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平正义、平等对待和程序公正的主要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行政程序的公正与公平
行政程序的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是行政程序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不仅关系到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和尊重。
在行政程序中,实现公正与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行政程序的公正性体现在程序的公正、审理的公正和决策的公正三个方面。
程序的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依法、公开进行,不能随意排斥或歧视当事人。
审理的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审理案件时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做到公正中立,不偏不倚。
最后,决策的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行政程序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对待当事人的平等和权益的平等两个方面。
对待当事人的平等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不论个人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都应平等对待。
权益的平等要求行政机关在决策时要维护各方权益的平等,不能偏袒特定当事人或利益集团。
为了保障行政程序的公正与公平,行政机关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公共的行政。
同时,行政机关还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救济途径。
加强行政监察、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行政机关的公正与公平。
在推进行政程序公正与公平的过程中,还应加强行政机关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确保执法者公正、廉洁、高效。
同时,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防止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滥用职权、不公正行为等现象的发生。
要加强对行政程序公正与公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行政程序公正与公平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监督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行政程序的公正与公平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基本保障。
行政机关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政程序的各项规则和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办事效率。
广大人民群众也应积极参与到行政程序的推进中,共同推动行政程序的公正与公平,为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公平、正义、公正及其关系辨析
公平、正义、公正是当下中国的时代强音。
为了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梦,有必要对公平、正义、公正及其关系进行辨析,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公平、正义、公正的多重价值属性公平、正义、公正既是价值观念,也是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还是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它们实际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各自反映着不同层面的价值属性。
公平是对人际间利益关系与非利益关系的度量、描述和评价。
按照公平的一般要求,相同的情况要同等对待,不同的情况要不同等地对待,社会对资源的分配必须根据个人的贡献、需要和能力来决定。
公平必须在现实人际关系的比较和处置过程中才能显现,而这需要社会基本制度作保障。
这恰是正义要解决的问题。
正义是在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环境中,对权利和义务、资源和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
它有两个层面的正义:一是制度安排和分配正义;二是道德准则和行为正义。
中西文化对于正义的理解虽有不同,但是在第二层面含义的理解上颇为一致,就是都把正义作为道德准则和行为的应当。
这一层面的正义,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间至善”,这与我国儒家的“义以为上”、“舍生取义”,墨家的“天下莫贵于义”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正,就是按正义原则和公平观念做事,即做事公平或做法公平。
在今天,从各国的法律文本中经常可以见到公正一词。
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主要是通过法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公正主要是指平等地对待争议的诉讼双方,不偏袒任何人,所有人适用同样的法律与程序。
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公正的适用对象是全体公民,而公正的操作主体主要是指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
二、正义是统辖公平和公正的最高范畴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正义以每个人的权利受到充分尊重作为理想状态和最高价值追求。
但是,现实社会中正义的实现又是历史的和分阶段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资源的分配必须根据接受者的能力和贡献进行配置,这对于参与分配的各方来说不仅是公平和公正的,而且也是保持社会发展活力的源泉所在。
如何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
如何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公平和公正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秩序、道德价值和公共利益。
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的问题是一个涉及伦理和道德的讨论,下面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公平和公正的正确看待。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公平和公正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对公平和公正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不应仅仅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应该结合社会的现状和各方利益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其次,公平是指在对待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时,给予每个人或每个群体相同的机会、权利和待遇。
公正是指在处理事务时,根据各方的权益和利益进行公正的判断和决策。
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应该把二者统一起来,既要追求公平,又要考虑公正。
再次,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平衡不同的利益。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和差异。
追求公平和公正必然涉及到平衡各方的利益和权益。
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最大公约数,不能仅仅从个人或一些群体的角度出发。
此外,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平衡。
一个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不仅要有公正的制度和规则,还要有公平和公正的实践和结果。
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是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方。
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关注公正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公正的结果。
最后,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有全局的视野和长远的思考。
过于狭隘和片面的追求公平和公正常常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不公和利益冲突。
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在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利益和大局的稳定。
总之,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观点。
在实践中,正确看待公平和公正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平衡和权衡,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只顾一时的利益或个人的好恶。
只有在全面和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公正的内涵和意义
公正的内涵和意义摘要:1.公正的内涵2.公正的意义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正4.公正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5.提升公正意识的途径正文:公正,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和行为准则,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推崇。
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经济、法律,到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无一不体现着公正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公正的内涵、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公正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公正的认识和重视。
一、公正的内涵公正,简而言之,就是对待每个人和事物都秉持一颗公平正义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公正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公平分配资源、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公正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站在公正的立场,排除私心杂念,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和事物。
