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

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
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

病原生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一组正确的组合 D

A、Pasteu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B、Jenner—免疫网络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C、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Ehrlich—侧链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D、Doherty—MHC限制作用、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 Behring—抗血清治疗

E、Jenner—牛痘、Burnet—免疫网络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2. 免疫监视功能是 D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

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

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3. 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D

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

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

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E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

5. 半抗原是 B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

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

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6.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B

A、T细胞和抗体

B、NK细胞和抗体

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

E、NK细胞和补体

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E

A、通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免疫调理

D、ADCC

E、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

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

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9. 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D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

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

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1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D

A、C4b2b、C4b2b3b,

B、C3bBb、C3bnBb

C、C4b2b3b、C3bBb

D、C4b2b3b、C3bnBb

E、C4b2b、C3bnBb

1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

A、ADCC作用

B、释放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

D、释放TNF

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3. 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D

A、前者CD4+,后者CD4-

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

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

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14. 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 E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

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

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

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15.BCR可选择性结合 C

A、MHC肽复合物;

B、MHC分子;

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

1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B

A、参与抗原提呈

B、参与调理吞噬

C、参与T细胞识别

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

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1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C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

B、与抗原肽结合

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

E、参与阴性选择

18. 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 I类抗原 D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NK细胞

19.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B

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B、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

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E、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20.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D

A、HLA-I类分子

B、C4

C、B因子

D、β2m

E、HLA-Ⅱ类分子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C

A、CD79a

B、CD79b

C、CD79aCD79b

D、CD4

E、BCR

22.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 C

A、CD3—TCR

B、MHC I类分子—TCR

C、MHC I类分子—CD4

D、CD79a/b—SmIg

E、CD28—CD80

23. 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 D

A、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 T细胞

B、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

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

D、γδ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E、CD28是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

24. 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B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

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

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

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25. T细胞活化的第I 信号来自 D

A、CD4与MHC 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 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

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6. 关于免疫耐受的概念正确的是 B

A、是一种病理过程

B、是针对某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

C、是一种免疫缺陷状态

D、是一种自身反应状态

E、是正向免疫应答过程

27. 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B

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

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

C、正常妊娠

D、免疫忽视现象

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28.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D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

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肥大细胞脱壳粒

29.关于共生相关概念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C

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双方互利

B、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C、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不侵害互不受益

D、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是根据两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分的

E、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害30.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B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31.寄生虫的终宿主定义是 C

A、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B、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C、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D、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E、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32. 关于转续宿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B、寄生虫终宿主的另一个称谓

C、是寄生虫成虫的非正常宿主

D、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正常宿主

E、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非正常宿主,最终能发育为成虫

33. 正常微生物(菌)群是 E

A、无侵袭力的细菌

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

C、健康人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

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34.下列哪组感染分类方式是从同一角度出发的 D

A、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

B、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

C、显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D、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

E、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35.机体受病原菌侵入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 C A、带菌者B、局部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潜在性感染36.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 E

A、空气—紫外线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

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37.按国际生物危害程度分级通例,HIV应列入 C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38.缺陷病毒指的是 D

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

B、缺少胞膜的病毒

C、缺少衣壳的病毒

D、基因组缺损不能复制的病毒

E、缺少某些酶的病毒

39.病毒增殖周期环节中不存在 D

A、吸附与穿入

B、脱壳

C、衣壳合成

D、孢子形成与释放

E、核酸复制

40.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B

A、转导作用

B、逆转录

C、转化

D、翻译

E、重组

41.下列哪种蛋白属于病毒的早期蛋白 C

A、包膜子粒

B、核蛋白

C、DNA多聚酶

D、壳粒

E、基质蛋白42.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 C

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

B、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

C、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

E、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43.关于病毒的潜伏感染哪项是错误的 D

A、潜伏期病毒不复制

B、潜伏期病毒不排出

C、潜伏期病毒不引起临床症状

D、潜伏期病毒维持感染性

E、潜伏期病毒难以检出

4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 D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可寄生在任何活细胞内

E、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

45.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直接作用 D

A、溶细胞型感染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继发感染

E、整合感染

46.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 C

A、溶原性转换

B、抗原转换

C、抗原漂移

D、W-V变异

E、H-O变异

47.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E

A、完整的单负链RNA

B、完整的双链RNA

C、完整的双链DNA

D、分节段的双链DNA

E、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48.单纯疱疹病毒I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D

A、口唇皮肤

B、局部淋巴结

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三叉神经节

E、脊髓后根神经节

49.禽流感病毒属于 A

A、甲型流感病毒

B、乙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丁型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50.关于HIV的的传播途径下列哪组描述是正确的 C

A、母婴传播、使用血制品、与患者握手

B、经口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C、使用公用剃须刀、产道传播、性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

