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编制思路及分析演示文档PPT学习教案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编制思路及分析演示文档PPT学习教案

第10页/共21页
2.实验题的要求:重实验操作/重学习过程 怎样在纸笔考试中体现操作与学习过程?
通过细节的考查来检查是否亲手做过实验. (因为只有亲手动过手才有可能涉及细节)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来检查学生是否经历了学习过程. (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能离开对教科书的学习)
第11页/共21页
如果去除这些数据,是一道更真实、 更有物 理味的 试题
1.选择题的要求:基础考查要到位, ,能力层次要 知识覆盖面要广
兼顾,联系实际不牵强
了解、识 记 理解
分析、推 理
14.交变电流 16.电场的描述及性质 17.原子核 13.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 1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8.气体性质、内能 19.共点力平衡、形变、弹性 20.平抛运动 2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Ⅱ/Ⅱ
2010年考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
的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实验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v-t图象 核反应方程及其类型 交流的图象、峰值和有效
值、 对力的认识 静电场及其性质
第2页/共21页
知识点重复:
热力学第一定律
交流电的图象、 峰值与有效值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平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律
19.共点力平衡、形变、弹性
20.平抛运动 2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涉及分子动理论与气体实验定律两 个知识 点 定性分析的要求比较适中
与工农业产生相联系 简单运算(属定量分析)
基于电学计算题的考虑(两年都考 带电粒 子在电 磁场中 的运动 ,没有 考法拉 第电磁 感应定 律的相 关计算 ) 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洛仑兹力的有关 知识点 (带电 粒子的 电性与 轨迹、 左手定 则、半 径与周 期公式 )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PPT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PPT
• 18、【题文】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能够仅具有一个磁极 •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 【答案】BC • 【解析】选项A,假如指南针只有一个磁极,就不能确定南北方向了,起不到指明
抛运动
分析
验范

围内
23
(电学实验)
II (力学实验)弹簧劲 考纲 (电学实验)半偏法测电 II
表头的改装(电
度系数与长度关系 要求
表内阻
流表电压表改
实验探究。
实验
装)
2
24
(电学计算)带电
(力学计算)
(电学计算)运动的合成 II
计 粒子在电场中 II 自由落体运动与受 II 与分解、电场以及动
算 运动、牛顿第
二、2015年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特点分析
• 4、选做题特点
• 选修部分题型结构跟近几年完全相同,各个 板块都采纳两小题的形式,第一道是选择题, 从五个选项中选出三个正确的,题的内容都 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选修3-3是分子动理论 以及波义耳定律,3-4是光的折射、光的干涉 、波的传播规律,3-5是波粒二象性、动量守 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2015年全国II卷试题回顾

一、2015年全国II卷试题回顾

一、2015年全国II卷试题回顾

一、2015年全国II卷试题回顾

一、2015年全国II卷试题回顾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3(1) 33(2) 34(1) 34(2)

《物理试卷分析》课件

《物理试卷分析》课件

失分原因分析
总结词
深入剖析失分原因,提高教学针 对性
详细描述
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失分的 主要原因,如知识点掌握不牢、 解题思路不清晰等,为后续教学 改进提供依据。
04
改进措施与建议
教学方法优化
引入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 念和原理。
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提出问题,提高课堂互动 性和学生参与度。
力的平衡
考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和受力分 析。
主要考查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 应用,以及解决简单静力学问题的能 力。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重点考查对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理 解和应用,特别是在碰撞、弹簧振子 等题型中的应用。
电磁学部分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考查对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包括电场线和磁感线的描 绘。
填空题
考查对物理原理和公式的 理解,共5题,每题4分。
计算题
考查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共3题, 每题13分。
总体难度评估
难度系数:中等偏上
易错题目分析:第15题、第25题
知识点分布:力学(30分)、电磁学(40分)、光学(15分)、热学( 15分)
02
知识点分析
力学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
《物理试卷分析》ppt课件
• 试卷概述 • 知识点分析 •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改进措施与建议
01
试卷概述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选择题(40分)、填空题(20分)、计算题(40分)
题目类型与分值分布
01
02

