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1 ①《咏雪》因:凭借。

[3]拟:相比。

[2]差:大致、差不多。

[1]②《陈太丘与友期》:通“否”在不[4]至:才。

乃[3]:离开。

舍去[2]行:约定。

期[1] [5],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顾:回头看。

[7]引:拉。

[6]:丢下,舍弃。

相委.《虽有嘉肴》、2困:不通, [5]道:达到极点。

至 [4]旨:甘美。

[3]肴:用鱼、肉做的菜。

[2]嘉:好、美。

[1] .[6]理解不了。

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其 [8]教。

:)学半oàxi(学 [7]:勉励。

自强...《河中石兽》、3[4]阅:经过,过了。

[3]并:一起。

[2]:倒塌。

ǐ)p圮([1]竟:终[5]石兽于水中:寻找。

求.[10]湮:埋没。

[9]非木杮:这。

是[8]物理:推究。

究[7])划船。

oàzh棹([6]于、到底。

..遂:于是。

[13]啮:侵蚀、冲刷。

[12],疯狂。

颠:通“癫” [11]。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但:只。

[14]《伤仲永》、4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4]族:聚、团结。

收[3]尝:曾经。

[2]耕:属于。

世隶[1]..[9]之天:承受。

受 [8]:语气词。

众人矣 [7]称:相当。

[6],牵、引。

扳:通“攀”[5]于材贤...人:胜过、超过。

《孙权劝学》、5[6]于是。

乃:[5]了解。

往事:见[4]语气词。

,“耶”通邪:[3]事务。

务:[2]推托。

辞:[1].更:重新。

[8]过:到。

[7]及:到了……的时候。

《口技》、6抚摸,:抚 [5]。

:通“座”满坐 [4]闻:只。

但 [3]施:设置、安放。

[2]会:适逢,正赶上。

[1]..是 [7]乳:喂奶。

[6]安慰。

舒:伸展、松弛。

[10]少:稍微。

[9]备:全、都。

毕 [8]这。

:.股:大腿。

[15]袖:扬起、举起。

奋[14]名:说出。

[13]虽:即使。

[12]曳:拉。

[11].几:几乎。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总汇课件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总汇课件

43、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44、朔气传金柝 45、当户理红妆 46、安能辨我是雄雌 47、尝射于家圃 4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50、徐以杓酌油沥之 51、康肃笑而遣之 52、斯是陋室 53、惟吾德馨 54、谈笑有鸿儒
(朔:北方) (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安:怎么) (尝:曾经/圃:pú,园子) (释:放下) (矢:箭) (徐:慢慢地;沥:注入) (遣:打发) (斯:这)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儒:旧指读书人)
18、博学而笃志 (笃:忠实,坚守)
19、为朋友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20、不义而富且贵 (义:公正的合乎情理的)
21、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2、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2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2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治:修养)
(凌:登上)
64、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
65、独坐幽篁里
(篁:竹林)
66、山门圮于河 67、棹数小舟
(圮:倒塌) (棹:划船)
68、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69、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70、湮于沙上
(湮:埋没)
7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按照)
第三册 72、沿溯阻绝 7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2、晴川历历汉阳树
(历历:分明的样子)
8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8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85、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遗:给予,馈赠)
86、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一何:多么)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1、《世说新语》两则①《咏雪》[1]差:大致、差不多。

[2]拟:相比。

[3]因:凭借。

②《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约定。

[2]舍去.:离开。

[3]乃.至:才。

[4]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相委.:丢下,舍弃。

[6]引:拉。

[7]顾:回头看。

2、《虽有嘉肴》[1] 嘉:好、美。

[2]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达到极点。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强.:勉励。