二、公正的意义1.社会和谐:公正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个人成长:公正对待他人,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3.社会进步:公正推动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4.人心向背: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正1.公正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平等对待每个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2.客观评价:在评价人和事时,要保持公正客观,避免受主观情感影响。
3.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
四、公正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1.社会层面:公正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政治层面:公正有助于加强政治民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经济层面:公正有助于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经济效益。
4.个人层面:公正有助于培养良好品质,赢得他人尊重。
五、提升公正意识的途径1.学习: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2.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公正对待他人。
3.交流: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公平公正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公平与公正是永恒的追求。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
公平公正的法律规定,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是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从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内涵、原则、实践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内涵1. 公平的定义公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状态。
公平的法律规定,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各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公正的定义公正,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行为和结果符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普遍价值观念。
公正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律适用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枉不纵。
3. 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内涵公平公正法律规定,是指在法律制定、实施和监督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确保法律适用过程中各方权益得到平等保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二、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应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应相互对应,相互制约。
任何个人或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3. 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4. 独立审判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 公开透明法律制定、实施和监督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实践1. 法律制定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法律体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2. 法律实施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应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法律监督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法律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四、公平公正法律规定的挑战1. 利益冲突在法律实践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公平公正法律规定面临的挑战。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 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公平正义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正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从内涵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方面;从外延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公平;从实质看,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范畴看,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描绘过一种没有剥削压迫、社会实行公平正义的图画。
但由于历史局限,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其社会制度天然制造贫富分化,必须通过社会革命加以改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主张。
马克思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无论是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还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基本原则都是公平正义和人的解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领域改革的推进,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也必须看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
譬如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收入差距过大;一些地方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暴力执法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房价高昂,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社会公正这个根本问题。
正义论知识点总结
正义论知识点总结一、正义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1、公平正义: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正义的主要追求是公平和平等。
公平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权利享有、社会地位等方面,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地给予相对公正的待遇。
平等是指在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到不公正对待。
2、法律正义:正义是法律的核心原则之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是公正合理的。
在法律领域,正义的追求表现为对法制的尊重和遵守,对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要求。
3、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对社会的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分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公正解决。
社会正义的实践包括对贫困、失业、歧视、不公正待遇等问题的关注和帮助,以及对社会政策的公正评价和改革。
4、政治正义:政治正义是指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追求,对政治制度的公平和公正的要求。
政治正义的实践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对民主制度和法治的坚定支持,以及对政治腐败和不当行为的打击和改革。
5、道德正义:道德正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公正和正义的要求。
在道德层面,正义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和实践,对不义行为和欺诈行为的批判和抵制。
二、正义的社会意义1、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只有当社会的资源、权利和机会得到公平分配,才能有效地避免社会的冲突和不公正的现象。
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正义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当社会的制度和政策趋向于公平和公正,才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增强公民的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正义是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源泉,只有当人们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信心,才能有效地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保障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正义是个体权利和利益的保障和实现的保证,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公平对待和正当保护,才能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 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公平正义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正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从内涵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方面;从外延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公平;从实质看,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范畴看,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描绘过一种没有剥削压迫、社会实行公平正义的图画。
但由于历史局限,他们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其社会制度天然制造贫富分化,必须通过社会革命加以改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主张。
