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合集下载

京剧赏析2(行当)

京剧赏析2(行当)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净,俗称“花脸” 俗称“花脸” 男性。与生行比,在化妆、唱腔、形体、 男性。与生行比,在化妆、唱腔、形体、表演上 有很大的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 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在面部勾 勒出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勒出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髯口又浓又 有的甚至带着红髯口或者紫的髯口, 长,有的甚至带着红髯口或者紫的髯口,以显示 人物的特殊的身份和性格。 人物的特殊的身份和性格。 其次是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 其次是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胸腔和脑腔 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 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 其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因此, 其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因此, 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 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 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龙套:舞台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 龙套:舞台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 所以叫跑龙套。 所以叫跑龙套。
武行
谢 谢 欣 赏
扇子生:《柳荫记》中梁山伯
翎子生:周瑜
文小生之纱帽生
文小生之穷生:《金玉奴》 文小生之穷生:《金玉奴》
生行之武生 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 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武生最 初是从小生行中分出来的,一般不挂髯口, 初是从小生行中分出来的,一般不挂髯口,在化妆上 没有小生那样脂粉气重,经常在眉宇间画一个通天炮, 没有小生那样脂粉气重,经常在眉宇间画一个通天炮, 以突出一种英武,刚毅的气质。 以突出一种英武,刚毅的气质。
武老生之靠把武老生
红生: 红生:因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而得名
生行——小生 生行——小生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而在京剧演出中,有四大行当被视为最重要的角色类型。

这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演唱风格和舞蹈动作,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剧目。

首先是生行当,生字面意思是男子,擅长演绎男性角色。

生行当在京剧演出中扮演重要的正面角色,通常是正直、勇敢、豪迈的人物形象。

生行当分为青衣生和花脸生两种。

青衣生通常扮演小生、文生、武生等年轻英俊的角色,他们的面部装饰是用白色粉底,眼部着重化眼线,突出青春洋溢的形象。

而花脸生则扮演更成熟的男性角色,如贵族、将军等,并用各种颜色的面具来区分不同的角色性格。

旦行当是京剧中的女性行当。

旦字面意思是女子,旦行当扮演女性角色,包括公主、贵妇、少女等不同性格类型。

旦行当注重舞蹈和唱腔的表演,她们婀娜多姿,动作柔美,靠嗓音婉转动听,以及技巧纷呈的身段技法来展现角色的个性。

旦行当也分为德旦和花旦两种,德旦以婉约脱俗的形象示人,花旦则更加活泼、艳丽,注重形象的变化和服饰的华丽。

净行当是扮演中性、老年以及丑角角色的行当。

净字面意思是清白,净行当的演员通常化着白粉扮演角色,以区分生、旦行当的角色形象。

净行当的角色形象多样,包括刀马旦、老阿姨、宝贝粉等。

净行当的演员在舞蹈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通过独特的技巧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幽默、滑稽以及悲喜交集的情感。

最后是丑行当,丑字面意思是有趣、搞笑。

丑行当是专门演绎嬉笑怪谲的角色,常常扮演幽默滑稽的丑角形象。

丑行当一般戴着拢子,以及独特的大耳朵和大鼻子妆容,衣着多为宽松、夸张的服装。

丑行当的演员要求技巧全面,包括粗口、尖嗓、行头、骑马等各种技巧,并需要具备出色的肢体表演能力和幽默感。

京剧四大行当各有其特点和魅力,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和才华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

他们通过特定的装束、化妆和动作,将戏剧人物形象具象化,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个行当都在长期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是中国传统产业的代表之一,是指在北京地区活跃的一个行业群体。

京剧、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是京剧行业的主要内容。

这些行业中,有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如京剧、皮影、陶瓷、景泰蓝、珐琅、牛筋木雕等等。

在历史长河中,京剧行业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人才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中,京剧行业也牢牢地扎根于北京这座城市。

京剧行业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元朝时期,北京戏班子已有规模化,唐代时期也有宫廷音乐,可见这些行业的发展始于早期的朝代。

