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精讲(一)【词语解释】精品.ppt
复习课件小升初文言文.ppt

用——文言文
1
文言文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①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 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 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 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 诵读来实现。
2.翻译。 “北地亦有此物否?”
__难___道___北___方___也____有___这___种___东___西___(___菱___角___)_ 吗?
.....
17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 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也。
• [注释]彘:猪
•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
⑴顾反为女杀彘( 你 )
•
⑵特与婴儿戏尔(
⑷妻适市来( 刚刚) .....
19
真题展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
30
总结
• 三、小升初文言文四大考点 • 考点1:解词 • 考点2:译句 • 考点3:内容 • 考点4:涵义
.....
31
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
• 【注】 • ①选自《百喻经》。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
小升初语文 古诗词和文言文ppt

题型解析
【例1】在诗句中填写上适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读一读,仔细地体会。
1.( )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2.两个( )鹂鸣( )柳,一行( ) 鹭上( )天。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
解析:题目要求在四个句子的括号里,填上适 当的表示颜色的词。题中的四个句子,出自不同的四 首诗,题目主要考查对于这四首诗的积累情况。同时 提出了“读一读,仔细体会”的要求,意在通过“填、 读”活动,体会出古诗用字精炼、准确,画面精美, 情景交融的特点。回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作品的牢 固记忆和积累,可以由诗句想象全诗,进入诗句的情 境中,在体会与感悟中完成填空,结合所填的词语, 体会字的含义。从此类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出 古诗文积累的重要性。
五、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春潮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春江 )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 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忽如一夜( 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词,会较好地增强文章的表 们重点掌握
达效果。。Βιβλιοθήκη 续表 知识要点主要内容
注意要点
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掌 握以下四点: 1.将文言文读通、读顺。文 文言文理解 言文和现代文在词义及表达 、运用 上有很大差别,所以,阅读 文言文,首先要逐字逐句读 通、读顺,不理解的字要借 助工具书,弄清字义。
续表 知识要点
答案:(×)
过关演练
一、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早发白帝城》——杜牧 B.《梅花》——王安石 C.《暮江吟》——白居易 D.《回乡偶书》——贺知章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讲义

2024/3/26
21
写作指导与点评
01
写作指导
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指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
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2024/3/26
02 03
作品点评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 供改进意见。作品点评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明确努力方向 。
基础。
2024/3/26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知识,能 够阅读、理解简单文言文篇章,了解 古代文化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诵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 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 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4
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2024/3/26
学习方法与技巧
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多读 多背、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等。
学习态度与习惯
认识到学习文言文需要耐心和毅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如定期复习、勤加练习等。
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提升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提高了语文成绩,还提升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和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讲义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 文言文名篇欣赏与解读 • 文言文写作训练与指导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小升初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讲解 (1)

小升初语文衔接: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给大家讲解一下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学习方法(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小升初文言文精讲(一)【词语解释】21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申斯基
小升初文言文精讲(一)【词语解释】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解释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解释摘要:一、引言:小升初文言文的重要性二、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者:表示……的人/物3.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他的4.而:表递进/表转折/表顺承5.则:就/则是/则是6.以:用来/因为/按照7.于:在/向/比8.吾:我9.夫:放在句首,表示发端/放在句中,舒缓语气10.盖:表示句首发语/句中表原因三、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1.矣:表示事情已经完成2.焉:兼词,表示位置/表示感叹3.耳:表示限制语气4.乎:表示疑问/表示感叹/表示反问5.哉:表示感叹6.也:表示肯定/表示否定四、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者,……也2.省略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3.被动句:……为……所……4.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五、文言文阅读技巧1.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2.梳理文章大意3.注意关键词和句式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翻译正文: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文言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下面将对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进行解释。
一、常见文言实词解释1.之:用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例如:“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之后要时常温习”。
2.者:表示“……的人”或“……的物”。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者”,意为“在三个人一起行走的人中,一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3.其:他的、她的、它的或其他的。
例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为“用他自己的方法来对付他”。
4.而:表递进、表转折或表顺承。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学习但不去思考是无益的,思考但不去学习则危险”。
5.则:表示顺承关系。
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为“懂得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6.以:用来、因为或按照。
例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为“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先使工具锋利”。
小升初文言文精讲(一)【词语解释】ppt课件

