理条块分割等。

一、资源性企业负担重资源性企业是指开采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的企业, 主要包括煤炭企业、石油企业、冶金企业和森工企业等。

这些企业基本上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经营期在40年以上,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多、企业办社会支出大、税费负担重以及债务负担重。

(一)离退休人员多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性企业,有的是在解放前就已建立,有的则是在“一五” 、“二五” 时期建立,少则 40年,多则近百年,至今形成了大量的离退休人员。

例如,抚顺的煤炭开 采始于1901年,抚顺矿业集团公司现有在职职工 4.21万人,离退休人员5.01 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0.84:1 ;又如鸡西矿务局成立于 1948年7月,2001年8月改制 为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全民职工 69888人,集体职工37454人,离退休人员 48531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2:1 ;葫芦岛的杨家杖子矿,破产前有职工23049 人,其中全民固定职工 7820人,集体职工8368人,离退休职工 6861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2.4:1 ;红透山铜矿,位于抚顺市所辖的青原县的红透山镇,是以生产铜精 矿、锌精矿、硫精矿、粗铜、硫酸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

始建于 1937年, 前身为清原金铜矿。

矿山原隶属于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2000 年7月,根据国务院决定下 放给辽宁省管理。

截止 2001年,矿山共有各类职工 13059 人,其中全民在职职工 4296人, 全民离退休职工 2328人,集体在职职工 4789人(含岗位临时工 212人),集体退休职工1590人(退职由企业发生活费的 56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3.3:1;云锡公司,2000年末职工人数 4万多人,退离休职工 3 万多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1.33:1;伊 春森工企业, 2001年底在职职工19.54 万人,离退休人员 7.7 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2.54:1 。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和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和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和发展路径选择张文忠;王岱【摘要】资源型城市(地区)是当前我国城市“二元结构”矛盾集中凸显的地区,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资源型城市演化过程的梳理,将其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归纳为:发展动力的资源主导性、发展轨迹的政策指向性、发展模式的高速低质性、发展基础的系统脆弱性。

综合相关问题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三大要素制约,即资源依赖型的产业体系使城镇化发展缺乏核心动力,交通闭塞的区位条件使城镇化发展缺乏良好环境,二元管理的体制机制使城镇化发展缺乏支撑功能。

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周期和区位条件差异,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导向和重点任务。

%Resource-based city is not only the areas where Chinese urban du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presents to us, but also the key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ourseof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fter sorting ou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resource-based city, this paper reduces its development features to the following:resources have predominance in driving force of growth;the policy directs the development track;high-speed and low-quality of development patterns;and system frangibility of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urtherm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that we face in our efforts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there is no core power fo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resource-dependent industrial system;locational conditions of traffic congestion have been unabl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du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mechanisms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key tasks for promo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resource-based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development cycle and locational differences.【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特征;关键因素;发展路径【作者】张文忠;王岱【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F407.1资源型城市(地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当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二元结构”矛盾集中凸显的地区。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能源地理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能源地理

