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 什么是两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 建设两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3. 什么是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
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4.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 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7.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8.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9. 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0. 企业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1. 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
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3. 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14.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
险分级管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公告-全员学习,落实安全措施-不断更新。
15. 危险源辨识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作业活动危险源辨
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
16.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
17.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一一工程技术措施;一一管理措施;一一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一一应急处置措施。
18. 风险分级管控:用矩阵法按照R值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9. 分级管控要求: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
施
20. 隐患分级和分类: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
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一一违反法律、法规有
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一一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一一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
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一一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一一设区
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一一设备设施;一一场所环境;一—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一一消防及应急设施;一一供配电设施;一一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一一现场其他方面。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
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一教育培训;一一安全生产管理档案;一一安全生产投入;一—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1.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编制风险清单-确定排查项目-组织实施排查-隐患治理。
22. 隐患治理流程: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
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23.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
方法和措施;一一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一一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一一治理的时限和要
求;一一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24. 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
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25. 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26. 文件管理: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
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
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27. 隐患排查的效果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一—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一一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一一隐患排查治理制
度进一步完善;一一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一一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一一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XXXXXX 有限公司
XXXX 部
20XX年XX月XX日