[7]学.(xiào)学半:教。

[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3、《河中石兽》[1]圮(pǐ):倒塌。

[2]并:一起。

[3]阅:经过,过了。

[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5]竟:终于、到底。

[6]棹(zhào)划船。

[7]究.物理:推究。

[8]是.非木杮:这。

[9]湮:埋没。

[10]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11]颠:通“癫”,疯狂。

[12]啮:侵蚀、冲刷。

[13]遂:于是。

[14]但:只。

4、《伤仲永》[1]世隶.耕:属于。

[2]尝:曾经。

[3]收.族:聚、团结。

[4]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5]扳:通“攀”,牵、引。

[6]称:相当。

[7]众人矣.:语气词。

[8]受.之天:承受。

[9]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5、《孙权劝学》[1]辞:推托。

[2]务:事务。

[3]邪:通“耶”,语气词。

[4]见.往事:了解。

[5]乃:于是。

[6]及:到了……的时候。

[7]过:到。

[8]更:重新。

6、《口技》[1]会:适逢,正赶上。

[2]施:设置、安放。

[3]但.闻:只。

[4]满坐.:通“座”。

[5]抚:抚摸,安慰。

[6]乳:喂奶。

[7]是:这。

[8]毕.备:全、都。

[9]少:稍微。

[10]舒:伸展、松弛。

[11]曳:拉。

[12]虽:即使。

[13]名:说出。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 ? ?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部分字词翻译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部分字词翻译

一、通假字[强]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童趣》[女]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论语》[智]是知也:通“智”。

《论语》[说yuâ]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论语》[裁]裁如星点:通“才”。

《山市》[乌]一切乌有:通“无”。

《山市》[诎qū]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公输》[圉]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距]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公输》[说yuâ]公输盘不说:同“悦”,高兴。

《公输》[争zhâng]知而不争:通“诤”,直言劝告。

《公输》[不]尊君在不: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转]禅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反]窥谷忘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邪]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马说》[被]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支]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属]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叮嘱。

《岳阳楼记》二、词类活用[奔]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动词作名词)《与朱元思书》[鞭]鞭数十:鞭打。

(名词作动词)《童趣》[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名词作动词)《马说》[澈]日光下澈:深深透过。

(形容词作谓语)《小石潭记》[东西]任意东西:往东,往西。

(名词作动词)《与朱元思书》[斗]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论语》[寒]凄神寒骨:使…感到寒冷。

(形容词作动用法)《小石潭记》[坏]天雨墙坏:毁坏。

(形容词作动词)《智子疑邻》[环]四面竹树环合:像环一样。

(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机变]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法。

(动词作名词)《公输》[尽]公输盘之攻械尽:用尽。

(形容词作动词)《公输》[近]近岸:靠近、接近。

(形容词作动词)《小石潭记》[净]风烟俱净:消净,散净。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
除去。[18]xx:
兴办、增加。[19]慢:
怠慢,疏忽。[20]xx:
表明、显扬。[21]诹:
询问。
5、《公输》
[1]起:
出发,动身。[2]文:
彩饰。[3]xx:
有篷的车。[4]褐:
初布衣服。[5]鼍:
鳄鱼。
[6]碟:
木片。[7]九:
表示次数多。[8]距:
通“拒”。[9]圉:
通“御”,抵挡。[10]诎:
腰佩。
[16]臭:
气味,这里指香气。[17]缊:
旧絮。[18]敝:
破。
10、《小石潭记》
[1]冽:
凉。[2]卷:
弯曲。[3]以:
而。[4]坻:
水中高地。[5]可:
大约。[6]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的用法的“来”。[7]清:
凄凉。
11、《岳阳楼记》
[1]具:
通“俱”,全,皆。[2]属:
通“嘱”。[3]横:
扬起、举起。[15]股:
大腿。.[16]几:
几乎。
7、《短文两篇》
①《夸父逐日》
②《共工怒触不周山》
[1]触:
碰、撞。[2]维:
绳子。[3]绝:
断。[4]水潦:
积水。

8、《狼》
[1]止:
通“只”。[2]缀行甚远: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3]从:
跟从。[4]并:
一起。.[5]故:
旧、原来。[6]窘:
物资。[23]尽:
全部取.
得。[24]殆:
大概。[25]资:
资助、给予。[26]xx:
xx富裕。[27]胄:
后代。[28]总揽:
.招致。[29]xx: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3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文言文虚词用法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之一、代词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论语>十则》)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公输》)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③宋何罪之有?(《墨子、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2而论语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十则》)论语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十则》)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二、助词: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1、结构助词,译作“的” 2<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十则》)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爱、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释及翻译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窥镜(照镜子),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认为我美)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然)进(进谏);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朝见)于(到)齐。

此所谓战胜于(在)朝廷。

2、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发扬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称引、譬喻)失义(适宜、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初中文言文高频字词翻译

一、字词翻译1.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 故:名词,表示原因、缘故。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4.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5.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7. 也: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强调、疑问或感叹语气。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 以:介词,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10.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地位低而担心不安。