借鉴意义:国内外经验各有优势, 可以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型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07
结论与建议
THEME TEMPLATE
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结与评价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和 环境污染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需要转型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
中国的资源型 城市与能源地 理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资源型城市概述
02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分布与特 点
能源地理与资源型城市的关 系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3 04 05
案例分析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THEME TEMPLATE
02
资源型城市概述
THEME TEMPLATE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资源开采
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破坏严重
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分布 在全国各地
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压力, 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04
能源地理与资源型 城市的关系
THEME TEMPLATE
能源地理的概念与特点
能源地理:研究能 源资源分布、开发 利用、运输和消费 等方面的地理学问 题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资源型城 市是指以资源开 采、加工、利用 为主要经济支柱 的城市
分类:根据资源 类型,可以分为 煤炭城市、石油 城市、金属城市 等
特点:资源型城 市具有资源丰富、 经济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等 特点
发展:资源型城 市需要加强环境 保护、推动产业 升级,实现可持 续发展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
形成所 谓 的“ 多米 洛骨牌 效应 ” 给城 市经济造 成毁 灭性 的 , 打击 。以资源 产业 为主 导 的产 业 结构 单 一性 决 定 了城 市
要 内容 之一 。2 世 纪初 期 , 我 国面 临资 源 全 面短 缺 、 1 在 环 境不断恶 化 , 以及其 他许多 新 的国际 国内环境 和 建设 全 面 小康社会 、 主义 和谐社 会等现 代化建 设新 历 史任 务 的 社会 形势下 , 和创新我 国资 源型城 市经济转 型和 可持续 发 探索
枯竭 型城市经 济转 型 , 在改 革 开 放 中实 现 振兴 ” 的战 略 方
针 ;中共 中央关 于构 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若干 重 大 问 题 《 的决定 》 把“ 立健 全 资源 开 发 有偿 使 用 制度 和补偿 机 也 建 制 , 资源 衰退 和枯 竭 的 困难 地 区 经 济 转 型 实行 扶 持 措 对
资料显 示 , 在我 国 18 资 源型 城 市 中 , 炭 城市 占 1座 煤 5 % ; 工城 市 占 1% ; 3 森 8 有色冶 金城市 占 1%; 0 石油城 市 占 8 黑色 冶金 城 市 占 7 其他 城 市 占 4 %; %; %。资 源 型城 市 的主 导产业 是在 当地 优势 资源基 础上发 展起来 的 , 种资 这 源导 向型 的发 展模 式在工 业化 和城 市化 的初期 阶段 , 资源 市场供 给短 缺 的条 件下是 有其现 实意义 的 。但 是 , 着产 随 业规模 和城市 规模 的扩大 , 部分资 源型城 市还 是依 托单 大
施” 为促进 区域协 调 发展 , 建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重 作 构
的 资源产业 发展 城市 经 济 , 成 了资 源 产业 的“ 形 锁定 效
应” 。而这 些资 源产业 又是 围绕 一个 或几个 大 型资源 型企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中国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性企业负担重、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区位不佳和基础设施欠账多以及城市管理条块分割等。

一、资源性企业负担重资源性企业是指开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的企业,主要包括煤炭企业、石油企业、冶金企业和森工企业等。

这些企业基本上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经营期在40 年以上,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多、企业办社会支出大、税费负担重以及债务负担重。

( 一) 离退休人员多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性企业,有的是在解放前就已建立,有的则是在“一五”、“二五”时期建立,少则40 年,多则近百年,至今形成了大量的离退休人员。

例如,抚顺的煤炭开采始于1901 年,抚顺矿业集团公司现有在职职工 4.21 万人,离退休人员 5.01 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0.84:1 ;又如鸡西矿务局成立于1948 年7 月,2001 年8 月改制为鸡西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全民职工69888 人,集体职工37454 人,离退休人员48531 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2.2:1 ;葫芦岛的杨家杖子矿,破产前有职工23049 人,其中全民固定职工7820 人,集体职工8368 人,离退休职工6861 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 2.4:1 ;红透山铜矿,位于抚顺市所辖的青原县的红透山镇,是以生产铜精矿、锌精矿、硫精矿、粗铜、硫酸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

始建于1937 年,前身为清原金铜矿。

矿山原隶属于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2000 年7 月,根据国务院决定下放给辽宁省管理。

截止2001 年,矿山共有各类职工13059 人,其中全民在职职工4296 人,全民离退休职工2328 人,集体在职职工4789 人( 含岗位临时工212 人) ,集体退休职工1590 人( 退职由企业发生活费的56 人) ,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3.3:1 ;云锡公司,2000 年末职工人数 4 万多人,退离休职工 3 万多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1.33:1 ;伊春森工企业,2001 年底在职职工19.54 万人,离退休人员7.7 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 2.54:1 。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能源地理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能源地理