E、血源性传播、产道传播、空气传播

51.下列那一个是HIV病毒的宿主细胞 C

A、CD8+T细胞

B、NK细胞

C、CD4+T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52.属于逆转录的病毒是 C

A、流感病毒

B、乙脑病毒

C、HIV

D、甲肝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53.以下病原体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 E

A、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

B、水痘病毒—带状疱疹

C、苍白密螺旋体—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E、单纯疱疹病毒-1—生殖器疱疹

54.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E

A.猩红热B.Q热C.破伤风D.沙眼E.水痘

55.下列病毒中不能垂直传播的是 E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EB病毒

56.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C

A、Dane颗粒抗体

B、HbcAb

C、HbsAb

D、DNA多聚酶

E、e抗原57.肉眼直接观察细菌有无动力常选用 C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斜面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固体平板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58.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是 C

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

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

D、复红-酒精-碘液-结晶紫

E、结晶紫-复红-酒精-碘液

59.哪一项不是细菌质粒的特点 E

A、化学性质是环状双链DNA

B、可在细菌间转移

C、非细菌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能自主复制

E、是细菌的特殊构造

60.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61.溶原性细菌是指 A

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B、带有R质粒的细菌

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F质粒的细菌

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

62. 关于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的基因转移,下列陈述哪项正确 D

A、转化与转导具有相同的转移途径

B、接合是质粒转移的非自然方式

C、转化与接合的不同在于后者依靠F+菌,前者依靠温和噬菌体

D、转化是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同拥有的基因转移方式

E、溶原性转换是由溶原性噬菌体引起的转化现象

63.细菌的遗传物质不包括 C

A、染色体

B、质粒

C、线粒体

D、噬菌体

64.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 B

A、细菌的抗吞噬性

B、细菌的耐热性

C、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性

D、细菌在体内的扩散能力

65.下列哪一组合属于细菌基本结构 C

A、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核膜

B、核膜、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D、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E、质粒、鞭毛、细胞壁、肽聚糖

66.关于革兰阳性菌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B

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的外层还有外膜

C、含有大量磷壁酸

D、胞内具有高渗透压

E、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阴性菌细胞壁厚67.下列哪项与细菌细胞膜的功能无关 C

A、呼吸作用

B、物质交换作用

C、维持形态作用

D、分泌作用

E、物质转运作用

68.有临床症状,但血液中无细菌的全身细菌感染类型是 C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带菌者

69.大肠埃希菌O157:H7株属于 C

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B、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E、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AEC)

70.下列哪项不是葡萄球菌的特征 B

A、革兰染色阳性

B、营养要求高

C、耐药菌株多

D、医务人员带菌率高

E、可产生肠毒素

71.能引起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的病原菌是 E

A、大肠埃希菌

B、艰难梭菌

C、空肠弯曲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72.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B

A、致热外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链道酶

D、链激酶

E、溶血素

73.在活细胞外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E

A、病毒

B、立克次体

C、螺旋体

D、防线菌

E、支原体

74.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C

A、溶血素

B、细胞素

C、致热外毒素

D、黏附素

E、透明质酸酶75.下述有关衣原体特性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细胞内寄生

B、分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

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

D、以复制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76.肥达反应检测的是 E

A、血清中病原体

B、尿液中抗体

C、粪便中病原体

D、骨髓中病原体

E、血清中抗体

77.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A

A、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可采用青霉素

B、衣原体与病毒都可形成包涵体

C、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

D、虫媒传播是立克次体病的一大特征

E、放线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78.除下列哪项均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D

A、溶脲脲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生殖支原体

D、肺炎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

79.关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方式,下述哪项是真确的 E

A、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尘埃-创口感染

D、粪-口传播

E、鸽粪-土壤-呼吸道传播

80.指出下列不关联的组合 E

A、霉菌—多细胞真菌

B、酵母—单细胞真菌

C、白色念珠菌—鹅口疮

D、小孢子菌—发癣

E、新隐球菌—假菌丝

81.关于真菌菌丝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菌丝为管状、中空结构

B、多个细胞组成的菌丝称有隔菌丝

C、无繁殖能力

D、气生菌丝可产生孢子、真菌的营养体,一个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

82.关于真菌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A、致病性真菌只限于多细胞真菌

B、常用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

C、菌丝和孢子都有繁殖能力

D、孢子分为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

E、真菌的生长比较缓慢

83.关于真菌结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真菌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B、芽管是既可形成于多细胞真菌,也可形成于单细胞真菌