在明清时期,京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称道。

在今天,京剧行业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种职业,如戏曲演员、皮影艺人、陶瓷大师、木雕师傅等等,都在京剧行业中扎根生长。

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既有传统的继承,也不断地加入新的元素。

京剧行业不仅仅只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有着深远的经济价值。

例如,每年的昆曲节、京剧文化周等活动的举办,为京剧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商业机遇。

同时,京剧行业也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京剧行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的重要财富之一。

京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继续推进京剧行业的保护、传承、发展,以此来为世界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京剧资料

京剧资料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

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因此被称为京剧。

京剧的行当分为文行和武行两大类,每一类又细分为多个具体的行当类型。

下面将对京剧行当进行简要介绍。

1. 文行
文行是指演唱文戏的艺术行当,包括丑、老生、青衣和花旦等。

丑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通过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老生则是扮演中年人的角色,以稳重、威严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衣是年轻男性角色,通常扮演武将、官员等角色。

花旦则是扮演女性角色,包括少女、妻子、母亲等不同类型的角色。

2. 武行
武行是指演唱武戏的行当,主要包括武将、武童和武生等。

武将是京剧中的英雄角色,通常具有英勇、正义的形象,需要掌握武打和舞蹈技巧。

武童则是扮演少年武将的角色,通常扮演少年武将中的一员。

武生是扮演武打角色的行当,需要具备高超的武打技巧和舞蹈功底。

3. 兼行
兼行则是同时兼具文行和武行的行当,包括小生、花脸等。

小生是年轻男性角色,需要既能唱文戏,又能够演唱功戏,集文武双全于一身。

花脸则是扮演恶霸、妖精等特殊角色的行当,需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展示角色的个性。

总的来说,京剧行当的演员需要具备对戏曲表演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角色的形象设定、造型、唱腔、唱白、动作等方面的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的演技和个人魅力。

参考内容:
1. 《京剧百科全书》
2. 《京剧艺术与剧团》
3. 《京剧行当进阶指南》
4. 《中国京剧行当版画艺术》
5. 《京剧角色学》。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长按二维码,马上购买!梅派梅兰芳创立的“ 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

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

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

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都说梅派唱腔没特点, 胡芝凤硬是给总结出以下特点来:吐字: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

喉阻音: 较多实阻音。

顿音: 力度强。

装饰音: 与主音的音距较大。

共鸣: 比较靠前。

音色: 圆润、宽甜、明亮。

旋律: 简逸、精炼、平淡。

节奏: 舒展平稳。

行腔: 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型: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

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 呈抛物线甩音。

程派程派唱腔的特点: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

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

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 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

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先虚后实。

其次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程派的发音特点:程派的发音和梅派、张派等的位置不是一样的,梅派是靠前的,张派舌中音,而程派发音靠后。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

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除这四行外,尚有几类次要的角色,如武戏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龙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说,即“生旦净丑,武流觔斗”。

其他地方剧种的行当和京剧大同小异,现我们就京剧的行当作一简单的介绍——1、生行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群英会》的周瑜是雉尾小生)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如《长坂坡》之赵云)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辕门斩子》的佘太君等。

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京剧流派的形成
❖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 ❖ 一、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
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 艺术衣钵。 ❖ 二、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 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 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 和某位专家的批准。 ❖ 三、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 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 风格。
叶派传人
❖ 叶派传人有:马荣利、 李元瑞、茹绍荃、张春 孝、夏永泉、萧润德、 张学济、李继增、朱福 侠及其子叶少兰等。再 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 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 宗法叶派。
叶少兰
李宏图
张春孝
京剧旦行的主要流派
❖ 梅派-梅兰芳 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李毓芳、刘 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李玉茹 、梅葆玖、沈小 梅等。
余派的形成
❖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 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余派”。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 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 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 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 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 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 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的 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 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 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沈俊秀的书卷气, 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 剧目。
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

京剧行当及四大流派

京剧行当及四大流派

京剧行当及四大流派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

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5.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京剧四大流派2009-07-24 22:25四大须生——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