马克思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无论是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还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基本原则都是公平正义和人的解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必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领域改革的推进,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但也必须看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
譬如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收入差距过大;一些地方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暴力执法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房价高昂,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社会公正这个根本问题。
多角度理解公平和正义
多角度理解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多角度深刻理解公平和正义。
一、全方位理解“公平”1、公平的含义①公平是与合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合作中的公平。
合作是相互的,合作给人带来利益,也要求合作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即承担一定的责任。
②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参与合作的人们通过比较而产生的。
人们把自己在合作中的付出和获得与别人的付出和获得相比较,与自己以前的付出和获得相比较,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受。
③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利益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统一。
2、公平对合作的作用①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没有公平,合作很难成功。
②参与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中的公平。
3、社会公平在我国的表现能为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①能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5、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①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②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二、多角度解读“正义”1、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2、正义与制度、程序、规则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
②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③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公正、平等和合理。
公正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各种利益和资源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
在公正的原则下,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公正要求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将个人的偏见或私利放在第一位,而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公正地对待每个人。
平等是指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背景差异。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发展。
平等的意义在于人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不受任何歧视或压迫。
合理是指在处理社会事务和解决争议时,应遵循合理的原则和程序。
合理要求决策公开透明,程序公正,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合理的原则还要求决策者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意见,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效益。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司法领域,公正的审判是确保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法官应以公正的态度,依法审判,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案件和当事人。
在教育领域,公平的教育机会可以帮助每个人发展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在经济领域,公平的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机制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实现公平正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地区差异等。
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公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监督和调节,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机构应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潜能。
企业应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不歧视任何一方。
每个人也应具备公平的意识,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公正和平等,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公平正义所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浅谈公平正义、平等对待和程序公正的主要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浅谈公平正义、平等对待和程序公正的主要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
应该说,在全国各级政法机关中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并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先进、科学、正确的法治理念和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吸收了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
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各级政法机关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作为政法工作者,认真理解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仅就五个基本内涵中的“公平正义”及其相关内容,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一、“公平正义”的主要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公平正义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是指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和获得的收益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是指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公平正义表现为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它规定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以法律为基础的共同的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展开竞争、获得发展,当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和争端时,坚持在法律和程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依法解决。
公平正义体现了国家在法制基础上对社会利益的调控。
国家必须在公平正义缺失情况下积极作为,调整利益冲突,化解矛盾,使公平正义得到切实贯彻。
法与公平正义不可分开,法的价值之一在于实现正义。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与要求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与要求1、公平正义具有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合理的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正义则是指公正的义理,包含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平正义是一个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道德品质和要求,是公平、公正、正义、平等等概念和理念的集合体。
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属于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是利益关系的衡量尺码。
2、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1、所谓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权利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
2、所谓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
3、所谓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公开透明,不允许某些人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而谋取不当利益。
4、所谓结果公平,则主要指在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的利益,防止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以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和推进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公平与正义
公平与正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正义一直是我们追求的重要价值。
它们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
然而,公平与正义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它们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维护和促进。
本文将探讨公平与正义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它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平与正义的含义。