• 《陈太丘与友期》 • 人教初一课文,选自 刘义
庆《世说新语》,人物传 记之儿童篇(机智)
• 本篇多次出现于郑州、成 都、北京小升初真题
• 《孟母三迁》 • 儿童国学经典,出自《三
字经》,选自 刘向《列女 传》,成语故事之历史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关 爱儿子、睿智、注重教育)
• 本篇多次出现于郑州、成 都、西安小升初真题
16
郑人逃暑
•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 而徙衽[1](卧席)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 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7
张溥嗜学
•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 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 苦如此?”曰:“聊【1】(不过、姑且)以强记 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 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 词
古汉语中, 某些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改 变它的基本 功能,在句 中充当其它
类词。
数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 动
名词使动
形容词的 意动
名词的意 动
名词作状语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 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小升初文言文精讲 (—)【词语解释】
1
文言文分析
• 选文看,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 主题,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弘扬民族传 统美德;或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也不 失现实教育意义。主要有:
• 人物传记(儿童+求学+为官+生活)五精寒假
• 成语故事(历史+寓言+神话)四升五衔接
小升初文言文断句与翻译资料讲解18页PPT

56、死去何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33张PPT)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北人为人不谦虚,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懂装懂,结果去闹出了笑话。
2.文言文阅读。 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王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市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 鹅相赠耳。義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往: 前去 ②固: 坚决,坚持 ③笼: 用笼子装 (2)给横线处的句子加标点: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鹅相赠耳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1)何不试之以足: (2)吾忘持度: (3)无自信也:
【参考答案】(1)脚;(2)尺码;(3)相信自己的脚。
02 翻 译 句 子
翻译句子首先需要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逐字逐字翻译句子, 再补充省略部分,最后整理成完整的句子。
(1)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 、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 保留原词。例如“孔君平以其父”中的人名“孔君平”保留。
文 言 文 阅 读
目 录
01 文 言 文 字 词 理 解
1.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 、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 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3. 文言文阅读。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 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 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 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 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 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小升初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本课件旨在帮助小升初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件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语法,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会从修辞、意境、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4.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件内容1.文言文基础知识(1)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介绍文言文的词法、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对仗、排比等。
(3)文言文词汇积累:学习常用的实词、虚词,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2.文言文阅读技巧(1)断句与朗读:学会正确断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翻译与理解:掌握直译、意译等方法,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鉴赏与评价:从修辞、意境、思想等方面分析文言文,学会鉴赏和评价。
3.文言文作品选读(1)先秦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篇目。
(2)唐宋诗词: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的作品。
(3)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节选。
四、课件实施1.课堂教学:结合教材,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作品。
2.课后练习: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拓展阅读:推荐经典文言文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4.互动交流: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件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升初语文课件 文言文 全国通用 (共38张PPT)

下问题: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7)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两小儿辨日》
落实。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
(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 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 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特别是 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 译的现象
“换”:即替换法。对那些 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 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 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
三、文言虚词理解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在文言文中没有明确的实在 意义,包括常用到的“之”、“乎” “者”、 “也”、“矣”、“其”、“乃”、“哉”、 “兮”等虚词。而且作用很重要,学习文言文必 须熟悉常见虚词的用法。
“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一人虽听之(代词,指弈秋的教导) 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指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代词,指前一个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 叟亡以应。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却不同。 如: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先自度(duó)其足 ” 度: 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dù!” 度: 名词,尺码。 又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 归纳,并牢记例句。
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ppt课件(完整版)(2024)

组织家庭活动
3
在家庭内部组织文言文相关的活动,如家庭朗诵 会、文言文知识竞赛等,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 家庭文化氛围。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拟题一
阅读《爱莲说》,完成相关题目。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 可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 读理解能力。
模拟题二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 内容并进行翻译。
模拟题三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相关题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 文言文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 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注重练习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于错题要及时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2024/1/30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领悟 能力。
22
06
家长辅导指南
2024/1/30
23
了解孩子学习进度和需求
与孩子沟通
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进度、困难和需 求。
有趣。
修辞得当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15
注重音韵
在文言文写作中,要注 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
04
历年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
2024/1/30
16
历年真题分析
2024/1/30
2023年小升初文言文真题分析
小升初专语文总复习文言文PPT5课件