京剧四大行当简介

京剧四大行当简介

京剧四大行当简介
哎呦,各位看官,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京剧里的四大行当,这可是咱们国粹里的精华部分,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笑出声儿来。

首先得说说“生”,这生角啊,一般都是英俊小生或者成熟稳重的中年大叔。

他们要么风流倜傥,要么气宇轩昂,那扮相,简直了,迷倒一片女粉丝。

生角们讲究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台上随便一个亮相,就能迷倒一片,专业术语叫“台风稳健”,通俗点说就是“帅得掉渣”。

接下来是“旦”,旦角全是美女,不管是青衣、花旦还是刀马旦,那都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她们在台上一颦一笑,都能牵动观众的心。

旦角们的身段儿,软得像水,轻得像风,专业点说就是“身段轻盈”,接地气的话那就是“走路带风,美得冒泡”。

再来说说“净”,净角,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花脸,他们基本都是些性格豪迈或者形象威猛的角色。

脸上涂得五颜六色,看起来有点儿凶神恶煞,但其实他们心里都住着个小可爱。

净角们一亮嗓子,那叫一个震撼,专业术语叫“声如洪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带低音炮”。

最后是“丑”,别看丑角其貌不扬,他们在台上那是绝对的搞笑担当。

插科打诨,逗笑观众,那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丑角们虽然长得不咋地,但是身手灵活,嘴皮子利索,专业点说就是“武艺高强,口才了得”,用流行语来形容就是“颜值不够,才华来凑”。

各位,这京剧四大行当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魅力,咱们得好好欣赏,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到咱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次看京剧,
记得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好好享受这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哦!。

知识扩展:京剧的行当

知识扩展: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京剧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京剧的四大行当。

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

下面按行当分别予以介绍。

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1)老生。

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都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如《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得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得悲愤颓唐,靠把老生要唱得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2)小生。

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装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脆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京剧的行当和流派——生1

京剧的行当和流派——生1

京剧的⾏当和流派——⽣1京剧⾏当⼜称⾓⾊,主要可分为⽣、旦、净、末、丑,共五⼤⾏当。

因为末与衰派⽼⽣⾮常相近,⽽且后来⼀些擅于演⽼⽣的演员兼演末戏,⼀些演末的演员兼演⽣⾏戏,⼆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了⽣⾏。

末⾏与⽣⾏表现⼿法不同,化妆⽅式也不同,直观上来看,最⼤的区别是髯⼝上,⽣⾏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

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如《四进⼠》的宋世杰,戴⽩满,这就是原来末⾏的戏。

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戴⼆涛,也是末⾏的遗风。

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了。

⽣⾏是扮演男性⾓⾊的⼀种⾏当,简称“⽣”。

⽣⾏分为须⽣(⽼⽣、胡⼦⽣)、红⽣、⼩⽣、武⽣、娃娃⽣等。

其中⽼⽣影响⼒最⼤,京剧诞⽣后最早涌现出的名家多为⽼⽣。

⽼⽣即中年以上的男性⾓⾊,⼝戴髯⼝(胡⼦),唱和念⽩都⽤本嗓(真嗓)⽼⽣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胡⼦,术语称"⿊三"。

⽼⽣另外还有灰⾊的,即花⽩的三绺胡⼦,专业名词叫"黪(cǎn)三"。

⽩⾊的三绺胡⼦叫作"⽩三"。

还有就是整⽚满⼝的胡⼦,不分绺,术语称"满"。

按照戏曲原来的传统,只有戴⿊三的,才能算是真正的⽼⽣。

因性格与⾝份的不同,可分为安⼯⽼⽣或称唱⼯⽼⽣(如扮演帝王、官僚、⽂⼈等),靠把⽼⽣(如扮演武将),衰派⽼⽣(如扮演穷困潦倒之⼈等)重做。

唱⼯⽼⽣也叫作安⼯⽼⽣,以唱为主。

为什么叫安⼯⽼⽣呢?我想是因为这种⽼⽣即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较次唱⼯⽼⽣也叫作安⼯⽼⽣,以唱为主。