)二、字词翻译举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了?”)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文言文146个重点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146个重点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1.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知鱼之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君谓计将安出:怎么,哪里 2.死于安乐:安逸 3.衣食所安:养4.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奔1.屠乃奔倚其下:奔跑2.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飞奔的马3.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2.比至,车六七百乘:等到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比较4.鄙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5.毕1.众妙毕备//群响毕绝:全,都2.录毕,走送之:完成,结束3.毕力平险:尽6.鞭1.捉虾蟆,鞭数十:用鞭子打2.北市买长鞭:马鞭7.并1.并自为其名:并且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3.并怡然自乐//豪杰并起:全都,一起 4.题名并篆文:连同 5.并杀两尉:一齐8.尝1.未尝识书具 //尝贻余核舟一//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2.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品尝,经历 3.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尝试9.1.杂然而前者:列,摆放2.慷慨词:述10.称1.怡然称快:称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相称3.不以千里称也:著称4.诈自称公子扶、项燕:声称,称作5.先帝称之曰能:称赞11.城1.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城市3.三里之城:城池12.诚1.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圣听:实在,的确2.诚如是:如果,果真3.帝感其诚:诚心13.从1.择其善者而从之//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学习2.一狼仍从:跟随3.从流飘荡:随着4.从民欲也:依从5.民弗从也:听从,顺从6.客从外来:介词,相当于“由、自”14.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推托2.旦辞爷娘去//停数日,辞去:辞别,告别3.未尝稍降辞色:言辞,言语15.殆1.思而不学则殆:有害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16.但1.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仅仅2.但说无妨:只管3.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17.旦1.每至晴初霜旦//旦日//欢饮达旦:早晨2.花旦:传统戏剧里的女子角色18.吊1.人皆吊之:安慰2.白头吊古风霜里:凭吊,缅怀3. 死则往吊哭之:悼念4.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悲伤,忧虑5.一吊钱:计量单位,旧时钱一千文称一吊19.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道渴而死:在路上3.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起4.策之不以其道:方法5.益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6. 以咨诹善道:道理7. 伐无道,诛暴:道义,仁政 8.得道者多助:仁政20.得1.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2.欲得饮//一狼得骨止:得到3.既出,得其船:找到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5.忘怀得失:获取的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实现,办到 7.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得以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10.悠然自得:称心满足 11得道者多助:符合,引申为施行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21.度1.度已失期:估计2.孤不度德量力:衡量3.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2.对1.唐雎对曰//隆中对:回答、应对2.能目对日//对镜帖花黄:向;朝着3.有两人铺毡对坐:彼此相向4.对联、题名并篆文:对仗的23.顾1.相顾惊疑:看2.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4.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24.发1.一时齐发:发出2.朝发白帝//夫鹓刍鸟发于南海:出发3.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4.苍颜白发:头发 5.怀怒未发:显露出来 6.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7.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8.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发出:起飞25.伐伐竹取道:砍伐伐无道,诛暴:讨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6.凡1.凡所应有//凡曝沙之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是2.凡三往,乃见:总共27.反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始一反焉:通“返”,往返28.方1.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刚刚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见方4.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指面积29.夫1.今夫不受之天//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淫雨霏霏:发语词,那,那些2.其夫呓语:丈夫3.嗟夫:语气词4.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不译6.夫子何命焉为:先生30.复1.复到舅家问焉//复前行:又,再2.非复吴下阿蒙:再3.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4.复立楚国之社稷//兴复汉室:恢复31.负1.负势竞上:凭借,依靠2.负箧曳屣//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32.盖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盖大泛赤壁云//盖竹柏影也:原来是2.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3.盖追先帝之殊遇:表说明原因33.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另3.更名:改换,改变4.更定: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

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学好文言文字词翻译,语文考试拿高分。

下面是初中1至6册文言文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解释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常考的词汇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

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对于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

“之”字在文言文中用法多样。

作助词时,可译为“的”,如“水陆草木之花”;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代词时,代指人、事、物等,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其”作为代词,可代指第三人称,译为“他(她、它)的”,比如“恐前后受其敌”;还可以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些”,像“其人视端容寂”。

有时还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揣测、反问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

“而”字的用法也不少。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和”,比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温故而知新”便是如此;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里的“而”就是这种用法;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而”就是修饰关系。