C、真菌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中介体、微体、高尔基体等

D、多数真菌的染色体为单倍体型

E、真菌的染色体数量不等

84.人体寄生虫的概念一般包括 D

A、吸虫、绦虫、线虫

B、吸虫、绦虫、原虫

C、原虫、线虫、节肢动物

D、原虫、蠕虫、节肢动物

E、蠕虫、吸虫、节肢动物

85. 吸虫纲的形态特征不包括 B

A、外形呈叶状

B、消化系统有口有肛

C、具有口、腹吸盘

D、成虫背腹扁平

E、除血吸虫外多为雌雄同体

86.下列哪一项与绦虫纲的特点不符 E

A、属于扁形动物门

B、成虫分节

C、雌雄同体

D、虫体左右对称

E、经口摄取营养

87.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 D

A、全球性、自然疫源性

B、季节性、易感性

C、限制性、地方性

D、季节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

E、地方性、季节性、非限制性

二、简答题与问答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

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消极表现:免疫损伤、免疫耐受

免疫防御异常---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异常-----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监视异常-----细胞癌病或持续感染

2.何为抗原?何为表位?及二者间的关系。

抗原:指能与T细胞、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有两重属性即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二者关系:表位的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位,一种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

3.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TCR BCR

MHC分子必需无需

表位性质主要是线性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小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5~15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苷酸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表位类型顺序表位构象表位、顺序表位

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

4. 根据抗原与宿主机体间的亲缘关系,抗原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1)异种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

(2)同种异型抗原如人类的血型抗原和人白细胞抗原

(3)自身抗原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以及因

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因素而发生改变的自身成分(4)异嗜性抗原如大肠埃希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可

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

5. 联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阐述抗体以哪些方式发挥免疫效应。

(1)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特异性结合抗原和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系统:IgM、IgG1、G2、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Ag+Ab 结合后就会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作为多聚体的IgM分子,其活化补体的能力较IgG大。

(3)结合Fc受体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①调理作用②ADCC ③介导过敏反应④跨越胎盘

6. 简述补体激活与炎症发生的关系?

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应

(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补体的调理作用(3)补体的炎症介导作用:①激肽样作用②过敏毒素作用③趋化作用

7.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基本结构(含功能区)及分布情况。

HLA分子的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分为I 类、Ⅱ类、Ⅲ类基因区。基本结构:

HLAI类分子结构上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a2功能区组成,是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②Ig样区,由重链a3和β2-mG构成,a3是HLAI类分子T 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③跨膜区,将I类分子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位于细胞质中,可能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HLAⅡ类分子也分为4个区:①肽结合区,由a1和β1组成;②Ig样区,由a2,β2组成;③跨膜区:2条肽链各有25个氨基酸残基穿过细胞膜质双层,将Ⅱ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④胞质区:2条肽链羧基端各有10~15个氨基酸残基位于胞质中

8.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中抗体形成的异同点。

9. 简述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CD4+T细胞的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

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28-CD80)

CD8+T细胞的活化信号:

1、与CD4+T细胞的活化相同

2、第二信号来源于CD4+T细胞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

第二信号:CD40、CD80,、MH CⅡ类分子、细胞因子受体

11. 正常微生物及其生理意义。

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生理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肠道屏蔽

12. 条件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

条件致病病原生物定义: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宿主生态失调时会致病的菌

群,称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13.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结构:核心: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DNA或RNA);意义:带有病毒全部的遗传信息,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

衣壳:由许多蛋白质壳粒组成,保护核酸,介导病毒感染细胞且有抗原性;生物学意义: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和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参与感染过程,介导病毒核酸进入敏感的宿主细胞内;具有抗原性

14. 试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的过程称为病毒复制。病毒的增殖过程可人为划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

吸附:病毒的表面配体位点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

穿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脱壳:病毒核酸游离于宿主细胞内。

生物合成: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合成生物分子的过程。早期为功能蛋白,晚期为结构蛋白

装配:指病毒将生物合成的蛋白、核酸及其他成分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子代病毒颗粒的过程。

15. 试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持续性感染类型:慢性病毒感染、潜伏性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16.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影响:(1)、溶细胞型感染

(2)、稳定状态感染

(3)、细胞凋亡

(4)、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5)、病毒基因的整合

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2)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

(3)抗体增强病毒感染作用;

(4)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应答的功能紊乱。

17.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分解代谢产物及细菌的生化反应:糖酵解试验;IMViC: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ndol)、甲基红(methyl red) 、VP及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的合称;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①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概念: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物质。

②毒素与侵袭性酶,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内毒素: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外毒素:多数G+ 菌和少数G- 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于内毒素。侵袭性酶:亦为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

③色素:一般在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功能尚不清楚,有助于鉴别细菌,有两类: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④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

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

⑤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比抗生素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⑥维生素: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些维生素,除供自身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

18.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生物学意义:荚膜:抗吞噬作用:肺炎链球菌

黏附作用:导管,医院内感染

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使细菌游向营养物质,而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可籍鉴定细菌及对细菌分类

菌毛:普通菌毛:细菌的粘附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接合,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遗传物质传递。

芽孢:抵抗力强。耐干燥、热、辐射、化学消毒剂100℃数小时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最可靠方法为高压蒸气灭菌

致病性不直接引起疾病,发芽后形成繁殖体后致病

鉴别意义根据芽胞位置、大小等

19.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及其含义?