要,动作幅度较⼩,态度⽐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

做⼯⽼⽣⼜叫作衰派⽼⽣,是以表演为主的⼀种⾏当。

衰派⽼⽣也有两种解释,⼀种是说,这类⽼⽣专门扮演年⽼体弱、做⼯⽼⽣⼜叫作衰派⽼⽣,是以表演为主的⼀种⾏当。

戴⽩胡⼦的⾓⾊,所以叫作衰派。

另⼀种解释说是因为以做⼯为主,⼀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绪紧张,神态粗犷,动作激烈的⾓⾊,这些⾓⾊的精神状态近乎颓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

京剧四行当的相应分工

京剧四行当的相应分工

京剧四行当的相应分工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1. 生:生行分为正生和武生两个分支。

正生扮演风采不凡、礼仪规范的男性角色,表演时姿态优雅、神情自然。

武生则扮演武艺高强的男性角色,擅长表演武打场景。

2. 旦:旦行扮演女性角色,通常分为正旦和老旦两个分支。

正旦扮演年轻美丽、温文尔雅的女性角色,展现柔美的舞姿和动人的唱腔。

老旦则扮演中年或年长女性角色,通常具有坚强、豪气或忧郁的性格。

3. 净:净行扮演青年男性角色,通常是主要的丑角。

净行在表演中经常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独特的口音和幽默的台词,给观众带来欢笑。

4. 丑:丑角也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通常具有滑稽可笑的外貌和性格。

丑角常常扮演经济、守财或愚蠢的人物,他们的表演风格夸张、逗笑,以引起观众的欢笑。

在京剧演出中,四大行当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其中有五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类型。

以下是对京剧五大行当的简介:1.生行当(净行当):生行当是京剧中最为重要的行当之一,通常扮演男性角色。

生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声音清亮、舞台形象高大、姿态挺拔。

生行当的分为青衣生、花生和老生三种类型。

青衣生一般饰演年轻勇士、公子哥儿等角色;花生扮演年轻英俊、花花公子等角色;而老生则饰演年长、有智慧的人物。

2.旦行当(花旦行当):旦行当通常扮演女性角色,是京剧中的女主角行当。

旦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婀娜多姿、嗓音柔美、舞台形象婀娜多变。

旦行当又分为正旦、花旦和小生旦三种类型。

正旦饰演贵妇、仕女等角色,花旦饰演婀娜多姿的年轻女子,小生旦则饰演年轻少女的角色。

3.丑行当(末行当):丑行当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行当,扮演滑稽可笑的人物。

丑行当的表演特点是言行滑稽、动作夸张、舞台形象矮敦。

丑行当的角色通常是一些有趣的小人物、家丁、丫环等。

4.净行当(正行当):净行当扮演武将、官员等正派角色,属于男性行当。

净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声音洪亮、动作刚健、舞台形象英俊威武。

净行当的角色通常是武将、官员、义士等。

5.术行当(杂剧行当):术行当是京剧中的特殊行当,主要扮演杂耍、技艺特别的角色。

术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多才多艺、技艺高超,能表演各种特殊功夫和技巧。

术行当的角色通常是杂技演员、武术高手等。

这些行当共同组成了京剧的基础角色体系,通过各自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特点,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示出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魅力。