公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性别、种族、宗教、财富等因素的限制。
正义则是指在处理社会事务时,能够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原则,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公平与正义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其次,公平与正义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公平正义也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公平正义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实现公平正义,那么它的经济和社会都将更加繁荣昌盛。
然而,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并非易事。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
2. 加强道德建设。
道德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我们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使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自觉维护公平正义。
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
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帮助。
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平正义的精神支柱。
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文/洋龙平等作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平等涵义的界定仍然是见仁见智。
我们认为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
为了科学地把握平等的涵义,我们试图通过对与平等相近或相似的几个范畴的比较,深化对平等的认识。
一、公平与平等公平,英文为Fairness,它与公正、正义(Justice)、平等(Equality)是意思相近的词,许多著作家们对它们的意涵都未予严格区分,许多词典也是在互换的意义上使用这些词的。
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布莱克法律词典》认为,“公平是指法律的合理、正当适用。
在法学上是指对有关赋予当事人权益的法律事件或争议所作的处理具有持久性”。
人类对公平的关注如同对平等的关注一样悠久。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纳入公平范畴。
一直到近现代,关于公平的论争始终十分激烈,而且对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在古希腊,最初的公平观念来自于对不公平的社会关系的调节。
据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一书记载,在梭伦生活的时期,“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人民起来反抗贵族。
竞争十分激烈,各党长期保持着互相对抗的情势,直到后来他们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
梭伦在实行他的变革时,其内容之一就是适度侵犯所有制,避免过度两极分化,以调整社会关系。
他认为,公平就是不偏不倚。
在梭伦之后,古希腊人提出了许多公平观。
伯利克利认为,法律对所有人都同样地公平。
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人具有公平、诚实与其他政治德行,把公平理解为规矩认可的行动。
亚里士多德首先把公平原则从形式上系统表述为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平等的应当平等对待,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对待。
除此之外,他把公平的表现形态分为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
对法律程序正义的看法(2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关乎国家的法治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在法律实践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法律程序正义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法律程序正义的内涵1. 法律程序正义的定义法律程序正义是指在国家法律框架下,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程序,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2. 法律程序正义的要素(1)公正:法律程序正义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公正地对待当事人。
(2)公开:法律程序正义要求案件审理过程公开,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案件进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
(3)公平:法律程序正义要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给予当事人平等的诉讼权利,确保双方在诉讼中的地位和机会均等。
(4)效率:法律程序正义要求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案件审理效率,缩短当事人等待时间。
三、法律程序正义的意义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程序正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程序,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使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2.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程序正义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在法律程序中,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有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
3. 提高司法公信力法律程序正义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公正、公开、公平的程序有助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强司法公信力。
4. 促进法治建设法律程序正义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通过完善法律程序,提高司法效率,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四、实现法律程序正义的途径1. 完善法律制度(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程序正义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2)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确保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2.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1)提高法官素质,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法官公正、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
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公平与正义的关系引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念。
它们在法律、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公平和正义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又互为条件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公平和正义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究在实践中如何促进公平与正义的协调发展。
公平的概念与原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平的概念和原则。
公平是指在分配资源、权力和机会等方面对所有人平等对待的原则。
公平要求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以公正的方式来对待每个个体。
公平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实现对待个体的公平。
正义的概念与原则正义是指在法律、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方面对行为进行评判的原则。
正义要求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对受害者进行补偿,并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权益和尊重。
正义的原则包括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和社会公德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实现社会公正与法治的目标。
公平与正义的关系公平与正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公平是实现正义的前提和基础,而正义是对公平的维护和实现。
公平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它关注的是社会整体资源的分配和个体权益的保护。
而正义则更注重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实践中,公平和正义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正义的价值观。
公平与正义的协调发展途径为了促进公平与正义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途径。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基本保障,通过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可以平衡权力,确保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其次,要加强社会的教育和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的公平意识和正义观念。
教育是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公共参与,增加公众对公平和正义的参与度,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公正化。
结论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
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法律的公平与公正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其核心价值是体现在公平与公正上。
公平和公正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行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分析其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障公平与公正的实现。
一、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和内涵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和内涵。