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细胞融合等。

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供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1)、F质粒的接合:F+菌与F-菌经接合后,F-菌可获得F质粒而成为F+菌。(2)R质粒的接合: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比转化可转移更大片段DNA。(1)普遍性转导(2)局限性转导:又称特异性转导

原生质体融合:两种不同的细菌经处理后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两细胞间形成胞质桥,允许细胞的胞质混合及遗传物质交换,可发生于不相关的、甚至不同种类的两细胞间,这种基因转移的机制称为基因传输.

20. 简述真菌的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外源性)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污染环境,引发寻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

(4)、真菌性中毒——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真菌毒素的摄入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1.简述HIV/HBV的传播方式和所致疾病。

HBV的传播方式:(1)血液、血制品;(2)母婴传播:围产期感染(主要)、哺乳传染、宫内感染;(3)其它途径:公共剃刀、牙刷、皮肤、性行为。

所致疾病:自身免疫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关节炎或肾小球肾炎;急性肝坏死;与原发性肝癌有关。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

HIV传播途径: (1)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骨髓及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共用注射器等传播;(3)母婴传播,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

所致疾病:(1)急性期: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劳、咽炎、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周后症状自行消退

(2)无症状期:血液中的CD4+T细胞逐年递降

(3)症状期:1、CD4+T细胞降至500-600个/μl,表现AIDS相关综合征:发热、盗汗、倦怠、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

2、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时,表现为AIDS期:绝大多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感染等,可能致死。部分患者还可出现Kaposi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肌肉萎缩、运动失调及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患者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并发各种肿瘤

22.分析“两对半”检测中各指标的意义。

HBV标志物检测,俗称“两对半”检测,即HBsAg和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

1、HBsAg和抗HBs:HBsAg是机体感染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其阳性见于:

(1)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

(2)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抗HBs是中和抗体,其阳性表明曾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不论临床上有无肝炎症状,如抗HBs出现,表示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2、HBeAg和抗HBe: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及其血液具有传染性,若转为阴性,说明病毒复制停止。

抗HBe阳性表示机体对HBV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出现变异菌株除外)

3、抗HBc:HBcAg仅存在于Dane可以核心表面,因此患者血清中不易检测到。血清内抗HBc IgM阳性表示体内有HBV增殖。抗HBc IgG阳性表示慢

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急剧升高)或HBV持续感染(持续出现)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染性强,“大三阳”)+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

+ ————无症状携带者或HBV感染

—+ ———接种过乙肝病毒疫苗或既往感染已恢复,机体有

免疫力

————+ 病毒在复制,窗口期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及其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可多途径侵入机体,致皮肤/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局部感染:多为金葡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内脏器官感染等。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后者多发生于严重的原发病灶,并多见于新生儿。

(2)毒素性疾病:由有关外毒素引起。

食物中毒:进食含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后1—6h出现症状,恶心,呕吐(最突出),上腹痛,腹泻。多1—2天恢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患者皮肤开始有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泡,导致表皮脱落。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毒性休克综合症:主要由TSST-1引起(肠毒素也可引起),常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24.举例说明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那些种类的疾病?

疾病类型:

A: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节炎、蜂窝织炎、痈、脓包疮;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等。

B: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高热、皮疹、杨梅舌等)

C: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全心炎、关节炎等)和急性肾小球肾炎。25.简述疟疾发作周期性原因。

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即间日虐和卵形虐隔天发作一次,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一次,恶性虐为每天或隔天发作一次

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和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约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食产生内源性热原质。

2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于肠黏膜静脉末梢内。雌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虫卵入水后在一定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经两代胞蚴形成许多尾蚴,尾蚴是感染阶段,人接触疫水,尾蚴经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血循环到达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

膜静脉,发育为成虫。中间宿主:钉螺。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27.疟原虫生活史。

(1)人体内发育: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

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无性生殖)配子体形成

(2)蚊体内发育: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28.试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相同点: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膜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不同点:(1)G+ 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2)G+ 菌的特殊组分:磷壁酸及一些表面蛋白;G- 菌的特殊组分:外膜,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3)G+ 菌细胞壁较坚韧且厚,G- 菌细胞壁较疏松且薄

(4)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15~50层;G-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1~2层

29.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荚膜、微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A、荚膜、微荚膜:荚膜多糖具有抵抗吞噬作用和抵抗体液中有害物质的损伤作

用,有利于病原菌突破宿主的防御功能。

B、非菌毛粘附素:(脂磷壁酸、壁磷壁酸)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C、侵袭性物质:细菌质粒编码的侵袭素