小升初专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PPT5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技巧 • 文言文常用词汇和句式 • 文言文翻译和写作 • 模拟试题与解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小升初阶段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
背景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小升初阶段,学生 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
03
表达
文言文表达含蓄,注重音韵和节奏;白话文表达直接, 注重口语化和通俗性。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注重词汇积累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一、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3、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基础知识:介绍文言文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解读经典篇目:选取小升初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目,如《论语选读》、《史记选读》等,进行深入讲解。
3、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文言文写作方法: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写作简单的文言文。
1、互动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4、写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2、作业评价: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期末测试:进行期末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小升初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一般而言,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
小升初诗句及文言文课件一、引言随着小升初考试的临近,许多学生开始对诗句和文言文感到焦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本文将提供一些小升初诗句和文言文的复习策略,以及一些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二、小升初诗句复习策略1、理解诗句含义在复习诗句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上网搜索或向老师请教来帮助理解。
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和典故,这些都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文言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箕踞以骂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0)秦王还柱而走 11)成五采 12)具告以事 13)距关,毋内诸侯 14)张良出,要项伯 1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也 1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令将军与臣有郤 18)因击沛公于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
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例如:(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晋侯)许君焦、瑕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皆白衣冠以送之 樊於期乃前曰 士皆垂泪涕泣 乃朝服,设九宾
道芷阳间行 籍吏民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沛公欲王关中 不可不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 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 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逃暑
•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 而徙衽[1](卧席)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 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白话文
•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 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的地方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 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 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这个不是用来让 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 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又不是用来让我 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离开了集市,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 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 头:“这个也不是用来让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之后,他 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 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 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 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 词
古汉语中, 某些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改 变它的基本 功能,在句 中充当其它
类词。
数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动词使动
形容词使 动
名词使动
形容词的 意动
名词的意 动
名词作状语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 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经典考题(启示/现实意义)
•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 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 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 是分不开的!
•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 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 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启发人更多的思维。 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 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庆《世说新语》,人物传 记之儿童篇(机智)
• 本篇多次出现于郑州、成 都、北京小升初真题
• 《孟母三迁》 • 儿童国学经典,出自《三
字经》,选自 刘向《列女 传》,成语故事之历史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关 爱儿子、睿智、注重教育)
• 本篇多次出现于郑州、成 都、西安小升初真题
《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
桓侯故使人问之。/温故而知 新。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大楚兴,陈胜王。 邻之厚,君之薄也。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 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东风作时,则飞沙走砾。 项伯杀人,臣活之。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孰为汝多知乎 !
真题引路
• 《陈太丘与友期》 • 人教初一课文,选自 刘义
经典考题(启示/现实意义)
•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 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 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 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 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 念。
• 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人要方正,否 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 孟 母 三 迁 》
•
•
郑魏张锅
人武溥巴
逃将嗜救
暑见学命
P153
P164
匈
奴
《 太 平 御 览 》
P157
使 《 世 说 新
《 明 史 》
《 世 说 新 语 》
语
》
•
P148
•
合分 作组 共 赢 !!
PK
焦饭遗母
•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 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 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 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 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 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 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孟母三迁 P154
•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 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 去,舍(1)市傍,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 居子也。”舍(2)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 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 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 孟母三迁手礼]让进 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 居子也。”遂居于此。
词语解释 (2-4分)
句子翻译 (2-4分)
内容理解 (2-3分)
实词(填 省略句+判断句
空)
倒装句+被动句
人物形象
虚词(选 重点实词+重点虚词 内涵(启示+道 择) (一般考代词:之、其;理+现象+评析 或重点虚词:乃、以、 人物行为) 而)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个词语有着不同的含义。
陈太丘与友期 P122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升初文言文精讲 (—)【词语解释】
张磊 出品
文言文分析
• 选文看,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 主题,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弘扬民族传 统美德;或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也不 失现实教育意义。主要有:
• 人物传记(儿童+求学+为官+生活)五精寒假
• 成语故事(历史+寓言+神话)四升五衔接
文言文知识结构(考点与分值)
白话文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出行,约定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 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 岁,在门外玩耍。客人就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未到,已经 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 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 说:“您与父亲约定时间在正午,正午您还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 貌。”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 不回的走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