公平是指法律对待各方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公正是指法律的程序公开透明,裁判过程客观公正,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公平与公正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
二、公平与公正的重要性公平与公正在法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公平与公正是法律权威的来源和基础。
只有公平与公正的法律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遵守,才能产生权威性和约束力。
其次,公平与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公平与公正的法律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公平与公正是实现个人权利保护的基础。
只有公平与公正的法律才能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实现公民的平等与自由。
三、保障公平与公正的路径在法律实践中,如何保障公平与公正的实现是一个重要课题。
以下是几个保障路径的探讨。
1. 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是保障公平与公正的首要步骤。
合理的法律体系能够确保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公平与公正的实现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及时修订法律,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能够有效保障公平与公正的实现。
2. 司法独立与独立调查机关的建立司法独立是保障法律公正的关键所在。
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不受外界干涉和操控。
同时,建立独立的调查机关,对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与审理,也是保障公平与公正的重要措施。
3. 法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对公平与公正至关重要。
法官应当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保持高度的专业操守和道德标准,确保在司法活动中公正无私。
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
公正、公平、平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语,它们都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细微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公正、公平、平等的含义和区别。
一、公正的含义及特点公正是指在法律、政治、社会或道德上保持客观、中立和公平的原则。
公正的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中立性和公平性。
它要求在处理事务时不偏不倚,不带有任何个人主观色彩,对待每个人或事物都应该平等对待,坚持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二、公平的涵义及特征公平是指在分配资源或对待事物时,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给予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和利益。
公平的特点主要包括平等性、合理性和尊重个体差异性。
公平要求在分配资源或对待事物时,要考虑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不因个人偏好或特殊利益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三、平等的概念及特质平等是指在权利、机会、地位等方面,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因种族、性莂、财富或其他因素而受到歧视或偏袒。
平等的特点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尊重个体差异性。
平等要求不论个人的身份和背景如何,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应该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对待。
四、公正、公平、平等的区别1. 从概念上看,公正主要强调对每个人或事物的公平对待,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公平则更多强调在资源分配或对待事物上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平等则更加注重每个人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2. 从特点上看,公正主要包括客观性、中立性和公平性;公平主要包括平等性、合理性和尊重差异性;平等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尊重差异性。
3. 从目的和领域上看,公正更多涉及道德、法律、政治等领域,要求在处理事务时遵循公正的原则;公平更多涉及资源分配、对待事物等方面,要求遵循公平的原则;平等更多涉及社会公平、公民权利等方面,要求每个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五、公正、公平、平等的关系公正、公平、平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公平正义的内涵与思考
公平正义观的内涵与思考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目标, 更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
西方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思想家追求抽象的公平正义, 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公正、最美好的制度, 攻击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公平正义。
马克思反对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 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揭露并且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 同时, 他也阐述只有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研究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发展轨迹, 不仅可以澄清人们在公平正义问题上的错误态度,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 而且有利于我们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正确地处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涉及的公平正义问题,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现实提出来的, 是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公平的现实进行科学反思的结果。
19 世纪中叶,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巩固,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方面的进步, 政治权利方面的自由和平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日益普遍。
但是, 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和经济上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是不尽一致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逻辑所带来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形式上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却导致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公正现象,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日益剧烈。
于是, 出现了怀疑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和不公平、积极寻找新的社会制度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理论。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 是以对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剖析为前提的。
与17、18世纪的人性论从抽象的原则出发来阐述公平正义问题不同, 马克思十分重视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出发来理解公平正义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 公平正义作为法的关系的形式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 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 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 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
公平正义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衡量人类行为、制度或其他社会因素的标准, 它不过是每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秩序。
法律程序公平公正(2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程序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公平公正的法律程序不仅能够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还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本文将从法律程序的定义、重要性、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法律程序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法律程序的定义法律程序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处理法律事务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它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司法程序和守法程序等。
法律程序的核心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实施过程的公正、公平。
三、法律程序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程序是公平正义的基石。
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可以确保各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防止权利滥用和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程序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在法律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提高法律权威公平公正的法律程序能够提高法律的权威。