侵袭性酶类: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2)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A、外毒素: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一般加热至58-60度后1-2h可被破坏。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经0.3%-0.4%甲醛液脱毒,成为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的类毒素。分为3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B、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分子结构: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脂质A是其毒性部分,较稳定毒性作用:1、发热反应;2、白细胞反应;3、感染性休克

30.细菌的全身感染类型。

(1)毒血症:病原菌在侵入局部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病菌不入血,常引起由外毒素感染后特殊的毒性症状。

(2)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崩解释放大量内毒素致病。(3)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入血,一过性从血流到达易感部位后再行繁殖而致病。

(4)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发热、皮肤黏膜淤斑,肝脾肿大等。

(5)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A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具有吞噬传递免疫信息在特异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红细胞 2.冲液后,计数池每个大格的体积是() A 0.1u l B 0.01 ul C 1.0 ul D 0.0001 ul 3.血片经过瑞氏染色后,成熟红细胞呈鲜红色,白细胞核染色呈浅灰色, 其原因是PH为() A 5.4 -6 B 7.4-8 C 6.5-7 D 8.2-8.6 E 8.7-9.4 4.三种粒细胞区别的要点是() A细胞大小 B特异性颗粒 C染色质结构 D浆颜色 E核浆比例 5.下列除了哪种疾病外,均是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 A猩红热 B尿毒症 C 流行性感冒 D 铅中毒 E化脓性阑尾炎 6.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分叶核常为() A一叶 B二叶 C三叶 D四叶 E 五叶 7.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幼稚细胞增多称为() A核左移 B核右移 C中毒颗粒 D 逆行性变化 E杜勒氏小体 8.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是棕红色,在波长540nm处,有一较宽的吸光带, 它是() 9.大面积烧伤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高的原因是()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寿命延长 C 红细胞破坏减少 D 血液浓缩 E白细胞生成减少

10.诊断铅中毒的最佳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B低色素红细胞增多 C 靶红细胞增多D 点彩红细 胞增多 11使血沉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A红细胞数量增多 B 大红细胞贫血 C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D 球形红细胞贫血 E 红细胞凝集成团 12.关于魏氏血沉发测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深静脉血1.6ml B 用血沉管吸抗凝血至零刻度 C与0.4ml抗凝剂混匀 D垂直立于血沉架上 E 室温静置半小时 13.关于血沉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正常男性血沉生理变化不大 B 新生儿血沉加快C妇女月经期血沉可 加快 D 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人血沉可加快E 高原地区的居民血沉低于平原地区的居民 14.欲中和A型血清的天然抗体,可加哪一种唾液() A A型分泌型唾液 B B型分泌型唾液 C O型分泌唾液 D A B型分 泌唾液 E 任何唾液 15.用标准血清鉴定血型,下列哪项的结果应判断为A型血() A与抗A不凝,抗B凝抗A+B凝 B与抗A凝,抗B不凝抗A+B凝 C 与抗A凝,抗B凝抗A+B不凝 D与抗A不凝,抗B不凝抗A+B凝 E与抗A不凝,抗B凝抗A+B不凝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 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 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 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2.)调节收入分配。 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 资源配臵职能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臵职能的原因: 1.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 2. )外部效应的存在 3. )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原因: 1.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 2.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 3. ) 市场机制的框架内, 有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 原因: ( 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 ( 2) 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 缺乏统一性,有时互有冲突. 4. )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 ( 1)征税 ( 2)转移性支出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原因: 1. )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2. ) 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 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临床检验基础 血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

血液标本 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 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 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微量检测 部位: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 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 简要步骤:1、准备材料;2、选择采血部位;3、按摩皮肤;4、消毒皮肤;5、针刺皮肤;6、拭去第一滴血;7、吸血;8、止血;9、稀释血液。 二、静脉采血法: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 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简要步骤:1、准备试管;2、标记试管;3、消毒双手;4、选择静脉;5、检查注射器;6、扎压脉带;7、选择进针部位;8、消毒皮肤;9、穿刺皮肤;10、抽血;11、止血;12、放血 【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时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毛细血管采血时应避开伤损部位,避免挤压皮肤,血液应自然流出;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宜太长;动脉采血后应立即与空气隔绝,阻止血气交换;容器要洁净干燥,避免强力振荡引起溶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抗凝的标本其比例要准确,必要时需修正;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因可干扰测试结果 抗凝: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一、草酸盐, 抗凝原理: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沉淀; 使用方法:草酸钠0.1mol/L和血液1:9。 优点:溶解性好,价廉。 缺点:①对凝血因子保护功能差,影响凝血因子;②形成草酸钙沉淀物,影响自动凝血仪器的使用。 使用范围:逐步被淘汰。 二、柠檬酸钠(枸橼酸钠), 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和血液1:9(用于凝血试验);106mmol/L的浓度和血液1:4(用于血沉)。 优点:对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缺点: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较弱。 使用范围:止血学检验、血沉、输血保养液(毒性小)。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15g/L EDTA和血液1:1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医学检验不要的部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叙述L-α氨基酸结构特征,比较各种结构异同并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特征: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和基团:羧基、氨基、R 基和一个H原子。 比较: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R基是非极性疏水的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R基是极性亲水的,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芳香族R基氨基酸:R基有苯环结构 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结合H离子而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给出H离子而带负电荷 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什么是肽键?什么是肽单元?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4、解释蛋白质分子中模体和结构域概念及其与二、三级结构的关系。 模体,又称超二级结构,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 它是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时经过的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结构域,存在于许多较大(由几百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球形折叠区,有时与其他部分之间界限分明,可以通过对多肽链的适当酶切与分子的其他部分分开。 结构域是三级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章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说明碱基与戊糖、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什么?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 碱基与戊糖的连接化学键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磷酸酯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内踝静脉 E 股静脉 B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D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E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D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A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D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A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C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C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C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 Hb为碱性物质 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D 17.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 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D 29.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ICSH, the best anticoagulant for the blood routine tests is ("