高考物理卷面情况分析ppt课件

高考物理卷面情况分析ppt课件
.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 振幅的两倍。 答案:AD
平均分:3.16 难度:0.53 区分度:0.47
力加速度反常现象。已知引力常数为G。
(1)设球形空腔体积为V,球心深度为d(远小于地球半径),PQ =x,
求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若在水平地面上半径为L的范围内发现: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 与k
(k>1)之间变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现在半径为L的范围
的中心,如果这种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试求此
答案:BC
平均分:3.06 难度:0.51 区分度:0.39
.
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 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 为4.8V。:0.23
.
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 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
(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 g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gmaxGd2V
……⑥
gmin(d2GL V2)d3/2 由题设有
…… ⑦
gma xk gmin ……⑧
联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
d L k 2/3 1
……⑨
L2k
V
G(k2/3 1)
……⑩
评分标准:本题21分。
MV
………②
而r是球形空腔中心O至Q点的距离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卷及题试题分析教学课件ppt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卷及题试题分析教学课件ppt
加强与高校的联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理科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可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同时 也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生源。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优化配置
提高教师待遇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待遇可 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工作中 来。同时也可以激励教师更加用心地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卷及题试题分 析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2023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卷分析 • 2023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分析 • 物理化学生物各科分析 • 建议和教学策略 • 加强各学科间交流与合作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3
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
通过分析高考理科综合全卷及题目,帮助学生 掌握考试要点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理科综合 成绩。
生物学科分析
总结词
生物学科分析
考试内容及要求
对广东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 考试形式进行全面分析。
试题特点
对近几年来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难 点、重点和考点进行深入剖析。
典型例题分析
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 解试题解题思路和掌握解题技巧。
0
充分理解基本概念
今年的试题中,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据了 较大的比例,同时对于知识点的覆盖面也较 为广泛。
试题中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逻 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对于
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考察。
2023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难度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
今年的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特别偏难怪的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共享教学资源

高考物理分析报告 PPT

高考物理分析报告 PPT
实验步骤的四个填空为文字叙述型,考生作答与评分标准吻合度小,作答表述 多样性极强,其中不乏与标准答案相似或基本一致的写法。但也有大量不能得分的 情况,主要表现为:
1、 应填“重新处于平衡状态”处,相当数量的考生填为线框运动或托盘运 动(向上或向下),能够认为未能理解题意,胡乱作答。题面差不多给出“使D处于平 衡状态”的陈述,还不能从中领会其含义,应该是实验能力和审题能力十分低下的 考生。
选做题选做率: 33题 13% 34题 43% 35题 44%
实验题分数分布(22、23题)
分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0、8 4、 5、 5、 8、 4、 6、 7、 6、 10、 9、 4、 11、 1、 10、
5
9 2 6 2 1 82 4 5
795 3 8
第24题(14分),该题以学生熟悉的“用拖把拖地”的生活经验作为问 题情境,而不是依托学生熟悉的木块、小车为背景的套题,可谓推陈出新。 该题分两个小题设问,第一问求摩擦力,第二问求临界角的正切。该题分 项设问对提高区分度有价值,第二问的文字叙述略显生涩,肯定会造成一 些考生理解上的困难。
本题第一问(8分)可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以墩布的转动中心为原点建 立坐标系,把人的推力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然后依照拖把的平衡 状态,分别在水平与竖直方向上列出两个平衡方程,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 即可解得结果。没有涉及运动过程与能量转化,解法单一,难度较小,约三 分之一的考生可得这8分。但有接近4成的考生在这一问出现问题,典型错 误有:
D 73、67 87、26 15、99 8、24 55、29 13、18 2、84 53、55