07
未来展望
章节副标题
全球能源趋势与中国能源战略
全球能源趋势:可再生能 源的崛起,清洁能源的广 泛应用
中国能源战略:推动能源 结构转型,加强能源安全 保障
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能 源合作与竞争
中国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 与技术进步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转型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提高城市的经济附加值。
添加 标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资源型城市在建设和发 展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的城市规划,导 致城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
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等
转型发展的路径: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等
02
资源型城市概述
章节副标题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与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源型城市定义: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支撑的城市类型,通常拥有丰富的 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
资源型城市分类:按照资源种类和开发程度,资源型城市可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两类。单一型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开发,综合型资源型城市 则拥有多种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布局
煤炭城市:以煤炭采掘业为主导产业,产业链相对较短 石油城市:以石油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产业链相对较长 钢铁城市:以钢铁冶炼、加工为主导产业,产业链相对较长 旅游城市: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产业链相对较短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资源型城市概述: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依靠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探究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探究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直没有得到解 决, 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 的重要因素。() 4 国
达到枯竭状 态, 再生也就变得不可能了。因此, 随着资源 长年 的 有企业“ 体制瓶颈 ” 导致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困难重重 。资源型 不断开采 , 备逐渐耗竭 , 储 资源型城 市也将逐步面 临衰退 的现 城 市因资源型企业而 兴, 普遍 具有“ 一城一企 、 政企合一 、 企业 坚持教育 资源 向农村倾斜 。 近年来,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 在义务 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的 目
参考文献1于立资源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0482王小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接续产业选择国内研究综述j200733郑伯红廖荣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4张俊娥企业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09875祝遵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政经枧点
探 究我 国资源 型城 市 面临 的 问题 及 可 持 续发展 对 策
周建 发
(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 3 0 3
【 摘
要】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做 出了重要贡 献, 但是 , 整体 上看 , 从 资源型城 市发展 的鼎盛期
盛) 衰退直 到枯竭 的过程。而资源型城市经济 的发展也必然跟 、
() 3 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 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由于过度 开发 , 目
随着经历一个 兴起 、 荣和衰退的过程 。比如, 繁 我国国有 矿山有 前大 多数 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比如 由于森林 的乱砍 生态环境遭 到破 坏, 再如 , 由于矿 山开采造成的地表植被 23进入 中老年期 ,2 / 1%左右的资源型城市拥有 的可供开发的后 滥伐 , 水土流 失、 地表 塌陷 、 废矿渣 ( 如各种尾矿 、 煤矸石 等) 备矿产资源 已经不多 , 大庆等石油城市的石油开采量也连年减 的破 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中国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性企业负担重、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区位不佳和基础设施欠账多以及城市管理条块分割等。

一、资源性企业负担重资源性企业是指开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的企业,主要包括煤炭企业、石油企业、冶金企业和森工企业等。

这些企业基本上均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经营期在40年以上,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多、企业办社会支出大、税费负担重以及债务负担重。

(一) 离退休人员多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性企业,有的是在解放前就已建立,有的则是在“一五”、“二五”时期建立,少则40年,多则近百年,至今形成了大量的离退休人员。

例如,抚顺的煤炭开采始于1901年,抚顺矿业集团公司现有在职职工4.21万人,离退休人员5.01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0.84:1;又如鸡西矿务局成立于1948年7月,2001年8月改制为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全民职工69888人,集体职工37454人,离退休人员48531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2:1;葫芦岛的杨家杖子矿,破产前有职工23049人,其中全民固定职工7820人,集体职工8368人,离退休职工6861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4:1;红透山铜矿,位于抚顺市所辖的青原县的红透山镇,是以生产铜精矿、锌精矿、硫精矿、粗铜、硫酸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

始建于1937年,前身为清原金铜矿。

矿山原隶属于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2000年7月,根据国务院决定下放给辽宁省管理。

截止2001年,矿山共有各类职工13059人,其中全民在职职工4296人,全民离退休职工2328人,集体在职职工4789人(含岗位临时工212人),集体退休职工1590人(退职由企业发生活费的56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3.3:1;云锡公司,2000年末职工人数4万多人,退离休职工3万多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1.33:1;伊春森工企业,2001年底在职职工19.54万人,离退休人员7.7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2.54:1。