三、京剧的行当

三、京剧的行当

小生又细分为“雉尾生(翎子生) 小生又细分为“雉尾生(翎子生)”、“扇子 生”、“纱帽生”、“穷生”、“娃娃 纱帽生” 穷生” 生”、“武小生”等。 武小生” “武小生”与“武老生”、“武生”的区 武小生” 武老生” 武生” 别是: “武小生”不挂髯口,使用大小嗓 武小生” 唱念;“武老生” 唱念;“武老生”用本嗓唱,挂髯口; “武生”以武打为主,重于打,很少唱。 武生” 3.武生 武生大部分是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 多数不挂髯口。如果挂髯口,也多半不挂 “黑三”,而挂“黑满”,以表现其血性 黑三”,而挂“黑满” 刚烈、性格粗犷。
奸白脸除少数穿褶子外,一般都是穿 蟒,戴员外巾与相貂,少数戴草王盔 簪翎子,甚至还有扎靠背旗戴帅盔的。 因为奸白脸的工架全著袍带,因此, 也有的将其划入“架子花脸” 也有的将其划入“架子花脸”类别中。 4.架子花脸 架子花脸又称副净,以念白和做功见 长,注重身段功架,故称。
架子花脸在唱、念、做表上,都有独到之 处。在唱工上,“铜锤” 处。在唱工上,“铜锤”、“黑头”多重 黑头” 唱工,而架子花脸却不一定重唱,唱则多 用假音,以沙音、炸音为主;在念白上, 多用京白。 架子花脸在表演时,既要表现出他们的粗 犷、豪爽,还要突出他们那种乐观、幽默 与风趣。因此架子花脸的身段带往往有些 类似女性的妩媚动作;为了表现人物性格 特征,架子花脸的念白可以带地方腔味。 架子花脸在愤怒时的吼叫是很有行当特征 的“哇呀呀”,而“铜锤”、“ 黑头”只 哇呀呀”,而“铜锤” 黑头” 是用鼻孔哼哼,以示气愤。
唱工老生是京剧最主要的行当。唱功老生 以唱为主,表演动作比较简朴。 做工老生以做为重,讲究身段做表。 按人物的文武身份划分,老生又可分为 “文老生”与“武老生”两类。 文老生” 武老生” 文老生以唱为主, 武老生有唱有打,因为 文武兼备,所以也称为“文武老生” 文武兼备,所以也称为“文武老生”。 按扮演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来划分, “老生”还可分为“安工老生”、“衰派 老生”还可分为“安工老生” 老生” 老生”、“靠把老生”。 靠把老生”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它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京剧中,行当是指角色的类型和角色在剧中的职责和特点。

京剧的五大行当是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角色类型,以下是五大行当的简介:生行:生行是男性角色的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老生是指年龄较大、性格稳重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剧中的主角或者是重要的配角。

小生则是指年轻、英俊、斯文、儒雅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书生、公子、士人等。

武生则是指擅长武艺、勇猛善战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武将或者江湖中的好汉。

在京剧中,生行的表演特点是注重唱功和做功。

唱功是指演唱的技巧,要求声音洪亮、音色圆润、咬字清晰、唱腔流畅。

做功是指表演的技巧,要求动作规范、表情丰富、姿态优美、气质高雅。

生行的代表剧目有《空城计》、《捉放曹》、《西厢记》等。

旦行:旦行是女性角色的行当,包括青衣、花旦、刀马旦等。

青衣是指性格温柔、善良、软弱、需要被保护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贤妻良母或者贞节烈女。

花旦则是指性格开朗、活泼、放荡、喜欢开玩笑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小姐、贵妃、公主等。

刀马旦则是指勇武善战、性格坚韧、有男子气概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女将或者女侠客。

在京剧中,旦行的表演特点是注重唱功和做功。

唱功是指声音柔美动听、旋律婉转悠扬,要求演员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做功是指动作细致、表情丰富、手势优美,要求演员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身体协调性。

旦行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西厢记》等。

净行:净行是男性角色的行当,包括大花脸、二花脸等。

大花脸是指性格刚烈、勇猛、凶猛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权臣、奸臣或者猛将。

二花脸则是指性格善良、正直、豪放的角色,通常扮演的是草莽英雄或者侠客等。

在京剧中,净行的表演特点是注重做功和打功。

做功是指动作幅度大、表情夸张有力,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气力。

打功是指武打动作的技巧,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武术水平和身体灵活性。

国粹京剧生旦净丑介绍

国粹京剧生旦净丑介绍

国粹京剧生旦净丑介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特点和代表角色。

生行当是京剧的主要角色,通常扮演男性角色,也有扮演壮丁的女演员。

生行当的表演风格以“刚中带柔”为特点,强调男儿的刚毅、憨厚和阳刚之美。

生行当的服装通常以青、白、红为主色调,常有金银饰品点缀。

生行当的代表角色有:孟丽君、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岳飞等。

旦行当是京剧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有时也有扮演男性角色的旦行当,如扮演少年时期的角色。