“以”作介词时,有“用”“凭借”“按照”等意思,像“以刀劈狼首”的“以”是“用”的意思,“何以战”的“以”是“凭借”的意思。

作连词时,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表目的;表结果,译为“以致”,例如“以伤先帝之明”。

“于”常见的意思有“在”“到”“从”“对于”等。

“于舅家见之”中的“于”是“在”的意思;“至于夏水襄陵”的“于”是“到”;“舜发于畎亩之中”的“于”是“从”;“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于”是“对于”。

“乃”常作副词,可译为“于是”“就”“才”“竟然”。

“乃重修岳阳楼”中的“乃”是“于是”的意思;“乃不知有汉”的“乃”是“竟然”。

“者”可以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等。

“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者”就是“……的人”。

“为”作为动词,有“做”“成为”“当作”等意思,“可以为师矣”的“为”是“做”;“化为邓林”的“为”是“成为”;“以丛草为林”的“为”是“当作”。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字解释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 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 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 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 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 zhǎng. 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1.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 (公将驰之)14.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 1.编次。

初中文言文146个重点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146个重点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1.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于安乐:安逸 3.衣食所安:养4.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奔1.屠乃奔倚其下:奔跑2.虽乘奔御风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等到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比较4.鄙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地位低微,见识短浅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5.毕1.众妙毕备毕,走送之:完成,结束3.毕力平险:尽6.鞭1.捉虾蟆,鞭数十:用鞭子打2.北市买长鞭:马鞭7.并1.并自为其名:并且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3.并怡然自乐名并篆文:连同 5.并杀两尉:一齐8.尝1.未尝识书具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品尝,经历 3.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尝试9.陈1.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放2.慷慨陈词:陈述10.称1.怡然称快:称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相称3.不以千里称也:著称4.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声称,称作5.先帝称之曰能:称赞11.城1.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城市3.三里之城:城池12.诚1.此诚不可与争锋如是:如果,果真3.帝感其诚:诚心13.从1.择其善者而从之狼仍从:跟随3.从流飘荡:随着4.从民欲也:依从5.民弗从也:听从,顺从6.客从外来:介词,相当于“由、自”14.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推托2.旦辞爷娘去尝稍降辞色:言辞,言语15.殆1.思而不学则殆:有害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16.但1.但当涉猎说无妨:只管3.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17.旦1.每至晴初霜旦旦:传统戏剧里的女子角色18.吊1.人皆吊之:安慰2.白头吊古风霜里:凭吊,缅怀3. 死则往吊哭之:悼念4. 顾瞻周道,中心吊兮:悲伤,忧虑5.一吊钱:计量单位,旧时钱一千文称一吊19.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道渴而死:在路上3.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起4.策之不以其道:方法5.益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6. 以咨诹善道:道理7.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仁政 8.得道者多助:仁政20.得1.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2.欲得饮出,得其船:找到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5.忘怀得失:获取的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实现,办到 7.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得以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10.悠然自得:称心满足 11得道者多助:符合,引申为施行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21.度1.度已失期:估计2.孤不度德量力:衡量3.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2.对1.唐雎对曰张目对日两人铺毡对坐:彼此相向 4.对联、题名并篆文:对仗的23.顾1.相顾惊疑:看2.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4.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24.发1.一时齐发:发出2.朝发白帝芳发而幽香:开放 4.苍颜白发:头发 5.怀怒未发:显露出来 6.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7.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8.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发出:起飞25.伐伐竹取道:砍伐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6.凡1.凡所应有三往,乃见:总共27.反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2.始一反焉:通“返”,往返28.方1.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刚刚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见方4.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指面积29.夫1.今夫不受之天夫呓语:丈夫 3.嗟夫:语气词 4.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不译6.夫子何命焉为:先生30.复1.复到舅家问焉复吴下阿蒙:再3.不敢出一言以复:答复4.复立楚国之社稷1.负势竞上:凭借,依靠2.负箧曳屣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简核桃修狭者为之追先帝之殊遇:表说明原因33.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另3.更名:改换,改变4.更定: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闻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 号:háo 1、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

(号令召三老……)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64. 居:1、过了(居十曰)2、停留(不可久居)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68.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69. 开: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75. 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79. 令:1、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

(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83. 奇:qí1、奇特。

(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

(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

零数。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89. 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