有关资源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情况,参见表2-1。

表2-1 部分资源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情况企业名称离退休职工人数(万人)在岗职工人数(万人)在岗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之比双鸭山矿业集团 2.78 6.14 2.2 鸡西矿业集团 4.85 10.73 2.2 鹤岗矿业集团 4.6 9.5 2.1 辽源矿业集团 1.69 3.79 2.24 抚顺矿业集团 5.01 4.21 0.84 北票矿业集团 1.3 3.3 2.54 大同煤业集团 3.7 10.7 2.9阳泉煤业集团 2.8 8.5 3.0铜川煤业集团 3.14 4.21 1.34六盘水煤业集团 3.22 6.64 2.06萍乡煤业集团 2.58 3.0 1.16淮北矿业集团 4.14 10.59 2.56淮南矿业集团 4.62 14.0 3.03杨家杖子矿0.68 1.63 2.4抚顺红透山铜矿0.39 1.29 3.3 白银公司 1.5 4.05 2.7云锡公司 3.0 4.0 1.33攀钢集团 2.86 7.47 2.6伊春林业局7.7 19.54 2.54注:表中数据由各有关企业提供。

(二) 企业办社会支出大与中国其他类型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资源型企业都自己办有学校、医院甚至派出所、消防队等社会事业。

并且由于资源型企业初办时,大多没有城市依托,因而企业办社会的内容比其他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多、更全。

例如,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办有大中小学34所,医院14所,企业派出所6个;河南鹤壁煤业集团办有中小学校21所,医院,卫生所20多所,加上其他社会职能,每年要支出资金7300多万元;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办有中小学校34所,幼儿园25所,每年用于中小学的教育支出达8000多万元;四川攀钢集团,办有中小学33所,学生1.97万名,幼儿园32所,保教人员700多人,在园幼儿5000多人;甘肃白银公司办有15所学校及医院、公安、消防、环卫、生活服务单位,从业职工4260人;安徽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目前办有中小学13所,教职员工1200人,自办医疗机构23个,医务人员1300多人。

有关资源性企业办社会情况,参见表2-2。

表2-2 部分资源性企业办社会情况企业名称中小学校(所)各类医疗机构(所)企业办社会的年支出(亿元)双鸭山矿业集团30 20 0.86鸡西矿业集团33 14 1.2大同煤业集团 1.7阳泉煤业集团 1.4乌海煤业集团0.96铜川煤业集团 1.24淮南矿业集团15 31 1.84鹤壁煤业集团21 20 0.73平顶山煤业集团34 0.8(仅教育) 攀钢集团33白银公司 1.3 抚顺红透山铜矿0.13铜陵有色集团13 23 1.1注:表中数据由各有关企业提供。

(三) 税费负担重中国资源性企业的税赋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

如攀钢集团公司,2002年所缴各项税收为14.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0.6%;通化矿务局,目前的综合税率为9%;辽宁省的有色矿目前的税费占销售收入的10.1%,化学矿税费占销售收入的11%。

据有关资料,目前中国矿山企业的税赋比其他工业企业高1倍,比国外同行业高出6个百分点。

资源性企业较重的税赋主要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中出现的。

如通化矿务局,从1994年至2001年的8年间,通化矿务局累计增加税收支出7500余万元,目前的综合税率比改革前税率提高6个百分点;又如平顶山煤业集团1990~1993年,应交税费年均9127万元,而1994~2000年平均应交税费39290万元,为税制改革前增的4.3倍;再如抚顺红透山铜矿,税制改革后税负急剧增加。

1994年纳税增加额659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22倍;1995年纳税增加额670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24倍;1996年纳税增加额629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16倍;1997年纳税增加额680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26倍;1998年纳税增加额708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31倍;1999年纳税增加额650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20倍;2000年纳税增加额1007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1.86倍;2001年纳税增加额1194万元,是1993年(540万元)的2.20倍。