物理试卷讲评课件

物理试卷讲评课件
分析过程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物理过程,将复 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过程 ,从而简化问题并明确解题步骤。
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意答题规范
学生需要注意答题规范,使用 准确的物理语言和符号,避免
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控制答题时间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不要在某 个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避
免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来自检查答案在完成题目后,学生需要检查 答案是否合理、完整、准确,
并及时修正错误。
05
总结和建议
对试卷讲评的总结
试题特点
本次试卷涵盖了动力学、电磁 学、光学等多个知识点,突出 了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同时注
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学生表现
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整体稳定,但 在一些细节方面仍有待提高,如 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计算能力的 提高。
04
解题技巧和方法
快速解题技巧
熟练运用基本定理和公式
对于基本物理定理和公式,学生需要能够做到熟练记忆并理解其含义,这样才能够在解题时迅速准确地应用。
学会快速分析问题
学会快速分析问题是快速解题的关键。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的类型、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已知条件等,从而快速确定解 题方法和思路。
运用解题技巧
讲评效果
讲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难点和易 错点掌握不够理想,需要加强针对 性的指导和练习。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应注重知识点的全面 覆盖和难度的循序渐进,加强重点知识的巩 固和提高。
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概念的解释和阐述,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其 理解能力。
在物理试卷中,力学试题是常见的一类题 目,考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高考物理 高考分析课件