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 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 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 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 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 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 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重点2

临检(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1、标本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细针穿刺抽吸法 2、涂片制备方法:①推片法②吸管推片法③涂抹法④压拉涂片法⑤喷射法⑥印片法⑦微孔滤膜过滤法 3、标本固定 (1)目的:①固定: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以防细胞的自溶及细菌导致的腐败②保持细胞内的化学物质 (2)常用固定液:①Carnoy固定液:处理明显血性的标本,特点是渗透性强,固定效果好②乙醇乙醚固定液③95%乙醇固定液(3)方法:①▲带湿固定(wet fixation):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为带湿固定。将标本涂片迅速浸入固定液中,在固定过程中细胞不与空气接触,使细胞质脱水、蛋白质凝固。此固定法适用于巴氏染色或HE染色,该法固定后染色的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②干燥固定:此固定方法适用于瑞—姬染色。湿固定法细胞变小,干燥固定细胞变大。 4、标本浓缩技术:①离心法②细胞离心法③滤膜过滤法④细胞块法⑤液基细胞学技术 5、染色方法: (1)巴氏染色法:鳞状上皮过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黄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或浅蓝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观察阴道涂片中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2)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 eosin,HE)染色法:适用于痰液涂片、穿刺细胞标本。胞核呈紫蓝色,胞质淡玫瑰红色,红细胞呈淡朱红色。 (3)瑞特—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 atain);本方法多用于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 ●1、(多选)涂片通常由各种复杂细胞成分组成,因病变组织或采样部位不同,涂片上可同时见到正常和异常细胞。通常,涂片上正常同类同层细胞形态是均一的,细胞核反映的是细胞增殖状态和能力,细胞质反映的是细胞起源、功能状态和分化程度。 细胞活性增加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激素调节引起的细胞增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的生长),也可以是损伤性的,如修复(repair)和再生(regeneration),或肿瘤性异常。细胞活性减低多为激素(如低甲)、衰老(如卵巢功能降低)或凋亡等生理性情况,细胞可发生萎缩和退化变性。 (一)细胞数量 1、细胞过多(hypercellularity)表示增殖过程指数增加,代表增生或肿瘤。 2、细胞过少(paucicellularity)也并非表示无恶性细胞的存在,与标本的采集、肿瘤进展、肿瘤类型有关。分化差的恶性肿瘤时,细胞常散在脱落,形态类似于正常。因此,足够量的标本是提高结果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二)细胞结构特征 在细胞学涂片中常常缺乏细胞结构特征,而采集大量细胞时能显示组织学特征。 1、涂片上,正常上皮细胞常保持细胞极性(cell polarity)和细胞间黏附性(intercellular adhesion)。 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性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完成细胞的各项功能活动。 极性:细胞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差别,它们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朝向深部组织的一面称为“基底面”,而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面称“侧面”。 细胞间黏附性,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可溶性递质称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相互结合,钙黏蛋白也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镶嵌于细胞膜。 2、腺上皮细胞多呈规则排列,单层成片,正面观呈“蜂窝状”,侧面观呈“尖板条栅栏状”。 3、增生和良性肿瘤的上皮细胞常保持良好的黏附性,呈特殊的外观,如乳头状、玫瑰花样结构。 4、合胞体样细胞边界改变和极性紊乱时应考虑肿瘤的可能。 5、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的极性差,细胞间相互重叠,有时三维状聚集呈球形。 6、、癌细胞具有异常黏附性和异常聚集性2个主要特征。但是,正常淋巴细胞、分化差癌细胞的细胞间黏附性差,常呈散在分布,而淋巴瘤细胞(肿瘤性淋巴细胞)则相反,两者很难鉴别。 7、良性基质细胞常呈卵圆形、梭形,细胞间疏松黏附或呈裸核,恶性基质细胞(肉瘤)与良性基质细胞类似,但细胞核和细胞质多异常。 (三)细胞核特征:是判断良性细胞与恶性细胞的关键。(判断:多核细胞并不一定是恶性) 细胞核形态的异常称为核异质(dyskaryosis),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或者低度和高度。 1、良性细胞核的一般特点:细胞核体积相对较小,核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核边界光滑,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涂片上同一类型细胞之间差别很小,称为单形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基础知识 1.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的是血小板 2.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3.正常人血液PH应该在7.35~7.45 4.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6.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7.皮肤采血的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8.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 10.关于细胞成分化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 11.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完成在骨髓 12.关于红细胞生理,描述正确的是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13.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1.34ml 1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6.0~7.0)X 1012/L 15.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16.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17.1966年被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是HiCN 18.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为0.10mm 19.HiCN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 20.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2nm 21.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 22.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um 23.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10um 24.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25.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确定的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 26.