当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程序的公正性时,会增强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法律的权威。
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程序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公正的法律程序,可以解决各类纠纷,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四、实现法律程序公平公正的途径1. 完善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法律程序的基础。
要实现法律程序的公平公正,首先要完善立法程序。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立法调研,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2)扩大公众参与,提高立法的民主性;(3)严格立法审查,确保立法质量。
2. 优化执法程序执法程序是法律程序的重要环节。
要实现法律程序的公平公正,需要优化执法程序,具体措施包括:(1)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2)加强执法监督,防止执法不公;(3)完善执法责任制度,明确执法人员的责任。
3. 加强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是法律程序的核心。
要实现法律程序的公平公正,需要加强司法程序,具体措施包括:(1)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2)提高法官素质,确保司法公正;(3)加强司法公开,提高司法公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平正义、平等对待和程序公正的主要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
应该说,在全国各级政法机关中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并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先进、科学、正确的法治理念和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吸收了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
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各级政法机关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作为政法工作者,认真理解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仅就五个基本内涵中的“公平正义”及其相关内容,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一、“公平正义”的主要内涵
公平正义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公平正义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是指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和获得的收益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是指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
公平正义表现为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它规定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以法律为基础的共同的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展开竞争、获得发展,当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和争端时,坚持在法律和程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依法解决。
公平正义体现了国家在法制基础上对社会利益的调控。
国家必须在公平正义缺失情况下积极作为,调整利益冲突,化解矛盾,使公平正义得到切实贯彻。
法与公平正义不可分开,法的价值之一在于实现正义。
作为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只有树
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二、“平等对待”的主要内涵及其与公平正义的关系
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
没有平等对待,公平正义便成为抽象的空谈。
平等对待要求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执法相对人,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利益主体。
实现平等对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反对歧视,做到不唯权,不唯上,不分人,不分籍,只依法。
首先,平等对待必须反对特权。
特权与平等水火不容。
特权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它从来就是对平等的否定。
我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特权思想和特权观念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土壤,即便在当前的执法实践中也经常遇到某些特权的挑战,因此,在我国要消灭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任重而道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律上的平等对待排除任何特权,是克服特权的唯一手段。
这就要求在执法实践中,真正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任何人权力有多重,影响有多强,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大,在法律面前都是要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要其行为触犯了法律,就应坚决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其次,平等对待必须禁止歧视。
歧视是对人的一种不应有的不平等的低下看待,它人为地把人划分弱肉强食的等级,同特权一样是对平等的否定,是与平等根本对立的。
歧视涉及人格尊严问题,人格尊严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平等对待的问题,不平等的对待会使人产生一种严重的受侮辱感,从而对人的精神和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歧视关乎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歧视使一部分人失去了平等参与、平等进入、平等对待的机会,在一个歧视盛行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歧视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阻碍,由于被歧视而导致恶性犯罪的事例不胜枚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禁止歧视是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歧视现象在社会上日益突出,如对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主观歧视和制度歧视、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等等,引起了广大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
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这些弱势群体不但不应当受到其他人态度上的歧视,而且还应当享受到社会给他们的利益补偿。
看一项制度能否经得住公平正义标准的检验,就
要看社会中的“最不利者”是否从社会中得到了适当的“补偿利益”,以缩小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待遇、消费者的特殊保护等,都贯彻了这一原则。
三、“程序公正”的主要内涵及其与公平正义的关系
公平的实现本身是不够的,公平必须公开地、在毫无疑问地被人们所能够“看得见”的情况下实现。
这里所说的“看得见”就是指程序公正。
所谓程序公正,就是司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处理各类事件。
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证,如果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公正的,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实体处理会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也有着独立的价值,它本身体现着民主、文明、法治和人权的精神,并不依附于实体公正的实现而存在。
越是法治社会,越是重视程序公正。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人们已经逐渐给予程序公正越来越多的重视。
另一方面,有些法律知识有限的普通百姓,对裁判结果正义与否的判别标准,通常是从制度上看法定的程序是否得到保障和贯彻。
第一,程序公正应当以实体公正为目标。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如果没有实体公正,即使程序上公正,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就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同样也无从谈起。
我们也应认识到,实体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诉讼参与人追求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目的,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从程序公正与结果的逻辑关系来看,实体结果产生于程序,程序公正应当以实体公正为目标。
不同的程序,往往决定了事件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上的差异。
正义的程序,不仅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而且使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在裁判或决定的过程中感受民主、客观、公平、公正,从而对实现司法公正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程序正义必须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程序正义是对程序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的充分尊重,具体可以包括程序主体的参与、平等的对话、提出陈述的机会、维护当事人应有的尊严等等,这些可以被视为“程序的内在价值”。
即使这些内容并没有增进判决的准确性,这些价值也是独立存在的,法律必须予以维护。
因此,政法干警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知情权、陈述权等程序性权利,这既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目标要求,也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应有之义。
第三,程序正义必须克服执法者的恣意。
任何人都不是神仙圣人,都有认识与道德发展的局限性,只要失去有效制约,就有可能滥用权力。
为了减少乃至杜绝权力的负效应,就必须制约权力和监督权力。
程序正义对恣意有着天生的预防和监督能力,它是控制权力的重要机制,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权力行使合理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条件,这一突出功能理应在执法实践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