事实上,从1994年至2001年的8年间,矿山共增加纳税额6197万元。

而同期企业拿到的财政补贴仅为1880万元。

表2-3显示了辽宁省1994年税制改革后,煤炭、石油、铁矿、有色矿、化学矿等税负加重的情况。

从税负加重的主要构成因素看,增值税占66.5%,资源税占11.4%,资源补偿费5.8%。

这方面的详细情况可参见“吉林通化钢铁集团板石沟铁矿有限责任公司税负情况”。

表2-3 1994年税制改革后辽宁省矿业税赋增加的情况资源种类税收增加情况煤炭国有重点煤矿每吨煤的税赋增加了26.7元石油每吨石油的税赋增长1.37倍铁矿独立铁矿山税赋由4.8%增长至18.4%有色矿由2.9%增长至10.1%化学矿从5%增长至11%注:据辽宁省国土厅资料。

我们认为,造成资源性企业税赋重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将资源性产业其列入第二产业,设计税收政策时与制造业同等对待,因而也征收了增值税,尽管采用的是13%的低栏税率,但由于资源性企业的进项抵扣少,故而增值税的实际税赋重。

同时,资源性企业还要比其他类企业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如大同煤业集团现行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为每吨2.4元,矿产资源补偿费约为销售收入的1%,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两项合计约为每吨煤炭3.5元。

(四) 债务负担重由于体制、历史、管理、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原因,有不少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差,造成了大量的债务负担。

例如,鸡西矿业集团1985年~1994年10年总承包期间,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1992年后,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为全行业最为困难的企业之一。

总承包10年中,上级给公司核定的亏损指标为102470万元,而该公司实际亏损334372万元。

为了弥补亏损指标的不足,公司将国家所给的各项增收政策135758万元和企业自有资金26734万元,加上国家给予的水灾补贴2404万元,总计165896万元,全部弥补了超亏,即使这样,公司仍超亏66066万元。

1995年和1996年,即使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亏损指标,但那是在大量拖欠工资、减少生产经营投入和增加还贷基础上完成的。

由此以来,1997年就进一步加剧了困难,特别是1998年,全公司大井原煤产量仅完成521万吨,亏损高达101379万元,多年累计超亏约18亿元。

截止1998年末,资产负债率达97.7%,流动资金贷款11亿多元,基建贷款19.5亿元,人欠、欠人逆差12.5亿元,欠发工资37671万元。

又如葫芦岛的杨家杖子矿,原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局,为大型钼金属釆选企业,位于杨家杖子镇。

始建于1899年,“一五”期间的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曾经是全国最大、世界闻名的钼生产基地。

由于矿产资源逐渐萎缩、历史包袱不断增加等多种原因,该矿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亏损,到1999年10月末,累计亏损挂账达2.6亿元,只能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运转。

总资产4.36亿元(不含土地),总负债6.1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40%。

1998年秋,朱总理在大连听取国有大中型企业汇报时,将该矿确定为辽宁省7户关闭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之一。

1999年11月,该矿宣布关闭,2000年2月,按法律程序正式宣布破产。

二、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石油、煤炭、冶金、森工等资源性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老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上述提到的负担重的问题,而且有机制不活、设备老化、冗员过多等一般老大型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共同弊端。

此外,还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困难,主要包括:一是一些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衰竭。

如辽宁省北票市煤炭开采已有120年历史,目前基本没有可采储量,矿务局已整体破产。

有的虽有一定储量,但大多埋藏深、品质差、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在现有条件下企业难以取得效益。

如黑龙江省鹤岗市虽有煤炭可采储量近20亿吨,但大多为深层煤,开采成本高,连年亏损,难以为继。

二是新资源、新材料和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原材料替代的加快导致资源性产品的市场萎缩。

三是长期以来,中国对资源型产品定价过低,使得资源型企业积累较少。

四是由于进入资源型产品生产的门槛较低,近十多年来,一些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加入了开采资源的行列,使得煤炭等资源型产品的市场供大于求,大型资源型企业面临着小企业的竞争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