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还原红细胞层 27.对血细胞比容叙述正确的是作为MCV计算的基础数据 28.对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MCHC的计算单位是g/L 29.RDW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30.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叙述正确的是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医学教`育网提供 31.标本中可影响RDW的因素是红细胞碎片 32.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叙述错误的是经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连成线状的网状结构 33.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为魏氏法 34.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的数值报告单位是mm/h 35.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6.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37.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38.与白细胞无关的是Howell-Jolly小体 39.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 (1)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 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内踝静脉 E 股静脉 [本题答案]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本题答案]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本题答案]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本题答案]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本题答案]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本题答案]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本题答案]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本题答案]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本题答案]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本题答案]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南大《公共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第一章绪论 一、政府经济学的经济基础 公共现象或公共行为早已有之,但是公共经济则不是同步出现的。在中国盐铁是否专卖,汉武帝认为要专卖,但是这是公共政策,不是一门学科,没有人系统论证过专卖的好处以及其坏处,公共政策及思想早已有之,但没有公共经济,这些在前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职能主要一是组织大型工程(如水利、宫殿以及部分防御设施,像长城等),不存在社会协调不协调的问题,由于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古代就采取相应办法,把人头税摊丁入亩,这是帝王职能。二是公共职能,如赈灾,民间应当是辅助的,而政府是主体的,赈灾就是政府的事。过去就是有问题提出一个对策,而不是一门学问。 公共政策或经济行为早已有之,但也没有公共经济学。 主要是没有社会大生产,因此,没有宏观调控的需要。 前资本主义社会因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也没有出现公共经济学。严格说,在凯恩斯之前也没有公共经济学。因为之前,是自由主义学派,真正为现代经济奠基的是亚当.斯密,公共经济学的很多范畴、假设、名词到现在都在用,如经济人假设、竞争,都是他的奠基,但其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反映在他对政府调控是看法,是不用政府管,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这是其思想的基点,而且亚当.斯密认为他解决了经济学里的所有问题,而且想通过经济学来解决社会现象,也就是布坎南等人后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经济人假设解决道德、情操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最近由印度学者《从自由看待发展》一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亚当.斯密继承人大卫.理嘉图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以及最后到马歇尔都是自由主义,虽然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且不断发展,但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政府经济学,这种情况下以及公共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不可能最终形成。 总之,西方经济的自由主义是公共经济学不能产生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公共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凯恩斯就是干预主义,涉及到财政就是要用政府宏观手段调控经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有三个:一是资本主义30年代大危机,危机说明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二是同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未受到影响,其经济不乱。三是第一个走出大危机的美国,就是罗斯福实行干预后走出来的。1936年凯恩斯提出,市场的推动不能使供求平衡,出现了缺口,其想到了政府,要用政府的力量推动这种缺口的闭合,提出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货币政策、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等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的政策,别人问他采用他的政策如何才能不导致通货膨胀,他说,把钞票发到半通货膨胀的临界点状态。公共物品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内容都有了,凯恩斯理论也就是政府经济学的诞生,而我们现在比凯恩斯更滑头,更叫人听不懂,现在说的是,刚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一是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也就是凯恩斯理论的三个背景。二是战后重建,都是国家与企业的紧密结合,重建是主导,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这就需要一个理论支持,这不是亚当.斯密的时代,源于凯恩斯,一直到当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二、政府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政府部门的社会根本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是增进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种看上去无序,为人个利益,但在为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向公众利益,但是否是整体获利,还是一部分人获利,一部分不获利,甚至是贫困,因此,有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这种进步分解到个人就不一样。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而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2,因此,说要用政府手段来平衡,南美就是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太大,而东南亚是实行均富的政策,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虽提高,但贫富差距扩大,也不是好办法,因此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也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血液部分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