旦行当的表演风格婉约、柔美,注重舞蹈、唱腔的表现。

旦行当的服装色调丰富多样,富丽堂皇,常采用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并配以宝石珠串。

旦行当的代表角色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等。

净行当是京剧中扮演丑角的行当,净行当的表演风格幽默、滑稽,以独特的动作、表情和造型为主要特点。

净行当的服装多采用花斑、彩色,通常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净行当的代表角色有:《拾玉镯》中的杨白劳、《折柳》中的吴道生等。

丑行当是京剧中扮演滑稽角色的行当,丑行当的表演风格滑稽、夸张,以搞笑、逗乐为主要目的。

丑行当的服装多采用花斑、逆臀裤等特殊的服饰,通常以白色为主,装饰色较少。

丑行当的代表角色有:《贵州寨》中的神秘人、《天桥新传》中的阿凡提等。

京剧的四大行当各有特点,互相补充,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戏剧世界。

不同行当的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表演和身段技巧,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他们通过不同的角色演绎,向观众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京剧生旦净丑行当作为京剧的核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

无论是由生行当展现的英雄气概,还是由旦行当演绎的柔婉之美,抑或是由净行当和丑行当带来的欢乐和诙谐,都能让观众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共鸣。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京剧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唱腔和戏曲剧本等元素,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学特点而闻名于世。

京剧行当是指京剧中的不同角色类型,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表演风格。

这些行当分为四大类:文行当、武行党、净行当和丑行当。

文行当是指扮演文雅、知识分子形象的角色,常常出现在悲剧和喜剧中。

他们的行为细腻、言辞优雅,通常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解释者。

武行当则是扮演武将、侠客等威猛形象的角色。

他们的表演以武术动作和激烈的冲突为主,通常在戏剧高潮时出现,展现出勇猛、英勇的一面。

净行当是扮演世俗人物、小人物的角色,他们往往是京剧中的配角,为主要人物的表演提供衬托。

净行当通常喜剧色彩较浓,表演活泼有趣,经常以说唱形式出场。

丑行当则是扮演搞笑人物的角色,他们的表演风格轻松幽默,常常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台词引起观众的笑声。

丑行当在京剧行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为剧情注入了活力和喜剧色彩。

京剧行当不仅仅是角色分类的一种方式,更是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要求和技巧,演员需要根据行当的特点进行表演。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也传达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

京剧行当作为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传递故事情节和情感的关键角色。

无论是观看京剧还是学习京剧,了解京剧行当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不同行当的特点和表演风格,观众和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艺术内涵,并欣赏到京剧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

总之,京剧行当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通过了解京剧行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人物。 ❖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梳古装头(如古代仕
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花衫
青衣
净行
❖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 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 下几种角色:
❖ 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 ❖ 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
余派的唱法特点
❖ “云遮月” ——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 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 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 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 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 藏着深厚的功力。
❖ 余派唱腔,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 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端庄大方、深沉凝重, 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马连良的艺术特点
❖ 唱:马连良的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 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人不同 的唱法。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 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 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 念:马派代表性剧目多是唱念并重,甚或念重于唱。在经常 演出的剧目中,念白有时老辣,有时苍劲,有时是幽默风趣 的声调,有时是忠告谏劝的语气,用以表达人物的不同性格 和感情需要。他善于将念白处理得像唱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悦耳动听。马派念白和马派唱腔互为表里,彼此依 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之中。
❖ 表演:马连良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 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 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丰彩。
马连良代表剧目
❖ 《要离刺庆忌》、《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 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 《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 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 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 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 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 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 《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 《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 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
京剧老生行的主要流派
❖ 谭派-谭鑫培
❖ 余派-余叔岩 传人: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李 少春、孟小冬(女)。
❖ 言派-言菊朋 传人: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 少楼
❖ 高派-高庆奎 传人: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 仲亭、范钧宏、李和曾。
❖ 马派-马连良 传人: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 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
❖ 表演: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 吻合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处境于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 现生活的深厚功力。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 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
代表剧目
❖ 《打渔杀家》、《二堂舍子》、《打严嵩》、 《四进士》、《投军别窑》、《乌龙院》、 《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清 风亭》、《明末遗恨》、《义责王魁》、 《海瑞上疏》 等
❖ 麒派-周信芳 传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富英、李 如春、杨宝童、王少楼、于宗瑛、明毓琨、孙鹏麟。
❖ 杨派-杨宝森 传人:汪正华、梁庆云、李鸣盛、蒋慕萍、程 正泰、朱云鹏、叶蓬。
❖ 奚派-奚啸伯 传人: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 张建国。
余叔岩及余派艺术
❖ 余叔岩,京剧老生。湖北省罗 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 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 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 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 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艺 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 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 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余派”。
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
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 色。
二、京剧的流派
❖ 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 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 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 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
马派传人