高考物理 高考分析课件
(1)文字(wénzì)叙述缺乏
不少考生解答时只有几个算式,完全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叙述性文字,阅卷教师 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也不知道他们是要研究哪一段过程或是 哪一个状态。尤其是部分属考生自定义的中间物理量,不作说明而突然出现,令 人迷惑。 (2)学科语言使用不当,缺乏科学性 不少考生叙述时用语不规范、不严肃,随意性强,甚至还生造定理,如出 现“功能守恒定律”、“冲量定理”
内容范围和 能力要求
第十二页,共26页。
三、关于(guānyú)2011年高考理综物理科备考建 议
总体策略 整体规划 注重(zhùzhòng)基础
注重(zhùzhòng)规范
关注细节 适度训练、提高效率
第十三页,共26页。
考生在物理科应考(yìngkǎo)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考(ɡāo kǎo)答卷不该出现的失分 2、解答(jiědá)计算题出现的问题 3、解答实验题出现的问题
主要靠学生认真看书,以教材上的表达式、符号、单位等为依据
教师还应作这方面的示范(如板书、批改作业等)
养成正确书写和运用物理语言的习惯。
第十五页,共26页。
(2)答卷(dájuàn)马虎而失分
主要有四种(sì zhǒnɡ)情况: 一是字迹(zìjì)潦草, 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或单位因粗心写错,如把加速度2m/s2写成2m/s,这两种情况将失去答案分,这是非常
可惜的。
用表达式表示的答案:
t m s
2qB
四是在物理学或物理教材中每个物理量都有明确而统一的符号。在高考中也要求考生 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题 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有些考生常由于字母意义的理解错误导致失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2002 2003
满分 84 72
平均分 20.45 20.82
难度值 0.24 0.29
Ⅱ卷物理成绩今年比去年有所提高
2020/12/10
6
2、2003年Ⅱ卷物理大题市区对比
(分值)
25 20
15 10
5 0
23
24
25
满分值 市均分 区均分
34
(题号)
各大题均比市里平均分稍低,我区学生的能力还有差距
原因分析:
1.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刻,不能准确熟练地提取和应用。
2.物理的审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建立各个公式间的联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020/12/10
13
34题(22分)
力学与电学综合,作为理综试卷的压轴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
学生问题:
1.对物理图景的分析错误。因为摩擦产生了热,实际上机械能不守恒, 但大多数学生认为机械能守恒,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列 方程求解时没有考虑热量损失问题。
2.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混淆。
3.求速度时,思路不清,乱套公式。
原因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2.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试题情景的分析能力弱 选择规律)
(获取信息;建立模型;
2020/12/10
14
三、2003年高考工作回顾
教师队伍稳定,广大教师努力,骨干教师发挥
了作用(专题辅导7人),青年教师做出了贡献 (3个课型的研讨)
教研指导对路,狠抓基础和课堂落实的工作思 路和复习策略(抓基础,抓典型,抓规范,抓 落实,抓效率)及三轮复习的安排符合我区实 际
3科教研员间和各校3科教师间协作精神强
面对我区逐渐扩大的理科生队伍,如何多出尖 子生?如何提高广大理科学生的综合能力?仍 然是艰巨的课题。
2020/12/10
15
四、2004年高考工作建议
2020/12/10
10
原因分析:
(1)学生面对中子星这种说法感到困难,不知 应抽象成怎样的物理模型,因此不知从何入 手。
(2)对于万有引力相关问题,数学推导能力和 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欠缺。
2020/12/10
11
25题(20分)
是一道力学与电学的综合题,以给自行车灯供 电的交流发电机为背景,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匀 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等基本概念,要 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分 析、判断、综合能力。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量
分值总计
2003 2002 2003 2002 22 20 132 120 12 10 168 180
比例
2003 44% 56%
2002 40% 60%
2003年考试 说明规定
40% 60%
2020/12/10
3
2、试题难度大于去年
年份 市平均分 区平均分 市难度值 区难度值
3.计算错误严重。(不过确实计算量偏大)
2020/12/10
9
24题(15分)
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求解中子星的密度问题。
学生问题: (1)很多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
关系、自转角速度ω和周期T的关系、质量M和密 度ρ的关系,但不能由此推导出ρ和T的关系,并 计算出正确结果。 (2)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写出向心力的各种表达式, 以及角速度、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
2020/12/10
8
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于求R的步骤,很多同学对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不理解,受多次测 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局限,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在坐标图中 拟和出曲线。 原因:缺乏用数学方法特别是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对 学过的知识不理解。
2. 不能准确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估读和有效数字错误。 原因:学生对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原理不清楚。教材中学习的是游标 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现考的是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 的读数,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原理,所以不会迁移。
2020/12/10
7
3、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物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不能灵活运 用,迁移运用,学生的学科能力与高考 要求有差距
例如23题(15分)
是一道用伏安法测电阻并求电阻率的实验题。以 U—I图线给出各次的测量结果,让考生画出实验的电 路图,写出实验步骤,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利用物 理和数学知识计算得出电阻值R和电阻率ρ ,从多角度 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 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加强研究,正确把握教学定位和总 复习的方向
研究考纲 研究考题 研究学生
教学定位 复习方向
2020/12/10
16
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决胜在课堂
(1)第一轮复习目标:通过对每个章节的系统复习形成知 识结构,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 能力和常规题的分析能力。 注意:以学科内单元复习为主, 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
如:情景过程的分析和运用、 物理建摸能力的考查,理解、 推理、分析综合、获取知识、 实验的科学研究等能力的考查
如:24题求“中子星的密度”,25题涉及“给自行车 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34题求 “运送小货箱的传送带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等
2020/12/10
5
二、考试质量分析
1、我区近两年Ⅱ卷物理成绩对比
2002 163.50 162.74
0.55
0.54
2003 141.70 139.44
0.47
0.46
2020/12/10
4
3、物理试题特点
物理试题在理综试卷中的布局顺序,有了较大改变
重视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试题设计稳中见新
颖,有一定难度。 注重知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量偏大
高考研讨会
2003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丰台分院 乔小光
2020/12/10
1
主要内容
一、2003年理科综合试卷特点 二、2003年高考(物理)质量分析 三、2003年高考工作回顾 四、2004年高考工作建议
2020/12/102Biblioteka 一、2003年理综试卷特点
1、试卷结构基本符合高考说明 •理化生分数比为 4:4:2 •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三科拼盘式结构 •题型结构(与2002年对比)
2020/12/10
12
学生问题:
1.审题困难。虽然能够写出一些重要公式,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存在 很大问题,读题后搞不清楚四个轮子间的关系,因此不能联系题目正 确求解。
2.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区分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有效值和最大值。
3.知道各轮间角速度的关系,自己使用各种字母,与题目不符,又不 重新定义,造成丢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