【参考值】 成年男性:(4. 0~5. 5)×10^12/L,成年女性:(3. 5~5. 0)×10^12/L;新生儿:(6. 0~7. 0)×10^12/L 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 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病理性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参考值】(温氏法) ①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0.42。【临床意义】 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降低: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 应用: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 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检测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Hb(G/L)。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实验室的分光光度计达不到WHO规定的标准条件,所以利用Hb参考液制备标准曲线,换算出Hb(G/L)。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单选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踝静脉 E 股静脉 [本题答案] B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从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本题答案] D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本题答案] E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本题答案] D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本题答案] A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本题答案] D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本题答案] A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本题答案] C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本题答案] C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本题答案] C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 Hb为碱性物质 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本题答案] D 17.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本题答案] D 1. 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成人约3~4L B 约占成人体重的7~9% C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所含红细胞的百分比 D 健康人血液pH值为7.35~7.45 E 血浆渗量为290~310mOsm/kgH2O [本题答案] A 2. 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从而使私人

临床检验基础 体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脑脊液部分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 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参考值】 健康人脑脊液总量约120ml~180ml,约占体液总量的1.5% 颜色 正常无色透明。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移行,可呈黄色。当中枢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使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1)红色: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特别是穿刺损伤的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除此以外,脑脊液中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时,也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2)黄色:脑脊液黄色称为黄变症,可由出血、黄疸、淤滞、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黄变症: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胆红素增加。出血4~8h后脑脊液即可呈黄色,48h颜色最深,并可持续21d左右。 ②黄疸性黄变症:见于重症黄疸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症等,由于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其呈黄色。 ③淤滞性黄变症:由于颅内静脉、脑脊液循环淤滞时,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出,导致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从而使脑脊液呈黄色。 ④梗阻性黄变症:见于髓外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当蛋白质超过1.5g/L时,可使脑脊液呈黄色。黄色的程度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色越明显。 (3)白色:多因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项目一任务1 血液量:成人约占体重的6%~8%,平均血量5L左右。 pH:7.35~7.45 比密:1.05~1.06 渗透压:290~310mosm/Kg·H2O 采血部位 (1)手指采血: WHO推荐采取外周血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采血部位尖内侧 优点:方便、获较多血量结果比较恒定 缺点:与静脉血仍存在某些差异。 拇指、拇趾或足跟采血——半岁以下婴幼儿 皮肤完整处——严重烧伤者 任务二白细胞检验 计数计算WBC/L=N/4×10×106×20=N/20×109 血涂片WBC密度与WBC的总数的关系 WBC血涂片WBC个数/HP (4~7)×109/L 2~4 (7~9)×109/L 4~6 (10~12)×109/L 6~10 (13~18)×109/L 10~12 4. 减少计数域误差的措施 <3×109/L扩大计数范围、缩小稀释倍数 >15×109/L增加稀释倍数、适当减少加血量 参考值: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血膜厚薄分布不均的原因: 厚: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 薄:血滴小,角度小,推片速度慢 分布不均: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 瑞氏染色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的染色效果好,但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能力略差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对细胞质着色能力较差 WBC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六) 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①大小不均②中毒颗粒③空泡形成④杜氏小体⑤退行性变⑥核棘突 2.棒状小体(Auerbody)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只是分享

《公共经济学》复习 题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 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等。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一、资源配置失效:1.不完全竞争 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 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6.偏好不合理-优质品与劣质品问题二、收入分配不公平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正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负外部效应: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受影响者并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 纠正外部效应三种设想: 1、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2、合并与外部效应有关的企业; 3、使用税收和补贴计划。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完全非排他性和完全非竞争性着两方面特征的物品。 公共产品的总体特征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 答: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6、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必要性和原则。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 DEECB 6-10:BDACD 11-15: CCEBC 16-20: DAABC 二、填空题 1. ①大红细胞;②小红细胞,③棘形红细胞,④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⑤新月形红细胞,⑥颗粒形红细胞,⑦皱缩红细胞,③影细胞,⑨红细胞碎片。 2. 皱缩、胀大、渗出。 3.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vohie小体、退行性变。 4. 3 /HPF,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5. 流动,凝胶。 三、名词解释 1、核右移: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若5叶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象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中比正常中性颗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 3、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而渗出血管外、组织间隙及浆膜腔所形成的积液。

四、简答题 1、异型淋巴细胞种类

I型(空泡型):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H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形状及结构与I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皿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2、血沉增快的病理临床意义?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物质释放增多所致。风湿热的病理改变,结缔组织性炎病症,其活动期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时,血沉增快。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的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塞时血沉增快,,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③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病人增快的血沉,可因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较彻底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见增快。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常明显增快,慢性肾炎、肝硬化时血沉亦常增快。⑤贫血: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增快。 ⑥高胆固醇积压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常见增快。 3、大便OE试验临床意义是什么? 粪便隐血阳性见于①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肿瘤时。②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