❖ 马连良一生收徒很多, 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较著名者有李万春、言
少朋、王金璐、王和霖、
迟金声、尹月樵(女)、
申凤梅、汪正华、周啸
天、张学津、冯志孝、
梁益鸣、张克让、安云
武等。
朱强
周信芳及麒派艺术
❖ 周信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艺名麒麟童,我国卓越的京剧 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 始人。周信芳无论唱、念、左、 打与剧目、唱词、服装、扮相、 等均有适合于自己风格而与众 不同的设计。以夸张的手段用 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造 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余派的形成
❖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 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余派”。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 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 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 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 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 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 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的 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 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 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沈俊秀的书卷气, 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 剧目。
叶派传人
❖ 叶派传人有:马荣利、 李元瑞、茹绍荃、张春 孝、夏永泉、萧润德、 张学济、李继增、朱福 侠及其子叶少兰等。再 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 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 宗法叶派。
叶少兰
李宏图
张春孝
京剧旦行的主要流派
❖ 梅派-梅兰芳 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李毓芳、刘 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李玉茹 、梅葆玖、沈小 梅等。
文丑
武丑
生行
❖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 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 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唱工老 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 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
麒派传人



❖ 周信芳早年弟子有高百 岁、陈鹤峰、李如春、 杨宝童、王少楼等。
❖ 1960年前后,他先后收 沈金波、童祥苓、萧润 增、霍鑫涛、张学海等 人为徒。
陈少云
京剧小生行的主要流派
❖ 程派-程继先 传人:叶盛兰、俞振飞、白云生。 ❖ 叶派-叶盛兰 传人:叶少兰、萧润德、茹绍荃、
李元瑞、张春孝、马玉琪、马荣礼。 ❖ 姜派-姜妙香 传人:阎庆林、沈曼华、江世玉、
余派代表剧目
❖ 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 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 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 《镇谭州》、《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 金台》、《太平桥》、《上天台》、《击鼓骂曹》、《阳平 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 《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 《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 《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 《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 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周信芳的艺术特点
❖ 唱: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他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 具苍醇之音色,拔高示反觉圆润,低音更见出浑厚特色。他 的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往往有极富 曲折跌宕之处,尤其注意抒发人物感情,高拨子、汉调等唱 腔有独特的韵味。
❖ 念: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爆满,讲究喷 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而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 有时接近于口语,生活气息浓厚。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 恨、哀伤的情绪,语气都极为自然生动。
❖ 尚派-尚小云 传人: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孙荣蕙、尚 长麟、董玉苓等。
余叔岩的弟子——“三小四少”
❖ 三小:小小朵(杨宝 忠)、小谭(谭富英)、 孟小冬。
❖ 四少:吴少霞(后改学 武生)、王少楼、陈少 霖、李少春。
孟小冬
李少春
马连良及马派艺术
❖ 马连良,回名尤素福,原籍陕 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 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 艺术创始人,京剧后“四大须 生”之首,他以独特的风格, 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 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 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京剧行当及流派简介
一、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根据人物性别,年龄 根据人物性格
生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红生、武生等
旦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
净分文净、武净等 丑分文丑、武丑等
角色行当体 制的成熟
丑行
❖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 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 ❖ 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